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称谓“小姐姐”的泛亲属化研究

2022-05-09 14:43宋玲玲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小姐姐语义交际

宋玲玲

(上海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上海 200234)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用称谓来限定彼此之间的社会关系及扮演的社会角色,一个恰当的称谓会为社交打开良好的局面。2015年起,“小姐姐”这一新兴称谓从日本女性偶像圈迅速扩散到社交平台圈,从小众称谓逐渐演变为对年轻女性的通用称谓,使用群体和年龄角色不断发生变化,它的发展与广泛流行与时下的亚文化、网络文化、传统文化等多元文化息息相关。

2019年起,新兴称谓“小姐姐”开始受到语言学界的关注,崔帅(2019)(1)参见崔帅:《网络流行语中的“小+X”结构》,《武夷学院学报》2019年第5期,第78页。用“小+X”结构探讨了“小姐姐”的构成形式;随后刘冰鑫(2019)(2)参见刘冰鑫:《新型社会称谓语“小姐姐”的应用分析》,《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年第6期,第101页。阐释了“小姐姐”作为新兴称谓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曾赛(2020)(3)参见 曾赛:《人际语用学视角下对称呼语“小姐姐”的研究》,《汉字文化》2020年第9期,第104页。从人际语用学出发认为“小姐姐”是对“小姐”礼貌的重新建构符合礼貌原则;王小童(2021)(4)参见王小童:《流行称谓语“小姐姐”“小哥哥”的使用探究》,《品味·经典》2021年第8期,第69页。则从语言学角度追溯了“小姐姐”和“小哥哥”的起源与演变。总体来说,目前语言学界对“小姐姐”的探讨侧重在语法结构层面和语用层面。“小姐姐”在汉语中有亲属称谓和方言称谓的用法,而且其形成受外来译介文化的影响,多来源的渠道如何形成新兴称谓“小姐姐”,译介过程中“小”是如何出现,以及发展过程中呈现怎样的个性特征?这些都亟待解决。本文拟从以上几个方面去探讨新兴称谓“小姐姐”的泛亲属化规律,为其他正在演化的方言称谓和新兴称谓提供思路。(5)例句选自BCC语料库、人民网、微博、哔哩哔哩弹幕网站、腾讯新闻,所有语料均表明出处,少数长句略做删减。

一、“小姐姐”的语义流变

汉语中表称谓的“小姐姐”是一个合成词,根据组成语言单位性质的不同,可以做如下切分:“小姐姐”由“小”和亲属称谓两部分组成。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中,“小”的义项共有10个,其中3个义项与本次研究有关,分别是:”(1)排行最末的;(2)年纪小的人;(3)前缀,用于称人、排行次序、某些人等。”(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年,第1439页。其中(1)(2)为词义,(3)为语素义。根据“小”义项的不同,本文对“小姐姐”作两种结构划分,当“小”表示“排行”与“年纪”时,“小姐姐”为偏正式复合词,词义为“排行中年纪偏小的那位女性”。如果取“小”的语素义,“小”作词缀,与称谓名词“姐姐”派生构词,“小”无实在义。根据任学良(1981),“小”用于称谓名词、动物名或事物名前, 多表示喜爱和亲昵, 可指青年人或小孩, 也可以指喜爱的东西。(7)参见任学良:《汉语造词法》,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1981年,第42页。因而,派生词“小姐姐”可表示“年轻女性”。

(一)亲属称谓“小姐姐1”

亲属称谓 “姐姐”指 “亲戚中同辈而年纪比自己大的女子”,(8)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68页。所以复合偏正式“小姐姐”语义为“同族中具有直系血缘关系的排行最末的姐姐”,“小”表“排行”与“年纪”。本质特征是有血缘关系和排行最小。如:

(1)年仅14岁,身高不到1.50米的李文元太弱了,他的小姐姐甚至比他还弱。(1994年报刊精选)

(2)适才小妹同相爷言及妆奁一事,俟他两家行聘之后,给他小姐姐一齐预备,以免临时急促。(清·储仁逊抄本小说《守宫砂》)

从例(1)和例(2)看,亲属称谓 “小姐姐”在古汉语中已有使用先例,语义同 “姐姐”相近,表示“年纪最小的姐姐”,用于称呼年龄稍长于自己的女性,记作“小姐姐1”。从语义特征角度看,“小姐姐1”有5个共有语义特征: [+血亲][+同辈][+女性][+年长][+称谓]。此时“小姐姐1”不仅指示称谓对象与说话人之间的亲缘关系,同时还具有区别长幼和表示尊称的功能。

(二)拟亲属称谓“小姐姐2”

拟亲属称谓指“用亲属称谓语称呼非亲属成员”,(9)潘攀:《论亲属称谓语的泛化》,《语言文字应用》1998年第2期,第34页。非亲属交际中有时为了表示关系的密切,许多亲属称谓可以被直接套用,这种套用多见于义亲关系。“小姐姐”指义亲时被用来称呼“没有血缘关系,年纪比自己大或者相当的年轻女性”,记作“小姐姐2”。

“小姐姐2”主要盛行于两广地区、山东地区以及天津地区,如天津人习惯用“姐姐”来称呼所有女性,年长的称“老姐姐”,年轻的称“小姐姐”。(10)来源于新浪新闻https://www.sohu.com/a/160349911_355437,2021年5月16日。“小姐姐2”在“小姐姐1”的基础上增设了语义指向,不仅用在方言中称呼年纪小的女孩子,还用来称呼喜爱的女子、他人女儿。如:

(3)时公主见在者七人,惟允济少女小姐姐甚秀慧,遂以予之。又令珣乡其国遥拜,珣不敢拒。(《宋史全文·史藏》)

(4)“小生杨延和,表字元礼,年十九岁,南直扬州府江都县人氏。因父母早亡,尚未婚配,受你活命之恩,意欲结为夫妻,后日娶你,决不食言。小姐姐意下如何?”(明《醒世恒言》)

(5)素华回至绣房,郦相间曰:“刘氏去了么?”素华曰:“回去了。”回顾无人,笑扯郦相曰:“小姐姐为何作怪,背后说我闲话?(《龙凤再生缘》六十四回)

例(3)—(5)中“小姐姐”分别指“喜爱的女子”“别人家的女儿”“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同性”,不带血缘关系。从(一)可知,“小姐姐1”指“排行仅在己前的同胞女性”,(11)潘文、刘丹青:《亲属称谓在非亲属交际中的运用》,《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2期,第110页。而“小姐姐2”还可以称呼彼此年龄相仿但并无亲属关系的女性,分认识的人和陌生人。因为“小姐姐1”是晚辈对长辈的称呼,处于义亲关系中的“小姐姐2”实际上是将交际对象当做同辈年长的亲属来称呼,所以普遍带有明显的尊敬和亲近意义。像例(4)的背景是杨延和因见着恶僧杀人故而逃命到张淑儿家,为确保她娘俩不泄露自己藏身之地才应许娶妻,这里他称张淑儿“小姐姐”实际上是为了拉拢、示好,让二人更亲近以达到保命的目的。例(5)则是女扮男装的郦相与素华之间的言语嬉戏,素华称郦相“小姐姐”表达的是作为女子之间的亲近与调笑之情。因此“小姐姐2”虽然仍保留了[+女性][+年长]这些基本义素,但[+亲属][+血缘]义素有所剥离和脱落。和“小姐姐1”相比,“小姐姐2”表尊敬义减弱,表亲近的爱称义有所增强。

“小姐姐1”强调了亲属关系,“小姐姐2”从亲属关系变成义亲关系,亲属交际中亲属称谓和被称呼者的辈份与年龄严格对应,幼者叫长者“小姐姐”也毫不奇怪,而在非亲属交际中人们为了表示对称呼者的尊重会颠倒辈份关系,模糊长幼关系,随之“小姐姐2”的辈份界限和年龄界限被打破。

(三)新兴称谓“小姐姐3”

新兴称谓“小姐姐”形成于网络文化,记作“小姐姐3”,以示区别“小姐姐1”和“小姐姐2”。

“小姐姐3”的走红(12)参见崔颖坤:《流行用语“小XX”结构的语义及语用情况研究》,《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21期,第204页。得益于2015年日本国内的Lovelive(13)《LoveLive! School idol project》是2010年起日本动画公司、唱片公司和月刊杂志联合推出的二次元偶像企划,同年12月,官方公布企划的声优团体和名称为μ’s,所以实际上μ’s分为线上偶像团体和线下歌手组合,线上偶像年龄在15—17岁,线下歌手年龄在17—31岁。粉丝圈,起初这一称谓专指日本国内偶像企划LoveLive中μ’s组合的九位偶像,而实际上μ’s既是线上偶像团体也是线下歌手组合,粉丝们为了在年龄上不偏颇,统称这些现实和虚拟偶像为“小姐姐”。随后因为这一称谓使得偶像与粉丝之间的距离缩短并使称呼人更能感受到亲切和真实感而流行于ACG(14)ACG为英文amination、comic、game的缩写,是动画、漫画与游戏的总称。来源百度百科。领域,三维世界的偶像圈子与网络社交平台中的粉丝们也借用这一称谓去指代自身喜爱的女性偶像, “小姐姐3”开始用于线下社交,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其语义和语用也发生变化。

从起源和发展看,“小姐姐3”的出现与流行得益于网络。“小姐姐3”最初被lovelive的粉丝们用来称呼特定的九个年轻(15—31岁,包含15岁和31岁)女性偶像。对象是“现实社会或虚拟动画中的年轻女性偶像”,构成“小姐姐3”这一义位的基本义素有[+女性][+年轻](15)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年龄的划分标准来看,儿童指年龄不足14岁的人,青年介于15—44岁(包含15岁和44岁)之间,青年期间又可以根据和少年时期的重合划分为15—30岁与30—44岁两个区间,这里因为μ’s的成员都是高中生,所以这里把“年轻”的年龄区间限制在15—30岁(包含15岁和30岁)。[±虚拟],兼有敬爱的感情义。随着亚文化圈的交融,这一专指蔓延到ACG圈和互联网圈,被更多的网民用来指代自身喜爱的女性偶像,专指意义削弱,接着这一称谓进入线下社交圈,它不再特指某一群体,而开始泛指一群不特定人群。同时因为“小姐姐3”的音节是重叠式,称呼过程中赋予称呼对象柔弱感和亲密感,贴近年轻女性心理,受年轻女性喜爱。总的来说,随着“小姐姐3”使用频率的增加,它可称呼的对象群体越来越多,日常生活中年轻、漂亮的女性都可被称为“小姐姐3”,被广泛用于社会交际。

意向指称论认为,“名称的指称在传递中会发生转移、中断和消失的情况,所以名称的传递必须在相应语境中伴随并依赖于相应的意向内容才能实现”。(16)车琳:《从指称理论看语言符号的本质属性》,《学理论》2012年第33期,第162页。从“小姐姐1”到“小姐姐3”,这一指人名称因为血缘表征的变化逐步完成从亲属语境到非亲属语境再到社会语境的传递,语义指向从血亲向无血缘女性转移。

而“小”的辞缀化进一步也明晰了“小姐姐3”的情感指向,表示喜爱的女性,所含意义要素更加丰富,语义特征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如:

(6)身披盛唐服装,在《美丽的神话》歌曲中,一位少女翩然起舞。时而向前扑倒,时而又轻盈地旋转起身,动作优美一气呵成,这就是火遍网络的西安大唐不夜城景区不倒翁小姐姐。(人民网2020-01-20)

(7)听到世卫组织专家这句话,翻译小姐姐哽咽了(人民网,标题2020-02-25)

(8)文化馆人的情怀、专业的指导和富有现场感的教学,让这位“声乐小姐姐”人气越来越旺,直播课越来越火。(人民网2020-04-20)

例(6)—(8)中的“小姐姐”身份分别是装扮“不倒翁”玩具的女性工作人员、新闻发布会上的女性翻译、文化馆的女性声乐老师,由于报道中并未提及这几位女性的年龄,与报道人之间也不存在实质的亲属关系,所以这里称呼她们为“小姐姐”,是出于报道人内心主观情感以及社会舆情的表达需求。以上这三例都带着报道人主观上要宣扬的一种褒义情感,这也让读者乐于去接受这种良好的舆论氛围。

对三个“小姐姐”的语义进行对比分析,以求更清楚地呈现其差别,见表1:

表1 “小姐姐”核心义素分布差异

从表1可知,“小姐姐”分属不同称谓类型时,语义内涵不同:“小姐姐1”具备五个义素特征,“小姐姐2”脱落了[+血亲]义素,“小姐姐3”[+年长][+同辈]这两个区别特征也趋于模糊。总体来说,从“小姐姐1”到“小姐姐3”,[血亲]义素从+到-,[年轻]义素从-到+,表血缘的区别特征消失,表年龄的区别特征趋于模糊,只有最本质的[+女性]特征一直保持不变。可以说,这是一个意义泛化、外延扩大、感情显化的过程。

在“小姐姐”的泛亲属化过程中,它的词汇意义逐渐减弱,使用“小姐姐3”称呼旁人时,逐渐不受血缘、辈分、年龄等的限制,只要性别对应女性即可,这就直接造成这一称谓外延扩大,既可以称呼熟人,也可以称呼陌生人。同时,因“小”用在称谓名词前会蕴含感情色彩和附加意义,“小姐姐3”交际过程中也会附着上使用人的情感,在语用中带有不同的主观色彩。

二、 “小姐姐3”的语义类别

杨伯竣、何乐士(1992)指出,古汉语中人称代词分为自称、对称和他称,(17)参见杨伯竣、何乐士:《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北京:语文出版社,1992年,第103页。在使用称谓“小姐姐3”时也有同样的称呼方式,不过这里按照称代视点的不同分为自称、面称和旁称。起初,面称用来称呼年轻女性,后来随着使用者情感态度的变化以及女性社会身份的重新建构,衍生出旁称称呼,接着又出现了自恋式的自称,这三类构成“小姐姐3”在语用情境中的三个语义维度。

(一)面称:称呼年轻女性的通用语

面称称呼指说话人当面称呼听话人所用的称谓/称呼,一般与第二人称共现,说话人以听话人为基准点,有明确的指向性。“小姐姐3”用作面称主要是基于信息交互的一种礼貌性需求,是一种表示礼貌的泛面称词,说话人借助这一称谓一方面表示对对方的尊敬或恭顺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对方慈爱或友好的期待之情,效果往往极佳。如:

(9)这个小丫头跑过来说:“小姐姐,你在吃爆米花吗?”(BCC微博语料库)

(10)他拍拍脑袋:“哎哟,看我们这老糊涂,谢谢小姐姐。”(BCC微博语料库)

例(9)中说话人“小丫头”和年轻女子是互不相识的,可是对其却很尊重,称其为“小姐姐”,体现了尊长的原则。例(10)中老爷爷称年轻女孩为“小姐姐”一方面表达了感谢,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爱幼的传统美德,老人作为发话人称呼年轻女子为“小姐姐”显然违背了长幼有序的称呼观念,所以也能看出这里“小姐姐”是泛亲属化了的用法。

由此可见,面称“小姐姐3”具有情感性,充分体现了称谓中的“情感原则”,即:“人与人相互称呼时, 讲究亲疏远近、注重关系的融洽和情感的交流, 从‘情感’、‘关系’的角度选择称谓来称呼对方。”(18)李树新:《论汉语称谓的两大原则》,《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第79页。这是中华民族伦理文化的体现。

(二) 旁称:对年轻女性的限定性褒义称呼

旁称与面称相对,又叫“背称”,指说话人和听话人对交际双方外第三方的称呼,第三方在场可不在场均可。“小姐姐3”的旁称形式分可省略与不可省略两种。

当“小姐姐3”在旁称场景中使用时往往会带有说话人本身的评价,语用形式参见下文中的“X+小姐姐3”,这里的“X”作修饰语成分,既包括同位性修饰语(NP),还包括限制性修饰语(AP和NP),名词成分“X”包括身份职业和姓名类名词,并且“X+小姐姐3”可以简化为“X”,如:

(11)如果要给喜爱贝雷帽的爱豆一个排名的话,第一名一定是石原里美小姐姐。(人民网2019-08-08)

(12)一名新战士淳朴中带着稚嫩的话语,打动了每一位护士小姐姐。(人民网2020-02-09)

例(11)(12)中的“X”与“小姐姐3”构成了同位短语,所以可以简省为“X”。

而当“X”为下文中的限制性修饰语(表工具、地区、学历、外貌及性格),与“小姐姐3”组合成偏正短语时,“小姐姐3”则不可省略。如:

(13)有趣的是,观众常常一边听着音乐,一边从画面里发现各种各样的“萌点”,比如“竖琴小姐姐好美”“大提琴太帅了”,工作人员会贴心地多切几个特写镜头,满足大家的小小要求。(人民网2020-04-15)

(14)我的学生中还有一位非常可爱的韩国小姐姐,她在日本工作,因为经常到中国出差,所以需要恶补中文。(人民网2019-03-01)

(15)7岁患童画笔下的护士们:从“时髦小姐姐”变身“大白超人”(人民网标题2020-03-08)

(16)除了大长腿小姐姐,还有游戏、二次元Coser全天和现场的朋友们拍照留念(人民网2018-05-28)

例(13)—(16)中的X分别为“竖琴”“韩国”“时髦”“大长腿”,修饰中心语“小姐姐3”构成偏正短语,与同位短语前后项表示异名同物不同,偏正短语的前后项是异名异物的关系,中心词“小姐姐3”不可省略。

从感情色彩来看,旁称场景中的“X+小姐姐3”称谓附着了称呼人对被称呼人的赞美、喜爱、倾慕等各种评价意义,尤其当“X”是外貌举止或者内心性格一类的修饰限定词时,“X+小姐姐3”这一短语在本身“小”附属的感情色彩上又会叠加一层新的情感义,所以旁称“X+小姐姐3”会有浓厚的褒义色彩。

(三)自称:自恋式的幽默表达

自称称呼是说话人称自己时所用的称呼/称谓,随着“小姐姐3”的使用频率不断增加,“小姐姐3”出现了以第三人称“小姐姐3”借指第一人称“我”的语用现象。这种自称主要为同位结构自称。

同位结构自称分为“我+XXX”或“XXX+我”,而同位结构内部的组合语序一般是固定的,“用于说明人的亲属称谓的普通名词在前”,(19)黄河:《关于同位结构》,《汉语学习》1992年第1期,第11页。在这个结构中亲属称谓主要是表示身份与特征,“我”则是自称的重要标记,所以该自称结构表现形式为“小姐姐3我”,且句中“小姐姐3”可省略,区别于一般的“小姐姐+我”结构。这里“小姐姐”用作自称也是为了弱化自己的年龄从而向他人表达自己内心的一种情感需求。如:

(17)小姐姐我无聊死了。(BCC多领域语料库)

(18)看《行尸走肉》累的小姐姐我浑身发抖。(BCC多领域语料库)

例(17)(18)的自称“小姐姐3我”形式上有很强的主观性,强调的也是“我”的立场、情感以及态度,所以多在独白语境里宣泄自我使用。这里的“小姐姐3”用作自称的时候,反映了一种第三人称代替第一人称借指说话人的现象,实质上也是一种人称指示语投射现象。

在一些特殊语境中,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交际需要,会把指示中心转移到其他参与者身上,发话者用人称指示来自称时,可以以自我为指示中心,也可以为了满足一定交际目标而选择其他参与者为中心,这就是“指示中心的投射现象”,(20)参见陈令君、马坤:《人称指示的语用投射及其交际功能》,《北方论丛》2006年第1期,第64页。随着指示中心的投射,会话双方的情感距离也被拉近。

三、“小姐姐3”的语法特点

“词的语法功能指的是(1)词在句子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表现为词能不能充当句法成分以及充当什么样的句法成分,(2)词与词或短语的组合能力。”(2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一节中对“小姐姐3”的来源以及发展作了简要的梳理,“小姐姐1”表示“同辈中年纪比自己大的最小的姐姐”;“小姐姐2”可用于指称熟人或陌生人,“别人家的女儿”;“小姐姐3”指“年轻女性”。由此,“小姐姐”出现了泛亲属化趋势。潘攀(1998)曾通过比较汉语口语中泛化比较定型的16个亲属称谓“爷、奶奶、伯、叔、伯母、妈、娘、婶、哥/兄、嫂、姐、兄弟、弟、妹、姑娘”得出结论:泛化的亲属称谓主要为父系亲属称谓,因为在传统文化中,就亲密关系来说父系亲于其他系,就辈份看晚辈对长辈的称谓更容易泛化;就年龄看年幼对年长的称谓易泛化。(22)参见潘攀:《论亲属称谓语的泛化》,《语言文字应用》1998年第3期,第35页。根据田惠刚(1998)对亲属称谓族系的划分,父系亲属称谓序列中包括“自己和兄弟姐妹”,(23)参见田惠刚:《中西人际称谓系统》,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年,第141页。因而“小姐姐3”属于父系亲属称谓,而且也属于晚辈对长辈的称谓和年幼对年长的称谓,根据潘攀的观点,“小姐姐3”出现泛化情况也是很合理的。而“小姐姐”为称谓,具有名词性的语法功能,所以句法功能不做赘述,下面将从词的组合能力出发对其泛化情况展开探讨。

“小姐姐3”可单独使用,也能和其他语素组合,用于旁称语境中,带有说话人的主观评价。“小姐姐”和其他语素组合可以构成“X+小姐姐”结构。根据收集到的352条语料,“X+小姐姐”结构分两种,其一是“X+小姐姐2”,这一类在所收集的例子中共有24条,约占6.8%,“X”主要为双音节,根据“小姐姐2”的语义指向为“别人家的女儿”“和自己年纪相仿的同性”,“X+小姐姐2”中,“X”取值于称谓对象的名字,如“冬梅/静香/崔悦小姐姐”。其二是“X+小姐姐3”,这一类在所收集的例子中共有251条,约占70%。这一结构的构建源于称谓对象的职业、国籍、地区、外貌、性格等特征,X分名词性、形容词性、数词性等多种形式的语素。“小姐姐1”一般作为称谓单独使用,而“小姐姐3”可以和更多的名词性语素、形容词构成词和短语,本文主要从与“小姐姐3”搭配的词语词性上对泛亲属化后的“小姐姐3”进行分类。

(一)与名词组合

“X+小姐姐3”可以组成词和短语两类,当“X”为名词性语素时可以组成词,而“X”为动词、形容词或者数量词、英文时可以组成短语。

1.前为一般名词

在“小姐姐3”前加表示人或事物的词,如“宋某/杨某小姐姐”、“志愿者/安检/网红/小姐姐”等。值得注意的是,“X+小姐姐2”中“X”表姓名时只为一般人,而“X+小姐姐3”中“X”表姓名时只用于被社会熟知的演员、歌手、主持人、流量明星等公众人物,具有[+知名]的语义特征。

2.前为时间词

如“未来小姐姐”“95小姐姐”。

3.前为处所词

如“成都小姐姐”“南方小姐姐”。

名词与“小姐姐”组合,语义形式较为直接,通过前面的名词就可以判定这个人的职业、身份、住所、年龄等特征,这种形式也便于他人接受信息,在语篇中迅速理解作者的意思。

“X”为名词性语素时和“小姐姐3”组成词,当“X”为动词、形容词、数量词或者英文时构成短语。

(二)与动词组合

一般“X”是表示动作行为的动词,如“做饭/搭配/种草/养生/科普小姐姐”等。

动词和“小姐姐3”的组合,会突出“小姐姐3”的一些技能特征,赋予她们一种人物的动态性,从中反映她们的性格特征。但是由于这些称谓前的动词部分具有职业性和专业性特征,因而还不能当做社会称谓来大规模使用,现在一般应用于网名。

(三)与形容词组合

“X”表示形容词时可以和“小姐姐3”构成偏正短语,这类组合一般是说明人的行为、性格、身材特征方面的状态形容词,此类组合的语义类型是“定语+中心语”,如“温柔/清秀/帅气/小姐姐”等。

(四)与数字或英文组合

如“16号小姐姐”“NPC小姐姐”。这种形式一般用来标示对方的大致身份,在无法判定对方身份特征的情况下作暂时标记,便于交际。

综上,主要分析了“小姐姐3”的语法功能。在“小姐姐3”的句法功能中,它独立使用时可充当称呼语、主语、宾语、兼语、名词性中心语等,但不能作状语或补语。在“小姐姐3”的搭配组合选择分析中,它和其他语素结合构成“X+小姐姐3”结构,“X”既可以为名词性语素与“小姐姐3”构成词,名词分为一般名词、时间词、处所词,又可以与动词、形容词以及数词或英文构成短语,构成偏正短语。

四、“小姐姐3”的语用功能

语用学对语义的研究认为:词语意义不仅产生于词汇本身,同时也会由话语表达方式和语境决定。根据英国哲学家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24)参见J. L. Austin 编著:《如何以言行事》,顾曰国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第38页。交际中的称谓,作为指示语,在言语中一方面既可以表明交际双方的关系、地位和身份的差异用以招呼或称呼,还可以“以言行事”,表达发话人某种意图或传递特殊信息,如承诺、赞许、批评等言语行为,因为称谓既是交际单位,也是语用单位。

从语用的角度分析“小姐姐3”的泛亲属化动态使用,其表现实为一种语用策略,依据会话人和会话语境,表达言内所指和言外之意,这种言语行为可被视作一种心理过程,具有社会属性。按照前文对“小姐姐3”所作语义类别的划分,在这里将新兴称谓“小姐姐3”的心理倾向性表达功能概括为交际功能、社交指示功能、情感凸显功能。

(一) 交际功能

从交际意图来看,说话人借助“小姐姐3”这一称谓抹去了身份与年龄特征,从交际感受来看,听话人的[+年轻]特征得以凸显,从交际效果来看,无论是表通称的面称,表褒义的旁称,还是表自恋的自称,都是说话人和听话人情感泛化的一种具象表现,“小姐姐3”的使用,一来拉近了双方的距离,二来增强了话语双方的情感,有利于顺利达成交际目的,如例(9)和例(10),老爷爷和小女孩借助“小姐姐3”这一称谓顺利实现了“拉进对方好感以求得到美食的分享”和“表示诚挚感谢”这两个目的。

(二) 社交指示功能

社交指示又叫社会指示,以说话人的身份与社会地位为参照点,涉及言语交际参与者的身份、说话人与听话人相对的社会地位、说话人与所谈到的人之间相对的社会地位。(25)参见陈克守、尹海良:《语用学论要》,济南:山东电子音像出版社,2003年,第74页。从言语行为认知角度来看,新兴称谓“小姐姐3”的社交指示功能主要通过预判结果和语用模糊功能来标示社会地位、亲疏关系等。

1. 预判结果

称谓的使用是说话人对被指称人预判的结果。对于新兴称谓“小姐姐3”泛亲属化使用的选择,可以从说话人“估量”“裁定”“表态”的三个心理过程阶段来看。

从被指示人来看,其行为举止、体貌特征会直接影响说话人对他的称谓选择。如:

(19)南宁警方记者:小姐姐,可以打扰你一下采访一个问题吗?

路人:当然可以呀

南宁警方记者:就是想问一下你平时有没有收到过电信诈骗之类的电话或者短信吗?

路人:额平时是有的,但是一般骚扰类的电话我是不会接的啦(微博2020-05-14)

例(19)中街头采访的记者看到年轻的路人女性,这种非正式场合下她的年纪区间和外貌特征已经显现,说话人根据客观存在对其称谓的选择已经有了基本定性。另一方面说话人在这种客观存在下的主观判断不仅涉及说话人本身的年龄、职业、阶级层次、生长环境以及受教育层面,还关系到说话人对交际对象的社会态度和看法,最终基于种种主客观因素,说话人从社会经验中提取称谓范围做出“裁定”,最后说话人再根据被指示人对自己使用称谓满意与否的态度“表态”。

以(19)为例,采访的记者在街头看见了这位女性,首先根据她的体貌特征、行为举止进行“估量”,对称谓的选择限定在“表示对年轻女性的、礼貌的称呼”,同时,因为记者要对路人进行采访,有求于路人,所以应该选择表示亲近性的称谓,这时说话人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表亲近的一系列称谓进行“裁定”,最后再根据自身对路人的情感态度对称谓“表态”,用“小姐姐3”而不是“女士”凸显受话人年轻的特性很好地拉低对方被打扰可能引起的不适,使其更加配合与记者的谈话,达成采访目标。

2.语用模糊

在社会交际中,特定的表达方式适用于特定的场合,就新兴称谓“小姐姐3”而言,说话人会自觉地忽略被指示人的姓名、实际年龄、社会角色以及与说话人的权势或同等关系等,仅用“小姐姐3”去称呼对方,语义上具有语义模糊性,并且主要通过语言标记来实现。

语言中的标记指的是“一个范畴内部存在的某种不对称”,同时这种“有标记和无标记的对立在语言分析的所有层次上都起作用”,(26)沈家煊:《不对称与标记论》,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22页。在语用范畴上具有普遍性。传统亲属称谓“姐姐”是无标记称谓,[+生命][+人类][+女性][+亲属][+年长]这些义素构成“姐姐”独立运用的词义,而根据表1,“小姐姐3”的语义特征从[+伦理]向[-伦理]转换,聚合范畴的成员减少。根据沈家煊对有标记项和无标记项的判定标准之一,“聚合成一个无标记范畴的成员比聚合成一个有标记范畴的成员多”,(27)沈家煊:《不对称与标记论》,第22页。、因而“小姐姐3”是有标记称谓;根据潘攀“泛化的亲属称谓语各变体结构上大多都带有泛化标记成分”,(28)潘攀:《论亲属称谓语的泛化》,《语言文字应用》1998年第3期,第36页。再根据前文分析,“小姐姐3”中“小”为词缀,无实义,综上,这里的“小”为泛化标记,区别于“小姐姐1”和“小姐姐2”。在传统认识中判断称谓的泛化主要是在意义上看指称对象是否是亲属成员,与“姐姐”相比,“小姐姐3”已经逐渐摆脱了对亲缘和年龄的依赖,人们可以在多数场合不带年龄和亲缘的判断去称呼被称呼对象,指代任何一个“非亲属的、年轻及非年轻的女性”。说话人在熟悉对方时称呼对方为“小姐姐3”可表达亲切的会话关系,还能够在不了解对方时通过这一模糊对方信息的称谓同样达到交流的目的。

(三) 情感凸显功能

当涉及具体语境时,称谓就会从原来纯粹的符号指称意义中游离出来,成为社会文化、主体的思想感情的载体。泛亲属化了的“小姐姐3”不仅是对称谓双方关系的简单概括,它同时也附带有特殊的感情意义,在实际使用中,说话人的情感对称谓的使用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小姐姐3”在日常使用中主要分为:表礼貌的敬称,表喜爱的爱称和表亲近义的称呼。

1.表现礼貌

如例(19)中路人被警方记者拦住采访,记者称呼路人“小姐姐3”不至于过于唐突,相反如果称呼“女士”显得记者不近人情,而且会放大被采访女性的年龄,言语互动不一定能够顺利进行,“美女”则会显得轻浮,不符合采访人的身份,所以此处用“小姐姐3”既显得礼貌又不至于过于冷漠。

2.表达喜爱

(20)你想知道她是谁吗?请去问一问安徒生爷爷——她就是卖火柴的那位小姐姐(BCC多领域语料)

例(20)包括例(6)中的“不倒翁小姐姐”和例(12)中的“护士小姐姐”等是一种称呼人对被称呼人的亲和力的具象化表现。在交际中把陌生人冠以“小姐姐3”这样具有亲和力的身份,打破血缘上的壁障,昭示喜爱的心情,并使得以上报道中的“小姐姐3”也在大众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赋予她们另一层令人喜爱的社会身份与社会认同。

3.表示亲近

如今,“小姐姐3”在正式场合时多以旁称使用,面称更多适用于非正式场合,并且随着这一称谓走红之后的泛滥趋势,网络平台上男性在社交中带有目的性地将陌生女子称作“小姐姐3”,以实现套近乎从而搭讪或者挑逗的目的。如:

(21)“这个小姐姐挺有亲和力的,来来来,撩这个”街头直播中一男子见搭讪第一个女子不成,其同伴给他出主意并指定任务对象。(哔哩哔哩弹幕网站2019-09-16)

例子中街头的年轻女性成为该男性的搭讪对象,该男子以这样的手段博直播的收视率,其使用的称谓“小姐姐”也带上不好的色彩,对于听话人来说也会产生反感与排斥,影响称谓本身的使用。

“小姐姐3”因为使用群体、使用频次、使用对象的不断变化得以进一步发展,并借助网络媒介的流通深化其语用功能,使其兼具传统称谓的指示交际功能和情感指向功能,又因为网络环境的特殊性具有了标记功能,具有了其他称呼或称谓不能体现的优势。但同时该称谓的频繁使用也导致了负面的泛化结果,这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五、余论

通过网络语料统计对指人称谓“小姐姐”的语义流变以及整体语用功能进行了描写分析,它既关涉到语言内部的变化发展,也和当下的社会文化息息相关。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小姐姐3”迎合了年轻一代(从儿童到青年)的指称需求,在这个年龄区间也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要重视在泛化之后所产生的部分负面影响,如“小姐姐3”在使用中显露出部分称呼人的不礼貌意图。这种另类的语言表达方式因为没有血缘和年龄等的限制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在短时间内也具有很高的使用度。在此之前汉语中许多常用的亲属称谓也均出现过泛亲属化态势,有的在热潮之后走向消亡、回归本义,有的能在纷杂的语言系统中脱颖而出被词典收录,得到受众的广泛认可。流行语言形式来看“小姐姐3”有独特的价值意义,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但这种生命力能否支撑它进入汉语常用称谓系统中,仍需要时间的检验。

猜你喜欢
小姐姐语义交际
情景交际
情景交际
我们是唐朝小姐姐
交际羊
语言与语义
尚芸菲携最新单曲《潇洒小姐姐》走进校园
年轻真好
“社会”一词的语义流动与新陈代谢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吃+NP”的语义生成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