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培昭 辛斌 昭东 张静 倪浩 崔凡荻 柳玉鹏 丁雨晴
(上接第一版)援鄂医疗队2.86万名护士中,“80后”“90后”占90%。
自信、使命感是他们的“关键词”
近年来,《环球时报》驻外记者时常能在国外媒体上看到有关中国年轻人或共青团的报道和节目,主题包括红色旅游、贫困山区支教以及做抗疫志愿者等,“自信”“爱国”“善于运用新技术”往往是形容他们的关键词。曾在上海一所大学进行过交流的德国人托斯滕10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年轻人给留下的印象是拥有使命感,并且具备开放的心态,愿意接受新鲜事物。
“中国历经多年发展,如今的年轻人拥有的时代特点与过去存在明显不同。”复旦大学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主任沈逸10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这一代年轻人拥有的物质条件较为优越,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中国的综合国力日渐强大。其次现在的年轻人对于当今的国际政治、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等问题拥有特定的认知和理解。当然,他们也更有条件去彰显个性,追求更多的个人发展道路。“基于这些特点,要想更好地发挥年轻人的作用,应该找到更多他们自身发展同国家、社会发展之间的结合点。”
和父辈们相比,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早早就见识过外面的世界,有着丰富的国际交流经验,但在他们眼中“外国的月亮不一定更圆”。而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和共青团的吸引力越来越强。近年来出现过多部“现象级”主旋律影视作品,也有更多年轻人参观革命圣地,并学习党史。
这些跟中国共产党和共青团的相关宣传和引导玉作方式的多元化也有一定关联。俄罗斯《劳动报》称,中国青年运动历史展览本月在北京开幕,展出650多幅图片以及230件物品等;《南华早报》称,共青团近年来通过发布说唱音乐视频、开设社交媒体账号、使用动漫形象等方式与年轻人维持紧密联系。
现在,共青团中央在微博、B站和知乎上拥有的粉丝数分别高达1729万、953万和141万。团中央新媒体中心的一名编辑曾告诉《环球时报》,他们在社交平台上紧跟时事热点,在重大事件上发声,同时设计专门的话题来进行宣传,希望以此能引导年轻人客观理性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