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2-05-10 11:02于博赵倩
科技资讯 2022年5期
关键词:综合性应用型德国

于博 赵倩

摘要: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以其技能型人才培养优势、广泛的校企合作以及强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成为德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和科技发展过程中为社会提供了大批人才。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生源不稳定、师资不全面及科研局限等问题。考察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了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德国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应用科学大学

中图分类号:C9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2)03(a)-0000-00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Applied Talents in German Universities

—Taking the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 as an Example

YU BoZHAO Qian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Siping,Jilin Province, 136000 China)

Abstrac: The German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German vocational education due to its advantages in cultivating skilled talents, extensive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sufficient policy and financial support, and has provided society with a large number of talents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However, in its development process,there are certain problems such as unstable student sources, lack of teachers and the limitations in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analysis of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l of German Universities of Applied Sciences provides a certain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f the training model in the universities in our coutry.

Key Words: Germany;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l;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我國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人才。然而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仍然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并不完善,无法承担技术创新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任;其次,理论性和实践性无法得到切合的对接,高等教育的毕业生不能直接对口传送到企业中,企业仍然存在一定的人才缺口;同时,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科研能力不足,无法承担技术创新的重任,理论化的知识难以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和创造能力。当今的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高等教育普及化和技能型人才输送的重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作为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为德国输送了大批优秀的人才,考察其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为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1应用科学大学的产生与发展

20世纪以来,随着科技和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需要更多理论知识扎实、技术水平夯实的专业技术型人才。20世纪70年代,欧盟委员会教育文化总司提出德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需要提高一定的比例。综合性大学凭借自身科研和教学优势接纳了大多数的高校入学生,就业市场对科研型人才的需求已得到基本满足,而技术应用型高级人才为国家经济发展所急需。于是20世纪70年代应用科学大学应运而生。近年来的调查显示,应用科学大学的毕业生无论从就业率还是薪资方面,与综合性大学的毕业生相比均有更大的竞争优势。目前德国约有244所应用科学大学(Fachhochschule),共有在校生102万人[1],占高校在校生总数的36%,具体见图1[2]。

应用科学大学坚持以实践为导向的原则,实行双元制的教学模式。课程内容针对学生未来的职业需求,遵循“应用导向”的培养原则。鉴于实践课程的需求,应用科学大学的讲师和教授都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可以为学生提供关于公司工作流程的第一手资料。与综合性大学相比,应用科学大学的学生与讲师的关系也更加密切,由于讲座和研讨会相对减少,所以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操作有更大的指导空间。此外,所授科目集中在实践操作上,比综合性大学的理论课程少,学生有更多自由的时间。近年来应用科学大学的专业不断增多,不仅限于技术、经济和社会科学,更增设了媒体和设计方面等课程。德国大学生对于学业内容和学习进度的自由度很大,他们可以自己决定选修哪些课程、参加哪位教授组织的考试。

应用科学大学经过近五十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完整的具有德国特色的教学体系。同时,随着知识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学校还进行了跨学科和跨专业人才培养的尝试。在教学方面教师也进行了一系列尝试,在原有的讲授法之外,教师还通过案例教学法及实践教学方式完成教学任务,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应用科学大学的特色

近年来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在培养目标、教学模式和教学制度等方面不断改革创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走出了德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之路,成为德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1培养目标清晰

与综合性大学相比,应用科学大学从就业角度出发,关注专业发展的现实需求,突出专业的实际应用性。以就业和市场需求为目标,专业布局充分考虑各地区优势,根据地区企业特色设置专业类别,更有针对性地为就业市场和人才需求服务。应用科学大学的课程由理论课与实践课组成。理论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但相对于综合性大学来说,课堂以小班授课为主要形式,学生人数较少,更利于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的开展,促进教学活动中的相互交流,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教师根据实际操作掌握实用的知识技能,保证学生的知识和技术在就业市场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在人才培养中注重跨文化、跨学科的教育,拓展学科交叉知识,以培养学生坚实的专业基础和技术为出发点,同时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他们可以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各种技能。在课堂教学之外,应用科学大学开展各项校内实践与实验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项目解决各种技术问题,从理论与校内实践的方面来加强各专业学生的实际操控能力[3]。学校同时为学生提供了与企业研发课题相关的课程,引导学生独立地深入企业,参与相应的技术改造或技术创新的课题工作。学生在企业创新性地解决实际操作难题,最终结合企业实践完成课题工作任务,同时完成毕业论文,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得到双重保证,成为就业市场重要的竞争力,达到了精准就业、平稳就业的目标。

2.2校企合作广泛

应用、开发和使用是应用科学大学教学研究的重点,其重要基础建立在技术工人的培训上。除了以实践为导向的资格认证外,应用科学大学还与本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公司密切合作,进行以应用和解决方案为导向的研究项目。这种方式有助于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改进产品和服务,也有助于提高德国的竞争力。

与综合性大学相比,应用科学大学更重视与企业的合作办学。我国的职业院校学生实习活动通常在校内完成,这种培养模式并不利于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无法使学生走进生产第一线,校内的实习过程不利于学生及时将所学理论知识同实践相结合。而在德国的应用科学大学中,企业与学校建立了更为紧密和频繁的合作关系,学生可以在企业中完成自己的一部分学习任务,这样一方面使学生的理论技能得以实际应用,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和企业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能够更好地融入企业的工作环境中[4]。这种人才培养方式以企业培训为主,企业的实践工作与学校的理论教学密切结合。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也掌握了较全面的职业技能,同时提高了应变能力和动手能力。

2.3政策和资金支持

德国政府大力支持应用科学大学的教学改革及技术研发,为此设立了多项资助项目,以此鼓励企业与应用科学大学的合作。比如启动了“高校研究项目”以及“应用科学大学应用性科学和研发”等项目,增进了应用科学大学与校外企业和机构的合作,扩大了资金来源,提升了教学实践动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科研能力,促进了技术创新。应用科学大学的资金项目一方面为进行科学研发的专家及教授提供了政策和资金援助,提高了大学的学术和科研能力,在应用科学大学的研究资助领域具有重大影响力。资助项目以资金稳定、领域广泛、跨学科流动性强等优势成为应用科学大学科研的主要动力。自2005年以来,该计划的预算已经增加了7倍多。从2010~2020年,德国有130多所應用科学大学受益于此,有1 300多个研究项目和超过4.75亿欧元被使用到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上。另一方面针对应用科学大学的资助项目为大学课程的扩展及改革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支持。课程改革旨在通过技术研究促进技术创新、应对社会挑战。近年来,在应用科学大学的课程框架内,德国各地的大学与区域性商业伙伴之间建立了10余个战略伙伴关系,建立和运营了创新研究室,并为有兴趣创建公司的毕业生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5]。

3应用科学大学面临的挑战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社会对应用型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在秉持自身优势的同时,也要做出调整,以应对更大的挑战。

3.1生源趋同

随着“博洛尼亚进程”的持续推进,应用科学大学凭借着技术人才优势其就业率持续高于综合性大学。然而改革后的应用科学大学也存在着一定局限,在生源和课程设置等方面与综合性大学出现了趋同现象。在传统学制中,升入应用科学大学的高校入学生来自职业中学的比例较高,这部分同学进行过职业技能的培训,拥有一定的职业技术基础。而改革后应用科学大学入学生中职业中学的生源有所降低,文理中学毕业生选择考入应用科学大学的人数增加。生源的趋同性使得应用科学大学的显著优势被削弱。

3.2科研能力匮乏

应用科学大学的课程由教授主讲与教学助理协助共同完成,德国大学教授多为公职人员,在综合性大学中教授承担着教学与科研的双重使命,而在应用科学大学中,教学与科研是相对独立的,在专业设置上更偏重实际技能的操作,只有小部分的师资从事科学研究。据统计,综合性大学教授平均日常工作分配中教学工作占26%,科研工作占38%,而在应用科学大学中,教学工作占52%,科研工作只占23%,应用科学大学的科研工作远远滞后于教学工作[6]。因此,尽管有来自政府和企业的资金支持,也很难将资金转化为科研成果。据统计,综合性大学的科研投入占学校所有经费的50%,而应用科学大学的科研经费投入仅有10%[7]。若提高科研投入,则会降低教学与实践经费投入的比例,会削弱应用科学大学人才培养的优势。因此,应用科学大学的科研产能并没有得到完全开发,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技术类教学而忽视科研开发,这也成为了应用科学大学持续发展的弊端。

德国作为现代大学的发源地,其各阶段的教育受到全世界的瞩目和关注,应用科学大学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德国的各行各业输送了大批人才。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仍处于改革的进程之中,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注重学术与实践并重的教学理念,实行宽进严出的教学制度和灵活自由的教学模式可以为我国提供一定的借鉴。我国的高校人才培养应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提供更多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新闻网.将培养国际化人才、吸引国际学生、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和提升国际影响力纳入发展目标——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发生战略转变[EB/OL].(2019-12-13)[2021-12-1].http://www.jyb.cn/rmtzgjyb/201912/t20191213_281242.html.

[2]STATISTISCHES BUNDESAMT.Bildung und Kultur / Schnellmeldungsergebnisse der Hochschulstatistik zu Studierenden und Studienanfängerinnen: vorläufige Ergebnisse [EB/OL].(2021-11-26)[2021-12-01].https://www.statistischebibliothek.de/mir/receive/DESerie_mods_00000866.

[3]王开建,潘有顺,杨胜林.德国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与借鉴[J].時代教育,2018(11):5,7.

[4]潘美莲,陈洁.“双元制”理念的校企共同育人模式探讨[J].科技资讯,2020,18(24):152-154.

[5]STASTISCHES BUNDESAMT. Öffentliche Bildungsausgaben 2019 um 6,3 % gestiegen [EB/OL].(2020-12-10)[2021-12-01].https://www.destatis.de/DE/Presse/Pressemitteilungen/2020/12/PD20_495_217.html.

[6]王世岳,陈洪捷.趋同与特色: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应用型研究”的机遇与挑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1,42(1):86-96.

[7]高帆,赵志群.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学术化困境[J].比较教育研究,2019(9):74-81.

猜你喜欢
综合性应用型德国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泛联盟式应用型本科产业学院运行模式
对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综合性护理在支气管扩张患者雾化吸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刘彦军: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梦梦”“娇庆”德国行
新中国科技60年(3)
综合性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