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路径

2022-05-10 04:32萧娟娟
天津教育·中 2022年4期
关键词:生字导图识字

萧娟娟

近年来,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工具,走进了人们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之中,尤其是对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来说,思维导图更是为其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但是,由于我国对思维导图的研究起步较晚,时间较短,要想将之有效地与小学语文教学相融合还面临着许多未知的挑战。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Mind map或Mind mapping)属于一种高效、简单的思维工具,也被称之为心智图、思维地图等,核心是指基于大脑的自然思维形式。思维导图的概念由东尼·博赞在其所著的《思维导图》一书中提出,他认为思维导图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思维导图能促进放射性思维的表达,既是极为有效的图形技术,更能激发大脑的内在潜力。因此,思维导图将发挥出强大的工具性,依托其系统、高效的优势,促进人的思维整理及激发。

二、思维导图的特点

(一)思维导图具有发散性

思维导图能有效将逻辑思维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结合起来共同运作,形成一种发散性的图文思维工具。它能打破单一的思考方式,由一个中心点逐渐发射成网状或者树状的思考形式。处于思维导图最中心的词语是它的核心重点,所有“细枝末节”的分枝都是由它发散出来的,并且还可无限扩充,形成巨大思维发散网,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二)思维导图具有可视化

思维能力本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意识形态。但是思维导图则可以借助关键词、图像、符号等元素展现各种信息之间的关联,从而将人们脑中无形的思维过程意识形态转变成可视化的具体状态。

(三)思维导图具有独特性

每个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是正在发展中的人。因此,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同一件事物的思考、认识及理解都是不一样的。而在绘制思维导图时,每个人也会因自身身心发展的独特性原则及个人知识储备量导致思维联动和想象方式不一样,颜色、图形及思维导图形状也会各有差别,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适应新时代教育诉求

思维导图相当于人类大脑神经元,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科学合理使用思维导图能起到帮助学生厘清文章思路、深刻理解文章内涵以及补充事情发展等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俨然成为新时代的主题,人们愈加重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灵活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搭建知识框架,旨在打破传统“填鸭式”单向灌输的教学弊端,从而深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绘制自身对文章独特理解的思维导图,最终形成一个知识闭环。通过思维导图,学生能自行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惑和困难,帮助学生将抽象的语文知识有效转变为具象的图文描述,更快厘清文章思路,掌握语文学习技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教师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效果的双向提升。

(二)适应教师的教学发展

教师属于教学组织与实施的主体,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师的教学设计通常依赖于纸笔,尤其需要在大脑中进行构思,由此导致诸多的教学灵感流逝,使教师的思维较为零散,存在教学设计与目标偏离的现象,增加了教师的教学设计难度。并且,教学设计过于烦琐的文字叙述极易打破既定的教学节奏,影响各个环节的推进,甚至阻碍教师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思维导图的应用,则能让教师具备全新思路和方法,即思维导图更加突出对关键词、图形结构的强调,省略了大量的文字叙述,让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层次分明、逻辑清晰、结构合理,可以有效地呈现出教学的流程。之后,再由教师通过教学环节、概念之间的衔接,适时通过思维的创新丰富教学过程,依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情况加以完善,全面转变了以往生搬硬套的教学窘境。依托思维导图教学模式的改变,将大幅增强教师教学的拓展空间,帮助教师把握教学设计及实施过程,结合思维导图完成生动的教学演练,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

在“双减”的大背景下,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压力理应成为教育教学需要克服的重要问题。根据现代心理学关心记忆的研究,受小学生心理、认知及能力局限,在记忆的广度及保持时间上显著不足,但其具备较大的发展和培养空间。一方面,伴随小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将在潜移默化中获得记忆增强;另一方面,依托部分有效的辅助手段,可以帮助学生获得训练和提升。因此,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改善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方式,尤其是每个思维导图都对应一个中心主题,再由中心向四周辐射,达到与人类大脑思维模式的契合,让学生能依托对主题的记忆覆盖更多的知识类型和节点。另外,思维导图中包含着丰富的元素,如线条、颜色、图像等,均可以将原本枯燥的文字转换为立体形象的结构,从而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获得感,逐步激发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形成寓教于乐的良好氛围。

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策略

(一)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分类识字

对低年级小学生而言,特别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打开语文课本就面对大量抽象的生字,几乎每一课均有10~15个要认识的汉字、6~7个要会写的汉字。这就决定了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要以识字教学为重点,这也是难点所在,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分类识字,提高识字能力,进而提高语文学习效率。为此,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改变传统的课堂识字教学方式,让一个个生字鲜活起来,结合学生生活经验来组织、指导,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识字活动,依托已有经验和知识进行不同生字的分类,做好标注、整理,掌握识字方法。例如,在学习统编版一年级下册《人之初》时,教师可列举生字:之、初、性、善、习、教、迁、贵、专、幼、玉、器、义。首先,分类依据是:①用红色笔圈出前鼻音生字;②用绿色笔圈出后鼻音生字;③用黄色笔圈出已经学过的生字;④用蓝色笔圈出编口诀、猜字谜的生字;⑤用粉色笔圈出特殊的人名或动作等生字;⑥用紫色笔圈出能通过减一减、加一加、换一换认识的生字;⑦留白没有关注到的生字。通过不同的颜色与线条,形成分类识字思维导图。分类依据可以按照学生的不同特征做出调整,如设置前后鼻音分类依据是因为很多学生在掌握前后鼻音上难度较大,猜字谜与特殊生字是学生学习兴趣最浓厚的,没有关注到的生字就好比在课堂上没有被教师关注的学生,有较强观察能力的学生很容易发现。而且个别比较难的生字也归为这一类,帮助学生激活思维,在课堂积极发言。需要注意的是,并非一个生字只对应一种分类方式,很多生字都有多种分类方式,圈的颜色可以区分,一目了然,让学生明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道理。低年级小学生的识字速度较慢,不过随着他们增加识字量、熟练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分类识字,语文学习必定越来越轻松,在思维导图的指导下保持思维活跃、思路清晰,加入联想记忆进行识字效果将更好。如在识字专题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展开联想,认识口字旁的生字。口字旁的生字大多与嘴有关:①和口有关的行为,也就是口部动作字词,包括叫、呼吸、欢呼、咳嗽等;②和口有关的器官,包括喉、喙等; ③表示语气,包括呀、啊、哦、呢、吗等;④拟声词,包括哈、呱、咕、啾等。教师利用思维导图绘制方法,明确生字分类识记,并配合联想让学生认识更多汉字。学生经常利用思维导图识字也会慢慢形成思维方式。同时,学生尝试模仿教师进行简单思维导图的绘制,在增加识字量的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识字效率。

(二)利用思维导图厘清文章思路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思维导读的有效作用,教师应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及思维拓展能力,帮助学生将思维导图与阅读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厘清文章思路,轻松掌握课堂知识。换而言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在学生进行阅读时要求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方式,将文章中的主要内容、人物分析及中心思想等相关的语文知识绘制成思维导图形式。另外,当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之后,教师可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细化思维导图,深入理解文章内涵。例如,在学习统编版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一文时,首先,教师可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整篇文章的理解,绘制中心词汇“青蛙”。有的学生是以简单的文字“青蛙”作为中心词,有的学生则是展示自己的绘画能力,画出“一口井中蹲坐的青蛙”作为中心图案。其次,引导学生厘清文章思路:①事情起因,青蛙坐井边,小鸟落井沿;②第一次对话,青蛙问小鸟“从哪里来?”小鸟回答“我从天上来……”;③第二次对话,青蛙说天不过井口大小,无须飞那么远,小鸟回答“天无边无际……”;④第三次对话,青蛙坚持己见,小鸟说“你跳出井来看一看吧……”,引导学生绘制相关的简易导图。总而言之,当学生初学思维导图时,教师应循序渐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导图学习习惯,逐步提高学生文章理解能力。

(三)利用思维导图深入文章内容

对小学生而言,思维导图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但小学生自身的思维方式不够完善,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对学习方法进行消化理解。因此,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仍需教师合理引导才能深入文章内容。在实际教学课堂中,教师应重视课堂问题的有效提出,以其为着力点,帮助学生从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绘制思维导图,实现文章内容深化的目的。例如,在学习统编版二年级下册《一匹出色的马》一文时,教师可以提前布置阅读预习任务,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根据文章内容和学生认知结构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过哪些有趣的事情?”学生可结合自身生活实际自由回答。由此引入课题《一匹出色的马》,引导学生看看文中的小朋友和家人一起经历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在阅读时,由于求知欲的驱使,学生会带着问题再次阅读文章,寻找答案,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基于此,教师可带领学生绘制以“一匹出色的马”为中心的思维导图。如,①起因:1~4句,春天傍晚一家人郊外散步,妹妹走累了要妈妈抱;②经过:5~6句,妈妈也累,抱不动,求爸爸抱;③结果:妹妹高兴地跨上“马”,蹦蹦跳跳地奔向前去。若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中有遗漏的知识点或者不明白的地方,教师要及时进行讲解和补充。当初步绘制思维导图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情感,提问“爸爸为什么默不作声呢?”“为什么妹妹很累了却跑得这样快呢?难道真的是那匹马的魔力吗?”学生在通过思维导图反向理解文章后,很快就能理解该文章所要表达爸爸理解鼓励妹妹的内在含义,从而培养勇敢、坚强的意识。

(四)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创造能力

思维导图形式多样,较为灵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性地制定最合适的思维导图方式。其中,以小学低年级开展阅读教学为例,应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简化思维导图形式,发挥自身引导作用,重视学生主体地位,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创新。例如,在学习统编版一年级下册《我多想去看看》一文时,首先,教师可先带领学生阅读该篇课文;其次,以“我多想去看看”作为导图中心模块,归纳“北京城”有“天安门”“升旗仪式”;新疆有“天山”“雪莲”;最后,尝试对思维导图形式进行创新,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以“我多想去哪个地方?看什么?”为主题,展开思维拓展和延伸。有的学生说“我多想去云南,看看美丽的大理……”有的学生说“我多想去西藏,看看雄伟的布达拉宫……”通过这样的方式可有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拓展和延伸知识层面,激发阅读兴趣,增强课堂参与度,提高阅读效果,让学生爱上阅读,爱上语文学科,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语文素养。

(五)利用思维导图引导自主学习

自主學习是指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独立进行学习。在阅读教学中,可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自主理解文章内容,提高学习成就感,获得全新的阅读体验,打破传统的定制框架。第一,教师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要主动为其提供帮助;第二,由于学生认知水平有限,教师要为学生提前整理阅读内容中的生字、生词等,以便学生能顺利地阅读文章内容;最后,给予学生一个阅读思维导图的模板。举例来说,在学习统编版三年级上册《望洞庭》一文时,教师可以以《望洞庭》为导图主体,引出作者、背景、思想、年代等主要分支的内容。然后,按照主要的分支内容继续散开小分支,如生字、生词、多音字等名词解释。通过实践研究,可极大地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实现高效课堂。

综上所述,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结构,因材施教,利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分类识字;帮助学生厘清文章思路;深入文章内容;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逐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邱瑞玲)

猜你喜欢
生字导图识字
关于“口”字的教学分析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斯诗私塾
识字儿歌
识字儿歌
识字故事
识字谜语
第6章 一次函数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