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北星
关注年轻干部健康成长,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的“国之大者”。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年轻干部提出“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守住拒腐防变防线,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练就过硬本领,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明确要求,勉励年轻干部“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树立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追求高尚纯粹的思想境界,为党和人民事业拼搏奉献”,为年轻干部健康成长、上好理想信念这门终身“必修课”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用初心使命筑牢理想信念根基。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肩负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这份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也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在中央苏区和长征途中,党和红军依靠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意志,创造了难以置信的奇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志愿军依靠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意志,使新中国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中站穩了脚跟。实践证明,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丧失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经不起风吹浪打,关键时刻就会私心杂念丛生、临阵脱逃,甚至腐化变质。新时代年轻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把人生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把为人民幸福而奋斗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用心用情用力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终身。
用科学理论筑牢理想信念根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经艰难险阻,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靠的是科学理论的引领。政治上的坚定、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一个政党有了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就会坚强有力、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一名干部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够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风雨不动安如山”。从延安整风运动以来,党开展历次集中教育活动,思想教育、理论学习都是首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地高度重视年轻干部的理论学习。2019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强调,干部要成长起来,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我们党在近14亿人口的大国执政,面对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如果缺乏理论思维,就难以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也难以不断前进。这就要求加强理论学习,掌握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入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今年的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习近平再次强调,年轻干部要胜任领导工作,需要掌握的本领是很多的。最根本的是理论素养。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做好工作的看家本领,是指导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坚定的理想信念源于对科学理论的笃信笃行。只有加强理论学习、厚实理论功底,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观察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才能使各项工作朝着正确方向、按照客观规律推进。
用担当奋斗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它理论的显著特征,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品格。由此可见,筑牢理想信念根基,也是具体的、实践的,而不是抽象的、空洞的。我们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以敢闯敢干的勇气、自我革新的担当、坚持不懈的奋斗,闯出了一条新路、好路,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已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继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也绝不是一马平川、朝夕之间就能到达的。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只有继续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处于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面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年轻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担当和斗争是一种精神,最需要的是无私的品格和无畏的勇气”。唯有敢于担当、坚持原则、认真负责,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不犹豫、不观望;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不推诿、不逃避;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不畏缩、不躲闪,不断提升斗争能力和斗争本领,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方能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用守住防线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政者,正也”。为政之道,廉洁为要。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必须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加强自律、慎独慎微,加强党性修养,陶冶道德情操,守住拒腐防变防线,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年轻干部必须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经常对照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对照初心使命,看清一些事情该不该做、能不能干,时刻自重自省,严守纪法规矩”,由此启示年轻干部要注重修身立德,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切实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努力成为党和人民事业忠诚可靠的接班人。近年来,一些年轻干部把持不住,“早节不保”,毁了个人前程,也辜负了党的培养和信任。25岁的贵州铜仁市思南县干部张艺,利用职务之便骗取社保资金,涉案金额达40余万元。30岁的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蛟川街道(开发区)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原副主任张裕,因犯受贿罪被判刑。90后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原鹿寨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出纳杨光曦,挪用公款900多万元被立案查处并通报曝光……由此可见,年轻干部并不天然就与腐败“绝缘”,他们没能守住拒腐防变的防线,走上违纪违法的邪路,根本还是在于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出了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理想信念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的事,要常修常炼、常悟常进,无论顺境逆境都坚贞不渝,经得起大浪淘沙的考验。”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年轻干部拒腐防变的决定性因素。只有经常对照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对照初心使命,看清一些事情该不该做、能不能干,时刻自重自省、严守纪法规矩,正心明道、怀德自重,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才能守住政治关、权力观、交往观、生活观、亲情观,保持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
(作者系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