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国家形象的影像建构探究

2022-05-09 13:22魏友萍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国家形象新时代

摘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展形象”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使命任务。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建构并传播国家形象是国家文化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由此可见,新形势下国家形象的建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影像角度出发,探究新形势下国家形象建构,分析当下国家形象建构和传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以期能够为未来国家形象的影像建构提供参考意见,实现国家形象更好的建构和传播。

关键词:国家形象;新时代;影像建构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1-0055-03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逐步加深,但是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等存在着诸多差异,因此在国际交流中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塑造好中国形象。因此面对新时代国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需要进一步加大中国国家形象的传播力度,构建更加完整系统、契合国际化传播的自我认知和主题形象,展现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影视作品作为视听符号传播国家形象,相较于其他传播形式突破了意识形态的束缚,能够直观生动地展现国家形象,传递中国思维,关注国家形象的影像化建构才能助力新形势下国家形象的全球化传播,进一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一、国家形象的概念

关于国家形象,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概念界定,现有研究对于国家形象的概念界定主要有认知评价论、传播建构论和综合实力映射论三种主要观点[1]。

笔者认为,国家形象在认知角度可分为两类,一种是国内形象,一种是国际形象。国内形象是指本国公民对本国的综合认知和评价;国际形象是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是他国和他国公民对于该国的认知,是国家在国际交往上基于客观现实,在他者视角下所形成的综合认知形象。从传播建构角度看,国家形象是指在媒介传播中形成的国家形象,是基于本国实际,借助传播媒介进行传播的媒介形象,是国际交流中被传播媒介赋予特定内涵的形象,具有客观性与主观性双重特性。从综合实力映射角度看,国家形象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是“他者”基于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考量,对一个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文化等诸多方面综合认知形成的整体形象,在国际交往中,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映射,是一个国家物质和精神、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综合体现。

总览国家形象的概念,不难发现,国家形象在国内外环境中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尤其当下,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也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逐渐提升,同样也面临着西方国家的众多威胁和挑战,因此国家形象的建构显得尤为重要。

二、国家形象的影像建构

国家形象的影像建构是基于国家形象传播建构论的概念理论进行分析,国家形象的影像建构是指影像中对于國家形象的塑造和传播。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影像呈现形式和传播途径逐渐丰富。目前学界围绕影像资料对国家形象的建构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影像作品作为视听元素更加动态化、形象化,更具感染力,是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

(一)主旋律影视作品中国家形象的影像化建构

在电视剧《觉醒年代》中,通过塑造革命先驱的人格魅力和事迹,描绘了在民族危亡之际,无数仁人志士逐渐觉醒并不断探寻救国之路的艰辛历程,展现了中国人奋起反抗、不畏强权和吾辈自强的精神,塑造了具有坚定理想信念、不懈奋斗的人物形象。同时通过人物的塑造以及生动的叙事,建构了艰苦奋斗的国家形象。

扶贫题材电视剧《山海情》讲述西海固地区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引导下,通过易地搬迁等扶贫政策克服重重困难,实现脱贫,通过影像讲述该地区的扶贫历史,展现整个中国扶贫背景下农村的发展史,向世界展现一个负责任、全心为民的国家形象,并且为世界扶贫事业传递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在海外影院同步上映,在国家形象的建构和传播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普通社会参与者的平民视角入手,以小人物的视角来叙述和见证大时代背景下的故事,精准地实现了主旋律影视作品对于国家形象建构的功能。《我和我的祖国》通过七个单元故事讲述了中国的标志性历史事件,从七个维度讲述中国故事,并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传播爱国主义家国情怀,展现了普通中国民众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作为,细致入微地描绘了中国的和谐社会,建构了一个文明、和谐、团结的国家形象,以生动的影像作品加深国外对中国的认知,增强对中国的理解和认可,正确运用全球叙事思维和传播思维提升了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

同样,《我和我的祖国》姊妹篇《我和我的家乡》以平民微观视角建构国家形象,通过影像呈现中国农村和中国社会建设发展的面貌,以平民话语塑造一个个为了国家建设,敢于平凡、无私奉献的平民英雄,展现中国民众的精神风貌,传递中国精神,进而传递家国情怀以及国家文化身份认同。

(二)非主旋律影视作品中国家形象的影像化建构

除主旋律影视对国家形象的影像建构之外,非主旋律题材的影视作品也承担了建构国家形象的任务和功能。

如《陈情令》《山河令》等国风新武侠类电视剧在塑造国家形象时,既展现了中国的功夫符号、儒家文化思想,又展示了中国大好河山的地理符号,并借助空间影像的建构,塑造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武侠中国”,通过注入新时代的价值观念,展现中国的侠义之道,打造东方色彩的中国形象。且这些武侠题材电视剧的背景设定大多是正义侠士行走江湖同邪恶势力作斗争,匡扶正义。国风武侠题材影视作品中的国家形象塑造也正是映射当下中国以和为贵、坚持正义、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又比如在一些现实题材影视作品中,通过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像化展现,塑造中国社会面貌,进而构建国家形象。如《小舍得》和《小别离》分别聚焦小升初和留学教育问题;《三十而已》和《二十不惑》分别聚焦当下三十岁和二十岁女性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我是真的爱你》则聚焦职场女性面对的生育危机;《你好,李焕英》则聚焦亲情、母爱。一系列影视作品都在各自的聚焦领域中通过讲述中国社会现实问题构建中国的国家形象,传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描绘着中国人民安居乐业的精神面貌。

历史古装类题材影视作品也在建构国家形象。《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传达了“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中国传统思想。

总之,不管是主旋律还是非主旋律都在各自聚焦的领域建构不同的国家形象,进而统一于构建完整系统的国家形象,并在国际化传播过程中让世界看到不同维度的中国,展现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思想智慧,以及古老神秘中国的大国形象。

三、国家形象影像化建构和传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国家形象塑造及全球化传播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当下国际环境复杂,西方国家恶意揣测和造谣中国,使得中国的国家形象塑造和传播面临诸多挑战。当然,我国影视作品对国家形象的影像化建构也存在自身的不足和缺陷,研究其建构和传播存在的内部和外部问题,可为未来国家形象的影像化建构提供借鉴意义。

(一)外部问题:意识形态差异等造成国家形象传播扭曲

中国国家形象的影像化建构和传播存在的外部问题主要是西方国家与中国的意识形态、文化等诸多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西方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影像化理解存在局限,以西方固有的价值观念很难理解中国在影视中塑造的价值观念,因此传播效果会出现削弱之态。中国影视作品的海外叙事要注重国际语境,尽量减少可能会让海外观众产生不适的叙事情节[2]。

此外,中国在国际环境中处于紧张状态,部分西方国家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影像化建构进行恶意曲解。例如,在《战狼2》上映后,影片中传达的主题思想和塑造的国家形象是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安全,同恶势力作斗争,影片中有大量的战斗场面,但被西方曲解为是在显露军威来震慑别国,从而“佐证”其所宣扬的中国“国强必霸”的思想,污化中国国家形象。由此可见影像与国际政治是紧密联系的。

总的来说,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从外部角度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西方国家出于政治利益角度的恶意曲解和舆论攻击。

(二)内部问题:非主旋律影视作品未重视国家形象建构

早期我国的影视作品在对外传播中,为了获得更好的海外传播效果,刻意迎合海外受众,将西方价值观注入影视作品中,因此在这样的思想引导之下,所建构和传播的国家形象虽满足了海外对中国形象的预期,但并没有真正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立足本体进行国家形象的主动建构和传播。当前有一部分导演并未有意识地将国家形象构建纳入影视创作中,因此也忽视了其影视作品在海外传播对国家形象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如《甄嬛传》在海外获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其主要内容是讲述“宫斗”,讲述女主人公从一个懵懂的刚入宫的“小白”到成为“权谋家”的过程,剧情跌宕,引人入胜。但是在海外的传播并没有展现出中国古代儒家文化的思想观念,展现出来的是权力欲望等人性的黑暗,还有对亲情、爱情等的漠视,将复仇和尔虞我诈作为影视作品的主要卖点,违背了儒家文化的内容。因此对于国家形象的塑造有所欠缺,没有把中国文化内涵传扬出去。当下海外一些国家对中国国家形象存在意识形态偏见,而影视作品作为国家形象海外传播的重要媒介,更应当致力于扭转和消除这种偏见。要塑造健康、积极、向上的国民形象,不能只从商业目的出发。

又如在《泰囧》中塑造了一个贪婪、自私、金钱至上的主人公形象,所传达出的国人形象刚好与一些海外受众对中国人的形象认知不谋而合,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形象。虽然这类人设制造了一些笑点,使该影片凭借娱乐性获得了一定的票房,但是该影片将背景设置在泰国,本身存在海外传播的目的,却没有注重文化导向,没有展现积极向上的国人形象,显然不妥。

总的来说,国家形象建构从内部角度来看,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影视制作团队没有在影片中有意识地建构国家形象,存在刻意迎合西方认知的行为,且影片中塑造的国家形象与中国所传扬的思想价值观存在差异,甚至背道而驰。因此要摒弃盲目自大的文化保守主义,也要摒弃妄自菲薄的文化虚无主义,要结合形式艺术的审美特性将思想意识融入影视作品中。

四、国家形象影像化建构和传播的改进策略

上文总结了以往和当下国家形象影像化建构存在的问题,那么针对现存问题提出改进策略可以为未来国家形象的影像化建构提供更多的发展可能。针对存在的内部和外部两大方面的问题,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进。

(一)深入挖掘正面国家形象

要想传播好中国的国家形象,必须充分挖掘我国的正面国家形象元素,以我国的优秀文化作为切入点,将优秀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当代社会主义文化融入影视作品中,传播正能量。如要充分挖掘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积极的部分,将其充分融入影视作品中;又如充分展示中国的古典美、汉服文化等。要坚持文化自信,价值观导向要符合时代的要求,传播正能量的国家形象,使真正符合中国实际的国家形象通过影像化处理得到更深刻的呈现。

(二)注重影视作品创作

针对上述论述中影视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在未来的国家形象影像化建构中要规避问题,注重影视作品的创作和内容设计,如要学习如何将中国故事用国际化语言表达方式叙述展现,让全世界都能够听懂中国故事。因此在影视作品的内容上,不管是叙事、人物设定,还是空间设计,都要充分考虑到对于国家形象建构的影响,要充分体现中国特色。在国际交流中,一些人类普遍的情感是互通的,在影视化设计中要注重情感的表达方式,只有互通情感才能产生情感的共鸣,使情节打动海内外观众。一个不被理解的影视作品对于向海外传播国家形象是毫无意义的[3]。

(三)充分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充分发挥影视作品对国家形象影像化建构与传播的作用,注重在影视作品中传达和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才能创作出更具有时代意义和社会价值的影视作品。对于海外传播来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影像化创作中,可以使海外观众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充分展现我国的价值观念和治国理念,从而使我国在国际上提供更多的话语权[4]。

五、结语

目前,随着我国影视海外市场的逐渐扩大,我国国家形象影像化建构不再仅限于主旋律影视作品,而是融合了多题材类型影视作品,但是我国国家形象的影像化建构与海内外传播主要存在內部和外部两大方面的问题,制约和限制着国家形象的塑造。海外受众对我国造成了诸多的影响,这些误解也正是在影视化过程中产生的。文化输出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影视作品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形象建构的效果。随着影视技术以及传播技术的不断增强,国家形象的影像化建构也越来越重要,因此,一定要加强对影视作品建构国家形象的研究,深刻认识当下影像化建构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发挥影视作品对国家形象塑造和传播的作用,充分挖掘和展现正面积极的国家形象,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加强国际话语体系的建构,充分展现我国的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 刘辉,王耀辉.国家形象的内涵、塑造与传播[J].领导科学,2021(8):121-124.

[2] 谭政.中国电影的域外叙事与国家形象塑造[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9):93-98.

[3] 薄亚萍.中国国家形象的影像塑造[J].电影文学,2014(19):16-17.

[4] 王丹.戏剧影视作品对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15):86-88.

作者简介 魏友萍,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艺术学。

猜你喜欢
国家形象新时代
国家形象建设需谨防哪些认识误区
中国国家形象建设的道、势、术
试论中国主流媒体重大事件报道的国家形象传播策略
新形势下国家形象塑造及对外传播策略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为中国国家形象“加分”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媒体时代我国对外传播“搭车思维”的应用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