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观铭 吴廷钧 凌超豪 罗小平
关键词:Vee+4P;问题式教学;课堂教学
问题式教学是以“问题解决”为要旨,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使之怀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通过问题解决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1]。Vee图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建立理论与方法间联系的启发式工具。本文将Vee图的使用步骤提炼为四个环节,将“Vee+4P”教学方法运用于地理问题式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开放性的探究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Vee+4P”教学方法简介
1.Vee图简介
Vee图,又叫Vee-map、V形图,由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Novak与Gowin为帮助学习者及教学者理解科学实验活动的本质和目的而开发出的一种教学工具。Vee图以问题为中心建立理论和方法间的联系,包括问题、理论和方法三大部分(图1)[2]。Vee图的构图呈倒三角状态,即往字母“V”左右两边延伸。中间是一个或多个核心问题,左边是理论或概念,是学生头脑中已有知识的总结,右边是方法和行动。学生在自主学习、开放的学习环境中,通过核心问题,将理论与方法联系起来,实现问题解决的可视化。Vee图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所进行的探究活动,更好地对整个探究过程实施元认知监控。
2.基于Vee图的“4P”教学环节
“4P”是基于问题式教学的地理教学环节,是使用Vee图的四个主要步骤,以四个环节中关键内容的英文首字母为缩写,分别为Problem(核心问题)、Prepare(前提准备)、Plan(制定计划)、Practice(方法实践)。
在“4P”教学环节中,首先是由教师提供或者学生自主探索的一个或多个核心问题提出(Problem);其次围绕着核心问题,回忆以往所学知识,教师提供部分相关知识,做好知识准备(Prepare):再次根据核心问题和相关知识,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或步骤(Plan);最后是实施计划(Practice)。学生可以将这四个环节呈现在Vee图上,实现思维可视化。具体环节如下。
Problem(核心问题):教师根据本课学习目标、重难点、学习任务等,引导学生产生疑问,以问题导学。
教师提供的核心问题是教学过程中的主线,此外学生亦可将探究或实验的过程中发现的新颖、有价值的问题进一步进行分析并解决。学生将核心问题填在Vee图的“V”中间。
Prepare(前提准备):学生独立观看教师准备的教学材料,结合教材和核心问题学习基础知识,并深入了解地理概念,填寫到Vee图左侧“理论/概念”下方,并画出概念图;教师随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记录和针对性引导。
Plan(制定计划):教师提供的资料包括视频材料和图文材料等,如果教学内容涉及地理实验,可在学校地理专用教室或地理教室学习活动区进行,如若无地理教室,可以准备视频材料。根据探究问题,学生尝试独立制定解决方案,也可与他人适当讨论。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指导点拨,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讨论交流。
Practice(方法实践):实施制定计划,并填写Vee图右侧“方法/行动”下方内容。记录探究或实验现象,再转化为地理图表进一步理解,用地理语言表述得出的结果,最后反思整个过程,进行自评与师评,总结优缺点。
将Vee图和4P教学环节结合,构成“Vee+4P”教学方法(图2),Problem是核心环节,由教师提供或学生自主探索提出问题。Prepare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前期准备,对应Vee图左侧的“理论/概念”,为解决问题做好准备。Plan是连接Vee图左侧的“理论/概念”
和右侧的“方法/行动”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旨在实现思维可视化,化抽象思维为具体行为。Practice是学生实施和检验理论的环节,对应Vee图右侧的“方法/行动”,是学生学习内容的关键一步。这种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自主、开放,突破传统课堂中导入、讲解和总结均由教师讲授、学生服从的模式,是新课程改革和新高考背景下提升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地理问题能力的高效教学方法。
二、“Vee+4P”教学方法的优点
1.为问题式教学提供知识可视化工具
Vee图作为一种以问题为核心的启发式工具,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实现知识可视化,能够辅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当下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2]。例如,利用“Vee+4P”教学方法教授新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热力环流”时,可在Vee图左侧,写下与这部分内容相关的地理概念,并画出概念图,使知识可视化(图3)。
2.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
以问题为核心的“Vee+4P”教学方法旨在增强知识间的联系,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进行知识迁移,培养地理核心素养。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若直接给出概念图让学生背诵,容易造成学生死记硬背,无法落实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在“Vee+4P”教学方法中,要求学生在Vee图的左侧自行画出概念图,教师再给出参考,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又可以让学生清楚地对自己所掌握的地理概念进行评价。用“Vee+4P”教学方法对“热力环流”一节内容进行教学,以教材导学部分的问题作为核心问题(图4),学生将理论概念与实践行动联系起来,不仅学习了地理知识,还培养了地理能力。从地理核心素养方面来说,有利于学生整体全面地看待问题,培养地理综合思维和地理学习能力。
3.为地理教学评价指明方向
运用“Vee+4P”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主要的教学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完成Vee图,教学评价可以根据Vee图的完成程度进行评价,从而为地理教学评价指明方向。根据Vee图和“4P”环节,可以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追求。从核心问题(Problem)的提出,到“理论/概念”的总结(Prepare),再到计划的设计(Plan),最后到“方法/行动”的实践(Practice),每一步都可以进行量化观测。
三、“Vee+4P”教学方法应用案例
“流水在凹凸岸的作用”是新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中的内容。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实例,解释内、外力因素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3]。根据课标要求,学生需要理解流水分别在凹岸和凸岸的作用,以及流水侵蚀会对河流地貌造成的影响。此部分内容抽象,单纯讲解可能会导致学生似懂非懂,利用“Vee+4P”的地理教学方法,可以使思维形象化、具体化,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为“河流地貌的形成”的学习奠定基础。
使用“Vee+4P”地理教学方法,将“流水在凹岸和凸岸分别有什么作用”作为核心问题,借助Vee图开展地理问题式教学,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核心问题探究。教学环节如下。
1[第一步]Problem:确定核心问题
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给定核心问题:流水在凹岸和凸岸分别有什么作用?再针对核心问题,进一步将问题具体化,有利于学生针对性地观察学习。
核心问题具化:①凹岸和凸岸的流速哪边快、哪边稍慢?②流水对凹岸和凸岸两岸河床的外力作用是怎样的?两边河道深浅情况如何?③在河流弯道处,流水最终以什么样的状态在运动?
提前给学生发放只带有关键词的Vee图作为引导材料,内容如图5所示,让其独立绘制Vee图,并根据步骤填写,确定核心问题,问题①②③是学生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学生先浏览具体问题,再进行第二步。
2[第二步]Prepare:前提准备,完成理论学习
前提准备即教师教学材料准备和学生的知识积累。教师向学生讲授河流凹岸和凸岸的概念,将文字概念转换为图形表示;播放河流地貌大致形成过程的视频(时长3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外力作用的内容。学生自主完成Vee图左侧“理论/概念”的内容并填写。教师向学生介绍制作概念图的方法,学生自主理解概念间的联系,在概念之间补充连接词,逐步画出概念图。
3[第三步]Plan:制定计划,为解决核心问题铺好道路
“Plan”是重要環节,在开展教学之前,教师应指导成立合作学习小组,引导学生逐步开展问题探究活动,为解决核心问题制定方案。为了更好观测“流水在凹凸岸的作用”,合作小组需要设计一个地理实验。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实验方案作为学生思考的线索,学生适当进行补充和修改。参考的实验方案设计如表1所示。
4[第四步]Practice:实践计划,整理探究结果
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师给予的参考方案加以改进,实施实验方案,同时小组内成员应对整个实施过程进行记录。不同学生的知识经验不同,观察角度不同,记录的形式、内容也会有所不同,教师应加以正确引导。同时,学生在记录时应当考虑观察或测量过程中是否存在误差或明显有悖于常理的现象。学生将实验现象记录于Vee图上,并用地理语言记录和转换,便于学生解决核心问题和构建新的知识体系。记录和转换的形式由小组讨论决定,形式可以是图或表,也可以是图表结合。每位学生独自完成Vee图的补充(图6)后上交。
5[第五步]交流成果,自评与他评
完成Vee 图之后,不同小组的成员互相分享成果,并根据Vee图的完成情况,开展分层评价,评价分为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评价等级标准如表2所示,此表在课堂教学开始时,与Vee图一起下发给学生,既可作为引导材料,又可利用其开展学业质量评价。
四、结论与思考
“Vee+4P”地理教学方法是结合知识可视化工具Vee图开展的问题式教学,要求学生根据核心问题和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料以及新教材处理地理材料信息,设计探究方案,实施方案记录和转换,最后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增强理解知识间的联系,实现知识可视化,有利于“教—学—评”全过程量化评价,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力,使学生学会知识迁移和知识体系的构建。
“Vee+4P”地理教学方法的Problem(核心问题)、Prepare(前提准备)、Plan(制定计划)、Practice(方法实践)四个环节环环相扣,且引导性强,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在课前需做好充足的准备,包括图文资料、预想突发情况的解决措施等。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学习以及讨论的情况,并给予适当的引导,记录学生过程性表现。课后教师要对学生的Vee图进行批阅,分析学生的完成情况。
在实施“Vee+4P”地理教学模式的过程中,Vee图的制作不用涉及每一个要素,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取舍,如“理论/概念”下的“原则”和“哲学”的内容,若没有,则不必面面俱到;“转换和记录”部分,既可以用图形表示,也可以用表格表示,或者图表文字结合的方式。总之,在实际制作Vee图时,不用过度注重图形本身,使用者可以根据学科特质、学习内容和实际需求进行调整,着重展现Vee图的整体结构和具体应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