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如何打造优质电视节目

2022-05-09 13:22刘阳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电视节目新时代创新

摘要:打造优质电视节目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电视节目主持人追求的目标,对电视媒体的生存、发展与创新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文章根据作者从事电视节目主持的实践,通过出镜主持的不懈探索和切身体验,强调必须多管齐下,采用多种方式提高节目的水平与质量。在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使用全息虚拟形象等新技术,让主持人与虚拟画面互动,通过事前的踩点与沟通营造节目亮点,还可以在节目中加入动画效果,通过这些方式使传统电视媒体突破自身的局限性,与新媒体共同发挥各自的特长。

关键词:新时代;电视节目;多管齐下;创新

中图分类号:G2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1-0157-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电视媒体起着重要作用,其传播手段和传播渠道也越来越丰富并且趋于多样化,影响力巨大,受众面极广。新时代对电视节目的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电视媒体从业人员,如何在新时代开辟电视媒体发展的新思路,提高电视节目的质量,形成新的舆论态势,是广大电视人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1]。笔者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文国际频道的主持人,根据长期的工作实践和多方面的探索,认为必须打破电视节目单一的制作模式与单一的表现方式,多管齐下,才能在新时代打造优质的电视节目。

所谓多管齐下,就是从内容到形式,都必须采取多种方式和多种手段,进行多方面的尝试和突破。

一、必须展现重大题材,敢于担当时代重任

在新时代,作为中央媒体,更应该提高政治站位,关注重大题材和社会热点问题,这样才能承担起时代的重任,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这是制作优质电视节目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基础。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在这种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中,中央媒体的独家性和精准性尤其显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快速组织报道团队,奔赴抗疫第一线,增加直播窗口,24小时和后方演播室连线,为受众准确客观地了解疫情信息尽心尽责。为配合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关报道,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在完成原有新闻直播的情况下,每天下午六点增设一个小时的疫情特别节目。从疫情初期的“答疑解惑”,到国内各省市支援武汉时的“坚定陪伴”,再到武汉疫情清零时的“捷报频传”[2]。每一条新闻,都把人民至上和生命至上作为直播中事件的核心内容,努力与受众产生共鸣,收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起到了应有的舆论引导作用。

二、善于利用新技术,对节目进行创新

在传媒技术高度发达的新时代,电视媒体必须与时俱进,善于利用新技术进行创新。例如,“全息虚拟人物”是传播领域的一项新技术,可以在画面中虚拟一个能说会道的形象逼真的人物,让这种虚拟人物与电视节目的主持人互动,是一种很有创意的新尝试[3]。事实证明,这种新创意是比较成功的。

在2018年上合峰会宣传报道中,央视一改传统思维,在出镜报道中不仅有相关数据的发布和政策的解读,还选取大众广泛关注的元素进行充分展示。用青岛最具符号感的元素“青岛啤酒”作为切入点,展现青岛这座城市独有的魅力和经济发展状况。

“哈啤酒”可以说是青岛这座城市最有代表性的特色方言,喝啤酒的习惯在青岛人的生活中可以说深入人心,青岛啤酒这种百年企业的发展历程也有曲折动人的故事可供挖掘,讲述“青岛啤酒,奥古特”包含的品牌历史故事,能够展现青岛企业坚持传承与创新的特有活力。

为此,央视利用新技术,运用了一个真实历史人物的全息虚拟形象——啤酒酿造师奥古特,让他与主持人同屏互动。主持人出镜:“青岛啤酒为什么有如此大的魅力呢?我们一同穿越去感受一下。”紧接着主持人转场出现在酒窖当中的酵母池边,在声光电特效技术的烘托下,历史人物的全息虚拟形象——啤酒酿造师奥古特出场,向主持人“泼酒”。主持人用手接过,然后说道:“似乎闻到了一百年前的味道,这里是1903年的发酵池。奥古特先生为了复制家乡啤酒的味道,把酵母从德国带到这里,酿成了第一杯青岛啤酒。”这段一虚一实的人物互动,为受众营造出时空穿越的感觉,引出了青岛啤酒百年传承的历史话题,也使电视节目精彩夺目,增强了可观赏性。

三、紧紧抓住事件的亮点,增强节目的吸引力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每天都有大量的新人新事涌现,生活中会有很多闪光点出现。现在,一档电视节目做得如何,与该节目有没有亮点息息相关。如果没有亮点,就会枯燥乏味,平铺直叙,对受众缺乏吸引力。因此,在制作节目的过程中,要尽量多找亮点,让故事的核心要素闪光增彩,引人注目[4]。

在《美丽中国任我行》系列报道中,央视策划了一期短视频报道,讲述中国花卉之都——斗南花卉市场。希望通过这一期报道来反映中国花卉行业的发展情况,策划之初就考虑用出镜体验报道的方式,带着受众去体会斗南花卉市场这座有着中国花卉风向标的24小时花卉不夜城,让受众对忙碌的花卉交易市场有一个直观感受。

在3分多钟的短片里,从开场的花卉电子竞拍中心的解读到花卉交易夜市的选花,从鲜花大棚的采摘到糕点厨房制作鲜花饼再到鲜花成品超市的展示,一共挑选了五处不同的场景进行出镜报道,這样可谓亮点众多,精彩纷呈。而每一个场景之间还设计了独特的镜头场景转换,如从夜市中一朵鲜花的特写,镜头跳转到大棚中我手中刚采摘到的一朵鲜花。这样的场景转换犹如魔术一般,同样的镜头画面带来的是不同的出镜空间的转换,使短片更有趣。

四、做好前期踩点工作,寻找独特的切入点

新时代,要把电视节目做出新特色,就需要扎实做好一系列工作。不仅在节目制作过程中要认真把握、细致操持,而且前期的踩点工作也不可或缺,对寻找节目独特的切入点很有帮助[5]。

例如,首届进博会在上海举办,央视策划了《互动进博》系列报道,想通过不同的切入点,展现上海作为经济中心的独特魅力。这其中港口经济是上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上海这座城市的港口发展变迁,可以反映出上海乃至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情况。但面对专业化的港口建设和日常运维、货物吞吐量等等,如何让受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港口的变化与发展?这是在策划初期须重点思考的问题。

通过前期的踩点和沟通,发现港口的发展与港口中海上运力的变化直接相关。所以决定把远洋海运靠港的船作为报道的切入点。报道开场,就选择在超大型集装箱船的甲板出镜,给人视觉上的冲击力。紧接着,用四个足球場的面积来对照船体甲板的面积,用上海国际饭店的高度来对照船体的高度,用能运输800个东方明珠塔来解释一亿吨载重的海上运力等,这些都会给受众直观的感受。这样选取内容和通俗形象的解读,让受众瞬间就能理解并体会到上海港口贸易的宏大规模。

五、注重现场体验,让节目具有带入感

新时代,媒体人特别应当贴近生活,接通地气,增强现实感悟。在制作电视节目的过程中,现场体验非常重要,主持人或出镜记者在报道中身体力行,尽量用现场的充分体验进行报道,才能让受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增强节目的带入感[6],使受众产生共鸣,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首先,在出镜报道过程中,主持人要充分发挥有声语言的表达优势,把现场的真实感受(包括视觉、触觉、听觉等)用语言生动准确地描述出来。这样可以把一些原本需要用单一文字补充说明的内容,通过有感而发的语言进行解读,让受众更容易体会和理解。其次,肢体语言在出镜报道中的设计也很重要。设计的关键点在于出镜者手势等动作和短片包装之间关系的自然呼应。我们应该在动作自然流畅的前提下,做到动作不碎、少而精湛。

例如,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制作的《外国人眼中的西藏》系列报道,笔者以出镜记者的身份做节目,就是通过和生活在当地的外国人一起登山、一起工作等体验,来讲述西藏近些年来的发展。其中一期的主人公玛丽亚,作为常年生活在西藏的国际导游,日常工作是带领外国游客在西藏的户外进行深度体验。笔者作为出镜记者,以见证者和体验者的视角和主人公一同换上登山装备,驱车在户外行进。车行至没有柏油马路的地方,我们一同徒步,攀登海拔4800米的山地,笔者用第一视角拍摄记录主人公的日常工作状态。我们一同走进当地牧民的黑帐篷,品尝老乡用牦牛粪作燃料熬制出的酥油茶。我们席地而坐,听当地老乡讲述他们生活的变化:他们从游牧的居无定所,住进了政府兴建的安居房。村里新修了马路,让农产品走出大山,使当地人逐步摆脱贫困。采访的最后,我们在山谷“面对面”以同行者的身份和主人公以及她所带团队的外国游客聊天,听听外国人心目中的西藏印象。整个过程以人为核心,记录了外国人在西藏的工作和生活状态,通过外国人的视角还原西藏的样貌。这样的体验式报道,给受众以同场感的带入感受,最真实地还原报道了新闻事件本身的情况,产生了更为直接的传播效果。

六、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节目的趣味性与可看性

新时代的电视节目必须亲民、近民,近距离观察群众生活,与人民群众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这就要求必须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制作节目或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从而增强节目的趣味性与可看性[7]。

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的报道中,央视中文国际频道《今日亚洲》栏目就策划了一系列融媒体短视频。作为这一系列节目的主持人和主创,笔者和团队在前期策划的过程中就进行了新媒体化的设计。例如,第一期《三分钟解锁服贸会》,首先需要解释什么是服务贸易,这里就巧妙地通过买咖啡这一简短的过程,从货物贸易引申出了服务贸易的概念。短片通过这样一个具体而真实的买卖过程,让大家对贸易这个抽象的概念有了具体的理解。在这一系列短视频中,除了真实体验之外,还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设计了多处主持人与虚拟动画的互动,让主持人更好地融入短片内容中,很好地避免了动画内容和主持人同框出镜时的“两张皮”的分裂感。

七、利用两种媒体的特长,发挥大屏与小屏各自的优势

新时代,不仅社会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媒体的发展也呈现多样化的态势,并进行良性互动与良性竞争。视频传播主要呈现为传统电视媒体与新媒体两种样式。这两种媒体样式各有其长,也各有其短。应当让二者在新时代共生共荣,互相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长处与优势,把电视节目做得更好[8]。

随着技术的发展,传统电视媒体的制作标准已经全面走向大屏高清时代。在制作电视节目的过程中,采、编、播设备都采用了画质更好的高清标准。这其中需要较高的设备成本和专业的操作人员进行策划制作,这对于自媒体或部分新媒体制作团队来说很难对标。例如,每逢全国两会、上海进博会等重大新闻事件报道时,传统电视媒体都会有“卫星车+高清转播车”到达新闻现场,经专业人员处理过的多路高清信号通过卫星传输进入后方电视台系统,再由导播编辑团队精心制作,最终将完整的大屏高清节目送入千家万户。传统媒体的这种优势,显然是新媒体难以望其项背的。

但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新媒体通常采用小屏的传播方式,可以充分打破大屏传播的版面限制,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有更多信息的送达。在信息承载高、传播更多元的同时,新媒体能够弥补传统媒体的短板,更好地满足不同受众的口味需求,就如私人定制一样,能打造更具有黏合度的传播方式。这样的传播,点对点更多元,影响更直接,同时给内容创作带来无限可能。另外,小屏端的用户基于手机和平板电脑的灵活操作性,使用场景更多,对互动性的要求也更高。因此,电视节目应当打通传统大屏幕与新媒体小屏幕的界限,让优质的电视节目既可以在大屏幕展示,也可以在小屏幕传播。这样,就能够发挥两种媒体的长处与优势,并克服两者的短处与不足,从而拓宽电视节目的传播渠道,增强电视节目的影响力,将新时代的媒体工作和节目制作水平推上一个新台阶。

八、结语

电视媒体在新时代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其影响力的增强和受众面的扩展,其传播手段和传播渠道也越来越丰富并且趋于多样化。由于社会环境和技术手段的变化,新时代对电视节目的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必须打破电视节目单一的制作模式与单一的表现方式,多管齐下,从内容到形式,采取多种方式和多种手段,进行多方面的尝试和突破:必须展现重大题材,敢于担当时代重任;善于利用新技术,对节目创新;紧紧抓住事件的亮点,增强节目的吸引力;做好前期踩点工作,寻找独特的切入点;注重现场体验,让节目更具带入感;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节目的趣味性与可看性;充分挥发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各自的特长,让大屏与小屏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增强电视节目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吴雅声.论如何提高电视新闻节目和电视专题节目的制作质量[J].电视指南,2018(2):11.

[2] 赵宇.从抗疫新闻报道看建设性新闻的实践价值[J].科技传播,2020(12):75.

[3] 俞宙.虚拟技术在电视新闻直播中的应用探析[J].传媒论坛,2019(2):119.

[4] 高爱军.浅议如何发挥专题节目亮点来创造新闻价值[J].新闻传播,2014(16):65.

[5] 樊雄斌,王琛.正确选择电视新闻切入点[J].新闻传播,2014(12):98.

[6] 王潇,王萍.做好电视现场短新闻的几点感受[J].新闻传播,2002(12):51.

[7] 朱秋萱.电视主题报道如何让人喜闻乐见[J].当代电视,2010(11):43.

[8] 崔巍.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优势互补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8(9):251.

作者简介 刘阳,硕士,国家一级播音员,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新闻主播,研究方向:播音与主持艺术、新闻学。

猜你喜欢
电视节目新时代创新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