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勋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为心血管类临床发生率较高的急重症,是因冠状动脉发生急性或是连续性的缺氧缺血诱发的心肌梗死。具有突发性、疾病发展迅速、极高的致死和致残率等临床特点,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具有极为不利的影响。现阶段,随着医疗工作的进步及提升,疾病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可得到良好控制。治疗后患者情况不稳定,通常会转移到重症监护室进行监护和治疗。考虑疾病发生突然,疾病发展迅速且病情复杂,患者不适感明显,因此极易诱发负性情緒,如抑郁焦虑、紧张、烦躁等。本文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护理工作进行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院前干预;急救护理;途径
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危急重症,该疾病具有进展速度快、致死率较高等特点,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较大的威胁。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心肌缺血越严重预后效果越差,死亡率升高。因此一旦患者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则需要及时就诊、救治,尽快恢复心肌血液供应,改善冠状动脉血液循环,促使缺血组织能够尽快修复。
1急性心肌梗死现状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AMICS)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发生率为5%~10%,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为2%~4%。AMICS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随着急性心梗冠脉介入技术及理念的进步,以及机械循环支持的应用,AMICS的治疗效果明显改善,但患者院内死亡率却下降缓慢。即使经过良好的治疗,患者的院内死亡率仍在40%以上。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救治非常具有挑战。自2015年法国发布《成人心源性休克的管理专家建议》之后,美国心脏病学会在2017年发布了《心源性休克的当代管理科学声明》。欧洲急诊心血管管理协会、韩国心肌梗死协会、美国心脏病学会,在2020年和2021年相继发表了多篇关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共识。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治疗策略及技术方面,尚有不少未能解决和存在争议的问题。我们需要结合最新的指南、共识,借鉴诊治中积累的经验,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2急诊护理方法
2.1制定一体化急诊急救流程
急诊科可以组成若干个小组,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对医护人员进行一体化培训,并保证每位成员均能够清晰分工,密切配合急救工作。
2.2优化护理工作
创建优化急诊护理小组,主要人员为急诊科护士长及科室骨干力量,对科室急诊操作流程等进行优化,并定期组织科室人员学习、考核。经常组织急救模拟训练,帮助护理人员实际了解护理流程,提高综合护理能力。优化急诊科室排班制度,按护理经验、专业技能等合理分组,采用等级责任制排班,使每个班次都有专业能力较强的组长统筹工作,确保每次的实际救治工作都及时有效。
2.3制定急诊急救流程
由急诊科和医务处分析、讨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急诊流程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措施与处理方式,不断地优化、完善院前院后急救措施,对交接等流程进行规范化管理。
2.4接诊后由预诊护士对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快速评估并分诊
然后通知主治医师进行诊断,抢救护士全程对护理服务进行统筹规划。救治期间,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做好管道护理,认真处理好患者转运工作。
2.5情况稳定后进行疾病宣教
详细告知疾病诱发原因,高危影响因素,治疗及治疗后注意和禁忌事项等;告知良好生活习惯的积极作用,强化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进行用药指导,详细介绍医嘱药物的作用、使用方法,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和有效应对措施,告知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即便是后期疾病情况稳定,也需要遵从医嘱用药,避免疾病进展或是危及生命安全;进行生活及饮食指导,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避免摄入辛辣刺激或是油腻食物,保持清淡饮食,少摄入高胆固醇食物;根据情况推荐合理运动,强化体质,提升疾病控制效果。
2.6优化院内抢救
采用四定模式分工合作展开抢救护理。①定位:日常工作中应时常检查AMI抢救过程中需要的物品、仪器是否完善,并做好位置标记,每位护理人员需熟悉各物品位置,在准备通知时可快速做出反应,及时将备好的急救物品启用。②定时:患者到达抢救室后需立即给予氧气吸入,3min内完成血压、血氧检测,5min内采集血液标本急查床旁心肌钙蛋白水平,及时将结果报告给接诊医生。③定人:各个抢救步骤有专人负责,如1名护士负责辅助医生,遵医嘱及时准备药物,给予患者口服“心肌梗死一包药”,控制病情变化;1名护士负责吸氧、心电监护、气管插管等基础抢救工作;1名护士负责准备好除颤、心肺复苏等危机症状应对准备。④定期:每日进行数据上报,每周对工作进行总结、优化,每月召开科室工作质量分析与典型病例讨论会,了解不足,加强质量控制。
2.7其他辅助治疗同样重要
机械通气AMICS患者之所以有很高的死亡率,核心原因是心肌梗死缺血后心功能急剧下降,无法维持足够的心排血量,出现组织低灌注,血乳酸上升和代谢性酸中毒,迅速出现多脏器衰竭和死亡。亦有部分患者是由于严重心力衰竭造成的急性肺水肿和呼吸衰竭,全身缺氧造成乳酸堆积、多脏器衰竭、意识模糊,气道脓血分泌物无法清除致气道梗阻死亡。因此AMICS患者如存在呼吸衰竭或气道需要保护,应及时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人工气道的及时建立和维持管理直接关系患者生存。对于高流量吸氧后动脉氧分压<60毫米汞柱,或氧饱和度<90%,或二氧化碳分压>50毫米汞柱,或同时合并代谢性酸中毒的患者,应尽快气管插管,实施机械通气。机械通气可更好地改善肺脏通气、毛细血管分流、肺泡死腔,从而改善呼吸衰竭。呼吸机的使用可能带来气压伤、肺不张、氧中毒、呼吸机相关肺损伤、呼吸机相关肺炎等,但通过合理使用和监测,可大幅减低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常规呼吸支持无效的缺氧患者需要体外膜肺支持。
3讨论
AMI为心肌严重缺血导致心肌发生急性坏死,疾病发生突然且情况危重,极易诱发严重心律失常、心衰甚至休克等较为严重的症状,致死率较高,属于临床关注度较高的危重疾病。随着临床对疾病的深入研究,不断对治疗方案进行优化和完善,大大减低了患者死亡率。且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医疗机构对护理干预措施的重要作用有了更为全面地认识,意识到疾病临床治疗时辅以切实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是保证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关键。因此,医疗机构积极对临床相关护理工作进行优化及改革,将新型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模式应用于临床中,确保进一步提升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AMI重症监护室各项配套护理及干预措施发展迅速,护理人员要求具备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够规范配合完成患者抢救及必要护理干预措施。考虑到AMI重症监护患者疾病情况不稳定,发展变化快,因此在护理过程中需要进行动态监控,能够及时发现异常并给予有效处理。
结语
综上所述,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可以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促进病情恢复,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白润成.分析院前急救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救治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7):132-133.
[2]黄彬.急诊介入疗法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CD].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92):22,24.
[3]张志忠.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院前急救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13):95-96.86AE504A-2E3C-4F7F-B2A8-F432FB2E81E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