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广西城市背街小巷总体上建设年代久远,建设规划起点低,建设资金投入少,设施建设标准不高,存在较多问题,如排水、排污、交通、绿化、通讯等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乱搭乱建、乱丢乱堆、乱挂乱拉、乱贴广告等环境问题较为突出;治安、交通、卫生等公共管理服务不到位,给市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群众要求整治改造城市背街小巷的呼声较高。2020年以来,南宁、桂林等城市主动推进城市背街小巷整治改造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得到广大市民群众的好评。为推广上述城市的经验做法,解决市民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践行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的要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按照自治区政府的工作部署,有必要出台《行动方案》,统筹推动全区城市背街小巷整治改造提升工作。
城市背街小巷是指城市建成区范围内与各级城市道路连接、市民每天进出必经、对市民生活品质影响较大,红线宽度一般不大于14米的小型街巷。按照修复和完善市政基础设施为主,特色挖掘塑造为辅的原则,《行动方案》提出自2022年起,利用三年时间,整治改造提升全区10000条城市背街小巷,共2000公里。全面打造“路平水畅、墙美线齐、灯明街净、城绿巷通、文明有序”的城市背街小巷品质,营造良好的出行和居住环境,让市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服和更美好。
将城市背街小巷整治改善提升分为达标类和精品类,从市民群众最关心、最期待解决的问题入手,实施整治改造提升。清理城市背街小巷卫生死角和公共厕所,做到视线范围内无暴露垃圾,厕所基本无异味,确保干净整洁。拆除城市背街小巷内影响市容市貌的违法建筑、逾期临时构筑物、违规设置的广告牌和私设的地锁、地桩、石墩等,确保畅通有序。对供水、排水、燃气、广电、通信、消防等地下管网进行升级改造。对破损路面、指示标牌、人行道、井盖等道路路面设施进行改造。对横跨街道、巷道的电源线、广播电视线、通信线等各类架空线缆进行入地规整改造。在完成“一清二拆三改”达标类整治改造提升的基础上,选择部分城市背街小巷,按照“一街一方案”“一街一特色”的原则,补齐安全设施短板、社区宣传短板、绿色宜居短板以及文化建设短板,充分挖掘背街小巷的历史人文底蕴和传统文化特色,打造留得住乡愁的精品城市背街小巷。
在完成“一清二拆三改”达标类整治改造提升的基础上,选择部分城市背街小巷,按照“一街一方案”“一街一特色”的原则,补齐安全设施短板、社区宣传短板、绿色宜居短板以及文化建设短板,打造留得住乡愁的精品城市背街小巷。
按照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原则,组建监管队伍,增设本街巷的街(巷)长,激发基层自治性,搭建“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
按照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原则,在基层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组建由社区书记担任街(巷)长,城市管理、市场监督、交警、生态环境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街(巷)长”队伍,履行对城市背街小巷的日常巡查和违规行为劝导等职责。同时积极探索设立城市背街小巷“民间街(巷)长”体系,引导商家、住户通过选举增设本街巷“民间街(巷)长”,激发基层群众的自治性,让“要我参与”变“我要参与”。搭建“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巩固城市背街小巷整治改造提升效果。
建立联席会议协调机制,将城市背街小巷整治改造提升工作纳入政府年度目标管理。自治区层面对城市背街小巷整治改造提升工作按照一定的比例予以补助,对获评的精品城市背街小巷进行奖励。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的方法路径,充分利用城市背街小巷停车位、广告位、摊位出让等有收益项目,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背街小巷整治改造提升。实行“月调度、季检查、半年通报、年度评估”,定期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跟踪和督促检查。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媒体资源,广泛宣传城市背街小巷整治改造提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