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婷婷
构建品质生物教学课堂,从本质上激发学生积极心理势在必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建设,引导并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欲望和探索能力,并将学生主动探究作为生物品质课堂构建的主旋律,以实现学生生物探究能力的提升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创设问题情境,鼓励自主探究
心理学家赞可夫曾说,想要教学法发挥高度的有效作用,那么教学法必须是可以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并且触及学生真实的精神需要。各项心理学研究表明,生动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产生学习需求的必要条件之一。在情境中结合情境和课程内容创设问题,可以把生涩的书本生物转换为灵动的实际生活,丰富了课堂内容,激发了学生探究欲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导入课程,让学生在课程之初就带着疑问产生想要一探究竟的积极心理,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探究,烘托生物教学课堂主动探究的氛围,进而提高生物高品质探究课堂构建的有效性。
比如,在教学“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这一节的内容时,要求学生在了解物质跨膜运输过程及原理的基础上,能描述半透膜的特征,说明水的跨膜运输是顺浓度梯度而循序渐进,进而实现学生提出问题、假设设计乃至实验验证的结果。显然,想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单纯依靠概念灌输是不够的,而是要在教学之初就激发学生的积极探究心理。课堂上,笔者基于本节课内容提出问题:家里的韭菜饺子馅为什么总会有汁液渗出?有时候没有渗出,为什么也会在饺子皮最薄的地方呈现绿色?种植蔬菜时,为什么常在蔬菜表面上洒一些水?你在剧烈运动出汗后为什么感到口渴?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很容易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心理。学生开始思考,饺子皮中菜汁渗出,是因为菜馅中含有大量的水,且内部有水外部没有水,饺子皮是面制品,有缝隙,因此水从缝隙向没有水的方向渗出。蔬菜洒水也是同样的道理,空气中的水分和蔬菜中的水分含量并不相等,水分总是会向外流失,久而久之蔬菜就会变干不新鲜,因此人们想到了洒水的方法为蔬菜创造一种高水分的环境,这是为了防止水分流失菜叶变干。人在剧烈运动后体内失水,水电失衡,会向大脑释放补水的信号,这也是相同的道理。通过形象的举例,在学生脑海中建立知识模型,将显微镜下的跨膜运输通过形象生动的实例增加了代入感,学生在这样通俗易懂的案例中把自己积累的生活经验和生物知识相结合,实现由认知到知识的转化过程。在这种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可以有效解决课堂问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心理认知能力,基于课堂内容创设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思考和探究,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心理,提高课堂效率,最终实现生物高品质课堂的有效构建。
二、展开联想想象,探寻生命奥秘
高中生物课程既有宏观知识的演示,也有微观知识的讲解。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不管是宏观现象还是微观实际,都存在课堂无法真实演绎还原的细节,所以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认知引导学生开展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从而认识生命特征,探寻生命奥秘。想象是积极探究的动力,也是思维发展的必要条件。实际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学情特征,适时地引导学生充分调动自己想象的空间去联想和记忆,进而开展探究,使学生在自身的想象空间中建构出属于自己的知识架构,实现生物课堂的品质构建。
例如,在教学“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这一节的内容时,要求学生在掌握细胞结构的基础上能分辨不同细胞器的作用,并将之前所学的细胞膜与之区分开。实际教学时,学生遇到教材中那些前所未见的名词总是混淆不清,缺少自主探究的兴趣。这时,笔者便让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中的那些名词对应的图片,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其与自身生活中、脑海中的一些事物进行联系。其中,叶绿体就像是一颗颗网球,人们一般在白天进行体育锻炼,相对夜晚,白天具有更好的体力和更多的氧气,所以叶绿体白天工作,提供人们需要的氧气;线粒体像是一条肥胖的毛毛虫,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相对普通人群,运动员需要补充更多的蛋白质,所以可以简单地认为运动员在补充蛋白质的同时补充了足够的能量,那么线粒体就是提供能量的场所;高尔基体呈现不规则的状态,像是不均排布的厂房,在这些厂房中加工蛋白质,分门别类地送到细胞特定的部位……这些景象在学生的脑海中快速生根发芽,很快就能区分。在学生初步认识这些生物概念后,教师可以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强化学生的记忆,例如,教师在黑板上分别在左侧写出叶绿体、线粒体、高尔基体这些名词,在右侧画出网球、毛毛虫、厂房这些形象的事物,让学生举手抢答,将这些形象的事物和生物概念连线。在学生获得抢答机会后,如回答的答案是正确的,教师还要询问这位学生其中的原因,让学生将教师刚刚所讲述的联想过程重新复现,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加深学生记忆、让学生真正理解生物概念和生活事物联想过程的效果。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贴合学生认知的联想和想象,将死气沉沉的生物课堂变成色彩斑斓的生活课堂。所以,高品质课堂的建立,不仅在于教师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还要充分激发学生想象空间,使生物学科知识转化成一帧帧色彩明媚、多姿多彩的图画,让学生在探究生物这篇连环画的过程中慢慢解开生命的奥秘。
三、借助信息技术,了解前沿科技
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小学教师为了丰富课堂内容通常借助相应的媒体设备进行课程讲授。由于生物学科是基于科学的学科,信息技术的引入能为生物课堂注入不一样的灵魂。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生物教师应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化现代化教学课堂,让学生能在直观的视觉体验中产生积极心理,了解生物知识,并使学生了解更多的前沿科技,为后续生物知识的探究奠定基础。
比如,在教学“细胞的生命历程”时,要求学生在掌握细胞各个生命历程的基础上掌握其特点。本节课所学的细胞是日常生活中无法用肉眼看到的微小生命體,看不见便很难理解,且高中生的阅历有限,对不了解的事物产生兴趣很难。对此,笔者便在这部分抽象的知识教学过程中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播放一段植物从破土到花开花谢、生长发育、繁殖以及衰落凋零的生命历程,该视频使用时间压缩的方法,将植物体一年的生命动态在几十秒的时间内呈现,让学生看到了宏观生命的生长消亡历程,可以让学生先从视觉上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课内教学板书中插入动画,以更加灵动的方式播放和讲解细胞的生命历程,比如,细胞的生成过程(有丝分裂)、运输物质过程、衰老过程以及成为“废料”排出体外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在此基础上增加袁隆平院士水稻杂交方法,“多利”羊培养改造方式,还有科学家筛选改造基因过程,引发学生对生命体的思考,最终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心理。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要一边播放视频一边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例如,在看完袁隆平院士多年如一日进行杂交水稻研究时,询问学生从中获得了什么感受、明白了怎样的哲理,让学生看到生物发展方向和前景的同时,也能进行正确的生命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实现真正的教书育人。
所以,生物既是一门对生命体的高度总结学科,也是一门探索性学科。除了真实展现生物的实际社会研究成果,高中生物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使用一些有助于生物知识探究的前沿技术,丰富学生的认知,促进学生在日常学习探究的过程中能自发地运用这些技术进行生物知识的探究,进而提升学生的生物探究积极性。
四、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健康方式
高中生具备一定的生活生命常识,但缺少具体真实详细的知识。如果单纯借助上述问题情境创设、联想想象训练和信息技术使用,无法真实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生物课程对真实生活的实际意义。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多联系实际生活的案例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知识难点,在探究的氛围中学以致用,把所学知识融入自己的实际生活,从而实现生物知识的正向利用,将课内知识予以升华。
比如,在教学“酶的特性”这一节内容时,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以及影响酶活性条件这些内容。这些内容很抽象,对学生来说就像化学方程式一样,无法真实看到其实际作用、反应过程,所以单纯的讲解理论知识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笔者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大家在洗碗或者洗衣服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夏天用洗洁精或者洗衣液,即使在凉水中(水管流出的常温水)也可以很快起泡沫,快速清理碗筷或衣物上的污渍等;但冬天时,即使成倍的加清洗剂,污渍依然无法彻底清洗,父母也会告诫我们要使用温水,当把凉水兑成温水时,发现清洗剂的清洁功能显著增加。这就是利用了酶的活性的原理,在一定的温度下,酶才能发挥最大功效。实际清洗中,有某些污渍可以使用洗衣粉清洗,有的则需要沾一点汽油,这说明酶的功效是有限制的,并不适用于全部污渍清理,即酶具有专一性。除此之外,烹制肉类时,经常会添加适量的蛋白酶,以使肉质鲜嫩;日常生活中,常常把新鲜的蔬菜水果放置在冰箱中,以此来延长蔬果的保鲜期。通过这些生活化的实例,学生很容易理解酶的高效性、专一性以及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可见,这种把实际生活与高中生物课堂相联系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高中生物知识的实用性,还可以提高生物课堂主动探究的积极性。高中生物课堂和日常生活结合的方式打破了课堂即课堂、生活即生活的壁垒,让课堂成为实用性的课堂,让生活成为挑战性的生活,带给学生课堂回归生活、生活就是课堂的使命感,使枯燥的理论知识更加形象具体。
五、开展家庭实验,引导终身学习
高中生物是理论基础上的实验性学科,其中不少内容可以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实验验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多设计一些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在实际家庭生活中探究生物现象,成为家庭实验探究的主体,自己动手准备实验材料、操作实验,观察和思考整个实验过程,主动探究发生实验结果的原因,从而掌握所学知识。
比如,在教学“细胞膜——系统的边界”这一节时,笔者布置了一个家庭小实验:拿两个苹果,其中一个苹果蒸熟。分别削除两个苹果的顶端和底部,顶部开一个小洞,在小洞里灌入一些白糖,最后底部朝下分别放置在盛水的盘子里。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发现未蒸熟的苹果小洞里有水分冒出,蒸熟的苹果里仍然只有白糖颗粒。要求学生品尝盘子里水的味道,发现苹果盘子里的水是甜的。由此,学生在主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明白:未蒸熟的苹果细胞是活的,由于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相对苹果内部水密度,白糖密度更高,所以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穿越到小洞,小洞中会出现水分,但是白糖的分子颗粒太大,细胞膜的间隙太小,所以白糖颗粒无法通过细胞膜进入苹果内部;相对来说,蒸熟苹果的细胞已经失去活性,即其细胞已经死亡,细胞膜也随之死亡,所以不再进行物质交换。有同学提出,在未蒸熟的苹果实验中,虽然白糖颗粒无法深入苹果内部,但在品尝过程中,苹果与白糖接触的地方仍然有甜味,则要求学生联想,沾有白糖的水会粘在苹果表面,从而导致苹果局部呈现甜味。家庭实验所借助的是生活中的日常事物,教师在要求学生实验前一定要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同时还要规范学生的试验器具、使用方法,让学生真正能观察到实验现象,同时教师还要确保实验道具是否是平常家庭中經常使用的物品,为学生的实验提供便利条件。
在实际教学时,教师要适时地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设计简单的实验项目,让学生在实际实验操作过程中观察到生命体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总结能力和思考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究欲望,构建品质课堂,帮助学生掌握探究的方法,形成正确的探究理念,形成终身学习探究的良好习惯。
六、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课堂中关注高中生学习的积极心理,既要求高中生物教师在实际的生物课堂教学中乐于研究、积极总结,又要求课堂内容真实、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在双向作用下,构建丰富而有品质的生物课堂,构建学生积极健康的学习心态。
(吴淑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