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节水林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2022-05-10 23:27戴建昊
绿色中国·B 2022年3期
关键词:沙区武威水源

戴建昊

武威处于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和北方防沙带的中心地带,干旱缺水、沙多林少,生态环境脆弱,是全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南部祁连山区自然生态系统多样,野生生物资源丰富,是石羊河的发源地和径流形成区,也是黄河支流的重要水源地;北部沙区是全国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的交汇地带,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全市荒漠化、沙漠化土地面积分别为3262.8万亩、2289万亩,分别占国土总面积的65.5%、45.9%,在长达654公里的风沙线上,有危害严重的风沙口286个。

武威是河西内陆河流域人口最多、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用水矛盾最突出、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制约性最强的地区。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4.9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3.92亿立方米,地下水1.02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甘肃省的1/2、全国的1/3,耕地亩均占有水资源仅为甘肃省的1/3、全国的1/9,是典型的资源性缺水、结构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地区。发展节水林业是蓄水、保水、改善生态环境,推进武威生态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武威在林业生态建设中,大力开展节水林业实践,保护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使维系石羊河流域绿洲生存发展的天然“绿色水库”蓄水保水功能进一步强化;加大耗水少的灌木林营造比例,造林树种结构不断调整;引进滴灌、温室栽培技术,设施林业发展有了新的突破;积极开展封禁保护,封山(沙)育林草力度进一步加大;推广应用保水剂、泥浆蘸根、地膜覆盖、一勺水一把草造林技术、营养袋育苗造林等林业新技术,节水林业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同时,在南部山区和北部沙区秋季开挖植树沟(穴),积雨(雪)保墒;中部绿洲林跟地、渠、路走,充分利用农田、渠道渗漏水和道路雨雪水。截止目前,全市保护和发展水源涵养林355万亩,各类灌木林896万亩,滴灌造林、温室经济林栽培实现新突破;封山(沙)育林草118万亩。

在取得成效的同时,武威节水林业发展依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节水意识淡薄,滴管造林、保水剂应用、营养袋造林等新技术推广力度不够;二是树种选择不科学,有什么苗造什么林,甚至在一些无灌溉条件的区域营造高耗水的乔木林;三是整地不规范,大水漫灌造林依然存在;四是投入不足,尚未建立节水林业良性发展机制,发展速度和规模远不能适应节水型社会的要求。

加快发展节水林业,是武威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也是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和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的需要。因此,在今后林业生态建设上,一定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优化节水林业模式,强化节水林业发展措施,以提高林业用水效率、效益为中心,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造封结合,乔、灌、草结合;推广应用节水新技术,调整林种树种结构,走出一条林业生态节水的新路子。

一是切实加强水源涵养林保护。有水才能节水,水源是节水的基础和前提。据有关资料显示,天然林区一公顷有林地与裸露地相比,可储水3000立方米左右,石羊河流域武威属区355万亩的祁连山水源涵养林是天然降水的储存中心,也是一个实现水资源永续利用的天然“绿色水库”,维系着武威绿洲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保护和发展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就是保护水源,也只有保护好水源,才能达到蓄水、节水的目的。

二是因地制宜调整树种结构。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是节水林业发展的关键。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实现高耗水向低耗水树种转变,阔叶树向针叶树转变,乔木向灌木转变。在林网建设中以斗渠、农渠、田间道为框架,降低杨树占比,大力推广沙枣、榆树、樟子松等抗旱生态乔木树种,配置完善主林带,发展大网格枣粮、梨粮等林粮间作,建成绿洲内部农田林网新骨架;牢固树立“灌木也是林”的思想,在沙区和无灌水条件的区域营造以梭梭、红柳、沙拐枣、花棒等为主的灌木林,特别要在白刺育苗、造林技术上求突破,大力营造抗旱、固沙性能好的人工白刺林。

三是大力推广应用节水林业新技术。节水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是生态林业发展努力的方向。要在中部绿洲防护林营造、村镇绿化、经济林基地建设上,全面推广开沟整地,杜绝大水漫灌造林;积极引进先进的滴灌、渗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在治沙造林、水源涵养林建设上广泛应用地膜覆盖、泥浆蘸根、秋季整地积雨(雪)等造林技术,沙区推广一株苗一桶水和一把草一勺水一株苗补墒造林技术,并大量应用保水剂、根宝等保水新材料,提高节水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

四是加大封山(沙)育林(草)力度。在目前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与造林相比,封山(沙)育林(草),不需要灌水,成本低、见效快。采取适当的封育措施,划定封育区,禁止人畜活动,靠天然降水,植被恢复快,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坚决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在重点区域实施封沙禁牧的政策措施,在祁连山林缘区、古浪沿沙区、凉州区东沙窝区、民勤沿沙区和重点风沙口,划定封育区,封禁管护,借助自然恢复,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

五是加快推进“森林乡村”建设。长期以来,村镇四旁地、零星宜林四荒地、渠旁、乡村路旁等地段的雨水利用没有引起重视,造成雨水资源的浪费。开展森林乡村建设,既不占用耕地,又能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增加绿化面积。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結合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国家“森林乡村”,在村镇绿化上大力推广葡萄、核桃、桃、杏、李、梨、枣等优质经济林树种,加快村镇四旁、周边四荒、田边地埂、单位庭院等区域的绿化美化,建设乡村小游园,努力建成一批“枣园”村、“杏园”村、“桃园”村、“梨园”村等有特色的“森林乡村”。

六是大力发展设施林业栽培。把经济林栽培、造林苗木培育作为设施节水林业发展的重点。大力推广日光温室鲜食葡萄栽培的经验,在民勤湖区、坝区、泉山片、古浪井河灌区及黄灌区、凉州井河灌区,以日光温室为主,大力发展葡萄、桃、油桃、杏、李等经济林栽培;以国有林场为重点,开展温室造林苗木培育,缩短育苗周期,培育优质造林苗木。

七是科学合理的利用各种水资源。制定林业节水发展规划,统筹考虑地表水、地下水、雨水、灌溉渗漏水和城乡达标排放的中水等多种水资源的利用。在绿洲灌区造林中,充分利用地表水、地下水、灌溉渗漏水和城乡达标排放的中水;在山、沙区通过有效的造林整地方式,利用好土壤水、雨水,开展积雨(雪)造林,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八是保证合理的林业生态建设用水量。从多年的林业生态用水实践看,林业建设用水量相对农业、工业用水少。北部沙区防风固沙新造林地只在当年人工补墒灌溉2—3次,以后全靠天然降水;中部绿洲防护林采取沟灌、穴灌方式,每年灌溉3—4次。建议水利主管部门充分考虑生态用水的公益性,把林业灌溉用水纳入配水计划,按核定生态公益林用水量配水,确保林业用水。

(本文作者工作单位系甘肃省武威市林业综合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沙区武威水源
保护水源
重任在肩
红色沙区的由来及发展
推动内蒙古沙区生态产业技术实践与科技进步
永不褪色的武威汉简
“三套车”:武威人的骄傲
南水源头清如许
沙区樟子松人工林研究进展
武威所出西夏买地券再探
永定河故道沙区治理技术集成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