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秦盈
1 从一层与二层的连接空间看向村路
来建筑设计工作室 | Atelier LAI
若不知来时路,怎知未来之处。来有二意,一为到来(being),二为未来(future)。来建筑的营造实践,取“来”之本义,回望来时小路,又从来路出发,探索当代本土的建筑艺术营造之路。
马岛
来建筑设计工作室主持建筑师,同济大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设计实践导师。代表作品有深深·深宅、桥廊、南仕堂、悬岸飞桥、悬竹、仃屋等。
2017 年,处女作深深·深宅发表于《建筑学报》杂志,同年获“Domus 创意青年100+”称号。2018 年,黄山南仕堂改造项目入围 DESIGN POWER100 二零一八年度中国设计权力榜。2019 年,特聘为上海市浦东新区乡村设计师。
2020 年,悬岸飞桥项目获得Archdaily2020 中国建筑年度大奖,入围2020 年度FA 青年建筑师奖TOP12,同年受邀参加由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主办的“异质越野:多伦路 ——‘艺术介入城市空间’系列项目艺术展”。2021 年,Atelier Lai 获得ArchDaily's 2021 New Practices 奖。2022 年,桥廊项目获得ArchDaily 2022 年度建筑大奖。
业主:祁门皖农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方:来建筑设计工作室
项目类型:书店
地理位置: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闪里镇
主持建筑师:马岛
设计团队:陈运、唐铭
结构工程师:王伟
摄影:赵奕龙
结构:混凝土框架结构
用地面积:74.2 m2
建筑面积:141.7 m2
设计周期:2020.3~2020.5
建设周期:2020.5~2021.5
2 轴侧图
1 桃源村整村鸟瞰
2 墙面曲瓦
乡村旅游是乡村复兴的最直接的杠杆,除了住宿类的业态,文化旅游往往能够给乡村的多样性和特色性提供多种可能。而一个新书店的落座无疑会给一个村子的经济文化提供新的契机。
安徽祁门桃源村距离徽州核心文化区约有100 公里的距离,是一个在交通和经济上并无太大的优势的普通的皖南古村落。然而,设计团队已经在这片土地上扎根了六年之久,经过连续数年数个乡土实践,已逐步让桃源村成为徽州文化旅游的热点地区。
新书店由一个已经被荒废了的村宅重新复建而来。建筑占地70 m2,都是两层高。在这样一个巷窄墙高的徽州古村落里,虽然是原址复建,但作为书店,需要以一种新的姿态进行演绎。
桥廊的空间原型来自于徽州廊桥。廊桥下层水流穿越,上层供人通行。而颇有意味之处在于,桥上空间不仅是行径之路,更是一个可驻足流连与可休憩交流的空间,甚至是祭祀和礼拜的精神性空间。
因此桥廊的一层,似桥下水流一般纵向完全打开,开向村中巷道和院落,这是一个视线可贯穿的动势空间,作为选书购书之用。二层作为阅读区,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横向静态空间,开口一面对着老墙,另一面望向田野。因为读书时需要聚焦于内,对于外景不需要很清晰,望向田野的窗用玻将外景进行了雾化。一层跟二层通过一个天梯进行垂直贯通,形成了桥下水流和桥上行人的某种戏剧性联系。
整个建筑是一个简支单跨结构,混凝土的楼板顺重力之势弯曲,再将弯曲的楼板叠在一起,重叠之处刚好形成次梁,所有弯曲的楼板以一种“曲板弯叠”的方式,形成一个微微向上拱起的弧度完成横跨。纵向上弯,横向下挠,结构呈现着某种对仗关系。屋顶板跟着二层空间的方向同样向下弯曲,将空间向开口方向挤压。另外,而沿墙体的两侧天窗,用以弥补内部的采光,也是弧面开口。
楼板和屋顶的混凝土一次现浇而成,所有管线和灯具全部预埋在结构里。因“曲板弯叠”的结构,使得一层的空间仿佛有了被重力挤压向外溢出的动势,强化了廊桥的空间原型。而二层的空间则自然形成了高低错落的台板,既符合身体垂坐的尺度,又有了围拢之势,连同天梯一起,暗示了某种精神性。
3 从内庭院看书店
4 朝向道路一角的新书店
1 青瓦铺地
2 村民的小孩在阅览书籍
3 一层面向院落和巷道打开的动势空间
屋顶的排水,采用一种介于内外之间的模糊暧昧的排水方式。先从屋顶的最低点穿行至室内平面正中,再导向两侧,从墙面穿至室外,在正中独立垂下,再排至庭院中的曲瓦铺地。这是一次对水路的完整叙述。墙面的曲瓦铺砌,包括一层地面的材料分缝,都用曲波的线条来产生对于水波的臆想。
整个建筑其实是一个自我表述的思考推演过程,有趣的是,竖向平面上的曲板弯叠无意中在墙面上完成了对于周围民居马头墙的正负互换。她并不遁形于村落之中,却似村中久违的新居。
“三联书店”作为来自于上海的近代文化之光,在当下碎片化,互联网化的语境中,让身体进入到完整而连贯的场地并赋予书香手卷之感,促成了一次新的引领。乡村需要当代书店的引领,实体书店同时需要沁润乡村的在场感。
4 村民的小孩在阅览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