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德明?袁春玲?宋晓龙?沈志忠?李文原?阮宗武
摘要:阮老认为气是宇宙万物生成的本原,而气的运动、变化、转换谓之气化,气化的根本在于阳气的推动。在临床中,常可见到因阳气亏虚而致气化失常,病证久治不愈,运用温阳化气法治疗而获效的情况。现将业师运用温阳化气法的验案介绍于后。
关键词:阮宗武 温阳化气 临床经验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08--01
阮宗武主任中医师,江苏省名中医,出生于中医世家。江苏省第二批老中医学术继承指导老师,江蘇省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阮师擅长诊治中医内科疑难杂病。阮师认为气是宇宙万物生成的本原,正如庄子[1]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生,散则死。”又如张景岳[2]说:“夫生化之道以气为本,天地万物莫不由之……四时万物得以生长收藏,何非气之所为?人之有生,全赖此气”,而气的运动、变化、转换谓之气化。阮师认为气化的根本在于阳气的推动,而在临床中,常可见到因阳气亏虚而致气化失常,病证久治不愈,运用温阳化气法治疗而获效的情况。现将业师运用温阳化气法的验案介绍于后。
1 宣痹通阳治胸痹
病例∶赵某某,男,56岁,2018年12月就诊。主诉∶胸闷,胸痛反复发作6年加重1周。患者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病史6年,长期服用降压药物和麝香保心丸等中成药,遇寒或疲劳胸痛易作。近1周因天气渐已寒冷,自感胸膺憋闷,心前区疼痛有针刺感,痛时彻背,时作时缓,心慌气短,神倦乏力,舌淡红,边有紫痕,舌苔白根腻,脉象弦细滑。初步诊断∶胸痹;中医辨证∶胸阳被遏,心脉失养。拟方宜阳通痹,益气化痰。
党参15g,黄芪30g,丹参15g,桂枝6g,瓜蒌皮10g ,薤白10g ,郁金10g,川芎6g,浙贝母10g,红景天10g,赤芍10g,延胡索10g ,炙刺猬皮10g,法半夏10g。5剂,每剂水煎,分早晚二次服。
随证加减,坚持服药调理二个多月,诸患缓解,胸痛未作。
按语:本案中患者因天气寒冷而发胸闷、胸痛,详察病因、病机,寒凝气滞,气虚血瘀,胸阳被遏,心脉失养当为其病理特点。正如林佩琴[3]《类证治裁》所说∶“由胸中阳气不舒,浊阴得以上逆而阻其升降,甚则气急咳唾,胸痛彻背”。清冯兆张[4]《冯氏锦囊密录》中说:“胸痹者,阴气上逆之候也。仲景微则用薤白、白酒以通其阳;甚则用附子、干姜以消其阴。”治疗多拟宣阳通痹、益气养心、泄浊豁痰、活血化瘀等法。
本案中,方以党参、黄芪益气养心扶正;桂枝通阳化气;瓜蒌皮、薤白宣痹通阳,亦能祛痰,合仲景瓜蒌薤白类方之意;患者病情迁延6年,查体见舌苔腻,考虑阳气亏虚,气化乏力,津液聚而成痰,予浙贝母、半夏以化痰浊;阳气亏虚,血失温煦,凝而成瘀,予丹参、赤芍、川芎活血化瘀;刺猬皮合延胡索有温经通痹止痛之功,为阮氏治疗胸痹之经验。诸药相伍,共达宣痹通阳、泄浊豁痰、活血化瘀之功,故能见效。
2 温阳化湿治黄疸
病例∶唐某某,男,22岁,2016年10月就诊,面目皆黄,色晦滞,神疲,肢体倦怠,食后腹胀,厌食油腻,小便色黄,大便溏浠,日行2-3次。舌苔薄腻,脉缓。此中阳不振,运化失司,寒湿困阻中焦。病属阴黄之证。治予温阳化湿。
藿香10g,炒苍白术各10g,川扑6g,茯苓10g,炒枳壳10g,海南子10g,制半夏6g,砂仁(后下)3g,茵陈15g,干姜3g,桂枝3g,六一散10g。15剂,煎服。
服药后黄疸消退,诸证告愈,嘱戒烟酒,注意休息。
按∶《伤寒论》[5]:“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此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此法用于太阴寒湿发黄,即为后世阴黄之证。仲景虽未明其方药,但揭示出“寒湿中求之”。清程国彭《医学心悟》所载茵陈术附汤为常用有效方剂。
阮师从患者的病因病机出发,予以温化及燥湿之干姜、桂枝、苍术以温阳化湿,使中焦胶着之寒湿得化,中枢升降功能恢复,则黄疸得退,亦是“湿邪得温则化”之理。
3 温阳化气治癃闭
病例∶王某某,男,84岁,2016年2月就诊。主诉∶反复尿频尿急1月余,量少点滴而出。患者有慢性前列腺炎病史10多年。近1月来,小溲频数,夜间小溲4-5次,余沥不净,色清,无痛,伴下腹胀满不舒,有下坠感,时感肢体畏寒,得温则舒。舌苔薄白腻,脉细。证属肾阳不足,膀胱气化不宣,拟方益气温阳通淋。
党参15g,黄芪20g,白术10g,菟丝子15g,桑螵蛸15g,茯苓10g,泽泻10g,桂枝10g ,仙灵脾10g,仙茅10g ,车前子(布包)15g,上官桂 3g,冬瓜皮15g。7剂,常法煎服。
药后小溲较畅,下腹坠胀感明显得舒,肢体浮肿亦消退,诸恙好转。
按∶诸症所见隶属于祖国医学“癃闭”范畴。此案例患者为耄耋之年,肾气亏虚,过服苦寒清热之味,损伤州都之阳,膀胱气化失宣则发为本病。阮师认为临床常见此类病症过用苦寒之剂,药过病所,易损正气,肾阳受伐,寒凝下焦,气化失司,病情可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正如《辨证录》[6]所说“愈损命门之火,膀胱之气益微,何能化水”。
本案中肾气阳亏虚为病机之本,故以党参、黄芪、白术益气补阳,为君药;菟丝子、仙灵脾、仙茅相助益肾,为臣药;桑螵蛸益气而治便数;桂枝、官桂温阳化气,气行则水行。泽泻、茯苓、车前子、冬瓜皮均有消肿利尿之功效,为佐药。诸药相伍,相得益彰。
总结
阮师认为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遍布全身,对生命的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体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均需要在气的温煦、推动作用下进行。而现代社会,因饮食起居失常、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清热解毒药物的不当使用,均可导致阳气虚损,而致温煦、推动作用失常。本文分从上、中、下三焦各举一案例,说明阳气亏虚所致病症之广泛。然病症虽异,治疗上则均以“温阳化气”为大法,选药多用黄芪、党参、苍白术等益气温阳之品。阳虚甚者,可加官桂、仙茅、仙灵脾、菟丝子,甚则附子等以相助命门之火,此亦中医所谓之“异病同治”。
参考文献:
冀昀.庄子[M].北京:线装书局,2008:51
张介宾.类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5
林珮琴.类证治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364
冯兆张.冯氏锦囊密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09
张仲景.伤寒论[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9:70
陈士铎.辨证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346
通讯作者:
伍德明,江苏省盐城市中医院心内科副主任中医师,医学硕士。12475619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