河北/孟宪歧
在热河,踩高跷是年后最热闹的民间活动之一。
因为人踩高跷很高,需仰视看,所以又称“高瞧戏”。
热河镇小李庄的高跷队远近闻名。
别的七乡八村也有高跷队,可最高的也不过五尺,而小李庄李海五的一副高跷却足足8尺。
没有人能超过他的。
小李庄高跷队有30人,都是五尺高跷,李海五打头踩八尺的。
每年春节过后,各村的高跷队都要去热河镇会演。
只要小李庄的高跷队一出场,便会赢得阵阵掌声。
李海五八尺高跷在前,其他人五尺高跷随后,威风凛凛,令人刮目。
日本鬼子占领热河后,就没有人再去热河踩高跷了。
后来,距热河80里的雾灵山有一支抗日游击队,队长姓李,叫李海山,跟李海五是叔伯兄弟。按排行,海山得管海五叫二哥。
原来,李海山家也住在小李庄,李海山父亲去世早,李海山就随母亲改嫁去了滦城。
海山和海五是一起光屁股长大的。
有一天夜里,李海山悄悄来到小李庄。
海山说:“二哥,我们打鬼子,想请你帮忙。”
海五问:“我一个踩高跷的,能帮你啥忙?”
海山说:“今年正月初八不是要去热河会演吗?”
海五说:“这个倒是没错。热河镇维持会会长王大刚已经给我传话了。可我没答应他。我才不去给他们凑热闹呢。”
海山说:“这你得去呀,你不去,咋能帮我的忙呢?”
海五气呼呼地说:“小鬼子不把咱当人,动不动就杀。咱村周文去热河卖笤帚,日本人硬说他是八路军的探子,当街用刺刀给挑了。”
海山说:“不把日本鬼子赶跑,咱就没有好日子过。”
海五问:“你打鬼子,我支持,可咋帮你忙呀?”
海山答:“我也训练一支高跷队,混进热河,给鬼子来个突然袭击,给他们演一出漂亮的‘高跷戏’看!”
海五说:“这倒是个好计策。可我不知道到时候该咋办呀。”
海五说:“这我倒不怕。打鬼子,我应该出力。”
这年说过就过了。
小李庄的高跷队早已经准备充分了。
正月初八这天一大早,寒风刺骨,李海山带领30个游击队员偷偷来到小李庄。他们乔装打扮,跟着李海五来到热河。
热河真是热闹非常。年后的节日气氛还很浓,店铺门框上的春联还红红火火,门上斗大的福字分外显眼。
各地的高跷队早就来到了,大家穿着戏装,涂脂抹粉,互相说着拜年话,往关公庙前聚集。
关公庙不大,处在热河的中心位置。庙前有一个青砖砌起来的台子,五丈见方,称为戏台。热河有什么大事,都是在这里开会公布。平时有哪个地方的戏班子来热河,也来这里演出。今天这里人山人海,叫卖声、吵闹声不绝于耳。
台上坐着几位热河的头面人物。
鬼子队长青田居中,伪军大队长王大成居左,他哥哥王大刚居右。四周有几个鬼子和伪军荷枪实弹,往来巡视。
各地的高跷队陆续在台前表演。
小李庄的高跷队压轴。
许多人都是奔着来看小李庄高跷队表演的。
李海五心里有些紧张。他从来没有经受过战场的考验,他想象不出一会儿这里会是什么样的场面。
李海山暗暗叮嘱:“不要怕,等一会枪响时,你扔掉高跷就跑,不要管我们!”
李海五登上高跷,走在前面,李海山紧随其后。
人海里发出了欢呼声。
突然,枪声大起。
这时候,枪声跟炒豆般。
没跑出多远,李海山从背后追上了他,大声喊:“快脱掉戏装!”
李海五这才拿过闷来,连忙脱下戏装扔掉,随着李海山和其他游击队员消失在大山里。
热河镇里的鬼子和伪军全被游击队给收拾了。
李海山他们打了个大胜仗。
李海山把一支手枪和十发子弹送给了李海五,说:“二哥,拿着,以后好用来防身。”
李海五说:“兄弟,反正这个乱子已经惹了,我就跟你走!”
后来,李海五参加了游击队。
李海山在一次与鬼子的遭遇战中不幸牺牲。
抗战胜利后,李海五又回到小李庄。全国解放那年,李海五成为小李庄的第一任村支部书记。
小李庄高跷队当年给鬼子演了一出“高跷戏”,被写进了县志,至今被人津津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