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美学:中国水墨动画的当代表达

2022-05-09 23:04胡筱谭紫丹
艺术评鉴 2022年4期
关键词:水墨当代艺术动画

胡筱 谭紫丹

摘要:回溯过去,水墨动画经历60余年的发展,或辉煌,或沉寂。动画艺术家们一直不断寻求水墨动画与时代的互动,试图让传统历史在当下焕发新的生机。从最初满足民族心理表征下“让水墨画动起来”的二维动画,再到数字技术下重生的三维水墨动画,如今水墨动画借助VR技术以更加自由的艺术姿态进行表达。水墨动画的发展似乎已经不能完全符合动画这一狭义概念,水墨韵味和特征的表达、捕捉似乎没有跟上媒介变革发展的速度。

关键词:动画  水墨  东方美学  当代艺术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2)04-0165-03

在中国动画的百年发展史中,水墨动画是我国艺术先驱们借鉴国画艺术所独创的动画风格,水墨所独有的韵味意境和古典哲思使动画艺术的美学追求有了新的突破,在世界动畫史上也是一大创举。水墨,即指“水墨画”,是由墨色的焦、浓、重、淡、清产生无穷变化,表现世间物象的艺术形式。水墨动画则是将传统水墨画与动画技术相结合,以水墨画所特有的笔墨情趣将影片故事向观众娓娓道来,影片画面所追求的意境气韵似一幅幅展开的画卷。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数字技术下所创作的水墨动画面临诸多困境与质疑,亟需解决。因此,本文以水墨画的美学基础为研究视角,从水墨动画的开创背景入手,梳理了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水墨动画的美学特征,运用当代艺术理论分析水墨动画的创新与发展,在全球化进程下,思考如何以新的思维和观念述说中国式水墨动画。

一、民族艺术:水墨动画的开创背景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动画创作深受苏联“黄金时期”的影响,中、苏两国同属社会主义阵营,所以苏联的现实主义创作观念得到了我国动画艺术家的认同,我国动画创作由表及里的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进行学习、探索和引入,并且以特伟为首的“东影”美术片组迁往了更适合动画发展的土壤——上海,成为了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组。在此期间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动画影片,如《小猫钓鱼》(方明 1952年)、《采蘑菇》(特伟 1953年)和《好朋友》(特伟 1954年)等动画作品,这些影片中皆可寻得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影子。1955年,《乌鸦为什么是黑的》获第七届法国威尼斯亚洲国际少年儿童动画电影节的多项大奖,但却被很多人误认为是苏联的作品。经此一事,反映出艺术作品具有文化表征的特征,若想在创作者和观众之间建立沟通交流的桥梁,需要在创作中与民族文化、民族特质沆瀣融合。因此,1956年导演特伟提出“敲喜剧风格之门,探民族形式之路”的动画艺术创作理念和指导方针,这个方针强调“第一不模仿别人,第二不重复自己”,希翼我国的动画创作能够将传统文化当作土壤,培植属于本民族特色的动画影片。1957年4月1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这是催生中国动画学派发展的关键拐点,开启了中国动画学派的探索、成长之路,也因此迎来了中国动画学派的第一次辉煌。在这一思想方针的正确引领下,从1956年到60年代中期,动画艺术家们创作了一系列具有独特鲜明民族性的动漫作品,如《骄傲的将军》《大闹天宫》《金色的海螺》等。1960年,陈毅副总理在中国美术电影展览会上提出,希望能把齐白石先生的画“动”起来的想法。随后,上海美影厂的艺术家们开始潜心研究水墨动画的创作。历经数月,研发团队将“一只青蛙从荷叶上跳下来”的水墨动画片段活灵活现的呈现在大家面前,这不仅标志着我国解决了墨韵技巧如何在动画中表现的技术难点,也标志着我国开创出了动画片历史上一个新片种——水墨动画。

二、传统美学:水墨动画的发展历程

(一)自然万物之趣——《小蝌蚪找妈妈》

1960年,《小蝌蚪找妈妈》成为我国首部水墨动画,也向世界宣告了一个全新的动画片种“水墨动画”在中国诞生了。齐白石老先生的代表作《蛙声十里出山泉》《小鸡》《墨虾》成为影片中角色创造的灵感来源,如青蛙、蝌蚪、虾、螃蟹、鸡雏等小动物,这些形象借助水墨画的魅力,在银幕上呈现出美妙绝伦的效果,实现了“静”的水墨画“动起来”的预期效果:一是保留了齐白石“似与不似”的绘画风格与艺术格调;二是通过动画制作方法让水墨画动了起来。“气韵,生动是也”,这是我国古代艺术绘画创作过程中的最高追求,强调了艺术作品应当体现出人与自然的气质及韵度,充分展现其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的最高美学境界。该片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生动自然,留白处理,意境悠远,中国传统国画艺术独有的意境美给予观众无限想象的空间。

(二)人与动物之情——《牧笛》《鹿铃》

1963年,中国第一部彩色水墨动画片《牧笛》借鉴了山水大师李可染先生的名画《牧童与牛》,其格调高雅、意境优美,在绘画上突出水墨风景画“朴茂深沉”和“空蒙灵透”的特点,将老牛、牧童等人物形象融入到自然景观中。全片都是牧童和牛,详尽细致的镜头,却又无一句台词,借助传统音乐作为推动故事发展和场景转换的纽带,以心理活动和角色动画表演作为人物关系的基础,使得影片成为一种跨语言的美学表达,完美诠释了中国传统美学和哲学思想。

1982年,水墨电影动画《鹿铃》诞生,这是一部根据山西白鹿洞书院流传的一个民间传说和故事改编的水墨动画短片,该部电影在其色彩上更加丰富,对于人物的描绘也更加生动,现代主义气息更浓厚,讲述了女孩同自己从鹰爪中救下的小鹿朝夕相处,最终将其放生,让它回归自然的故事。在《鹿铃》水与墨的交融中,泼墨写山,浓墨皴树,墨晕染树,铺彩成鸟,留白成溪,绘制出一幅春意盎然、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画卷,把墨韵在山水动画之“境界”:物境、情境、意境刻画得入木三分,给观众无限的想象空间,回味无穷。

(三)师徒离别之恩——《山水情》

1988年,我国传统水墨画的巅峰之作——《山水情》,讲述了老琴师赶路途中突然病倒,幸而得到一位少年的悉心照顾,养病期间琴师教授少年琴技,病愈后琴师将琴赠予少年,他们在山水间依依惜别。不同于之前的水墨动画作品,《山水情》的制作过程中邀请了水墨画家在现场进行作画,大量自由挥洒、拂扫泼墨而成的山石,它们或浓或淡隐其形状,或泼洒成水涧瀑布,墨色层次变幻丰富,使得画面一派“惊涛拍岸,乱石穿空”的激昂景致,将实物绘画之下笔墨的趣味性和偶然性淋漓尽致的展示出来。这在画面表现上突破了宋元以来重山水而轻人物、寄情山水的传统,通过镜头运动和人物表演消解人物在环境中的过于突出,破坏与山水自然关系的静态弊端。影片结尾处,老琴师将古琴赠予少年,身影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茫茫山野之中,少年抚琴弹奏,将对老琴师的敬仰与思念之情寄情于山水之中,绵亘的画面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美学的“山”“水”“情”。

三、当代表达:水墨动画的创新发展

(一)数字技术之下的水墨重生

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水墨动画也重新走入了人们的视野。2003年的《夏》利用3D数字技术,将荷花、荷叶、鱼虾以及仕女进行建模,将模型设置水墨材质、灯光分布,最后渲染形成水墨效果,推拉、旋转镜头的运用使得影片更具立体感。2009年央视打造的水墨动画《相信品牌的力量》,其首次运用了3D技术中的粒子系统模拟水墨效果,粒子态的水墨在运动中“形散而神不散”,镜头之间的衔接突破了时空限制,完美呈现出水墨的飘逸感和统一感,堪称真正的“无缝衔接”。上海美术电影厂也在技术革新下,筹备了90分钟的长篇水墨动画《斑羚飞渡》,整部影片的美术风格、视听语言和空间营造在传统水墨动画的基础上均有所突破,体现了“物种大爱”的影片主旨。除此之外,还零星出现了《桃花源记》《贵妃醉酒》《满江红》《三岔口》等作品。纵观这些3D水墨动画短片,大都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出水墨效果,解决了传统水墨动画制作工艺复杂的问题;选材上依托诗书、古文、戏曲经典作品,追求或含蓄或奔放的艺术表达,从审美探索方面分析,延续了早期水墨动画的追求。

(二)水墨动画审美的本质思索

三维技术下重生的水墨动画更加完善、丰富和多彩,创作者也受到时代观念和科技革新的双重影响,在创作理念和思路方面也越来越贴近时代要求,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1.形式风格方面,当代水墨动画不再执着于追求传统水墨画的艺术意境,更加兼顾作品视角、画面、造型、节奏的整体性,以此创作出更能符合时代变化的作品;2.观念思路方面,创作者更加注重如何让主题得到进一步丰富,与时代的互动更加紧密,主体顺应时代变化的同时,在心中内化为创作的新思维、新观念、新思路;3.技术手段方面,从赛璐璐片到二维再到三维,直到如今VR技术的出现,每一种新技术的出现都伴随着不同表现形式的水墨动画出现。然而,数字化技术下呈现的水墨动画,对于审美本质的反思和质疑一直存在,主要体现为:其一,通过电脑进行程序化操作所创作的水墨动画,失去了中国画水墨晕染的偶然性和随机性,这种情况下在银幕上所呈现的中国水墨画还存在墨韵和笔趣吗?其二,对于中国绘画中“六法”的最高要求——“气韵生动”,能否在电脑技术之下呈现实物笔墨所表现的趣味性和生动感?其三,水墨动画与影视的视听表现界限越来越模糊,创作者更加注重在镜头的切换中使故事冲突更加强烈,那么这是否符合中国绘画注重意境的审美理想,是否影响画面中对时间和空间的遐想?

(三)当代艺术维度下的再思考

水墨动画在与时代的互动中不断发展,同时也面临着诸多质疑与困难,但也成为水墨动画创新和突破的一个重要起点。首先,水墨动画作为“中国学派”中的顶梁柱,需要在发展的意义上,打破固守傳统美学的枷锁,认识和把握传统文化的核心,在不脱离实际的基础上将传统水墨画和现代有机结合;其次,水墨动画的创作主体也更应该具有世界性的眼光,把水墨动画当作世界动画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观察和探讨,在民族文化与动画的发展维度之间寻找一种超越;最后,水墨与当代艺术的结合也是水墨动画多维发展的趋势之一,当代艺术代表了多元、跨界和融合的实验属性,水墨动画在材料、风格、叙事、观念等方面的表现都得到极大的拓展,这不仅仅是对水墨画自身的探索,对水墨动画跳出传统创作思维模式也是一种突破。

2018年世界首部8K3D水墨动画短片《秋实》制作完成,影片没有依托已有的经典文艺作品,而是通过动画主角讲述自己的故事,工写兼顾的技法结合8K技术呈现出极具现代感的表达,在纵深镜头中更好地表现了角色的灵动韵味。2019年动画电影《白蛇·缘起》,水墨不再是整部影片的美术基调,而是成为一种能更好表达意境的元素。影片主角在遭遇走火入魔时,便是配合符咒衍生的无数只虚幻的手来表现“三华全乱、周天动摇”的不稳定状态。这本来是一种不可视的、虚无缥缈的抽象状态,很难用具体的画面来表现,此时,一点水墨胜过万千建模。2021年水墨动画音乐短片《NEVER GIVE UP》,通过将具有现代感的水墨画面与流行音乐融为一体,在镜头的景别中突出角色情绪、动作设计和节奏把控,带给观众不同的思考与视觉体验。除此以外,大量的水墨艺术展和实验水墨动画更是不断涌现,如短片《飞蛾》是将飞蛾短暂的一生通过水墨画的形式进行展现,以此表达作者对生死哲学的思考。无论透过新媒体重塑古意,还是模拟传统式样展现当代观念,都是对于水墨自身特质的再探索,是一种属于水墨艺术自身的终极追求,也是对于水墨动画是否消解了传统水墨画的美学境界和哲学追求这一质疑的回答。

四、结语

回顾传统水墨动画的开创背景、发展历程以及数字技术下三维水墨动画的重生,动画创作者不断在绘制技法、视听语言、美术风格、影片色彩、叙事结构等方面进行突破。随着数字技术的更迭,水墨动画跳出了原有的藩篱,开始以更加自由的艺术主体姿态跃动于各类媒介和终端之上。在水墨动画未来的发展中,对水墨动画变化的思考不能止步于影视或绘画维度,应该既保留我国传统艺术所具备的美学特征、文化底蕴与哲学思辨,又顺应镜头影像、技术革新、受众审美的变化,以实现符合时代演变与全球化进程下的中国式述说。

参考文献:

[1]孙韵岚.传统水墨动画的审美意蕴及其当代演绎[J].电影文学,2021(02).

[2]孙平,孙立军.多维视野下嬗变的中国水墨动画[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9(09).

[3]王慧如.现代水墨动画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猜你喜欢
水墨当代艺术动画
当代艺术概念的确立与有效性
陈文令当代艺术作品选
中国当代艺术研究
水墨
水墨人物
揭秘油画动画 逐帧堆砌的精致艺术
当代水墨邀请展
中国当代艺术协会副主席
动画总动员
水墨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