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芳凝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经说:“心中的抑郁就像只黑狗,一有机会就要咬住我不放。”丘吉尔对抑郁的这个描绘非常生动形象,黑狗很真切地体现出了抑郁的那种不受欢迎,但是又真实而活跃地存在,让正处在抑郁中的人感到很难以忍受的痛苦感。丘吉尔对于抑郁做了如此生动的刻画,也不由得让我们联想,也许是在慢慢岁月里持续地在抑郁状态中的体验,让他对于抑郁有着如此鲜活的理解。抑郁不仅是丘吉尔心中的黑狗,它活跃在很多人的心中,又在现实中通常很难被言说。
我们确实是生活在一个抑郁症流行的时代,在20世纪以后出生的每一代人中,抑郁症的发病年龄越来越低,发病风险也越来越高。中国心理卫生会的官方保守统计显示,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3%-5%,一些更新的数据显示约有超过1亿国人有过抑郁经历。有美国精神健康研究的学者根据统计表示,人群中大概有25%的人會在某个时间节点遭遇抑郁。在任一时刻,几乎有20%的人符合某些抑郁症的标准,这并不是指那些暂时感觉抑郁,下个星期就会感觉好些的人,而是指那些在生活上真的遇到了“麻烦”的人。
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情绪的起起伏伏,而在情绪的起伏中的那种低落,忧郁的状态,和临床上的抑郁症是有着天壤之别的,就如同痔疮和直肠癌看似都会有直肠出血,但是前者是可以在生活中调理顺畅的,而后者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发现和关注,它可以是致命的。
抑郁症并不仅仅只是一种低落的情绪,更不是在生活中被点评的太敏感、不够乐观和坚强,抑郁症是一种涉及我们身心的整体性的疾病。它会影响我们的身体、情感、思想和行为。抑郁某种程度上并不是“不高兴”的反义词,抑郁是一种生命失去活力的状态,是我们感知自己情绪的能力在降低,甚至是逐渐消失到重度抑郁的人会呈现出一种“木僵”的状态。现实中很多被抑郁困扰的人会感到跟世界隔着一层帘帐,有时候会感到自己虽然置身在世界中,但是实际上却很难感受到周围的环境,呈现出一种和世界和自己的身体发生“解离”的体验。
“空虚感”是个抑郁的标志性体验。这种空虚感通常体现为对于生活丧失兴趣,感到生活中日常的活动都是空洞的,或者是感到沉溺在紧张或焦虑的体验中。比较严重的情形下,处于中度或者重度抑郁的人会对于日常生活回避,感到持续的倦怠感,难以集中精力,感到自己是没有价值的。睡眠紊乱,即睡眠困难,或者过度嗜睡,是抑郁症的一个主要的身体症状。同时处在抑郁症中的人也可能遇到胃口的紊乱,性功能障碍,等等。
自杀意念、冲动,也是抑郁症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需要被高度关注的想法和行为状态。关于自杀会有很多种不同的状态,形成这种意念甚至是计划的原因是很复杂的。但是,当这种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的观念出现在脑海的时候,它就是一件非常值得关注和重视的事情,因为如果任由其发展,那么一个抑郁症患者便会以一种让他人可能觉得很不可思议的方式扼杀掉一个鲜活的、宝贵的生命。
很多受抑郁症困扰的人都比较抗拒药物治疗。 甚至是虽然在受到抑郁的困扰,但是一想到可能要吃药就都根本不敢去向相关的专业人士进行求助。确实,并不是所有的抑郁都需要通过药物来解决,但是对于大多数中度、重度抑郁的患者,尤其是同时还伴随有焦虑状态的,去精神科定期就医,采用药物治疗是一种必要的选择,抑郁症作为一种对于心身的整体会产生持续不断的伤害,通常要比药物治疗的副作用要大很多。
药物治疗可以通过调节一些我们大脑内的神经失衡和不稳定,来调节我们的情绪状态。但是药物的局限确实在于,它可以通过相对精准可量化的方式,去调节那些当我们的情绪体验有浮动的时候那些也随之失衡的神经递质。但是很遗憾的是,对于抑郁症在我们大脑里面的相关呈现,至今还是个正在被科学研究的领域。并且我们似乎也很难用一些生物指标作为对于心理活动的终极解释,药物可以稳定一个人已经抑郁了的状态,但是又似乎很难让一个人从源头上不走向抑郁。
药物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式是当下认为对抗抑郁症最有效的方式。那么对于一些程度没有那么严重的抑郁症,甚至只是间歇性的抑郁状态而言,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做出一些相应的关照心灵的联系,让自己的体验更加愉悦。例如:
体会你的感受:很多时候回避感受本身的那种糟糕的体验,要比我们尝试去回避的那个体验本身还糟糕,“对于恐惧的恐惧才是最恐惧的事情”。在合适的环境中宣泄被压抑的情绪,可以改善压抑的情绪。极端的情绪,无论是痛苦还是快乐,都不会持续太久,我们可以对于自己有能力让自己的情绪体验终究能回到平稳、安定的稳定状态保有信念。
直接交流:情感内耗往往是抑郁状态下的一种默认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一个人会在自己的想象中去体验到很多负面的感受,感到自己可能不会被理解,不会被支持,无法期待。也许过往的经历或者体验会在人的内心留下一些失望的体验,但是如果我们把那些失望的体验作为当下去理解和应对世界的方式,那么那种曾经的失望便会反复地在现实中被实现,而那些并不一定是我们必须所面对的现实。在每一个当下,我们都可以尝试通过直接地交流去表达自己的需要,和理解对方的状态。
培养亲密感:很多抑郁症的患者既渴望亲密,但是又害怕亲密。亲密会让人感到被爱、被支持,这几乎是所有健康的心理状态所必须的“养料”。但是抑郁给人带来的那种自卑、羞愧、无价值,害怕被拒绝的体验,又让人感到难以真的亲密,因为无论如何去让自己表现得让他人感到喜欢,似乎抑郁的那个部分都像是一个挥之不去的隔阂,不敢示人又同时承受着不被理解和接纳的痛苦。如果可以尝试让自己敞开,让爱我们的人知道我们隐藏的恐惧、怀疑、不足,我们仍然能得到爱和认同,这种正确的情感体验会有助于个人成长。
虽然说抑郁症的影响是整体性的,但是在现实中,抑郁症很难被觉察和诊断,因为处在抑郁症中的人会不由得觉得,“我即使寻求帮助也没有用”的感觉。事实上好消息是,抑郁症虽然让人很容易陷入绝望的感觉,但是只要它可以被鉴别和诊断,大部分的抑郁症患者是可以在治疗中取得很多收益的。即使说完全根除是很难保证的,因为即使是没有患上抑郁症的人,在未来的人生中也有很大的概率会和抑郁症亲密接触。所以,我们也许需要让抑郁这条难缠的黑狗,“驯化”成我们的宠物。因为这条黑狗它也是我们一部分的生命,是我们心灵需要的另一种发生。它的存在某种程度上是我们很多平时没有察觉的心灵体验的一个警示讯号,当那些重要的需要被我们看见、珍视、照顾到的时候,抑郁这条黑狗也会随之变得乖巧可爱,开始为我们的心灵世界看家护院。
作者说
心灵的旅程有时跟身体不同步,习惯了指使身体在现实的枪林弹雨中所向披靡。在这里,我们也许可以看到更多心灵的居所,燃起温暖的火光,看到美好会在前方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