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视角下医院附属绿地弹性设计策略*

2022-05-10 03:28陆邵明李佳芯
中国城市林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绿地弹性防疫

陶 聪 陆邵明 李佳芯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 上海 200240

新冠肺炎(COVID-19) 的爆发暴露出医院防疫空间与设施不足等问题。 面对传染病疫情, 医院附属绿地(本文所指的医院附属绿地是指医院内建筑室外绿地开敞空间, 包括其内部的活动场地、 道路等。 以下简称医院绿地) 的功能被忽视, 没有有效发挥防疫作用。

对于医院绿地功能的关注始于19 世纪, 但在强调医疗专业化的20 世纪, 医院外部绿地空间一直没有得到重视[1], 直到20 世纪未, 随着全社会环境意识的提升以及康复花园等研究成果的出现[2-3], 医院室外绿化环境的作用再次受到关注[4]。 2000 年左右, 国内对于医院绿地的研究逐渐开展, 不少研究对医院绿地的设计和实践进行了探讨[5-6], 并且引入了西方康复医疗花园理论[7], 但是, 国内外对于医院绿地防疫的研究仍较少。 我国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CJJ/T85 -2017) 》 中明确单位附属绿地应该根据单位功能性质发挥绿地的相应功能。 医院绿地作为防疫第一线医院的附属绿地, 疫情期间可以发挥哪些功能, 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完善和提升? 本文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1 医院绿地防疫弹性设计内涵

新冠疫情期间, 武汉等地具有救疫功能的各医院病床数量严重不足, 导致大量患者无法得到及时医治而加重病情; 另外, 医院室内过于拥挤、空气流通差, 又引起大面积的交叉传染[8]。 然而疫情毕竟不是常态, 如果为了应对疫情而要求各医院增设大量床位数, 这样的做法并不可取[8]。对于医院防疫设施、 空间的部署, 需要平衡防疫效果与经济合理性, 要兼顾平时与疫时的不同使用需求。 因此, 本文提出医院绿地防疫弹性设计的思路, 期望发挥医院绿地空间资源优势, 提升医院的弹性防疫能力, 进而实现经济性和防疫效果的统一。

“弹性” ( resilience ) 从字面意思看, 是指物体受外力作用而发生形变, 当去除外力后能使形变消失、 恢复原状的性质[9]。 弹性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Holling[10]引入环境生态学领域, 之后被引入城市规划[11]、 建筑设计[12]和景观设计[13]等相关领域。 弹性设计是指运用灵活的设计手段应对未来各种需求变化的一种设计方法, 体现在空间维度上就是通过设计要素的变换和空间重组应对未来功能、 空间及需求的改变; 体现在时间维度上, 即从设计之初综合考虑未来可能发生的多种情境, 以可调节方式应对未来不同时段的变化需求。 防疫视角下的医院绿地弹性设计就是运用灵活的设计手段, 在疫情时发挥绿地辅助医院提升防疫收容能力的作用, 而平时又可以兼顾一般的绿地使用功能。

2 医院绿地功能分析

2.1 医院绿地平时与疫时功能需求变化

疫情的爆发会造成医院功能需求的显著变化。本研究采用电子问卷形式调研了医院绿地在平时和疫时的功能需求变化。 分别在2020 年3 月份和9 月份进行调研, 共收到电子问卷200 余份, 选择疫情期间去过医院的病人、 陪护人员、 医护人员的答卷, 共获有效问卷136 份, 其中来自湖北的25 份, 上海的36 份, 其他地区75 份; 其中医护人员35 份, 病人42 份, 病人陪同人员59 份。

对以往相关研究提到的城市绿地功能进行梳理, 并通过预调研排除医院中基本不存在的功能,最终确定了休息放松、 聊天交往、 防疫防灾、 健身锻炼、 康复医疗、 缓解精神压力等14 个可能的功能需求。 让调研对象对疫情时和非疫情时医院绿地的主要功能需求进行选择, 结果如图1、 图2所示: 非疫情时, 医院绿地的功能需求主要是休息放松、 聊天交往、 健身锻炼、 健康教育等; 疫情时医院绿地的功能需求则主要为休息放松、 防疫防灾、 康复医疗、 缓解精神压力等; 而在一般公园中很普遍的休闲娱乐、 游赏风景、 亲子活动等在医院绿地中并不受使用者青睐。

图1 非疫情时医院绿地功能需求分析

图2 疫情时医院绿地功能需求分析

进一步对比疫情时与非疫情时功能需求变化,可以发现存在3 类变化情况: 第1 类是疫情时明显增加的功能(“平减疫增型” ), 包括防疫防灾(增加55.3%)、 缓解精神压力(增加27.21%)、康复医疗(增加25.76%) 等功能; 第2 类是疫情时明显减少的功能(“平增疫减型” ), 包括聊天交往(减少48.21%)、 健身(减少21.32%)、休闲娱乐(减少13.97%) 等功能需求; 第3 类是在疫时和平时需求变化不大的功能, 比如休息放松、 调节微气候等。 医院绿地弹性设计从功能需求看, 主要是考虑如何实现“平增疫减型” 功能与“平减疫增型” 功能之间的转换。

2.2 医院绿地潜在防疫功能

疫情期间, 医院绿地除了具备一般的绿地功能之外,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如何为医院分担防疫压力。 本研究从防疫功能的紧迫性、 可行性两方面进行考量: 紧迫性反映哪些功能是疫情爆发时医院防疫最急需增补的, 这些功能是绿地应该优先考虑分担的; 可行性反映医院中哪些防疫功能可以由绿地承担, 比如对于技术设备和室内环境或者安全性要求高的功能(如医技室、档案室等) 就不宜移入绿地中。 只有紧迫性和可行性都较高的功能才是医院绿地需要承担的功能。

本研究通过频度分析法, 邀请来自武汉、 上海等地区的80 位医院使用者组成评判小组, 其中医护人员29 位、 病人27 位、 病人陪同人员24位, 来自武汉的21 位、 上海的34 位、 其他省市25 位。 依据紧迫性和可行性加之以往相关研究[6]及对上海市12 所三甲医院的实地调查, 共梳理出医院较为普遍的34 处功能空间(图3), 并对其进行评判, 判断其是否适合移入到医院绿地中。根据每个功能空间的入选频度, 选择紧迫性和可行性的入选率都在50%以上的功能空间作为绿地需要增设的防疫功能空间, 最终适合纳入医院绿地的功能空间包括候诊室、 领取检查报告处、 问讯预检处、 普通病房、 普通诊室、 医护活动室6个功能空间(图3 中虚线框框选的功能空间)。

图3 适合移入室外绿地的医院功能空间频度分析

上述6 个功能空间可以概括为防疫诊疗空间、人群分流空间和专类活动空间3 类空间类型: 1)防疫诊疗空间包括普通病房和诊室, 这是疫情爆发时最短缺和最迫切的防疫空间, 可以利用医院绿地空间进行扩容来提升医院的防疫收纳能力;2) 人群分流空间包括候诊空间、 问讯预检空间、领取报告空间等, 这几处是医院中人群拥挤空间,将这几个功能空间移入室外绿地可以实现疫情时医院密集人群分流目的; 3) 专类活动空间主要是指专给医护人员使用的活动空间, 疫情期间,医护人员工作强度和压力大容易焦躁不安, 为他们在绿地空间中打造专属的活动空间, 有助于医护人员缓解压力提升工作效率。

3 防疫视角下医院绿地弹性设计策略

3.1 医院绿地防疫弹性设计

防疫视角下医院绿地弹性设计主要依据医院绿地平时和疫时的功能需求变化特征, 在疫情爆发时, 利用医院绿地空间资源, 补充打造医院室外诊疗空间、 分流空间和专类活动空间, 提升医院防疫收治能力; 非疫情时, 绿地防疫需求降低,需要把这些室外临时防疫空间转变为平时所需要的聊天交往、 休闲活动和健身空间。

3.1.1 医院绿地诊疗空间弹性设计

1) 预设绿地诊疗空间。 诊室和病房是疫情期间医院极为短缺的诊疗空间。 利用医院室外开敞空间, 如大草坪或广场, 并预先在合适位置埋设应急电源和上下水道, 疫情爆发时可成为安置医疗方舱或帐篷的应急防疫场地, 短时间内可迅速增加门诊空间和病床数量, 实现弹性防疫作用。例如新冠疫情爆发期间, 武汉国际会展中心等地方也利用室外场地搭建医疗方舱、 帐篷, 起到防疫扩容的作用。

2) 绿地诊疗空间的平疫转换。 室外临时诊疗空间主要是可搭建医疗方舱的大草坪或者广场,除了“预留” 一块开敞场地外, 还需要做好隔离措施以便防治传染。 根据一般传染病医院的做法,需要对诊疗空间外围加上隔离带, 尤其在该地区主导风向上设置较为浓密的有一定宽度的植被隔离带。 为了实现功能的弹性, 可在非主导风向上通过设置可移动种植箱形成隔离带, 疫情时场地中间可以设置医疗方舱, 提升医院的防疫收治容量(图4)。 在非疫情时有两种做法: 一是对场地空间格局不做调整, 移走防疫帐篷/方舱就可形成开敞的活动场地, 节假日可供医院开展大型活动;二是通过移动种植箱的位置对场地空间重新组合,一般认为边长在3.75~25 m 范围的小空间更适合聊天交往、 休息使用[14-15](图5)。 通过对室外诊疗空间的组合变化, 可以满足疫时和平时的使用需要, 实现绿地的弹性变化。

图4 医院绿地诊疗空间疫时使用示意图

图5 医院绿地诊疗空间平时使用示意图

3.1.2 防疫分流空间的弹性设计

1) 塑造防疫分流空间。 疫情期间, 候诊室、问讯预检空间、 领取检查报告处是医院中人员集聚的主要区域, 将这几处空间部分或全部移入医院室外绿地空间可以有效分流医院室内人群, 缓解拥挤状况。 一是开辟室外候诊区。 由于疫情期间, 病人多医生少, 候诊大厅是病人及其陪同家属需长时间停留的空间, 在医院室外绿地设置就诊等候区, 并配置就诊叫号大屏幕可以缓解医院室内拥挤问题。 病人在绿化环境中候诊, 心情也会更加放松; 此外, 疫情期间, 室外通风环境也有助于降低传染风险。 二是设立室外领取检查报告、 问讯预检空间。 医院内检查报告领取处和问讯预检处往往人群拥挤, 将这些自助机和问讯预检台设置在室外绿地空间, 可以把领检测报告和问讯预检的人群引到室外, 缓解医院室内人流压力。

2) 分流空间的平疫转换。 一是候诊空间的平疫转换。 候诊空间一般等候时间长、 具有较高的传染风险, 宜划分出具有一定独立性的庭院空间,减少交叉传染风险。 候诊空间以休息等候功能为主, 需要设置休息座椅, 座椅间以绿化隔离, 在一个候诊区域至少设置一个叫号大屏幕(图6)。在非疫情时, 可以将室外候诊空间通过移动树池适当调整, 通过增加可移动休息、 健身设施将室外候诊空间转换为交往或健身空间; 还可利用电子屏幕播放健康讲座, 满足健康教育的需求。 二是咨询、 取报告空间的平疫转换。 疫情时, 室外绿地咨询、 取报告空间可利用移动树池或者其他设施合理组织排队空间, 有助于规避无序拥挤而增加交叉感染风险(图7); 非疫情时, 可重新组织可移动树池, 并移走检查报告自助机, 适当增设一定的休憩设施, 形成休息交往庭院空间。

图6 疫情时医院绿地候诊空间设计

图7 疫情时取检查报告空间设计

3.1.3 专类活动空间的弹性设计

1) 开辟医护人员专用屋顶花园。 医护工作者在疫情期间工作压力非常大, 表现出较强的紧张焦虑情绪, 希望有不被外人打扰的相对独立的休闲空间。 如在医院绿地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医院现有的建筑屋顶打造医护人员休息放松的屋顶花园, 让医护人员在没有外人干扰的情况下享受自然, 这样有助于缓解精神压力, 提高工作效率。

2) 专类活动空间的平疫转换。 在疫情时, 专类活动空间可用于医护人员缓解压力; 非疫情时,压力缓解需求减弱, 可以将活动空间向大众开放,提高利用率。

3.2 不同类型医院绿地防疫弹性设计

不同类型的医院在防疫方面的作用不同, 其绿地防疫弹性设计策略也不一样。 根据疫情期间收治的疫病患者特征, 将医院分为3 类: 一是可收治疫病综合医院; 二是传染病医院; 三是普通医院, 即在疫情爆发时一般不接受疫情病人。

3.2.1 可收治疫病综合医院绿地弹性设计

可收治疫病的综合医院一般为三甲医院或定点医院, 这些医院在疫情爆发时可收纳一部分疫病患者, 但还兼有其他疾病的治疗工作。 除了确诊疫病患者外, 还有大量非确诊病人和其他疾病病人, 情况最为复杂综合。 疫情时重点在于扩容医院防疫收纳能力、 隔离疫病与非疫病人群、 满足不同病人的就诊需要。

此类医院开辟室外诊疗空间应根据医疗帐篷、方舱布置的要求设置好水电接口, 而且需要离医技部较近, 方便及时为病人检查病情。 一般来说,确诊疫病患者应在医院室内隔离区诊治, 而疑似病人可考虑安置于有一定隔离措施的室外诊疗空间中(图8 中G-a), 与其他区域之间应设置隔离带。 室外诊疗空间在非疫情时可以作为大型聚会活动场所, 或通过移动树池对空间重新组合形成尺度适宜的休闲交往空间。

图8 可收治疫病医院绿地防疫弹性设计示意

由于就诊的病人类型和数量都较多, 此类医院需要开辟候诊空间。 为避免传染风险不宜将很多人聚在一个大空间中, 可以将不同科室安排在不同的室外候诊空间(图8 中G-b), 减少交叉传染风险。 候诊空间应尽量靠近诊室, 方便就诊。候诊空间在非疫情时则可以转换为休闲活动场所。

咨询空间(图8 中G-c) 和领检查报告空间(图8 中G-e) 等位置应设置在医院门诊楼前或医院入口空间为宜。 咨询和领取报告空间在非疫情时可以转变为休闲活动场所。 服务于医护人员的屋顶花园(图8 中G-f) 宜设置于住院部、 宿舍楼楼顶。

3.2.2 传染病医院绿地弹性设计

传染病医院是专门诊断和收治国家法定传染病人的专科医院。 传染病医院的规划建设不同于一般医院, 需要严格划分污染区和洁净区, 在污染区外围设置绿化隔离带, 在洁净区有专门的医护人员生活区。

传染病医院会收治多种传染病患者。 由于我国医疗水平的提升, 特殊疫情之外的传染病患者数量有限, 传染病医院固有床位数一般并不多。所以, 当疫情爆发时, 传染病医院弹性设计需要做好两项工作, 即提升防疫收治能力和避免与其他传染病交叉感染。

我国病患首选去传染病医院就诊的意愿不强,传染病医院的患者多是其他医院转诊而来的确诊病人[8], 因此增加室外候诊、 领报告空间的必要性不高, 医护人员大多有独立的生活区, 不需要另辟专属活动空间。 鉴此, 传染病医院弹性防疫最主要的就是要扩容防疫诊疗空间。 医院可在隔离区范围内“预留” 开敞的绿地及临时停车场,疫情时可安置医疗方舱, 迅速扩容医院防疫收纳能力; 为预防疫病交叉传染, 还需要通过移动种植箱等设施对临时诊疗区进行围合隔离(图9)。

图9 传染病医院绿地防疫弹性设计示意

3.2.3 普通医院绿地弹性设计

普通医院在疫情时并不收治疫病患者, 一旦发现病人有发热等潜在疫病症状, 就会拒绝收诊或者将病人转至上述两类医院。 因此, 普通医院在疫情时需要在入口处留出一定面积的入口场地或草坪, 方便设置临时预检处对进入医院的人员进行体温检测, 另外需要满足很多人排队等候检查的空间。 而非疫情时, 医院入口处的空旷场地或大草坪可以作为医院人流的集散地, 也可以提升医院对外形象。

3.3 医院绿化与设施的弹性设计

为满足弹性防疫要求, 医院绿化也可以采用一些弹性设计策略: 1) “留白” 绿地空地。 医院内除了在具有重要防护作用的区域种植固定密集植被外, 其他地方可以多设计一些大草坪等“留白” 空间, 以应对疫情、 地震灾害发生时用作急救、 防疫的场地。 2) 绿化的移动性。 由于疫情时和非疫情时, 绿地功能和空间组合会有变化,这就需要植物具有可移动性, 可以通过采用移动种植箱来实现。 3) 绿化功能的兼容性与适应性。由于医院绿地空间和功能的变化特征, 绿化种植设计需要注意“功能兼容” 和“功能转换”。

防疫视角下医院绿地配套设施的弹性设计也很重要, 具体措施包括: 1) 设施的可移动性。医院绿地疫时和平时在功能、 使用量都有较大差异, 这就要求休息、 活动设施应利用滑轮、 轨道、轻质化等方式实现可移动性。 2) 设施的功能适应性。 比如在室外候诊区, 考虑到病人及其家属等候时间较长, 可配备一定的备用电源供手机充电。 3) 设施功能的变化性。 有些设施随着所在空间功能的变化而需要相应地发生改变, 如疫情时的室外候诊空间的叫号大屏幕, 非疫情时可播放健康讲座视频使用。 4) 考虑防疫性, 洗手设备应采用自动感应式; 室外休息座椅不宜超过3人座, 休息座椅要间隔, 中间最好有植被隔离。

4 结语

疫情爆发引起医疗需求激增, 原本平衡的医疗供需关系被打破, 导致医院防疫收纳能力不足等问题突显, 如何平衡医院防疫接纳能力与经济合理性是一个难题。 在分析医院绿地疫时和平时的功能需求变化基础上, 本研究探讨了医院绿地防疫弹性设计策略包括防疫诊疗空间、 防疫分流空间和专类活动空间的弹性设计, 并分析了不同类型医院绿地防疫弹性设计的重点, 以及医院绿化、 设施的弹性设计要点。 通过弹性设计, 充分利用医院绿地资源, 在基本不增加医院非疫情时运营成本情况下, 既可以大大提升医院疫时的病患接纳能力和综合防疫能力, 又能兼顾医院绿地平时和疫时的使用, 充分发挥医院绿地的功能和效率。 本研究所讨论的医院绿地防疫弹性设计策略主要针对的是非严寒地区, 因此严寒地区冬季室外过于寒冷可能并不适用。

猜你喜欢
绿地弹性防疫
“豪华防疫包”
春节防疫 不得松懈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
防疫、复工当“三员”
俄罗斯的防疫“宅”假期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弹性夹箍折弯模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