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海
(南京邮电大学 体育部,江苏 南京 210023)
21世纪许多国家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我国也不例外。预计到2050年全球老年人口将增加一倍以上,达到近21亿人,其中我国老年人口将增加到4.87亿左右[1]。衰老是生命的一个必然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面临的疾病、肥胖、认知障碍和身体功能退化等风险将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水平[2]。健康水平的下降速度受个人生活方式(如体育活动、饮食)和环境(如社区特征)因素的影响[3],由于老年人活动性降低,依赖性加强,更容易受到建成环境的影响。因此,建成环境在健康老龄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建成环境指的是城市形态的空间和功能,包括居住密度、街道连通性、土地混合使用情况、行人通行基础设施、公共交通、美观和安全性等[4]。有研究证明,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明显受到土地使用功能、基础设施建设、公园密度等的影响。除了直接影响,建成环境还可通过体育活动、社会互动等间接影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5]。西方该领域研究开始较早,主要探索邻里环境、建成环境、社会环境对健康相关行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及肥胖的影响。国内该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研究体育设施数量、可达性、土地利用等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目前国内学者对国际研究动态、前沿、发展趋势等的了解还不够。鉴于此,本文对近20年国内外建成环境与老年人口健康研究的发展脉络与热点等进行分析,以期推动国内该领域研究的发展。
本文数据来源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根据Chen等人检索文献的逻辑公式,分别以主题词“built environment”“neighborhood environment”和“health”“older”进行逻辑组合,文献类型设定为“article”和“review”,语种设定为“English”,时间设定为2000—2020年,共检索出2 189篇文献,导入Cite 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文献检索截止时间为2020年4月11日。由于中文相关研究文献较少,未采用可视化分析,本文仅分析该领域的研究动态。
研究采用陈超美等人设计开发的Cite SpaceⅢ 软件对2 189篇外文文献进行计量分析,通过时区图和关键词热点图揭示研究的演进脉络及变化趋势。
虽然对建成环境与健康关系的研究开始较早,但早期主要研究室内环境与患病率的关系,2000年才开始关注建成环境与老年人口健康的关系。之后该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多,除了室内环境,还开始研究社区环境、城市环境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每年发文量如图1所示。
从图1可知,建成环境与老年人口健康方面的文献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00—2007年该领域发文量缓慢增加,从5篇到34篇,说明该阶段发展平稳。2008年该领域的论文数量突然增多,达到62篇,2013年发文量增加到120篇,说明该领域的研究已经引起学者们的关注。2014年发文量又上一个台阶,达到165篇,之后逐年增加,2019年发文量达到361篇。由于文献检索时间止于2020年4月,2020年文献仅有62篇。因此,本文将该领域的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0—2007年,为起步阶段;第二阶段2008—2013年,为发展阶段;第三阶段2014—2020年,为深入发展阶段。
图2为建成环境与老年人口健康研究关键词演进的时区图,图谱中关键词共现的频度及其节点的中心性和连线的粗细,可以直观地看出研究热点的变化和联系,凸显了关联关键词的演进脉络。运用可视化分析关键词,得到节点数为222、连线数为2 072、密度为0.084 5的关键词共现时区图谱。
从图2可知,该领域的研究从health(健康)开始,之后出现新的关键词,如environment(环境)、walking(步行)、built environment(建筑环境)、physical activity(体育活动)、association(关系)、obesity(肥胖)、mental health(心理健康)、walkability(可步行性)、green space(绿地空间)、food environment(食品环境)、social cohesive(社会凝聚力),说明该领域的研究处于高速发展的过程。从连线密度可以看出每个关键词之间联系密切,也说明该领域的研究有较好的传承。同时将关键词的中心性与三个阶段相匹配,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建成环境与老年人健康关键词时间信息
1.起步阶段
起步阶段为2000—2007年,该阶段发文量偏少,中心性较高的关键词为体育活动、关系、肥胖、风险因素、心理健康、感知、经济地位等,主要研究建成环境与老年人体育活动、肥胖、患病风险及心理健康的关系。例如Booth等人通过定性研究分析建成环境与肥胖的关系,发现建成环境可以影响老年人的体育活动和饮食习惯,如娱乐设施少、安全隐患大、地形不平、照明不足等都会降低老年人体育活动频率,进而使肥胖率升高[6]。Gordon等认为建成环境的差异导致老年人在体育活动和肥胖方面的差异,他们发现健身设施在社区中的分配很不公平,低收入、少数族裔多的社区健身设施更少,这也与这些社区的居民肥胖及超重的比率高呈正相关[7]。Feldman等指出物理环境对个体健康的影响超过了个人生活方式对个体健康的影响,他认为更安全的社区通常会带来更多的社会资本,有更好的体育活动条件,从而减少超重和肥胖的居民数量[8]。Galea等人对建成环境与抑郁的关系进行了多层次分析,发现社会资本感知与心理健康相关,邻里关系好、拥有社会资本多的老年人,幸福感更强,心理更健康[9]。Srinivasan等学者认为居住在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社区的居民体育活动较少,这些社区一般环境脏乱差,到处是垃圾、涂鸦,存在不安全甚至危险的状况,导致居民不敢外出,缺乏体育活动[10]。
在这一阶段的研究中,学者们已经开始关注城市建成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但以定性研究为主,对健康的关注也比较片面(肥胖、患病风险等),研究方法较为单一。此后,随着建成环境测量方法的不断完善,该方面的文章也逐渐增多,学者们开始从肥胖、抑郁、发病风险、危险因素等多个方面研究老年人健康状况。
2.发展阶段
2008—2013年为发展阶段,该阶段的研究论文数量暴增,说明该领域研究快速发展。同时也出现新的中心性较高的关键词,如可步行性、久坐行为、加速度计、可用性、娱乐资源、可达性、心血管疾病等。超重肥胖不仅与遗传易感性和相关个体行为有关,还与建成环境因素有关,如居住地、资源、可步行性、土地利用、城市交通等。Li等人纵向研究建成环境与老年人1年体重和腰围变化的关系,随访1年发现住在快餐店密度高的社区的老年人体重增加了1.4公斤,腰围增加2.04厘米;住在步行环境好的社区的老年人体重减少了1.2公斤,腰围减少了1.57厘米[11]。这说明社区快餐店的供应和个人不健康饮食行为共同导致体重增加,更好的社区步行环境和更多的体育活动可能与保持健康的体重有关。久坐行为对健康有害,导致老年人罹患慢性疾病、残疾和过早死亡的风险增加。有研究发现鼓励老年人去各种商业场所和娱乐场所不仅会增加其体育活动次数和减少久坐时间,而且有利于心理健康[12]。步行环境作为一个与朋友或熟人进行社会交流的地方,可减少老年人的社会隔离感和提高其社会连通性。Yen等系统地梳理了建成环境与老年人健康的关系,发现邻里建成环境对老年人的健康有显著的影响[13]。
在快速发展阶段,学者们深入研究了建成环境对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影响。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设施的可用性、娱乐资源的可达性、可步行性如何对老年人的健康产生影响。这个时期在研究主题的扩充、研究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以及研究范式的多样化等诸多方面均实现了突破与提升。虽然此阶段对建成环境的测量方式更为全面,但对老年人健康的评价较为单一,需要后续研究的拓展和深入。
3.深入发展阶段
2014—2020年为深入发展阶段,2014年发文量增加到165篇,次年又增长到近200篇,2019年达到316篇,说明建成环境与老年人健康的关系已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该阶段出现新的关键词,如绿地空间、社会凝聚力、食品环境、结构方程模型、土地使用等。Dujardin等人研究建成环境对老年人自评健康的影响,发现对绿地空间不满意将会降低老年人自评健康水平[14]。Zhang等人的研究认为绿地空间与老年人体育活动、肥胖关系不大,但与健康状况呈正相关[15]。食品环境通常由超市、杂货店、农贸市场、快餐店或便利店的密度和邻近程度来定义。有研究发现食品环境与饮食质量、肥胖和糖尿病风险有关[16]。Namgung等人研究客观测量的建成环境(餐馆数量、体育设施数量、土地混合利用情况、交叉路口密度)与老年人健康的关系,结果发现餐馆数量与老年男性肥胖发生率呈正相关、体育设施数量与老年男性肥胖发生率呈负相关,而土地混合利用情况和交叉路口密度与其无关[17]。Wu等人探究建成环境与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关系,发现在调整了个人层面的因素后,居住在土地混合使用的地区,老年人认知障碍的几率降低了近30%[18]。Ng等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研究体育活动在建成环境与认知功能的关系中的作用,发现建成环境可通过体育活动直接或间接影响老年人的认知功能[19]。
此阶段对健康的评价方式更加多样,如通过自评健康、认知功能、心理健康、情绪健康、身体功能等对老年人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研究方法更加完善,研究结果更加准确。今后可用主客观结合的方法评价建成环境指标和健康指标,通过构建数字模型分析建成环境与健康的关系,同时探索体育活动和久坐行为的中介作用。
对建成环境与老年人健康研究的关键词进行共现研究,分析该领域文献的核心内容,可以了解当前研究热点。通过软件综合分析得到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见图3),结合表1中心性较高的关键词,可以发现研究热点主要为建成环境对老年人健康行为及健康、肥胖的影响。
图3 建成环境与老年人健康关键词共现网络图
1.建成环境与老年人健康行为的关系
从图3可知,physical activity(体育活动)、walking(步行)等属于个人健康行为,这表明当前研究比较重视建成环境与老年人健康行为的关系,同时通过客观测量探究体育活动、久坐行为与建成环境的关系。2015年,Blay等人研究建成环境对中等收入水平老年人健康行为的影响,发现控制社会人口变量后,建成环境指数与每个独立评估的健康行为指标都显著相关,有3种及以上不良体质的人比没有不良体质的人适当体育活动的可能性降低33%[20]。不良的建成环境导致健康保护行为(如体育活动)的减少以及不良健康行为(如抽烟)的增加。Zhang等人研究500米缓冲区内交通环境(街道连通性、设施可用性、道路面积)、城市规划(绿色和开放空间、土地混合使用)、居住环境(居住密度和住宅类型)与中老年人健康行为的关系,结果显示控制协变量后,街道连通性、公园、广场、土地混合使用与健康行为显著相关[15]。Amagasa等调查了步行环境与日本老年人健康行为的关系,发现与生活在适宜步行环境中的老年人相比,生活在不适宜步行环境中的老年人的体育活动较少;久坐行为与步行能力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21]。有学者采用客观测量进行研究,认为体育活动可以减少肥胖,涉及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以下简称BMI)、腰围和脂肪量;老年人久坐时间越长,肥胖风险、死亡风险越高,其认知能力下降的风险也越高,心理健康状况就越差[22]。综上可知,建成环境与老年人健康行为之间有很大的关系,可通过改善建成环境促进老年人健康行为方式的养成。
2.建成环境与老年人健康、肥胖的关系
从图3可知,obesity(肥胖)、health(健康)等属于个人健康范畴,且中心性较高。说明人们对肥胖和健康问题如何受建成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感兴趣。人们的视野已经从个体行为模型扩展到更具包容性的生态模型,认识到体育活动和建成环境对肥胖和健康的重要影响。Lovasi的研究表明,街道连通性高和土地混合使用与较高的身体活动水平和较低的身体质量指数有关[23]。Koohsari等调查了297名日本老年人,通过对建成环境因素(人口密度、步行指数)、体育活动和BMI的客观测量,分析建成环境与肥胖的关系,发现在800米和1 600米缓冲区内人口密度和步行指数与BMI呈负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体育活动和久坐行为在这些关联中起中介作用[24]。Namgung等调查了13 201名韩国老年人,通过客观测量建成环境因素和BMI,探究建成环境对老年人肥胖的影响是否存在性别差异,认为建成环境对当地老年男性和老年女性肥胖率的影响存在差异,老年男性比老年女性更容易受到建成环境的影响[17]。有研究表明,周围有与健康相关的商店和服务可以改善老年人健康,而居住在酒店、典当行和快餐店附近可能导致老年人健康状况不佳。自评健康对全面了解建成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特别有用,Liu等评估建成环境与中国、韩国、日本居民自评健康的关系,发现在控制了社会人口的协变量之后,在这三个国家中,建成环境与自评健康显示出显著的正相关。这种联系在日本最强,标准化建成环境指数每增加1分,日本报告健康状况改善的可能性增加30%,而中国和韩国报告健康状况改善的可能性分别增加23%和18%[25]。Spring进一步探索短期和长期建成环境对老年人自评健康的影响,他指出短期建成环境与老年人健康无关,但长期生活在商业不发达并缺乏健康支持服务(如医院、药房、杂货店、老年中心和娱乐设施)的社区,老年人自评健康水平会降低[26]。这些研究表明建成环境对老年人肥胖、健康有很大影响,社区建成环境良好的老年人更有可能积极运动,从而有利于身体健康。未来的研究可进一步探究体育活动在社区环境与老年人健康的关系中起什么作用,以及不同类型的体育活动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
2007年颁布的《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2007—2015)》是我国环境与健康领域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对该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早期研究主要关注环境污染与健康的关系。2010年,谭少华等学者提出人居环境对健康的主动式干预模式,他们认为喧嚣的城市环境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并提出户外环境对健康有重要作用[27]。2010年,张莹等学者探究了体育活动环境对健康的影响,他们介绍了国外相关研究成果,指出健康受到硬环境(自然生态环境、建设环境)、软环境(环境心理感知、人文社会环境)和主体(社区居民)的影响[28]。2010年,翁锡全等学者也分析了国外城市建筑环境对居民体育活动和健康的影响,他们认为建筑环境因素中街道网格布局、健身康乐设施、土地规划使用、风景园林、环境安全性等可以影响居民体育活动进而影响其健康水平,并介绍了该领域的研究模型[29]。针对老年人群的研究2015年才开始,Zhang等学者调查建成环境对上海中老年人体育活动、肥胖和健康的影响,结果发现公园可用性、广场可用性、土地混合利用、绿地开放空间、居住类型等影响中老年人的身体质量指数,绿地开放空间对中老年人的健康产生正向影响[15]。2017年,陈春等学者探究建成环境与老年人身体质量指数的关系,调查了200名重庆老年人,采用有序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居住地是否有休闲运动场所、到休闲运动场所的距离与老年人BMI指数有显著联系[30]。2018年,郑晓冬等探究社区体育设施对中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指出社区体育设施与中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且与抑郁程度呈负相关关系;他们还认为社区体育设施可增加中老年人体育文化活动的参与度,进而影响其健康状况[31]。2019年,吴志建等探究城市客观建成环境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采用自评健康、BMI和患慢性病数量评价健康状况,结果发现可达性、设计多样性、密度明显影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并发现体育活动起到中介作用[32]。2019年,Guo等人探究了建成环境与香港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关系,Huang等研究了建成环境与台湾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系,Wang等探讨了建成环境与北京老年人自评健康、慢性病患病率之间的关系[33-35]。总之,在2015年以前该领域研究以综述为主,主要介绍国外研究进展、研究方法和模型;2015年至今该领域的实证研究才逐渐展开,但仍处于萌芽发展阶段。
本文以“Web of Science TM核心合集”为数据源,应用科学计量工具Cite Space绘制了建成环境与老年人口健康的演进时区图和研究热点图,对该领域研究的演进规律、研究热点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建成环境与老年人健康研究的论文数量随着年份变化呈上升趋势,2010年后该领域研究论文数量剧增。演进脉络为从单一研究方法向综合研究方法演进、从宏观环境向微观环境演进、从单一健康指标向整体健康指标演进。研究热点主要有建成环境与老年人健康行为及老年人肥胖、健康的关系。
在我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的背景下,深入研究建成环境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目前,国内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可从如下两个方面进行拓展研究:一是深入研究社区环境与老年人健康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虽然研究者的关注点和研究路径各不相同,但最终的目标都是试图通过改善外部环境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社区是居民生活和交往的重要载体,社区空间、设施、绿地等不仅对生活于其中的老年人身体健康产生重要影响,而且还通过日常交往空间形成邻里间的亲密关系、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视角来看,社区是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社区建成环境兼具物理空间与社会空间双重意义。因此,从社区建成环境视角讨论其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机制具有独特的价值。二是探索建成环境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机制与路径。尽管国内也有少量的关于建成环境与老年人健康关系的研究,但仍缺乏系统性与深度分析。建成环境对老年人的健康不仅有直接影响,还有间接影响,大多研究只关注到社区内的物理环境与物质介质对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影响,而忽视了文化环境以及附加在建成环境之上的诸多要素(如活动组织、邻里交往)对健康的积极影响。总之,未来研究除了关注宏观建成环境对老年人的直接影响外,还应注重宏观环境变量与微观个体变量之间的交互性影响机制,并从科学规划和优化环境设计等视角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推动我国健康老龄化目标的实现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