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og在党媒专题报道中的创新与实践研究

2022-05-09 13:22周红泉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专题报道创新

摘要:全媒体时代,Vlog短视频越来越受到年轻人喜爱。党媒如何玩转Vlog短视频,以吸引更多年轻用户,传播主流“好声音”?文章以获得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十八洞村龙金彪的Vlog丨脫贫之后》为例,从内容切口、拍摄角度、传播语态、情感链接四个维度,探讨党媒Vlog短视频在新闻专题报道中的创新和实践。

关键词:Vlog短视频;专题报道;创新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1-0139-03

近年来,移动短视频发展迅猛。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88亿[1],短视频成为用户最强“时间杀手”。其中,Vlog(视频播客或视频网络日志)正变成用户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用以记录、分享日常生活的一种新型社交方式,备受年轻用户喜爱。

Vlog短视频最早出现在国外社交网站YouTube(优兔),并于2016年前后进入国内。在移动通信技术的赋能下,Vlog短视频以“真实、个性、好玩”吸引了大批年轻用户。据2018—2021年中国Vlog短视频用户规模及预测数据,2018年国内Vlog短视频用户规模为1.26亿人,2021年用户规模预测达4.88亿人[2]。

“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置身“四全媒体”的融合纵深发展大势之下,主流媒体不断创新报道形式,各类知名主播Vlog短视频表现亮眼。《十八洞村龙金彪的Vlog|脱贫之后》(以下简称《脱贫之后》)正是作为移动端的主流党媒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采用Vlog短视频创新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记录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奔小康的又一次新探索。

一、“守真”:用镜头讲故事,小人物小切口凸显大主题

讲好故事,事半功倍。与众多泛娱乐化、同质化严重的短视频相比,由视频博主向受众分享日常生活故事的Vlog短视频更接近真实的纪录片,与“视真实为生命”的新闻报道有天然的共性。党媒如何创新运用Vlog短视频讲好故事?我们认为,关键在于找准报道切口,用镜头讲述小人物故事,来凸显时代大主题。这就要求传统党媒记者拍摄Vlog短视频时,在坚守真实这一“新闻生命”的前提下,要颠覆传统“大而全”的文字叙事逻辑,善于以“做广告的创意、拍电影的手法、搞营销的理念”做新闻[3],才能打造老百姓喜欢看、传播广的现象级产品。为此,《脱贫之后》主创团队进行了反复研讨。

2019年是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也是主创团队连续蹲点“精准扶贫首倡地”——湖南湘西自治州十八洞村的第4个年头。这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把防止返贫摆在重要位置”。这是一个全新的论述,全国媒体还没有从这个角度报道的案例。

作为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如何做到脱贫之后不返贫?经过实地蹲点调研,主创团队决定以Vlog短视频的方式,通过一名普通村民的视角和经历,记录和讲述十八洞村脱贫后不返贫且一起致富奔小康的生动实践。

主创团队碰到的第一个难题是在十八洞村939名村民中“选角”——谁来作为Vlog短视频的“主角”?第一名回村开农家乐的45岁村民杨超文、村里最大的养蜂户33岁的村民龙先兰、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我们一一梳理、比对,最后把目光锁定在90后村民龙金彪身上。

龙金彪是谁?他身上有着什么独特的故事?其实,他只是常人眼中一个并不起眼的“小人物”。2016年,我们第一次见到龙金彪时,他刚从打工10年的浙江回到老家,笑起来还有些腼腆。因为家里穷,小时候他最怕开学。每到这时,父亲就带他四处借钱筹集学费,常常借不到。读完初中,龙金彪就不得不跟随村里人外出谋生。

四年前,眼见村子发展越来越好,龙金彪开始回村创业。他主动向村里养蜂大户龙先兰拜师学艺,加入了村里的养蜂合作社。我们见证了他通过养蜂一步步脱了贫,建了新房,还买了车,小日子越过越滋润。

脱贫之后,大家如何避免返贫,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村子未来的振兴发展方向又在哪里?这是村里年轻人思考讨论最多的问题,也是驻十八洞村扶贫工作队的着力点。在这样的背景下,十八洞村成立农旅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全村土地进行集中规划发展产业,通过搞乡村旅游带动村里经济可持续发展。

因为肯干肯学、不怕吃苦、有想法,龙金彪这个不起眼的“后生仔”从众多致富能人中脱颖而出,“意外”地被高票推选为十八洞村农旅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会带着大家做出什么样的努力?

一上手,龙金彪就想“搞个大项目,投资至少200万元”。合作社整合流转了全村970多亩田地,这等于是把全村的“家底”都交到了他的手里。结果“哐当”小半年过去了,龙金彪带领的合作社一个项目都没谈成,村民当面骂他“做不了别人的牛,就不要耽误别人的春”。压力之下,合作社仓促地种了辣椒,结果可想而知。“又失败了!”村民放出狠话:“再不行,明年土地就不给了。”

龙金彪自己也很委屈。他几乎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合作社里,自己养的蜂没时间管,收入受到极大的影响,妻子既心疼又埋怨:“这样吃力不讨好的事,要不我们就别干了。”但龙金彪是典型的倔脾气,认定了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

在驻村帮扶队的引导下,龙金彪到处取经,学技术、学方法。很快,他通过引进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搞了个“农耕文化节”,没想到人气爆棚,一下子来了四五千名游客。尝到甜头后,龙金彪接连引进“黄金菩提”“黄金茶”等市场化运作项目,在农旅产业结合中不断“打井”,终于掘到了致富“活水”,赢得了村民的认可。

这些故事都是龙金彪带领村民在“脱贫不返贫”路上不断碰壁又不断探索的真实经历。主创团队没有对龙金彪取得的成果耗费太多镜头,而是把重点放在他所遭遇的一个个挫折、一次次失败的经历上。这样的讲述,视角独特,立意深远。其真实、曲折的故事引人入胜,传播乡村振兴的经验和教训,凸显了脱贫攻坚关键之年“如何脱贫不返贫,一起奔小康”的时代主题。

二、“敢破”:第一视角拍摄,更下沉更有体验感

传统“Vlog短视频+新闻”中,虽然记者不再正襟危坐,文风也变得更生动,但大多数仍以记者为主的第三方视角拍摄,故事主人公和受众之间仍隔着一层“纱窗”。如何打通主题报道和用户之间的这层“隔离墙”,让党的好声音“飞入寻常百姓的餐桌”?

主创团队在与主人公龙金彪深入交流中发现,龙金彪幽默感十足,表现力也极佳,手机自拍玩得很溜。Vlog短视频所带来的互动体验在他身上有独到的效果。在反复讨论和实验下,团队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创新,打破传统“Vlog+新闻记者出境”的拍摄方式,把镜头拍摄的主动权交到龙金彪手里,也就是让龙金彪拍摄自己的Vlog,记者在视频中隐去身影。

为此,在拍摄机器上,团队选择更有记录感、更易操作的手持GoPro机器。龙金彪可以拿着这台小机器在生活、干农活等场景里,随时随地以第一视角记录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细节,如同跟用户面对面聊天,让用户仿佛置身其中,有极强的代入感。

“把镜头拍摄交给用户”,在某种程度上舍弃了一部分专业的拍摄技术,对于记者来说更具挑战性。这种拍摄方式需要我们与主人公有更好的拍摄联系,让他充满信心地充当自己短片的“主角”“摄影师”。但这样的“舍”换来了更多的“得”。龙金彪很好地充当了记录者这个身份,他把自己最真实、最自然的样子展现在镜头前。这样真实的记录比精彩的台词更具说服力和真实感。

此举打破了传统媒体“我说你听”的单向传播,让报道对象真正成为镜头里的主角,使用户在观看Vlog短视频时有更真实的沉浸式体验。当用户在视频中跟着龙金彪一起感受遭遇挫折和质疑时的痛苦、一起分享龙金彪“不断掘到致富活水”后获得村民认可时的喜悦,如同自己亲身所遇、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这样原汁原味的故事更能触动人心。

三、“求新”:个性化语态,手绘动画让表达更新潮

要打造一个爆款精品Vlog短视频产品,不仅要有好内容、好角度,还要一个新潮、新锐的表现形式,才能吸引年轻用户的目光。为此,团队打破传统,把年轻的后期制作人员拉到采访第一线,让“前端”和“后端”在实地采访中不断碰撞、深度融合,在语态和视觉设计上挖掘和提炼创新、创意的闪光点。

Vlog短视频《脱贫之后》在作品语言把握上完全摒弃了“高、大、上”文风,语言朴实而又极具“龙金彪个人特色”。在视频画面设计风格上,融入年轻人喜爱的漫画、动画等元素,并让设计风格更具年轻化、个性化。如我们在采访中发现龙金彪是一个篮球迷,在描述他遇到挫折和烦恼时,就有了“我就是打球的运动员,其他人都是裁判员,都可以吹我的哨”这样贴近年轻用户的语言,平实、生动,还自带“萌点”。

同时,我们挖掘了大量原汁原味的苗家俚语。如在遇到困难时,乡亲们质疑龙金彪“做不了别人的牛,就不要耽误别人的春”这样的“土味白话”带着浓浓的泥土味,与大量生活化的场景结合在一起,让人听起来感到真实、愉悦,再融合动画、手绘等新媒体设计元素加以凸显,极大地增强了用户的“悦读”感,增抢了作品的趣味性、互动性。

“文似看山不喜平”,这一点在Vlog短视频上同样适用——一个好的短视频,必须在前三秒钟内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才有可能留住用户。在龙金彪被意外推选为合作社理事长时,团队在一开始就用手绘的形式强化了悬念设置,进行了视觉上的渲染,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这样的融合创新,在全媒体多平台融合传播的加持下,产生裂变效应,抵达更多年轻用户。2019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提出“精准扶贫”重要论述六周年之际,Vlog短视频《脱贫之后》通过新湖南客户端、华声在线网站以及湖南日报社旗下的“两微”、抖音等新媒体矩阵进行融合传播,引起裂变式分享,“报网端微”当日点击量破200万次,人民日报客户端、今日头条等主流网站和新媒体纷纷转发。

四、“共情”:用心用力用情,走进用户心里

在移动短视频传播态势下,越是能调动情感力量的内容,越具有强大的传播可能性[4]。一件好的作品,要想打动用户,走进用户的心里,就必然要与用户产生情感联结,迸发强烈的情感共鸣。

《脱贫之后》主创团队此前已连续4年在十八洞村蹲点采访。每次都跟村民同吃、同住、同劳作,在田间地头写作,带着真情、真心和村民交朋友。特别是在2016年大年三十,记者们放弃和亲人团年的机会,走进十八洞村进行融媒体直播。在苗家有“关门团年”的习俗——吃团年饭时外人不能在场。但十八洞村村民邀记者们一起团年,一家人耗费5个小时做了一桌丰盛的苗家团年饭,把记者们感动得“不要不要的”。记者也得以全程见证苗家年俗传承,多维度展示、推介十八洞村的民俗风情、山水人文。

在拍摄Vlog短视频《脱贫之后》中,为了最真实地记录龙金彪带领村民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的场景,主创团队在深秋连绵的雨水天气中跟着龙金彪一起上高山、下深谷,常常滚了一身泥,一起感受他的煎熬、委屈、坚守,分享他的喜悦、自豪。这份朝夕相处的真情、真心让龙金彪把主创团队当成家人,村民跟团队打成一片,在镜头前不再有陌生感,表现得非常自然。团队也一步步走进龙金彪的内心世界,他成为入党积极分子的那一晚,向我们袒露心声,有一段话最让我们触动:“以前在外面打工,人在流水线上就像机器一样,每天都做重复的事情。是合作社这个平台,给了我信心、信念!我的想法很简单,只要大家都搞好了,年轻人累点苦点受点委屈又算得了什么!”

短视频《脱贫之后》推出后,90后龙金彪的故事打动了无数网友,他们认为龙金彪身上有着“萌萌哒的正能量”,纷纷为他的担当、奋斗精神点赞,为脱贫之后十八洞村人砥砺奋进、磅礴发展点赞。

或许,龙金彪就像我们身边的普通朋友一样,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但在他的背后,折射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投身建设家乡的热潮中。他们的不懈努力正奏响乡村振兴的强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画卷里,龙金彪是十八洞村的缩影,十八洞村是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这画卷里的每一帧每一笔,都是每一个像龙金彪这样的平凡人的点滴汇聚。

五、结语

随着5G时代的来临,短视频变得更互动、更沉浸、更智能,从“看视频”变成“玩视频”和“走进视频”,不管技术如何改变,真实故事、独特视角、新锐表达、情感共鸣的融合始终是“顶流”产品的核心。我们须始终保持初心,守“真”,敢“破”,求“新”,用心用力用情,才能不断打造更多爆款精品短视频,走进更多年輕用户的心里,让主流好声音传播得更深、更远。

参考文献:

[1]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1-08-27.

[2] 艾媒数据中心.短视频行业数据分析:2021年中国Vlog用户规模预测达4.88亿人[EB/OL].艾媒网,https://www.iimedia.cn/c1061/77161. html,2021-02-28.

[3] 中共中央宣传部干部局.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北京学习出版社,2020:56-57.

[4] 张紫暄,李翔.论Vlog在新闻报道中的传播策略创新: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Vlog新闻为例[J].视听,2021(5):160-162.

作者简介 周红泉,本科,记者,湖南日报新湖南编辑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新媒体传播。

猜你喜欢
专题报道创新
全国“两会”专题报道
抗击新冠肺炎专题报道
过一个五彩缤纷的暑假
QSS05式4.5mm水下手枪
多媒介视野下的专题报道:应是文体而不是框架
新媒体环境下纸媒大型专题报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