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海丽,张吉勇,黄晶晶
(云和县人民医院儿科,浙江丽水 323600)
新生儿黄疸属于临床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疾病,主要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机体的胆红素处于较高水平导致的,进而常表现为皮肤、巩膜等出现黄染的现象。有研究表明,生理性黄疸在持续5~7d可逐渐消退,但病理性黄疸需及时给予的治疗,若不及时给予治疗重者可导致患儿的神经受损,进而严重影响到患儿的生命健康及生长发育[1]。临床上对于此类患儿常采取抚触护理,其可改善患儿的肠道循环功能,在此基础上给予持续性蓝光照射进行治疗,但易导致患儿出现皮疹等不良反应,而临床上间断蓝光照射可通过与血清中胆红素分子进行作用来降低患儿机体的胆红素含量,此外其可能对于患儿临床上不良反应的发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2]。故本研究旨在探讨间断蓝光照射联合抚触护理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影响,现根据此次研究所得做如下报道。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云和县人民医院2021年6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黄疸新生儿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日龄1~20 d,平均日龄(5.06±2.01)d;经皮黄疸值14~20 mg/dL,平均经皮黄疸值(16.85±2.05)mg/dL;出生体质量2~5 kg,平均体质量(3.17±0.42)kg。观察组患儿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日龄1~16 d,平均日龄(4.78±2.05)d;经皮黄疸值13~20 mg/dL,平均经皮黄疸值(16.47±2.17)mg/dL;出生体质量2~5 kg,平均体质量(3.15±0.44)kg。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云和县人民医院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儿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诊断标准:依据《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3]中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且患儿皮肤有不同程度黄染现象者;②由母乳喂养者;③肝脾大小正常者。排除标准:①有较为严重的心、肾功能障碍者;②合并感染性疾病者;③早产儿。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两组患儿均于治疗期间给予抚触护理。具体为:① 护理前:护理人员需掌握抚触护理相关专业知识及注意事项,包括手部卫生、专业护理培训等。护理人员在为患儿进行抚触时要保证手部的温暖,可于手部涂抹婴儿精油、揉搓开,而后对患儿进行抚触护理。② 护理中:护理人员按照“前额→下颚→头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背部”的顺序依次进行轻柔的抚触。③ 注意事项:护理过程中需保证温度的适宜,一般为24~26 ℃。同时抚触过程中需语气轻柔地与患儿进行交流,动作要轻柔。护理过程中可播放舒缓的音乐,营造良好的氛围。此外,时刻关注患儿的体温等各项指标的变化,每个部位1~2 min/次,2次/d,整个过程15~20 min/次,护理需在患儿进食1 h后进行,对于护理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的患儿,需立即停止抚触,将患儿的症状告知医师并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1.2.2 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儿持续性蓝光照射的方法进行治疗,即让患儿在保温箱内接受持续的蓝光照射,采用新生儿黄疸治疗仪(宁波戴维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型号:XHZ-90)进行治疗,保温箱内温度设定为28~34 ℃,蓝光波长为450~480nm,持续时长为12~17 h,1次/d,于此同时需对患儿采取常规的维生素补充、合理喂养等措施。给予观察组患儿间断的蓝光照射治疗,即让患儿在保温箱内接受间断的蓝光照射,蓝光波长及保温箱内温度设定同对照组,每2次照射间隔2 h,照射时长为4 h/次,4次/d。治疗时需对患儿的生殖器官、眼睛等做好防护措施,两组患儿均治疗5~7 d。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于治疗后,依据《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3]中的疗效判断标准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无效:患儿临床发热、皮肤黄染等症状无改善,血清胆红素降低幅度<60%;有效:患儿临床发热、皮肤黄染等症状有所改善,血清胆红素降低幅度为60%~90%;显效:患儿临床发热、皮肤黄染等症状明显改善,血清胆红素降低幅度>90%。临床总有效率=[(有效+显效)例数/总例数]×100%。②血清间接胆红素(IBIL)日均下降量、降至正常水平时间及住院时间。③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IBIL水平:于治疗前后采集两组患儿的空腹静脉血约5 mL,待其自行凝固后,以3 500 r/min速率离心15 min取上清,将血清置于红或黄盖促凝管避光并及时送检,采用速率法检测血清IBIL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6、CRP水平,放射免疫学分析法检测血清PCT水平并进行比较。④不良反应:于治疗期间比较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包括皮疹、哭闹、腹泻、发热。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皮疹+哭闹+腹泻+发热)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儿血清IBIL日均下降量、降至正常水平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血清IBIL日均下降量多于对照组,血清IBIL降至正常水平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血清IBIL日均下降量、降至正常水平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
表2 两组患儿血清IBIL日均下降量、降至正常水平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
IBIL:间接胆红素。
组别 例数 血清IBIL日均下降量(μmol/L) 血清IBIL降至正常水平时间(d) 住院时间(d)观察组 30 46.23±2.51 3.54±0.36 7.19±0.98对照组 30 41.17±2.62 4.41±0.38 8.61±1.18 t值 7.639 -9.103 -5.071 P值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IL-6、PCT、CRP、IBIL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IL-6、PCT、CRP、IBIL水平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IL-6、PCT、CRP、IBIL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IL-6、PCT、CRP、IBIL水平比较( )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IL-6、PCT、CRP、IBIL水平比较( )
注:与治疗前比,*P<0.05;IL-6:白细胞介素-6;PCT:降钙素原;CRP:C反应蛋白;IBIL:间接胆红素。
组别 例数 IL-6(ng/L) PCT(ng/mL) CRP(mg/L) IBIL(μ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0 18.05±1.65 9.96±1.61* 0.37±0.04 0.14±0.03*66.76±6.15 7.96±2.11*172.15±6.43 107.56±4.17*对照组 30 18.01±1.63 15.03±1.20* 0.35±0.05 0.26±0.04*67.42±6.12 15.04±3.96*168.17±10.26 161.06±8.29*t值 0.094 -13.829 1.711 -13.145 -0.417 -8.642 1.800 -31.578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期间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0.00%)低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新生儿黄疸是出生28 d内的新生儿出现黏膜、皮肤黄染等体征,患儿主要表现为嗜睡、肌张力降低等,临床上常采取持续性蓝光照射进行治疗,但其易造成患儿应激反应的发生,安全性欠佳。
间断蓝光照射通过减少患儿的蓝光照射持续时间,在保证其治疗效果的同时,有效地降低了蓝光照射对于患儿皮肤组织的损伤,进而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提升了蓝光照射临床治疗的安全性,且其对于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有一定的改善作用[4]。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血清IBIL日均下降量多于对照组,血清IBIL降至正常水平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间断蓝光照射联合抚触护理应用于黄疸患儿可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缓解患儿的临床体征,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安全性较高,与朱柔霖[5]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IL-6、PCT及CRP是机体较为常见的炎症因子,其中IL-6属于一种炎症介质因子,可参与机体的应激反应,其在血清中的高水平表达表明机体产生一定的炎症应激反应,进而使得患儿的免疫力降低,加重病情。PCT属于一种在真菌及炎性疾病刺激下产生的降钙素的前肽物质,属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感染的一项重要参数,若其在血清中水平异常升高,可表明机体出现炎症反应。当其浓度达到0.1ng/mL以上表明机体受到了较为严重的细菌感染,需及时给予治疗,其浓度再度升高还会导致休克、重度败血症等较为严重的疾病。CRP属于一种由IL-6刺激产生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正常情况下在机体中含量极低,当其在血清中高表达时,可表明机体处于创伤感染等应激状态,进而加重机体的炎症反应,对于患儿的预后恢复较为不利。IBIL与溶血性疾病具有重要的相关性,当血清中其水平偏高时,表明机体的红细胞被大量的破坏,进而易加重肝脏的负荷,使得肝细胞的正常转化功能及红细胞的分解状态遭到破坏,加重患儿的病情[6-8]。间断蓝光照射治疗模式通过利用胆红素对于光波长的吸收作用,使得机体内的胆红素在吸收蓝光之后得以更为有效的分解,并转化为可以排出体外的胆红素产物,进而来降低机体内未结合胆红素的含量。间断蓝光照射对皮肤的刺激程度较小,能够有效抑制机体的应激反应,进而促进患儿的恢复。此外,抚触护理通过采取专业的手法,对患儿的身体进行抚触,促进了患儿的肠道吸收及机体系统的循环功能,能够改善患儿的睡眠质量,促进患儿排便,减少胆红素含量,进而改善患儿的病情[9]。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IL-6、PCT、CRP、I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间断蓝光照射联合抚触护理应用于黄疸患儿,可以促进黄疸的消退,降低机体应激及炎症反应,进而达到更为有效的治疗效果,与赵晓青[10]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研究样本量较少,且缺乏对于血清胱抑素C等高胆红素血症相关器官损伤的早期标志物的检测,临床可选取更多的样本对相关指标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综上所述,间断蓝光照射联合抚触护理应用于黄疸患儿可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缓解临床体征,降低其应激反应及炎症反应,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儿病情恢复,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