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22-05-10 23:42:17钟培源惠冰郭涛
宁夏画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石嘴山石嘴山市贺兰山

钟培源 惠冰 郭涛

賀兰山是我国少有的南北走向山脉,地跨宁夏、内蒙古两地,是祖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它具有重要的涵养水源、固氧释碳、阻滞风沙、改善气候等生态功能,蕴藏有丰富的煤炭、矿石等矿产资源和多样的森林、荒漠、野生动植物等自然生态资源。

2016年7月12日~8月12日,中央第八环境保护督察组对宁夏开展了环境保护督察,并形成督察意见。其中直指“部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破坏问题突出”“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6家采矿企业中,81家为露天开采,破坏地表植被,矿坑没有回填,未对渣堆等实施生态恢复……”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督察组于2016年11月16日向自治区党委、政府进行了反馈。

石嘴山市根据中央要求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统一部署,于2017年5月坚决打响贺兰山生态保卫战,举全市之力推动“父亲山”休养生息、重焕容颜。

在贺兰山生态保卫战取得胜利基础上,石嘴山于2019年启动实施贺兰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科学规划、系统治理,统筹推进、分类实施,全面巩固提升贺兰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质量水平,累计依法关闭退出煤矿39家、非煤矿山61家、涉煤企业582家,退出煤炭产能2000万吨,用实实在在的环境指数、绿色指数、幸福指数赢得广大干部群众高度信服,受到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充分肯定。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对贺兰山生态保护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向全国推广宁夏贺兰山生态治理修复工作做法。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丰富拓展全民义务植树尽责形式,充分发挥石嘴山市各级部门单位在贺兰山生态修复攻坚战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激发全市干部职工参与贺兰山生态修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021年11月,石嘴山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了贺兰山分片包植增绿活动,全市102家部门(单位)近5000名干部职工在石炭井沟8处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区完成植树造林面积5000亩。2022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持续巩固拓展贺兰山分片包植增绿成果,继续做好贺兰山分片包植增绿活动。截至目前,累计开挖栽植穴4.94万个、栽植各类苗木9.96万株、绿化面积0.84万亩,完成总绿化任务的71.9%。

始终坚持党领导,啃下一块块硬骨头

面对伤痕累累的贺兰山,石嘴山市坚决把贺兰山生态修复治理作为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政治任务,作为坚决落实中央第八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反馈意见的重要内容,作为推进贺兰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一体两翼”来抓,不变方向、不改初衷、不打折扣、不做变通,一以贯之、全力以赴,自觉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贯穿贺兰山生态修复治理全过程,以有为、有效、有力的整治举措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新路径,争做实践“两山论”的排头兵。

5年来,石嘴山市贺兰山清理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和县(区)指挥部担当作为、明确分工,紧盯生态修复治理目标任务,清单管理、挂图作战、倒排工期,以“不完成整治不松动、不清理彻底不下山”的信心决心,压茬推进、分片包抓、逐点推进,铁腕推进生态修复治理“高效工程”,努力“整治一处、修复一处、提升一处”,拔掉了一个又一个硬钉子、攻下了一个又一个硬堡垒、啃下了一块又一块硬骨头,为自治区全面夺取贺兰山生态保卫战决定性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实践证明,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提高政治站位,胸怀“国之大者”,是取得贺兰山生态修复治理阶段性胜利的根本遵循,必须坚定不移、一以贯之。

锚定目标不动摇,一茬接着一茬干

贺兰山生态修复治理十分复杂。石嘴山市始终把贺兰山生态修复治理作为守好“三条生命线”、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重大战略任务来抓,按照“一年整治、两年修复、三年提升”的思路,分阶段、分层次、分类别对贺兰山进行全山体生态修复,取得明显成效。

2019~2020年,石嘴山市通过实施贺兰山一体化综合整治修复工程,完成了贺兰山保护区外34个整治点、16处无主渣台和遗留矿坑的生态治理,对处于保护区外围的崇岗、长胜2个煤炭集中加工区开展了集中整治,累计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332家、拆除企业和商住户399家,生态修复面积88平方公里;2021年以来,通过实施汝箕沟、石炭井沟、平汝线生态廊道、110国道高标准绿色长廊、王泉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和五大生态修复工程,完成自然修复面积124平方公里,人工辅助修复面积22平方公里。

实践证明,始终锚定目标不动摇,一茬接着一茬干,是巩固提升贺兰山生态修复治理成果的内驱动力,必须久久为功、持续发力。

规划引领走在前,全域一体强推进

贺兰山生态修复治理难度超乎寻常。石嘴山市坚持规划引领,强化顶层设计,集思广益制定出台《石嘴山市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修复工作方案》《贺兰山(石嘴山段)绿化2022-2024年规划》,从生态修复治理任务权属、职责、重点、时限、要求、技术等方面整体设计、精准施策,并明确时间表、路线图,由市、区两级成员单位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分类分层开展修复治理,为全域一体推进贺兰山生态修复治理指明了方向。

2019年以来,石嘴山市针对不同区域状况,因地制宜采取削坡降级、顶部平整堆砌網格、马道堆砌土埂、坡脚干堆挡墙、沟道清理、坡面覆土、植树和种草相结合等技术措施开展修复治理,累计投入资金20多亿元,实现所有整治点修复治理全覆盖,形成点、线、面互为一体治理新格局。昔日渣石成山、尘土飞扬、污水横流的恶劣环境一去不复返,“黑、脏、乱、差”状况得到根本扭转,“父亲山”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极大改善。

实践证明,坚持规划引领是推进贺兰山生态修复治理的先决条件,必须科学有序、一贯到底。

精准施策有方法,治理之道显成功

治理过程中,石嘴山市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按照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方针,科学制定“一点一策”治理方案,积极按照宜草则草、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封则封要求,采取工程造林、播撒草籽、封育抚育等措施恢复贺兰山生态系统,取得明显实效。

2019年以来,先后组织实施了“一线、两沟、多片”生态修复工程,对宜林新植、缺株断档的地段进行补植补造;对道路交汇、沿线村庄和工业园区周边地区进行整体景观绿化;对有一定条件的治理区域,及时补种草籽、全面封山育林;对土质条件好的地段、交通要道两侧,有机选用沙蒿、芨芨草、针茅、山榆、山桃、山杏、紫穗槐、红柳等乡土树种进行栽植,推进修复区生态植被“五彩斑斓”。截至2021年9月底,石嘴山市累计进行生态修复146平方公里,造林绿化近万亩,辐射开展人工播撒草籽177平方公里,基本实现“应治尽治”,贺兰山林草植被明显增加,生态服务系统得到恢复。

实践证明,方法得当是推进贺兰山生态修复治理的成功之道,必须因地制宜、务实推进。

规范管理贯全程,生态治理有机制

修复治理中,石嘴山市坚持全程管理、全链管理,确保生态修复各环节、各领域规范安全有序进行。

针对各修复点目标任务,全面建立信息上报制度和工作台账,实现“一档一册”。建立全程跟踪督查机制,及时组织专家团队开展专业检查、治理验收、重点督查等工作,督促各施工单位按标准按要求规范作业、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确保生态修复治理规范化、标准化、高效化。全面建立部门间会商协调机制,由领导小组和现场指挥部定期协调环保、工信、财政、质检、审计以及县区政府等成员单位和部门深入现场调研了解,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建立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全程跟踪审计机制,积极推进关口前移,协调审计等部门加强各类项目资金审计审核,实现从程序到管理、从资金到效益、从数量到质量的全程闭环式管理。

实践证明,规范管理是推进贺兰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的重要保障,必须依法依规、全程推进。

依法保护来护航,保障治理“安全行”

贺兰山生态环境问题由来已久。修复治理过程中,石嘴山市坚持建管并重、防控结合,全面建立常态化联合执法机制。

协调成员单位和各级执法机构不定期开展专项检查、跟踪调查、交替巡查、突击夜查等执法工作,高密度、立体式对贺兰山保护区石嘴山段内的各类偷采盗运矿产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等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查处打击,有效震慑了违法犯罪行为,遏制了违法犯罪势头。依法督促有关涉事方做好非法开采现场填埋、主要交通要道封堵等工作,确保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不反弹、不回潮。市、县包抓领导认真履行“一岗双责”职责,一面抢抓工程进度,一面依法依规落实有关政策,确保财政资金补助、两权价款退还、评估补偿、工程治理、企业补偿奖励等政策落到实处,确保各项工作依法推进、阳光运行。

实践证明,依法保护是推进贺兰山生态修复治理的核心要素,必须贯穿全程,全力保障。

创新再造显身手,中国典型荐世界

2019年以来,石嘴山市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积极争取中央和自治区发改、科技、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林草等部门项目资金支持,采取产学研相结合方式,邀请北京林业大学、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神华宁煤等区内外科研院所创新团队和企业参与贺兰山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工作中,集中对贺兰山生态植被恢复、煤迹地生态修复、废弃物再生利用、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保护等进行技术攻关,取得多项技术创新突破,为恢复贺兰山生态系统、早日创建贺兰山国家公园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1年6月,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志标、张守攻带队走进石嘴山,对贺兰山生态修复模式、效益评价和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等把脉问诊,借助国家大院大所智力优势解决地方生态环境修复治理难题。为加速推动石嘴山生态转型、绿色转型、创新转型,石嘴山主动克服经济下行压力,摒弃传统粗放发展方式,变“靠山吃山”为“保山绿山”,紧紧依托贺兰山自然风貌、市辖工业遗迹和部分生态修复治理区,引入社会力量挖掘贺兰山历史人文资源,创意开发石嘴山煤炭工业遗址、绿皮观光小火车、穿越贺兰山、乡村农家乐等文化旅游、现代服务等产业形态,有效拓展了新型产业空间,优化了产业结构,走出了一条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的绿色发展之路。2020年,大武口区荣获全国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021年,贺兰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被国家列入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项目,贺兰山生态保护修复被中国自然资源部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联合推荐为10个中国特色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之一,向全球公开发布。

实践证明,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再造是释放生态修复治理综合效益的必由之路,必须常抓不懈、深度推进。

贺兰山生态修复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攻坚战、持久战。在上下共同努力下,石嘴山市初步完成贺兰山生态修复治理的“上半篇文章”,下一步,将继续总结经验、优化工作、细化措施,举全市之力做好“下半篇文章”,努力巩固提升贺兰山生态修复治理成果,全力诠释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石嘴山篇”,为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做出更大贡献。

(本次采访由石嘴山市政协经济和资源环境委员会、石嘴山市自然资源局协助,并提供部分资料)

猜你喜欢
石嘴山石嘴山市贺兰山
贺兰山的鸟儿们
幼儿100(2024年11期)2024-03-27 08:32:36
贺兰山岩画:刻在石头上的远古呼唤
华人时刊(2023年7期)2023-05-17 09:04:30
宁夏贺兰山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技术
互联网+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课题(2021年25期)2021-12-14 14:14:20
灵魂只能独行之六
金秋(2019年24期)2019-06-17 11:31:00
石嘴山市非公企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7:07
探究适宜机械化收获玉米品种的筛选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检察院依法对王炜涉嫌受贿案提起公诉
方圆(2017年8期)2017-05-04 20:17:44
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进行写作训练
微机可控顶调速系统在惠农(石嘴山)车站驼峰改造中的应用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