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筹建时期《人民日报》的独特贡献

2022-05-10 23:24董伟
传媒 2022年8期
关键词:人民日报

董伟

摘要:解放战争进入到1948年后,党中央在部署将革命进行到底、解放全中国的同时,也开始了全面筹建新中国的工作。本文仅就《人民日报》创刊的历史背景,在筹建新中国过程中发挥的历史作用,从记录解放战争进程、宣传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提高民族自信和道路自信、政治协商会议的全程报道以及历史意义等方面,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人民日报》在筹建新中国过程中的独特贡献。这对研究新中国创建史和党报历史,对党报宣传工作在新时期的守正创新,圆满完成党中央赋予的宣传使命,具有重要参考作用和历史启迪意义。

关键词:新中国筹建 《人民日报》 记录宣传 政治协商会议

《人民日报》就是为了新中国的筹建而创立的。1948年,解放战争来到了转折点,新中国的筹建也随着“五一口号”的公布拉开了帷幕(“五一口号”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于1948年4月30日发布的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5月9日,中共中央决定合并晋察冀和晋冀鲁豫解放区为华北解放区,并委托华北局创办大党报。而大党报“应如延安解放日报那样,是同时代表中央和华北局的报纸,由中央负责”。6月15日,《人民日报》创刊。在这样背景下诞生的《人民日报》,自然就承担起了为新中国的筹建鼓与呼的历史责任。本文试就《人民日报》在筹建新中国过程中的历史作用进行归纳总结。

1948年9月,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九月会议”)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部署与国民党军的大决战。伴随着大决战,《人民日报》的版面开始“波澜壮阔”。

1.解放济南和辽沈战役的报道。战略决战的第一个重要战役是攻克济南。济南战役历时8天,于1948年9月24日结束,全歼守敌10.4万人。济南战役的意义,就是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攻克10万守敌以上城防坚固的大城市。同年9月26日,《人民日报》发了一则短消息《济南解放了》。第二天,用消息、通讯等多种体裁全面披露济南战役。9月29日,在《济南解放震动南京 蒋匪政权根基益形动摇 匪最高统帅部目瞪口呆》的报道中,还援引了美联社的报道,这是一个“动摇蒋介石政权根基的军事胜利”。

接下来的报道,是各解放区纷纷电贺济南解放及中共中央贺电。10月2日,在“庆祝济南解放的伟大胜利”的社论中概括了济南战役的战略意义:就是证明了“人民解放军强大的攻击能力,已经是国民党军队无法抵御的了,任何一个国民党城市都无法抵御人民解放军的攻击了”。济南战役打响的同时,辽沈战役也拉开了序幕。10月15日,东北野战军攻克锦州。19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中共中央电贺锦州大捷》和《锦州介绍》,公开了辽沈战役的战略意图,那就是“锦州的解放,不仅是解放军在东北战场上最大的伟大胜利,且最后封闭了东北蒋匪由海陆空向关内逃跑之唯一通路,截断了长、沈蒋匪的重要供应来源,使东北蒋匪有如瓮中之鳖,除了放下武器就只有等候被歼”。10月29日和30日,重点报道了辽西大会战。11月4日,报道了我军解放沈阳的消息,并写道:“东北解放战争大功告成必将加速全中国的解放。”10月6日,刊发的中共中央贺电认为辽沈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在数年内解放全中国,然后将中国逐步建设为工业国家的鞏固基础”。

中共中央“九月会议”上,毛泽东还说用五年左右的时间根本打倒国民党。济南战役和辽沈战役胜利后,毛泽东把这个时间大大提前了。10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撰写的《中共中央负责人评论中国军事形势》预言:“原来预计,从一九四六年七月起,大约需要五年左右时间,便可能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政府。现在看来,只需从现时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这条消息,极大振奋了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必胜信心。

2.淮海和平津战役的报道。《人民日报》在大量报道淮海战役的同时,还承担了迷惑敌人掩护东北野战军入关的任务。这期间,刊登了“东北解放军大规模整训准备为解放全中国而战”等消息,迷惑敌人,造成我东北野战军仍在东北整训、庆功的假象,掩护80余万大军秘密快速入关,完成“隔断平津,包围唐山,歼击芦台、塘沽之敌”的预定方针。1948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消息《东北华北我军胜利会师紧紧包围平津塘沽张垣,蒋傅匪四十个师如不投降定被歼灭》,正式揭开平津战役的面纱。1949年1月19日,《人民日报》刊发《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电贺淮海战役胜利结束,歼敌六十万余淮北全获解放》。2月1日,一篇《和平结束北平战事经过》的报道,把和平解放北平的过程做了介绍。2月5日,报道了人民解放军2月3日北平入城式的盛况。

3.渡江战役和解放全中国的报道。1949年4月初起,渡江战役的战前报道开始大量见诸报端。渡江战役打响后,4月22日,《人民日报》刊发的第一篇消息是毛泽东亲自撰写的,题目是《大军卅万昨日渡过长江》。4月25日,《人民日报》又刊登毛泽东写的一篇新闻稿《千里长江防线全部崩溃,南京完全解放,我大军入城市民夹道欢迎》。同日,刊登新华社社论《庆祝南京解放》,写道:“中国人民民主革命即将取得完全的胜利,除了疯子以外谁也不会有丝毫怀疑了。”

渡江战役取得解放上海的胜利后,解放战争最后阶段就是扫除国民党军的残余了。5月23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给各野战军的指示:一野负责解放大西北;二野扫清大西南;三野荡涤华东并承担解放台湾的任务;四野直下中南直至海南岛。按照中央军委的部署,各野战军从8月起陆续开始行动,《人民日报》的战争报道也跟随四大野战军的脚步遍布祖国的四面八方。

伴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开始了第二次转移——即由乡村转向城市。紧紧围绕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加强城市工作的报道和党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的报道,是《人民日报》这个时期的重要内容。

1.加强城市工作报道,使全党认识到城市工作的重要性。1948年6月10日,中共中央批转东北局《关于保护新收复城市的指示》(以下简称《指示》)。6月21日,《人民日报》转发了东北局的这份文件。《指示》对城市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现在的战争没有城市的支援,没有铁路的运输,是不能取得最后胜利的。”《指示》还要求:“严格遵守党和政府的工商业政策、城市政策和法令,反对乱抓物资的本位主义,反对片面的所谓群众观点,防止破坏城市、破坏工商业。”

为了筹建新中国,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愈来愈把城市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随着大量城市特别是石家庄这样重要城市的解放,身处华北解放区的中央工委书记刘少奇也提出,要在石家庄摸索出管理大中城市的经验,创造出石家庄的一套东西,为全党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提供样本。1948年7月29日,《人民日报》以《恢复与发展解放区工业生产,华北工商会议获巨大成功,订出保护发展工商业的各项具体办法》为题,报道了华北工商会议的盛况。1948年12月2日,在一版刊发三篇关于石家庄的文章,全面反映了石家庄解放一年中,“经过共产党和人民民主政府团结全市人民的艰苦奋斗,已由供销原料,推销成品,为美帝国主义及国民党反动统治服务的商业城市,变成了人民的生产城市”。

解放战争进入收尾阶段,越来越多的大城市回到人民怀抱。这期间,《人民日报》不仅在宏觀角度报道大中城市的接收、管理和恢复经济,同时也用了大量篇幅报道城市恢复经济的细节,如用水用电的恢复和维护、被毁工厂的复工生产、街区管理模式的探索、工人的主人翁意识、战胜通货膨胀等,全景反映了大中城市解放后从战乱、萧条到恢复经济、繁荣发展的全过程。

2.宣传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重大意义和党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这为我党执政后领导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奠定了舆论和思想基础。毛泽东说:“二中全会是城市工作会议,是历史转变点。”这以后,《人民日报》全面加强了对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宣传以及对党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宣传。1949年5月24日,《人民日报》刊登一篇关于地市级以下干部讨论工作重心转移的报道《冀中召开地委县委联席会,研究全面经济建设,为什么将工作重心移到城市?》。7月18日,转载东北日报社论《新的城乡关系》。7月20日,刊登李富春的讲话《贯彻二中全会精神,贯彻由乡村到城市转变》。这样连续不断的报道,使广大党员干部对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认识愈加深刻。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讲到,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应当采取这样的经济政策而不应当采取别样的经济政策这个问题上,在理论和原则性的问题上,党内是存在着许多糊涂思想的”。《人民日报》在全会后大大加强了这方面的引导宣传。1949年4月7日,《人民日报》刊登《任弼时同志论保护工商业政策》;5月1日,刊发李立三的文章《关于发展生产劳资两利政策的几点说明》。李立三写道:“‘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这是毛主席指示我们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策和劳动政策的总方针,这是从中国工人阶级的远大利益出发,从中国人民的远大利益出发而确定的方针。”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灾难深重,而且饱受精神上的奴役。所以,在新中国诞生前夕,《人民日报》在提高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和道路自信方面,按照中央的部署,做了很多舆论宣传工作。

1.围绕“紫石英”号的舆论斗争。当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发生了“紫石英”号事件。1949年4月24日,《人民日报》即以《国民党勾结英舰向我联合进攻,我军战胜阻挠奋勇渡江,英舰直接参加中国内战英政府应负全责》为题在一版报道了事件全过程,并表示第三次炮击英舰队是我方“首先发炮,使其不敢迫近,又将该两舰击伤,狼狈向来路江阴方面逃去。由于这一次向敌舰作战胜利,方才将敌舰阻我渡江之计划打破,二十一日下午方得大举渡江”。4月25日,此事件开始发酵,《人民日报》开始报道各解放区人民的反应。5月1日,刊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言人李涛将军为英国军舰紫石英号事件发表的声明《斥责战争贩子丘吉尔等狂妄叫嚣,英美法武装力量应迅速撤离中国》。7月30日夜间,“紫石英”号强行借民船掩护逃跑,逃跑过程中又开炮犯下罪行。8月3日,《人民日报》披露了“紫石英”号逃跑的全过程,还刊登了本报专访《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民主人士,愤怒谴责英帝暴行,一致主张必须道歉赔偿严惩凶犯为死难同胞复仇》。这一次“紫石英”号事件以及《人民日报》的跟踪报道,表现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不畏列强敢于斗争的勇气,极大地鼓舞和树立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

2.上海解放后与殖民主义的舆论斗争。上海是旧中国的商业中心,也是最具殖民地色彩的城市。可是,上海解放后,市民们注意到,这个城市的底色发生了变化。1949年6月27日,《人民日报》刊登一则消息《上海英商字林西报捏造布雷谣言,沪军管会予以严重警告,该报保证今后不发生同样错误》,并全文披露上海军管会的处罚命令及字林西报的道歉书。7月12日,《人民日报》以《违犯警章打伤警员,沪一美侨向公安局道歉,自认帝国主义行为要不得,今后必遵守人民政府法令》为题,报道了一起美国在沪外交人员因违犯交通规则被处罚和道歉的事件。英国人和美国人向中国人民道歉,在中国近代史上极为少见,这极大地激发出上海人民和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

3.六评《白皮书》的舆论斗争。1949年8月5日,美国发表《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白皮书》在披露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的同时,歪曲近百年美国侵华史,恶毒攻击共产主义制度和共产党,攻击即将诞生的新中国,并幻想通过中国所谓的“民主力量”推翻未来的新中国。因此,批判《白皮书》,认清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树立民族自信心,了解中国革命和即将诞生的新中国,成为当时《人民日报》的一个主要任务。8月13日,《人民日报》发布消息《美帝发表关于中国问题白皮书,供认援匪政策可耻失败,阴谋继续破坏中国人民革命》,公布了这一重大外交事件。接着转发了苏联《真理报》、波兰《华沙报》、英国《工人报》的3篇评论。最后,是六评《白皮书》的第一篇《无可奈何的供状 评美国关于中国问题的白皮书》。

接下来,毛泽东亲自主笔,接连写了5篇评论,和上一篇共同构成了著名的六评《白皮书》。毛泽东写的五篇评论分别是《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别了,司徒雷登》、《为什么要讨论白皮书?》、《“友谊”,还是侵略?》、《唯心历史观的破产》。在最后一篇评论中,毛泽东追述了中国人民寻找真理的过程,最后说:“伟大的胜利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已经复兴了并正在继续复兴着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文化。这种中国人民的文化,就其精神方面来说,已经超过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五一口号”发布后,各进步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纷纷以各种方式前往东北和华北解放区,筹备政治协商会议,筹建新中国。《人民日报》也开始了紧紧围绕新中国筹建的政治协商会议的报道。

1.关于新政协筹备会的报道。1949年6月15日至19日,新政协筹备会召开,新中国的建国大业正式启动。6月20日,《人民日报》在一版刊登消息《准备召开新政协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新政协筹备会在平成立》。消息称:“大会一致通过了‘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组织条例’和参加新政协的四十五个单位及其五百一十名代表名额,并选出毛泽东、朱德、李济深等二十一人,组成常务委员会,负责进行日常事务。常委会推出毛泽东为主任,周恩来、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陈叔通为副主任。”

消息还透露:为了迅速完成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及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各项必要准备工作,筹备会决定在常务委员会领导之下设立六个小组,分别完成下列各项任务,第一、第二、第三小组的任务是:拟定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单位及各单位的代表名额;起草新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条例;起草共同纲领;第四、第五、第六小组的任务是:拟定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政府方案;起草宣言;拟定国旗、国歌、国徽方案等。“大会休会之后,常务委员会和上述六个小组将继续紧张的工作,以便新政治协商会议能于最近期间召集。”

这一天的版面还刊登了《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李济深先生、沈钧儒先生、郭沫若先生、陈叔通先生、陈嘉庚先生等七人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的开幕典礼上的讲词》。毛泽东说:“中国人民将会看见,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荡涤反动政府留下来的污泥浊水,治好战争的创伤,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

2.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报道。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筹建新中国进入最后关头,《人民日报》的报道也进入高潮。9月22日,《人民日报》在一版首先以两个消息开始了会议报道,一个是《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盛典,中国人民政协开幕,毛泽东主席宣布会议任务》,另一个是《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毛主席开幕词》。毛泽东宣布会议任务是:“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组织法,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共同纲领,选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国委员会,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和国徽,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的所在地以及采取和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的年号。”在讲话中,毛泽东回顾了中国革命的历史,向全世界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当天的《人民日报》一版上,还刊登了记者李庄写的通讯《“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会议特写》。而后几天,李庄每天一篇会议特写,生动展示了会场上的热烈气氛。一版社论的题目是《旧中国灭亡了,新中国诞生了!》第一天的会议,一共有12位代表发言,《人民日报》的版面都给予了摘登。

后面几天的版面,大多是代表访谈、代表发言摘登,以及各地群众筹备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日庆祝大会的情况。9月28日,《人民日报》报道了几个重要法规通过的情况以及《国都定于北平改名为北京,国旗国歌及纪年均已确定》。这一天的一版,还以《全世界目光集中到北京,向民主的新中国致敬礼》为题,登载了《比共中央、英共伦敦区委、捷议会副主席、捷中协会》的贺电。后几天的版面,几乎天天都有各国共产党或进步团体发给中共的贺电。10月1日,《人民日报》报道了最后一天的会议内容,宣布了开国大典阅兵的消息,还公告了新华广播电台将实况转播开国大典。同时,《国旗迎着太阳飘扬映红了首都的街头》、《彩车缤纷涌上街头》两篇通讯描画了北京的节日气氛。《人民日报》关于新中国筹备的报道工作到此完美收官。

《人民日报》在新中国筹建的过程中发挥了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那一段历史最权威最真实的记录者。

1.《人民日报》在筹建新中国过程中发挥的独特作用,是由其党中央机关报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延安《解放日报》创刊时,毛泽东为中央书记处起草的通知中就明确:“一切党的政策,将经过《解放日报》与新华社向全国传达。”《人民日报》创刊时,毛泽东仍然想的是“由中央负责”。正因为如此,《人民日报》才会在筹建新中国的过程中,紧跟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这种重视和信任,还表现在解放战争许多重要时刻,毛泽东亲自动笔为《人民日报》撰写新闻消息和新闻评论,极大提高了《人民日报》的权威性和理论水准。

2.《人民日报》在筹建新中国过程中所做的一切,是党报人的党性、责任和情怀决定的。《人民日报》创刊不久,胡乔木请时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的安岗到西柏坡见中央领导。安岗后来回忆:“党中央有很浓厚的理论空气,他们谈论的是解放大城市以后,我们的政策的理论依据。”安岗感触到:《人民日报》的主持者要研究如何对待资本家和工商业的政策问题、市场问题,以及大城市的各种经济问题了。总之,要站在更高的层面上看中国。正是有这样一种责任和担当,所以才会有《人民日报》记者的纵横捭阖,《人民日报》版面的“波澜万千”。

3.《人民日報》在新中国筹建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是历史的选择,是无产阶级新闻宣传的必然结果。《人民日报》的创刊,就是为了迎接新中国的到来,就是为了进城以后成为真正的党中央机关报。这样的历史定位,决定了《人民日报》必定成为新中国筹建的最忠实的记录者。毛泽东说:“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就是本报的使命。”《人民日报》作为党中央机关报,紧紧围绕中国共产党的中心工作,不负使命,不负时代,圆满完成党中央赋予的宣传任务,使这张无产阶级的新闻纸成为档案馆里最厚重的新中国筹建的记录者,并与新中国的筹建过程一起载入史册。

作者系海南热带海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常务理事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刘少奇年谱(1898—1969)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刘少奇传(下)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钱江.人民日报的诞生[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8.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

【编辑:孙莹】

猜你喜欢
人民日报
中国奥运新闻报道的文化转向
《人民日报》、《读者》领跑2016报刊发行
《人民日报》否定“文革”释放积极信号
一名乡镇干部的评论稿为何屡上《人民日报》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