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达峰
关键词: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室成形术;耳内镜;耳显微镜;听力
【中图分类号】 R764.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13--01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即患者中耳黏膜以及鼓膜等出现的慢性化脓性炎症疾病,患者可产生耳内流脓、听力降低甚至鼓膜穿孔,随病情进展还可能诱发颅内外相关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该疾病的发生与急性炎症迁延、咽鼓管功能障碍、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等有关[1],鼓室成形术是该类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以下将分析采用耳内镜下或者耳显微镜下鼓室成形术进行治疗对于改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听力状况的实际价值。
1资料以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抽取2020年1月~2021年7月本院79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23~69岁,均数(40.5±1.5)岁;患病时间1~8个月,均数(3.2±0.5)个月。对照组:39例,男20例/女19例:年龄21~70岁,均数(40.6±1.3)岁;患病时间1~7个月,均数(3.3±0.4)个月。2组各项基础资料具备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为耳显微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麻醉生效后做耳后手术切口,切取带粘骨膜耳屏软骨待用,对于外耳道皮片进行妥善分离,将牵开器进行植入,观察鼓环以及听小骨情况。将取带粘骨膜耳屏软骨进行妥善植入,筋膜进行掀起,再以明胶海绵于患者鼓膜四周进行填塞,进而使筋膜得以复位,术腔进行填塞,手术切口实施常规缝合;观察组应用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在麻醉生效后选择耳廓上侧适宜处做手术切口,切取带粘骨膜耳屏软骨待用,借助耳内镜对鼓膜情况细致观察,之后对鼓膜边缘进行适当剥离,从而制作创面,外耳道下壁处作一小切口,对于皮肤进行切开,使鼓环充分显露,将鼓膜进行掀起,之后带粘骨膜耳屏软骨通过内贴法将其植入,其余操作方式同对照组。
1.3评价标准
(1)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疗效,显效:耳部流脓、耳鸣等症状完全消失,并且听力达到正常水平;有效:上述症状缓解以及听力改善;无效:病情无明显变化。(2)统计2组的听力改善率,术后测定平均气骨导差,如若≤20dB即可判定为听力改善。(3)统计2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如鼓膜穿孔、感染以及眩晕等。
1.4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行SPSS22.0分析,计量资料数据标准差为(x±s),组间数据行t检验,计数资料为[n(%)],组间数据行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疗效组间对比
手术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97.50%,对照组87.18% ,P<0.05。
2.2术后听力改善率组间对比
术后听力改善率观察组为97.50%(39/40),对照组为89.74%(35/39),改善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2.3术后并发症率组间对比
术后并发症率观察组为2.50%,对照组为5.13%,P>0.05。
3讨论
中耳炎近年来的发病率较高,且临床中多数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中耳解剖结构较为特殊,因此出现化脓性炎症反应后非常容易扩散至周边并诱发并发症,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较大影响,例如可能引起鼓膜穿孔以及耳鸣甚至听力降低和耳聋[2]-[3]。耳内镜近年来在耳科临床的诊治中应用广泛,运用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借助耳内镜具有的光源系统,能够对术野进行近距离照射,便于术者进行观察,与此同时还具备光学放大作用,内镜镜杆规格较多,在应用中可灵活选择,抵达术腔够实现多角度以及多方位的探查[4]。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采用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的听力改善率高于对照组,而两组的不良反应率均比较低。表明该手术方案的应用,可提升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整体疗效。
综上所述,对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采用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的治疗效果确切,并可有效改善其听力状况,且安全性良好。
参考文献:
[1] 杨照勇. 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应用及临床效果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56):21-22.
[2] 李珊,柯嘉,马芙蓉. 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的临床研究进展[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0,34(9):853-856.
[3] 卜世崇,国江华,贺晓培. 显微镜下鼓室成形术与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的效果比较[J].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32):6024-6025.
[4] 康尧杰,张路. 耳内镜与显微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静止的单纯型慢性中耳炎效果比较[J].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20,20(4):305-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