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针对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开发不足和可资借鉴资料又少等实际情况,文章以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为指导,以综合消息写作学习情境为例,按照寻找线索、确定选题、准备采访、实施采访、写作稿件、修改稿件、刊发稿件这7个步骤,继续探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开发与实践。文章认为,这种将撰写新闻稿件分为7个部分的做法,其优点是让学习者,尤其是初学者能够在学习、借鉴的过程中有迹可循,缺点是人为地扰乱了撰文过程中内在整体性。
关键词: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工作过程系统化消息写作学习情境
中图分类号:G212.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2)04(a)-0000-00
Creation of News Writing Course Based on Systematization of Working Process
—Taking the Learning Situation of Comprehensive News Writing as an Example
QIANG Jinguo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Shunde Polytechnic,Foshan,Guangdong Province, 528333China)
Abstract:In view of the insufficient development of news interview and writing courses and the lack of reference materials, this paper takes the work process systematization theory as the guidance, takes the comprehensive news writing learning situation as an example, and follows seven steps: finding clues, determining topics, preparing interviews, implementing interviews, writing manuscripts, modifying manuscripts and publishing manuscripts, Continue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of news interview and writing curriculum based on the systematization of work process. The article holds that this practice of dividing the writing of news manuscripts into seven parts has the advantage that learners, especially beginners, can follow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and reference, while the disadvantage is that it artificially disturbs the internal integrity in the process of writing.
Key Words:Applied News Gathering and Writing course;Systematization of working process;News writing; Learning situation
作為以培养“毕业、就业、创业多面发展、成长、成人、成才有序衔接的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1]的高等职业院校,如何让学生在三年或两年的在校时间内获得真才实学,“骑在马上学骑马”式的、真刀真枪按照企业工作流程系统化学习的方式是有效路径之一。
而所谓的工作过程系统化就是从业者通过对工作过程进行认真、细致、有效的归纳、总结之后,形成具有规范化、迁移化和融操作性、便捷性于一体的组合体[2]。这个组合体对于具有流水线性质的工业产品生产而言,不仅工作流程相同,且步骤相同、操作相同,因此具有同质化、批量化的特点,但对于没有明显阶段差别的文字、文艺工作者来说,不论是应用文、新闻写作,还是艺术灵感的降临,个性化、独特化特点就更加突出。那么,有没有可供处于求学初阶、经验鲜少、能力稍弱、感悟欠佳的高职莘莘学子学习借鉴的样本呢?笔者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的视角》[3]一文的基础上,以“教是为了不教”这一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教学情境的设计及教学活动开展为目的,以综合消息写作学习情境为例,按照寻找线索、确定选题、准备采访、实施采访、写作稿件、修改稿件、刊发稿件这7个步骤,继续探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开发与实践[4]。
1 寻找线索
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新闻从业人员认可的、有价值的、且需进一步求证、深化的资讯。一般而言,新闻线索的来源有3个方面:一是人的消息来源(包括当局和新闻事件的参与者);二是物的消息来源(包括记录、文件、参考资料和剪报);三是在线消息来源(互联网上大量人的消息来源和物的消息来源)[5]。
综合消息是关于一段时期内某一地区具有全局性、同质性的多事合报。而正是这一特征,需要新闻从业者从“多事”之新闻事实中要总结、提炼出一个统摄全篇的主题,来组织材料,亮出观点。故,综合消息的新闻线索要在明辨上用心思,在反思上下功夫,即面对司空见惯的“陈年旧事”,从人的消息来源、物的消息来源、在线消息来源3个方面切入,并通过记者的采访、撰写稿件等工作,尤其是对包括人、物在内的新闻报道中消息的出处进行查证工作之后赋予新闻以价值和意义[6]。
1.1寻找线索——在线消息来源
1994年,远在新疆的克拉玛依市教委因迎接自治区教委“义务教育与扫盲评估验收团”的检查,组织15所中、小学15个规范班和教师家长等769人在友谊馆为检查团进行文艺汇报演出。没有想到现场发生大火,造成多人伤亡的惨痛结局。是什么原因导致大火的?当时的具体情况又是怎样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好像一直没有说清楚。《中国青年报》《新京报》《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等纸质媒体先后报道此事,而新浪、天涯等网络上也有经历者、感受者等不同人士从不同角度撰写了相关文章。然而,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还是没有一个定论。2006年,即12年后,《南方周末》用《一个轮回后的真相——1994-2006年:克拉玛依大火》为名重新回顾了12年前的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即追寻该文的新闻线索,答案就是该文的编者按:
1994年12月8日的克拉玛依大火令人刻骨铭心。在那场惨痛的火灾中,323个生命随风而逝,其中包括284个中小学生。12年一个轮回。
时光似乎具有抹平一切的能力,真相亦似乎在模糊中逐渐淡去。然而,还是有不少人永远记住了那近300个生命在瞬间凋零的孩子,记住了那132个被大火永远改变了命运的幸存者。
为此,本报继上期推出2个版的摄影报道后,在寻访众多当事人的基础上,再次推出相关报道。以缅怀那些死难者,安慰那些幸存者。回望及寻找真相,是为了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亦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1.2寻找线索——物的消息来源
2021年的全国两会上,民进中央有一个“关于推进农村中小学书香校园工程的提案”。提案谈到,国家高度重视中小学阅读和图书馆建设,通过“全面改薄”工程和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室)和图书配备水平明顯提升,但是还存在部分农村学校还没有专用的图书馆(室)、中小学图书馆(室)的经费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7]。
作为一名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这个提案让笔者想起曾经撰写的一篇关于农村学校图叔叔的文章来。笔者就读的小学、初中均在家乡附近,高中时到城里的中学就读。当时,该校的图书室文学类书籍在抚慰一名远离家乡的孩子思乡之情的同时,也开拓了他的视野。到了大学,图书馆更是笔者放飞梦想、寻找自我最好的场所。笔者当时想,不知道现在的农村小学、初中有没有图书室。于是,笔者决定利用自己媒体人的身份,通过再到自己就读过的小学、初中及周边学校去看看的方式来撰写相关文章,以期引发人们更加关注这个话题。于是,就有了《聚焦农村中小学图书馆》这篇文章的诞生。
1.3寻找线索——人的消息来源
笔者有段时间上班要从城西到城东,看到本来是礼让行人的斑马线居然有人、车抢过的现象,还有因此而发生车祸的事情。对于这种情况,不论是左邻右舍,还是同事朋友皆有“为何责权清晰的斑马线为何发生如斯之多不愉快”之慨叹。说者有意,听者上心。笔者决定就此开展调研,看看能否找到问题的症结。于是,一篇关于“行人过斑马线”的文章:《无奈的斑马线》线索就此形成。
2 确定选题
一条新闻有无价值,尤其是社会价值,主要是基于新闻从业者能够直面困厄、心存正义、而用笔做武器来维护正义,唱响主旋律的同时以真相告知受众。前文所举3例稿件:《一个轮回后的真相——1994-2006年:克拉玛依大火》《聚焦农村中小学图书馆》《无奈的斑马线》均在记者形成初步想法之后,被所在单位确定为需要报道的新闻选题。尤其是《无奈的斑马线》一文,在听取记者的汇报之后,综合新闻部的责任编辑、主任与记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希望记者以银川市的主干道——解放街为主要观察对象,同时兼顾其他街道;在时段选取上,不仅要有上下班高峰期的现象展现,也要有闲暇时期的现象反映;在采访对象选取上,不仅要采访到那些步履匆匆的人,更要采访那些为抢红灯而抢红灯的人;在文章的呈现上,既要有本地的资料,也要有兄弟省份的情况,更要有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在交通上的做法,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不但反映问题,更要给出解决之道。
3 准备采访
写好稿件,有了想法只是第一步,找到、摸准线索也只是起步阶段。如何将初步的构想与将来成型的文稿实现有效、有机的衔接,把采访做深、做细、做实是关键,而关键的关键又是采访的准备工作。诚如前文所言,一个称职的新闻从业人员,新闻采访前的准备,要做好日常性准备和目的性准备两种,前文所举3例稿件:《一个轮回后的真相——1994-2006年:克拉玛依大火》《聚焦农村中小学图书馆》《无奈的斑马线》均在采访准备上下足了功夫,尤其是《一个轮回后的真相——1994-2006年:克拉玛依大火》一文,则要在还原这场举世震惊的大火真相上下功夫。大火发生后,中国青年报刊载的《人祸猛于火——克拉玛依“12·8”惨案的警示》发表后,“让领导先走”一句话由此成为克拉玛依大火最大的标签,群众的愤怒、不满藉此点燃,而在此后相关媒体的后续报道中,这句话也是一个绕不开的关键点。就是现在,打开百度,输入“克拉玛依大火”,仍然有十余篇文章在列,其中《克拉玛依大火与“让领导先走”》[8],《心碎:克拉玛依大火十年祭作文》[9]等相关文章就努力还原事实的真相,但由于种种原因,真相还是如雾里看花一样让人看不清、摸不透。尤其是一些人,已经不愿意回首往事,更不愿意接受采访。如何更好地接近真相,在这样一种现实逼问下,南方周末记者顺着这一现实情况开始了新的采访准备。
4 实施采访
一篇有质量的新闻稿件的产生,除了新闻从业者敏锐的新闻嗅觉,即好的新闻线索之外,还需要整个写作团队自觉、自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指示精神,在采访过程中,有意识、积极主动做好采访氛围的营造工作,切实提高提问技巧,综合运用录音、笔记、画记、心记等方式进行工作,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新闻采访工作。前文所举3例稿件:《一个轮回后的真相——1994-2006年:克拉玛依大火》《聚焦农村中小学图书馆》《无奈的斑马线》3篇文章在具体采访过程中,以人为本透真情、设身处地换真情,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尤其是《无奈的斑马线》中对一位多次闯红灯的行人进行采访,从刚开始警惕地拒绝采访,到后来不愿意正面接受采访,记者及时反思自己处置不当的原因是对于闯红灯这件事情,在本质上每个人认为自己做的都是不对的。而正是在潜意识中个体对做错事的羞愧心理的作用,致使被采访者不愿意,甚至恼火有人对此事的追问。随后,记者一改之前事后追问的方式,改为采用“偶遇”的方式与其一起闯红灯,并在如斯之三次之后,与其成为“犯错”的“同犯”之后,他才讲述了他之所以闯红灯是因为“从小到大,在和他人的比较中没有什么能走到前头的,在不断地自我否定中,他发现闯个红灯,自己还是可以走到前列的”。当然,文中没有出现这样的表述,但采访者与被采访者能否面对面、心对心地交流,“共情”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5 写作稿件
一般而言,撰写稿件是在采访接受之后,但多数情况是,稿件在寻找线索的过程中就已经在新闻从业者的脑海中有腹稿了,有的人甚至打出了初稿,并根据采访进程随时修改。当然,随着采访的深入,对稿件的主题有个再确认的过程,同时对相关材料进行取舍,需要深挖的就继续采访寻找更有价值的材料,需要交代背景资料的则通过更多采访、借助档案室、图书馆、互联网等途径予以补充。
前文所舉3例稿件:《一个轮回后的真相——1994-2006年:克拉玛依大火》《聚焦农村中小学图书馆》《无奈的斑马线》均在写作过程中,根据主体需要进行不断调整,尤其是《聚焦农村中小学图书馆》一文,因笔者初三时在学校图书室借到了一本化学辅导书,书上对老师没有讲到或者讲得不清的地方,都有不少精彩的解读。可以说,那本书帮助笔者实现了从农村初中升入市级重点高中的目标。而正是笔者有过“知识改变命运”的切实体会,因而对农村学校的学生能否有辅导书、课外书阅读特别关注。因为不少农村子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无力购买除去教材之外的其他书籍,即使有经济能力的家庭也因家长文化水平较低而不能有效指导孩子购买书籍,尤其是一些经典课文,因其节选而不能一睹全貌,就感到异常遗憾。如学习了《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节选就想看全本、学习了《出师表》就想看《三国演义》等。在写作中将这些因读书而有所改变,尤其是能考进大学而改变自身命运的例子,即使没有进入大学也因读书改变了自己想法乃至价值观的例子写到文章中去。
6 修改稿件
一篇新闻的初稿完成,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离终稿还有些许距离:记者不但要再核对材料、再推敲字词、再斟酌内容,尤其是标题,要按照立意要高远、政治要敏锐、导向要准确、文字要凝练、语言要生动、题文要一致、文风要朴实等要求,将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的内容提示给读者,还要将作者、编辑乃至媒体的评价置于标题之中,从而达到吸引读者、美化版面之目的同时,将“一个好的标题就是一篇新闻成败的关键”落到实处。除了记者本人修改稿件之外,编辑人员也会把好政治关的高度和把好文字关的深度,对稿件采用“删繁就简三秋树”的方式进行精雕细琢的加工,从而确保稿件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同时在表达上能不断求突破、上台阶,创作出高质量的精神产品,传播正能量。
前文所举3例稿件:《一个轮回后的真相——1994-2006年:克拉玛依大火》《聚焦农村中小学图书馆》《无奈的斑马线》在稿件修改中,按照不求快、只求好的原则来“慢工出细活”来进行后期调整,尤其是《聚焦农村中小学图书馆》一文,初稿写完之后,记者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发给了自己在不同县区农村中学任教的几位大学同学,请他们就农村中小学图书馆的实际情况、改进措施等方面多提意见和建议。几位同学不但对文稿提了修改建议,还有的同学详列了他所在乡村中学图书室(不叫图书馆)仅有的不到50本书的名录。这些情况对记者后期修改稿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7 刊发稿件
按照稿件刊发流程,经过记者写稿、自己修改、编辑修改、总编室审稿、值班领导签发等环节之后,就可以发菲林到印刷厂出版了。前文所举3例稿件:《一个轮回后的真相——1994-2006年:克拉玛依大火》[10]不仅揭开了尘封12年的事实真相,还引导人们进一步思索灾难发生的内因,进而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规避类似不幸事件;《无奈的斑马线》[11]则在厘清人、车争道的真相的基础上,也对一些“为了抢红灯而抢红灯”的社会现象进行反思;《聚焦农村中小学图书馆》[12]一文通过图书馆这一视角来透视农村中小学的现实困境以及农村子弟改变命运的不易的同时,呼吁社会应对农村的义务教育给予更多关注。
8 结语
对于这种将撰写新闻稿件分为7个部分的做法,其优点是让学习者,尤其是初学者能够在学习、借鉴的过程中有迹可循,缺点是人为地扰乱了撰文过程中内在的整体性。这就需要教师不仅是真正的双师人才,还是稿件的撰写者和学生的引导者。惟有内外兼修者,方可按图索骥展开指导训练,又可高屋建瓴实施因材施教。具体到课程测试上,就要摈弃以往“平时上课+期末考试”的方式,以学生能够写出题文相符、文字通顺的新闻作品为考核的重点,从而通过教与学、学与考的互动方式为莘莘学子进入职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强金国.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的视角[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7(1):60-63,76.
[2] 邱海英.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范式在高职院校的应用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1(7):64-70.
[3] 强金国.“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的视角[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8(3):57-61.
[4] 强金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的课程开发与实践——以《应用文写作》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12):45-47.
[5] 门彻.新闻报道与写作[M] .展江,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337.
[6] 张玉洪.新闻工作者应厘清新闻线索与消息来源[J].青年记者,2020(31) :33-34.
[7] 民进中央:关于推进农村中小学书香校园工程的提案[EB/OL]. (2021-02-24) [2021-10-13]. http://cpc.people.com.cn/n1/2021/0224/c436822-32036047.html.
[8] 曹广福.克拉玛依大火与“让领导先走”[EB/OL].(2001-01-12)[2021-10-13].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0247-432437.html.
[9] 恶人绽剈.心碎:克拉玛依大火十年祭作文[EB/OL].(2013-10-15)[2021-10-13].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936330504824573892.html?fr=iks&word=%BF%CB%C0%AD%C2%EA%D2%C0%B4%F3%BB%F0&ie=gbk.
[10] 张悦.一个轮回后的真相1994-2006年:克拉玛依大火[N/OL].(2010-12-08)[2021-10-13].http://www.infzm.com/content/53319/.
[11] 强金国.无奈的斑马线[N/OL].(2004-02-20)[2021-10-13].http://news.sina.com.cn/c/2004-02-20/01321845491s.shtml.
[12] 强金国.聚焦农村中小学图书馆[N/OL].(2004-02-20)[2021-10-13].https://news.sina.com.cn/c/2004-02-20/01431845544s.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