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

2022-05-10 07:00内蒙古社会主义学院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营商政务部门

◇ 文/内蒙古社会主义学院 张 艳

民营经济不发达一直是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大短板,而营商环境不优则是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出台了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措施,开展营商环境专项巡视并推动发现问题整改,一批难点堵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不断改善。但是,从民营企业了解和反馈的情况看,我区营商环境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亟需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改进,进一步释放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一、我区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一些涉企政策落实不到位

对于一些国家政策,我区未因地制宜制定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有的盟市对如何推进政策落实研究不够,简单以转发文件形式落实。有的政策制定不够明确具体,采用“按要求执行”“尽快落实”等原则性表述,内容比较笼统,缺乏统一标准,导致执行主体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偏差,不好操作。有的政策制定不符合实际,例如,在企业获得电力环节,部分盟市下发的政策文件将“现场勘查”和“供电方案答复”两个环节简单合并成“供电方案答复”一个环节,“竣工检验”和“装表接电”合并为“装表接电”一个环节,但在实际办理过程中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现场勘查、竣工检验。有的政策虽已出台,也作了部门分工,但由于各部门出台配套措施或实施细则较慢,导致政策迟迟不能执行和落实。有的政策在国家文件下发后,自治区、各盟市下发相应文件的间隔时间比较长,不利于紧跟国家要求全面一致地推动落实。此外,各级对优化营商环境政策的宣传解读力度不够,特别是在新媒体和移动端宣传解读较少,有的解读只是例行公事、简单应付,不能起到释疑解惑的作用,企业及民众对营商环境政策熟悉度不够,导致许多惠企政策未能发挥应有作用。

(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水平亟待提高

由于部分国建系统和区建系统没有与全区一体化平台实现对接,且各系统依托的网络基础、技术规范不统一,在纵向上形成了“数据烟囱”,横向上形成了“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难度依然较大。部分盟市政务数据共享和政务服务工作机构整合不到位,缺少跨部门统筹协调和相应的制约机制,造成数据共享对接时工作责任不明确和推诿、拖延现象。盟市政务服务网上办件量虽在增加,但大部分网办事项集中在部门业务平台,各类业务数据标准不统一,数据供需错位现象严重,真正实现全程网办的政务服务事项不多。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率低,造成企业和群众办事需要多次录入、多部门跑腿、反复提交材料,这是目前影响我区营商环境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三)政务服务效率和质量不高

部分政务窗口服务人员业务不熟练,未能做到一次性告知,未能全面准确解答办事人的业务咨询,致使企业办事人员跑冤枉路,增加办理时间。同时,既熟悉政务服务又掌握信息化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制约网上政务服务能力的提升。“一窗受理”推进力度不足,一些盟市政务大厅未设立企业开办综合窗口,个别设有综合窗口的盟市,也未实现业务整合,未能实现从“跑部门”向“跑政府”的有效转变,未能全面推行“一件事一次办”服务方式,“平均办理时间”“平均办理环节”“一网通办”等便利化程度亟待提高。各盟市对同一事项“办结时间”“受理条件”“申请材料”的规定不一致,未能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三级N同”。没有建立有效的“好差评”评价信息管理机制和奖惩机制。企业普遍反映,在政策咨询、信息交流、企业合作、产品推广等方面,为企业搭建的公共服务平台稀缺,企业与政府职能部门沟通对接渠道少。

(四)依法行政水平还需不断提升

部分盟市、旗县和部门的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水平还有待提高,一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自觉性不足,能力较弱。在走访中发现,有些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存在以罚代管、交叉执法、多头执法的现象,执法流程不规范。一些基层部门执法队伍素质与法治建设工作任务不相适应。部分盟市、旗县和部门重大行政决策没有完全执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法定程序,未建立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机制,缺乏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有效监督。

(五)对市场主体获得感的重视程度不够

营商环境的好坏,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是最佳感受者与评判者。但在实践中,市场主体对于营商环境建设的参与度相对较低,盟市、旗县政府通常仅关注本地区营商环境排名,对相关举措是否真正为企业带来便利、提供方便重视不够。很多改革成效都是政府对外公开的承诺,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企业办事实际用时往往要比政府承诺的时间长,政府在评估自身的时候,并没有考虑体外循环时间。政府与市场主体互动较少,对企业在办理业务过程中的实际感受了解较少,未能及时了解企业诉求。

(六)创新创业环境、人才发展环境不优

我区国家级创新创业载体较少,创新平台类型较为单一,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占比较低。对创新创业金融、财税、用地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有待加强,部分盟市R&D研究经费投入、财政科技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例偏低,缺乏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政府性引导基金。大部分盟市降低企业用地成本方面的政策举措不完善,扶持力度有待加强。对知识产权创造、应用、保护、管理等方面不够重视,未能发挥其在推动创新中的激励和支撑作用。高层次人才储备不足,在各盟市开展项目或工作生活的国内专家数量、外籍人才数量很少。人才流通制度不完善,跨地区、跨所有制人才流动渠道不畅。部分盟市缺少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健康有序发展的有效举措。一些盟市尚未出台或及时更新针对本地区重点产业的引才政策或引才目录,人才引进与产业发展结合不够。对人才职称评审的资格条件、要求、评价方式等改革力度不大,第三方人才评价工作开展不足,人才评价市场化、社会化水平不高。

二、关于优化我区营商环境的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内蒙古时指出,改善营商环境不是出几条优惠政策、抓几项便民措施那么简单,关键要在准入、成本、税费、融资、基础设施、产业配套、产权保护、人力资源、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综合施策。针对民营企业反映出来的问题,建议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一步优化我区的营商环境。

(一)优化政策设计,推进政策落地落实

对国家下发的政策,如需制定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的,要做到与主体政策同步制定、同步下发、同步执行。对自治区出台的政策,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迅速出台配套实施细则,加快推动各项政策的执行落实。对自治区本级与盟市、旗县共同推进的政策,相关部门要明确具体措施和完成时限,为盟市、旗县全面有效执行政策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条件。要定期对已发布政策进行梳理评估,对实际工作中出现问题的政策及时调整补充,对一些不够具体明确的政策,要进一步细化相关政策内容,或配套出台实施细则,做到表述清楚、指向明确、便于操作。对不符合实际的政策,建议进一步调查了解政策执行层面的具体情况和政策受众的诉求,结合实际重新评估政策,及时修正纠偏。要把自治区各级政府门户网站及政务服务网站作为统一的政策宣传平台,将分散的政策进行梳理汇集,形成政策清单和行业系统政策库,向社会公开发布,便于群众查询。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凝聚政策执行认同,对重大政策或较为复杂的政策,可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举办专题培训会等方式,加大政策宣讲力度。利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及时推送新出台的政策,完善在线答疑、问题回访等功能,形成宣传合力。

(二)打破“数据壁垒”,加快推进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

加快全区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全面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实现部门间业务系统互联互通,提升数据资源可共享率,增强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业务协同能力。优化系统功能模块设置和审批流程,推动国家、自治区垂直管理的业务系统与自治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系统通、业务通”。加快完善一体化政务服务大数据中心,构建智能化用户综合信息库,以企业群众办事需求为导向,精准对接数据需求,切实解决数据“二次录入”问题。建立健全我区权威高效的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出台实施方案,明确专门管理部门,要求各部门成立专班,推进数据有序共享,尽快实现人口信息、法人单位信息、电子证照等基础数据在部门间无条件共享。完善数据共享的考核机制,加大数据共享运用的督查力度,通过高位推动实现部门权力下放,真正让“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加强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在数据编目管理、交换传递、共享开放等方面的支撑能力,解决部门政务数据权责不清、难以实时更新、存在安全风险等问题。加快制定政务数据采集、处理、推送、修订等各类标准规范,对原有信息资源进行标准化处理,为各地区、各部门间数据共享交换提供方便。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研究制定政务数据相关法律制度,为政务数据共享提供法律支撑。

(三)持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不断优化政务服务环境

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区的政务服务环境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要对标国内一流水平,加快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和质量。对政务服务工作人员进行常态化业务培训,提高职业综合素质和行政服务能力。加强政务服务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信息化教育培训,培养一批既熟悉政务又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聚焦高频事项,推进部门联办事项“一次办”。深化帮办代办服务,建立“纵向三级联动、横向部门协作”的代办帮办服务体系。以部门垂建系统对接和综合窗口对接为突破口,全力推进“综合一窗受理”全覆盖。加快重点领域改革,推动各部门由串联审批变为多部门并联审批、由条块分割变为整体联动,压缩企业开办、不动产交易登记、办理施工许可等一批重点事项审批时间,让审批服务更加精简快速、便捷高效。推进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跨省通办”,实现“就近能办、区内通办、一网通办”。提升“蒙速办”APP服务功能,整合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部门、企事业单位的移动端应用,提升智慧政务服务能力。制定全区政务服务标准化管理办法,建立运行评价体系,实现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切实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和水平。建立完善政务服务“好差评”测评体系,加强结果运用与考核奖惩,更好地推动改革任务落地。

(四)坚持依法行政,构建公平透明的法治环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要不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着力营造公平、透明和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强化法治思维,用好法治手段,不断推动法治工作理念、机制和方法创新。积极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实施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国家工作人员旁听庭审等教育方式,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意识。强化制度约束,规范执法行为,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推动规范公正执法。健全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制度,全面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现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亮证执法。推行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整合归并执法机构,三级政府同步开展行政执法主体清理确认,并将确认结果向社会公布。加强执法监督,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探索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推动权力依法规范运行。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五)打通政企沟通渠道,营造亲清政商关系

好的营商环境需要政府拓宽与企业沟通的渠道,及时有效地帮助企业解决各种困难。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最大限度减少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用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用法治规范市场行为。拓宽市场主体参与渠道,通过企业建议征集、涉企政策参与制定、投诉举报快速受理等方式,畅通市场主体提出意见、参与监管的渠道,打造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协同配合机制。建立营商环境大数据舆情监测平台,通过社会民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来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建立“一对一”联系服务企业工作长效机制,对联系服务企业开展深入调研、全面走访,倾听企业诉求建议,做好企业的跟踪服务,增强企业发展信心。

(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良好的人才发展、创新创业环境是当前我区优化营商环境必须下决心解决的重大课题。要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对创新创业载体在人才引进、硬件建设、服务提升、产出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出台相应的配套支持政策和管理办法,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加大创新创业扶持力度,落实政府科技投入刚性增长机制,保障财政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财税、用地政策支持,重点抓好已出台政策落地见效。强化“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细化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及配套规章,依法惩处侵犯知识产权行为。通过加强企业调研、开展“知识产权管家”服务、推动知识产权金融创新服务、构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等举措,服务企业创新发展。针对引才企业、中介机构、人才本身制定专项激励政策,优化服务环境,创新激励方式,加大政策兑现力度。加强人才引进与地区产业发展结合力度,制定紧缺人才目录,完善重点产业人才引进计划。建立健全多元化、市场化、社会化的人才评价体系。推进企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工作。增设新兴职业人才的评价渠道,探索开展非公有制市场主体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发挥行业协会、重点企业举荐认定人才的作用,允许各类企业自主评价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营商政务部门
渝中: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激活母城发展新气象
营商环境“优”,一域发展“暖”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贵州首个标准化7×24政务服务站正式运行
汕头在粤东首推“5G+政务服务”
云南芒市推进“融媒体+ 大政务”平台试点
一张图看三运营商政企业务
102个中央部门公开预算过“紧日子”成关键词
“哈尔滨政务服务网” 年底建成
89家预算部门向社会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