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准、美”原则在合唱中的多重运用

2022-05-09 13:12潘宇凌
艺术评鉴 2022年5期
关键词:合唱

潘宇凌

摘要:“省、准、美”是秋里先生在其《合唱指挥与训练》一书中提出的,是针对指挥法技术学习的原则。纵观合唱中的多个环节,实际上这个原则都自始至终的贯穿于整个合唱艺术活动中。本文试从指挥与合唱队员等两个不同的角色出发,从合唱实践活动中的理解和表达两个环节入手,论述“省、准、美”原则在合唱中的多重运用。

关键词:合唱  “省、准、美”  多重性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2)05-0058-03

一、合唱中的“省、准、美”原则的原意

合唱中的“省、准、美”原意是由原中央乐团常任指挥家秋里先生在其《合唱指挥与训练》一书提出的,书中的第一章指挥基本知识中提出:“指挥的原则‘省、准、美’。其主要内涵是指:‘省’是指挥动作的节省,根据作品内容的需要,以动作大小适度为宜,既不能过分的夸张,又不能无表现力,要注意速度、力度的对比,设计与语气吻合的动作。‘准’是指挥的预示动作,各种起拍、收拍的打法,要干净准确;‘美’是指挥在表演艺术上的美观大方。”“省、准、美”原则主要针对的是指挥法技术问题,强调的是在指挥中运用简洁、准确、协调的手势或姿态,从而更好地指挥音乐作品。

二、合唱中的“省、准、美”原则的多重运用

指挥与合唱团员是合唱活动中的两个重要的角色。两者相互协作与配合,才能最终完成合唱乐谱的音响呈现。在音乐中,从乐谱符号到实际音响再现的这个复杂的过程中,“理解”与“表达”是两个重要的环节。由于主体角色的不同,这两个环节均含有多重层面上的含义:

首先,指挥的理解与表达环节:包含指挥对乐谱谱面的分析、对作曲家意图的挖掘和对作品的剖析;以及在对作品理解后,指挥通过语言、肢体等各种途径及表达方式和表现方法,将自己对于作品的演绎构想传达出来。

其次,合唱队员的理解与表达环节:包括合唱队员对作品的感知和理解、以及对指挥在排练中所传达的意图理解。合唱队员在理解了指挥的意图后,通过歌唱等方式表达作品,最终将乐谱文本转化成实际音响。

通过多年的合唱指挥学习与实践,笔者发现“省、准、美”原则不仅仅体现在指挥法的学习与实施过程中,更是自始至终贯穿于指挥与合唱队员的理解與表达环节。

(一)对于指挥的多重含意

1.理解环节

首先是“美”的原则,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指挥首先要有科学的审美观和正确的艺术审美标准。审美观念的科学性和优化性直接影响着指挥在艺术追求中的高度,而指挥是合唱团的全局领导者,是合唱团的灵魂,只有指挥拥有高标准的审美品位,从更高的角度出发,引导合唱团员制定共同的艺术标准,设定共同的艺术追求目标,合唱团才能健康更好地向前发展。

其次是用“省”的态度来查找和收集作品的相关资料。在这里“省”主要是指省视的态度。作品的相关资料包括:作曲家的生平经历、创作风格、作品的创作背景、歌词来源、创作过程等一系列繁杂的信息。指挥在查找和收集信息时要以第一手的原始资料为主,从源头开始,分析这些信息,用省视的态度来检查自身对作品资料收集、学习的严谨度,以确保资料的准确性。

再次就是对作品“准”的理解。运用自身的音乐理论知识和技术,仔细剖析作品,分析其音乐材料、结构骨架、写作手法等,以达到对作品最准确的理解。以还原作品的原貌为原则。举个例子:在某个合唱比赛上看到一个合唱团演唱刘晓耕老师的作品《水母鸡》,其在演唱过程中,合唱团员作出了模仿鸡的体态动作。从这个例子看出,指挥没有对作品进行准确的理解和深入的研究,只是简单的在作品名称中看到有“母鸡”的名词,而认为作品与 “母鸡”相关。在刘老师的《云南映象》一书中,明确指出作品《水母鸡》是广西壮族民歌,描写的是关于女孩爱情与出嫁的问题。其中标题中的“水母鸡”是指在水中生活的小昆虫“水蝇”。

2.表达环节

除了以上谈到的通过指挥技术来表达作品以外,对于指挥来说,排练也是作品表达的途径之一,是艺术意象物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从某种角度来看,指挥的价值是在排练过程中得以充分体现的。所以“排练不是简单的技术行为,是涵盖艺术性、人文性、科学性于一体的精神工程”。以下是对表达环节中“省、准、美”原则运用的分析。

首先“省”的原则可以体现在排练的科学性上。合唱艺术的特殊性在于其参与人员的群体性,而参与人数越多,组织的难度就越大,排练的有效时间就相对较少。如何在最少的时间里,运用最简洁的手段来组织排练,这是一个值得指挥思考的问题。比如国外对于指挥排练工作的时间要求非常严格。排练的时间是既定的,指挥是需要遵守的。规定时间以外的训练,哪怕仅仅超出十几分钟,都需要指挥向团员付费才能进行。可见国外指挥在排练时间的把握这方面是非常重视和严格的。曾经看过一个国外指挥的排练计划,每一项训练时间都细化到分钟,在训练时间方面,国内的指挥同仁们应该加强重视。

“准”的原则,主要体现为排练的有效性。指挥应当具有准确的表达能力和实用的排练技巧。当合唱团员在作品中遇到较难逾越的障碍时,要能够准确的用语言表达讲解;能结合有效的排练方法,对症下药地解决演唱中的相关问题。举个例子:在作品的演唱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音准有偏差的问题,因为影响音准的因素有很多。在杨鸿年教授所著的《合唱训练学》一书,讲到“与音准相关的有:速度、节奏、力度、音区、旋律线、和声、调式调性、音律、呼吸、换声区、声音位置、吐字等十多种因素”,当演唱过程中出现音准问题时,就需要指挥运用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准确地判断,找出其中的原因,明确地告诉合唱团员,并提供调整音准的具体方法,而不是一遍遍无目的、无效率、生硬地反复做音准校正。

“美”原则,是指美化排练的每个过程。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排练环境,将枯燥、机械的排练过程演变为有趣味、有实效的练习过程。对于指挥来说,其大部分的工作对象是人,人的工作效率受其自身情绪的影响,开心或不开心状态下排练的作品会有很大的差别。例如:在拘束、烦躁的心理状态下工作,其收效相对很低。反之,心情舒畅,排练气氛相对宽松时收效往往较高。这就要求指挥在排练过程中准确把握每个排练环节,关注每个合唱团员的情绪,把握其心理状态,运用心理暗示等相关的心理学方法来调节其心理活动,使其自我调节到积极的状态下。指挥还需要掌控排练的整体进度,把握排练的节奏,营造良好的排练氛围,促成合唱团员积极的排练状态,这样才易于获得更高的排练效率。

(二)对于合唱团员的多重含意

合唱团员是合唱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参与者,是音乐意图构想的实施者,其思想意识和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合唱作品的展现效果。一个优秀的合唱团,团员们在演唱过程中总是保持相互倾听、相互协作、相互调整的积极状态,将音乐作品中的内容发挥到淋漓尽致。参看吴灵芬教授的《对合唱团员的30个要求》一文,其中提出的每个要求都是围绕合唱团员自身应具备的素养和能力展开的。可见做一名合唱团员的确不易,需要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能达到合格的标准。

1.理解环节

首先,“省”的原则体现的是“自省”的态度。合唱团员作为音乐实施的重要载体,应该具有较高的思想意识。理解合唱艺术的主旨,认清自身在合唱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必须担负的责任。这对于参与在合唱活動中的团员来讲是起着总的思想意识上的指导性作用。例如:对合唱活动教学宗旨中“合”的理解。吴灵芬教授在《打造合格的合唱队员》一文中提到“合唱队里没有我,只有我们”,当合唱团员能对这个观点产生共鸣,且运用这样的观念指导自身的演唱,才能将统一的艺术目标追求落实到思想上,指导于实践行动中,从而达到音响上真正统一性。

“准”即准确的理解指挥的意图。理解指挥对作品的整体构想;理解指挥在排练中的具体要求;理解指挥在实际的指挥过程中体态动作传达的指令。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着合唱团员对作品的表达。要做到“准”的理解,合唱团员应该有对音乐敏感的感受力;敏捷的思维理解力;文学、历史等人文方面的知识积累,以及与指挥有良好的默契配合力。

“美”原则在这里是指合唱团员通过合唱活动,培养自身高品位的艺术之美。运用统一的、具有高品位的思想意识,反过来又指导合唱实践活动。由于合唱团员的个体差异,造成对艺术之美概念的理解差异性,所以需要在日积月累的合唱活动中提高和统一每位团员的审美标准,在合唱观念和艺术追求上逐渐达成共识,从而一起来欣赏美、创造美。

2.表达环节

合唱团员的表达环节,即乐谱符号转化为音响的实践过程,是音乐面貌最终的展现过程。通过声音准确地表达指挥的意图,成为合唱团员最应该履行的责任。

“省”的原则体现在用“自省”的方式来检测自身在表达作品的过程中,是否拥有或保持高度集中的精神状态、敏锐的反应力,以及灵活的适应能力。在合唱排练中,每个人的状态都直接影响到排练的进度。良好的合唱排练氛围是需要依靠指挥和合唱团员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在表达环节中,“省”的原则对于合唱团员来讲,更多的是一种意识。举个例子:演唱中需要反复练习,这就会使人感觉枯燥,产生疲劳感。但此时合唱团员更需要有的是用自省的意识来反观自身的问题,不论反复演唱多少遍,都应该从作品内容出发,每一次发出的歌唱都应该是有目的性的运用声音技巧来表现指挥的意图。不应该由于疲劳和枯燥,忽视了自身生理和心理所产生的松散懈怠意识,从而形成不通过思考的随意歌唱。

“准”的原则是能力的体现,是合唱团员拥有对于指挥意图作品内容准确表达的能力。其中含有多方面的涵盖,如对乐谱的读谱;对音准、音色的辨别;对音乐的表现等能力。只有拥有这些能力,才能帮助合唱团员更为准确的表达指挥的意图。而这些相关的能力是需要通过科学的训练才能掌握的。比如:声音是音乐的载体,一切音乐的内容都需要依靠声音来再现。合唱团员们除了拥有科学的发声技巧以外,还要意识到不同的音乐需要不同的声音来表现。比如:民族民间音乐风格的合唱曲与艺术性的室内风格的合唱曲在演唱的声音要求上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根据音乐的要求,合唱团员的发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适度的调整呼吸、发声位置、共鸣器官和吐字咬字等,从而获得丰富的音色表现力,更细致地表现音乐。

“美”合唱团员在表达作品时,自身应该是一个美的状态。虽然听觉是音乐的第一感官,但毕竟合唱是表演艺术,它需要通过人的表演来实现音乐的表达。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当合唱团员沉浸在美的状态中,全身心地投入演唱,用相关仪器观察其身体,会发现他的每个细胞的活动力更强,人体洋溢出积极的状态。欣赏者从听觉上听到了美的声音;从视觉上看到美的画面,且自身产生了生理和心理上的反应,体会到全方位的美的感受,这就是一种审美体验。如何做才能使欣赏者在合唱节目中有审美体验呢?这就需要演唱群体中的每位成员协作歌唱,营造整体美的状态。合唱团中的每个个体表演者都应该在美的状态中全身心投入,使其每个细胞都充满活力,整体洋溢出积极的表达状态,然后通过演唱在音乐中得以展现,达到情感火花的碰撞,从而进行一次心灵的洗涤。这样的表演才能感染个人,感染欣赏者。

现今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参与到合唱事业中,中国的合唱事业快速的发展。虽然合唱团员的基数在不断扩大,但由于其自身的差异影响到合唱活动审美标准的差异,如何衡量指挥与合唱团员的水平,这需要有准确的标准。只有拥有科学、切实的准则,才能使其更规范化的发展,进而促进合唱艺术在中国的健康发展。而“省、准、美”原则正是为我们拟定了衡量指挥和合唱团员的确切标准。但此文仅是笔者个人的思考和理解,作为合唱人,我们还应该在广阔的空间去探寻“省、准、美”在合唱艺术中更为深邃的含意和全面的运用。

参考文献:

[1]秋里著.合唱指挥与合唱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杨鸿年著.合唱训练学[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3]萧白著.合唱指挥艺术——指挥的美学思维与艺术实践[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7.

[4]王宏建主编.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5]刘晓耕主编.云南映象[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21.

猜你喜欢
合唱
浅谈如何研读合唱作品
《初中合唱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浅谈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浅谈近现代合唱的发展及作品特征
浅谈合唱与独唱声音训练之比较
感受魅力提升能力
浅析中老年人合唱的训练
谈钢琴为声乐伴奏的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