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教学法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的运用

2022-05-10 06:25金娥
家长·中 2022年4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小学生

金娥

在学校中开展心理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要,当今社会普遍要求人应该从小就能学会认知和处事,学会生活和生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与人的心理素质水平有关的,而本文所研究的就是故事教学法如何在小学心理健康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的问题。在小学生的发展过程中,进行心理教育是必要的,因为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上会出现各种心理波动,但并不会轻易表现出来。虽然小学生的自主意识正在不断地提高,但仍然具有一定的幼稚成分。所以,必须对他们开展心理教育,以克服其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为学生提供轻松且健康的生活学习环境。在小学中开展心理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一、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心灵上出现各种认知偏差进而形成各类心理问题,会影响到他们的健康、个性素养的建立和培养,也就是说,小学生的心灵状况并没有受到教师、父母等的广泛关注,且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合理,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教师对心理教育的基本概念认识不清。提起心理健康教育,很多人认为它就是思想政治教学的另一个词汇,本质上没有区别,而教育工作者就以此展开教学。不少人理所当然地认为是思想道德教育或者思维教育,因此归类于心理健康教育。一些教师认为道德高尚意味着思想健康。教师对心理教学的重要含义了解不深入,但也有部分教师意识到心理教学并不等于思想品德的教学,但又觉得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不必要,与德育关系也不大,甚至认为这只是专家学者的事情。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缺乏,有部分教师切身体会到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和家长的重要意义,但是他们无法坚持,常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也没有方法持续进行。

二、对学生健康教育概念的定义和标准

心理教育作为对学生的基础教育内容和整个教学系统的一个部分,同时也是建立在社会心理学基础之上的崭新学科,是心理学理论的高度体现,也隶属于应用心理学领域,是直接服务于个人心理发展的特殊基础理论和技术手段。而小学开展心理教育模式,并不等于简单的心理健康医疗和心理检查,但也包含着心理健康医疗、心理检查的一些基础理论和技术手段,更多的则是心理健康教学和培训。小学开展的心理健康教学并不等于思想品德教学,但也涉及情感引导、思维转变、心理行为培训等新方式和思维。小学心理教师采用动态心理健康教学,通过影响、激励、指导、培养学生对自我发现、自我反思、自我调节,并以此帮助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成长。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制定的健康教育准则以及社会心理学专家的论断,小学生最健全的心理状况必须是“乐观向上、积极进取,敢于自立和尝试;勇于创新、不怕困难,对知识具有强烈的浓厚兴趣,树立成功的自信”。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心理健康融入中国小学素质教育体系,有着重大战略性意义。在此期间心理健康既是素质培养的主要助手,同样还是很关键的一部分。因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必备的一种心理和能力,同样还是小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因素。据相关资料统计,大约80%的学生学习障碍的主要成因并非智商和学习能力的问题,而是由于心灵健康状况的问题,也就是说,大部分小学生学习障碍原因在于学生的心灵一直处在不健全状态中。这也就充分表明:心理健康在素质培养中所占有的分量很重。另外,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但促进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一些新观点、手法还可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从而真正起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应。心理教师在指导学生感知世界、自我调节、自我突破的过程中,也带动着他们的发展转变,对学生开展心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又进行着身体和心理上的科学调节,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进行下去。

四、故事教学的内涵界定和适应性分析

故事课堂就是教师在课堂上针对教学内容穿插若干有关的简单、短小故事内容,以作说明、注解、突出所讲授教学内容,又或者直接用故事内容作为教学内容,以实现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听课兴趣、拓展学生思维等的目标。这种深刻浅显、化繁为简、寓教于乐、观众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就叫作故事教学法。心理健康教育课所要达到的一个目标便是要帮助小学生熟悉并学会一些心灵健康的生活方式与技能,学会自我剖析、调整、引导乃至宣泄情绪等,最后实现助人和自助,主要的特点并非直接向学生传递心理学基础知识,而是以有关的心理学理论基础知识作为背景,在教师将这部分的基础知识进行处理后,以相对通俗化、生活化的阐述形式,逐步渗透到整个课程设计和教育过程中,知道小学生在自身以及同龄人的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常态化的心灵现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完善人性。心理教学中可使用的故事内容样式丰富多元,如游戏、寓言、角色扮演、情境模仿、讨论交流、行为练习、心理測验、心理短剧等。

五、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故事教学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体验。故事教学法要注重学生主观的体会和感受,体会与感受都是在一些情景中被自然而然调动出来的。教师可依据心理健康课程特色和课堂教学的要求,根据学生的特征,开展故事情景创设。设计情景时,应注重方式与手法灵活多样,生动直观。教师既可以充分运用学校教育环境、社区环境,以及大自然中所有可以使用的资料创造故事情境,也可以运用较现代化的教学手法创造虚构情境。所设计的故事情境要具有启发性,并能激发学生获得新知识的欲望。为丰富体验,教师还可以采用问题对学生进行指导,并根据故事情境创设难易适中、富有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可以针对自己情境产生独立的回答。

其次,以学生为中心,营造新型的课堂故事教学气氛。心理健康故事教学模式强调师生之间双向交流,教师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价值观,并做到真心和无条件地积极关注每一名学生,以创造诚信、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教师始终要保持一个随和、包容、接纳的心态,帮助和引导学生发表意见,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感受与沟通。对学生比较偏激性或者错误的观点,不要生硬打断或者妄加指责,而应该以比较温和的心态,将实际情况反映给学生,和学生一起探讨,利用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促使他们逐步改变错误认识或态度,最后通过进行总结来逐步纠正错误的观点或者片面的认识。

最后,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促进领悟的生成。故事教学模式要改变传统的灌输与说理的方式,更注重透过感悟来推动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并推动感悟的形成。可利用聆听、共情来引导学生,并鼓励他们自主表现,也通过运用澄清、面质等辅导技巧,并设置提问,拓展学生的理性思维,使学生获得感悟与提高。但也要注意,即使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还不够完善,教师不要包办或代替,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表现。虽然小学生思维能力尚有待进一步发展,但他们仍有其自己的理解标准和交流方法,因此教师可选取学生最感兴趣的故事话题,运用学生熟悉的语言与规则加以交流与指导,这将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效。此外,教师还可提供实践的机会,促进内化。心理健康故事教学模式的重点是学员从实际体验中获得提升,只有经过实际锻炼,才能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心理认知与应用技巧,在行动中形成主动的情绪情感,把学习内化成自我力量,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教师要充分地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切合实际的实验教学活动,并布置好那些在实际教学和生活中的相关任务。同时教师也可以运用心理暗示的效应,对学生实施正面的心理暗示,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树立正确观念,从而促使心理转变的形成,以实现教育目的。

六、故事教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的应用

(一)运用故事导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若教师的每一堂课从教学刚开始就引人入胜,调动班级所有学生的学习活动兴趣,这就可以促使这些学生迅速地集中自己的精力,并主动地与教师一起交流新课程的相关内容,这些学生学习的质量和课堂的活动参与效果上也会很乐观。所以有丰富经验的授课教师,对每节课内容的引入问题,都会进行细致的课程策划与课前准备。引入课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形式,其方式方法的选用会借鉴于教学的内容、课堂对象、课堂时间等基本要素,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可接受的心理学课程可以是适合于以对话叙事形式呈现出新颖的小故事,这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例如,健康心理课的故事教学法中,上课铃突然响了,但两分钟过去了,某班级学生依然没有注意到上课了,有的是交头接耳,有的在外未归。而几个男孩却还一直沉浸在课间欣赏NBA的篮球赛中。休息时间一旦结束,学生就应该立刻进入正常的学习状态,但此时每个学生的具体心理动态状况确实很难平静下来,如果强行转移小学生的注意力,意义并不大,甚至一些教师发现有学生表现不好直接批评责骂,但却没考虑到这极易导致部分小学生对此产生一种抵触情绪,更难以对接下来的教学提高兴趣和注意力。这时,教师为了顺利进入心理健康课堂,可以将小学生比较关注的事情以Word文档故事展现,这样一来小学生的注意力也就很自然而然地转移到心理健康教育童话故事上。接下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形式,提出一些有趣的小问题。小学生对此都会积极思考并回答,如此就能很好地突出心理健康教育重点,提升教学的质量效率,并对小学生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反,假如教师以某种简单压迫的方式,硬性要求小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去,虽然一开始可能有效,但是时间一长便会出现各种问题,而且还极易造成小学生和教师之间形成了某种抵抗心理。所以,教师可以以某个颇有魅力的小故事潜移默化地转移小学生注意力的兴奋点,并使其自然而然地引入新课题。教师的做法传递给了学生以下几个信息:1.教师对学生的躁动与亢奋,给予了正确的理解;2.本节心理健康教育课并不是让学生自由活动;3.和教师共同关注从故事中引出的某些话题。其中涉及的故事可以为后面的心理健康课堂教育活动的开展打下良好的铺垫,所以,课堂的故事引导是比较明显且有意义的。但其实,运用故事引导并不一定要由教师事先设定,有些故事就是非預设生成的结果。例如,小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以后,很多学生都开始习惯在心理健康课堂上分享讲故事的快乐,每当上课的时候一些小学生都迫不及待地想分享自己搜集的故事。也就是说,教师经常性地让学生搜集一些好人好事或者是感人的故事,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与教师和其他同学共同分享,如此逐渐便能让学生习惯于以故事导入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方法。

(二)运用故事衔接课堂教学,活跃气氛

小学所开展的心理健康课程是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出发点,从故事中引发学生的兴趣,将心理学知识内化成某种体验。但是,这样的教学却可能会造成在教学中由于教师无法控制教学节奏而发生脱节的问题。针对此,在小学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尝试在完全不同的故事内容之间、游戏和探究中、学生探究和教师教学的启发提升的环节等,合理地穿插相关故事,并经过学生对故事内容的认识与理解,把教学环节科学地加以衔接,这就能获得非常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交流的“亲子关系”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时中,师生共同讨论,介绍“你觉得父母在跟自己交流中,有什么行为会使自己对家长缺少耐性或反感?”的经历,小学生看到这个立马就会感兴趣,倾诉自己的经历,有的是不让自己玩手机,有的是唠叨自己等。教师不要直接正面批评小学生对家长的不了解、不尊重或不孝敬,而是可以先给他们播放一个关于家长为子女无私奉献的短视频。在看视频的整个流程中,小学生的动作语言表情更加凝重,一改刚才“声讨父母”的表现。直到视频结束,课堂仍然很平静。这个时候教师再让学生思考一下,自己不理解父母的原因。接着,教师设定两个让学生自由交谈的话题,若让学生一个接一个交谈,可能他们的思维和见解跟不上节奏,有可能小学生的心态仍然停留在对家长的“不满”中,也感受不到家长的许多表现都是出于对子女的爱护,而导致学生达不到对问题客观、全面的反思。在此时,通过一些富有感染力的、承上启下的小故事,往往可以使课堂教学有序继续进行。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往往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都得以发挥,而在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堂中,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有以往不好的一些学习习惯,缺乏良好的课堂纪律意识,因此课堂活动的组织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来说就更富有挑战性。要让学生能更有兴致关注教师所预设的议题,并顺利地与教师交流,巧用对学生来说很有魅力的小故事,有利于维护课堂纪律或活跃课堂氛围,换言之,营造轻松愉快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支撑教学持续开展和提高质量的有效因素。

(三)巧用故事情节,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与情感

在小学心理健康课中,让小学生阅读童话故事,更多是借童话故事来引发或阐明某一观点,有助于学生了解明确其中的内涵。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教师运用小学生好奇且感兴趣的故事情节,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地感受童话故事所提供的快乐然后体验生命,这些方式也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事情的理解与分析。如涉及“亲子关系”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运用玄机重重的情节。例如,教师给学生讲解三个有关亲情的真实故事,第一个是一位瘫痪孩子的母亲从幼儿园就背着他上学,直到大学、研究生和博士毕业,最终孩子功成名就。第二个是一位母亲儿孙满堂,但是对她漠不关心,老人住在狭小的房间内冬天靠着自己砍柴取暖。第三个是父亲平时不和子女联系,直到父亲去世,儿女才从各地赶回,各自愧疚。要注意教师在讲解这些故事的过程中必须要把细节部分描述到位,让小学生深刻感受时间的流逝,父母对自己的照顾还有他们慢慢变老,这样他们才会从故事的基础上有更加深刻的感悟,有效发挥心理健康教育故事教学法的作用价值。

(四)利用故事引发学生对待事物的正确观念

小学心理健康课程中的故事并不是单一出现的,它来自实际生活,是对抽象心理健康理论的情趣化、生活方式诠释。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用故事的终极目的是为教育服务的。教师在运用启发性、教育性强的故事引发下一个教育话题后,必须引领学生对故事加以仔细的品鉴。

在此过程中,学生逐步转变错误的认识,从而提高思想境界。如“惜时如惜金”这节课的教学活动中,由教师先讲一个关于珍惜时光的小故事,以活泼授课氛围,并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说完故事后,教师指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主角为何最后都可以成功,学生在给出了自己的回答后,由教师指导学生对这则富有启迪意味的寓言加以品评,并比较分析不同人在对待时间的不同方法及其最后产生的后果。小猫没有成功就是因为它将时间都浪费掉了,而与此相反,小狗可以成功的原因就是它们有着惜时如金的心态,并且有清晰的计划,善于把握点点滴滴的时机学习。在经过比较分析后。由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从而使学生积极地探索,最后得出结论:我们要爱惜时光,不要虚度光阴。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曾指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所以,教师在使用故事教学法时,必须重视学生的主动体验、自由探索、主动实践,但不能超过一定的程度,也不能简单打断学生的思维,而要赋予学习者充分的想象空间。在“我的偶像”这一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先给每个学生讲述自己的偶像事迹,并说明原因,当发现学生存在盲目追星的问题后,教师也不要马上提出,而要先给每个学生讲解了一些关于追星的小事迹,以及事迹的原因、过程、后果等,以便每个学生学进行深刻反思。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还必须指导学生对这一启发性事迹加以分析,并找到产生负面结果的种种原因,从而取得了追本溯源的功效。小学生在明白了问题形成的内部因素后,便会摒弃了世俗的偏见,学会辩证地对待各种问题,理智地解决各类问题与矛盾,与此同时,也收获了富有积极正面意义的故事偶像,并掌握了其精髓。

七、结语

综上所述,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活动经过论述是必不可少的,本文所提出的一些相關建议希望能对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起到借鉴作用,进一步健全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左毓红)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小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我是小学生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