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生态农业通过农业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联系,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生态农业发展途径展开了深入研究,概述了生态农业的特点、意义及现状,阐述了我国生态农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旨在为今后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态农业;发展途径;途径
中图分类号:X17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2)01–0191–03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原则下,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构建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以进一步促进农业的长效发展,构建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以取得农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确保农产品生产与生态服务两者的功能可以实现高度统一,最大程度地缓解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之间存在的主要矛盾。生态农业作为我国农业發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指明了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现阶段,虽然我国在生态农业的理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1 生态农业发展的特点
1.1 综合性
生态农业主要强调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根据基本的规则,全方位地进行规划,以此调整农业结构,将农业与农村产业相结合,提升农业综合生产力。
1.2 多样化
生态农业在自然条件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不仅可以吸收我国农业发展的精髓,还能融合现代科学技术,使各个区域都能够扬长避短,发挥出巨大的优势,保证产业发展符合社会发展需求[1]。
1.3 持续性
科学有效地发展生态农业,不仅可以维护生态平衡,还能保证农产品安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4 稳定性
生态农业系统作为一项循环系统,即使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也具有超强的适应性。在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下,仍能稳定、持续地发展。
1.5 高效性
农业生态系统可以有效地应用农业相关资源,改善与优化相应的组织结构,在不追加资金投入的情况下,还能保证农业综合效益。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农业技术也在飞速发展,进而提升了生态系统的生产效率。
2 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
农业的本质在于将自然界中存在的生态资源和环境作为实现发展的物质基础,以社会经济和技术手段作为支撑,借助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过程,根据社会群众的需求生产出满足人们生存所需的多样化农产品。但是,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人口数量逐渐增长,工业废气、废水、废渣与城市污水以及废弃物的排放量迅速增长,农田逐渐成为污染物收纳场所,致使农村环境遭受污染。目前,我国农业自然资源处于高负荷的状态,不单单自然资源无法获得恢复,化学农药与化肥的添加也为农田生态带来了巨大的污染[2]。不同污染的现象共同存在,让环境污染逐渐从小污染转变为大污染,即使是小污染,也已经为农业生态发展带来了较为严重的危害。因此,在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同时,要全方位地促进生态农业产业的发展。
2.1 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不合理地使用化肥与农药不仅会对土壤环境、水环境造成污染,还关系危害整个生态系统,而且容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加上食品提供链条越长,加工过程愈加繁琐,进而增加了食品被污染的概率。尤其随着转基因食品的出现,人们对食品安全愈加重视。通过上述现象,人们更加关注生态与环保食品,进而促进了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
2.2 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现阶段,许多国家的农产品存在供大于求的现象,国家市场已高度关注农产品生产环境、种植方式以及质量等问题,对食品卫生质量与监控,尤其是对农产品与卫生安全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个国家在降低关税的过程中,与环境、技术相关的要求非常严格。由于农业生态环境快速恶化,导致了农产品污染程度加剧[3]。而生态农业可以控制并提高农产品品质,成为了应对绿色壁垒的最有效途径。
3 生态农业发展的现状
当前,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无法符合生态农业发展规模。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后,个体农户拥有土地经营权。近几年,我国农村劳动力逐渐向发达城市转移,在外打工人员的土地由家中老人进行管理,可土地流转集中到足够规模的农户普遍偏少,承包1.3 hm2地以上就属于土地经营大户。而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标准就是规模,否则,农产品品质与统一条件就不具备。由此可见,土地分散经营的生产方式逐渐成为影响生态农业发展的阻碍因素。
3.1 生态农业发展缺乏骨干力量的参与
由于农村收入偏低、条件相对较差,与城市有一些差距,大部分年轻人基本上都在城市发展。在此背景下,乡村已经出现非常严重的年龄结构的失衡,进而缺少最有活力、最为重要的群体,导致乡村不能拥有大量的农民精英作为支撑,村庄逐渐失去建设价值[4]。因此,要想确保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大量骨干力量参与其中。
3.2 生态农业发展职责的分配不够科学
在发展生态农业过程中,应全方面地考虑一些不稳定因素。例如,土地经营转型期收入保证、生态农业发展的前景、产品的销路以及生产中的管理工作等。现阶段,中国农村,尤其是中西部地区,集体经济收入水平普遍不高,当乡村制度发生改革后,村委会可能没有全方位地在农业发展中体现自身的价值,对此,需要相应地提高组织生态农业发展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3 生态农业发展缺乏足够的认识论基础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生态农业发展,从战略决策来看,生态农业发展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但少部分人仍没有意识到农业经营发展转型的必然性。从生产者的角度来看,农业发展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固化了农民的农业生产思维,也不能及时地明晰生态农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因此,自身依然维持这种高投资、高消耗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看,部分城市居民已充分意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但对食品关注较少[5]。151AE7C7-2ED6-4C17-AB25-5B2D4CD0268C
3.4 生态农业发展环境有待完善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在发展至上的改革环境中,越来越多的人以“钱”为目标,导致人与人之间的诚信连接体系缺失。部分城市居民不相信农民生产出来的产品与生态农业有关系,可能不会购买太多生态农产品。这种不良的农业发展环境不利于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5 重视粮食产量而淡化粮食质量
受到“以粮为纲”指导方针的影响,重视粮食生产思想已深深烙印在人们心中。市场的信息与调节方面较为薄弱,主要表现在生态农业的产业化水平低、对生态环境不够重视。而且随着人口数量的快速增加,单一地注重粮食的产量,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质量问题。
3.6 重视行政管理
要想实现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进而促进生态农业的稳定发展。但是,如何才能更好地落实政府相关措施,还有待深度研究与实践。为满足不同地区的实际要求,需要开发许多特色生态农业模式,但是,实际上,并没有完全体现出推广的价值,更没有实现生态农业配套技术。
4 发展生态农业的基本途径
4.1 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组织
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可以让生产服务更为社会化,做好信息服务、生产资料提供、相应技术指导、农产品有效收购以及加工等经营服务,尽最大可能地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打响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统一进行管理与经营。
4.2 为留守青年农民提供合理的经济报酬
当前,许多很多农民都去往城市打工,以获取更高的收入,留在农村的农民仍然利用承包农田的方式维持自身生计[7]。当在农村从事农业经营活动的收入与外出打工有一定差距时,年轻人就会选择离开农村。但是,要想让生态农业进行可持续发展,从事农业规模化的经营,需要这部分最重要的群体参与其中。因此,相关部门应积极出台一系列极具吸引力的政策,让年轻人愿意留在农村,参与生态农业的建设。
4.3 建立有利于生态农业发展的人际关系
建立有利于生态农业发展的人际关系,就需要以诚实守信、合作互助为基础,形成完善的城乡居民诚实守信制度体系。通过城乡居民诚实守信制度体系建设,并以城乡经济、文化社会和谐方面的探索性来缓解生态农业遇到的困难,进而形成良好的生态文明环境。
4.4 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生态农业发展氛围
加大宣传力度,全方面地宣传保护生态环境和建设生态农业的重要性,进而加深人们对生态农业的了解与认识,让人们充分认清环境污染、自然灾害问题给农业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增强干部人员发展生态农业的危机感与责任感,积极主动地参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工作,进而营造良好的生态农业发展氛围。
4.5 加强政策引导,建立生态农业发展市场体系
建立并完善一系列激励制度与扶持制度,例如,生态环境建设补偿、农业生态投资补偿以及农产品优惠等,让企业与社会各方力量纷纷投资生态农业。发展符合生态农业发展标准的物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出多元化的市场流通主体,进而打破个体化生产经营模式,逐渐实施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不断完善农业模式,促进中国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
4.6 全方面监控,规范生态农业的发展
生态农业的基本标准要求全过程实行清洁生产。重点强调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监控,保证各个环节的规范性。通过对农产品生产基地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农产品环境安全质量检测,并在生产前期、生产中期、生产后期对农产品进行全方面质量控制,进而生产出符合标准的农产品,以此提高农产品质量[8]。
4.7 加大农民培训工作力度,推广生态农业技术
开展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人员是农民。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有利于生态农业建设的顺利实施,进而取得良好成效。有关部门要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工作,引导农民相信科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进而丰富自身知识储备,提升自身可持续发展意识,保证生态农业建设的顺利展开。
4.8 加强研究开发,建立完善的生态农业发展标准
研究开发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作为生态农业发展的基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科学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还能保证农业科技成果的产生效率,以科技化为中心,更好地改变农业发展方式,完善生产技术标准体系,为生态农业建设与科学管理提供足够的支持。
4.9 加强社会服务,提升生态农业生产效益
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服务质量普遍不高,成为了制约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应鼓励农业部门的工作人员、技术人员以及高校优秀人才,以公司协会方式开展高效率与高质量的农业服务,以此提升服务职能,保证农业标准化发展,进而从根本上提升农产品质量[9]。
5 结束语
生态农业作为我国农业发展重要组成部分,重点突出了现代农业发展方向。通过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为留守青年农民提供合理经济报酬、积极推进国际合作、建立相应的生态农业发展人际关系、加强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生态农业发展氛围、加强政策引导,建立生态农业发展市场体系、全方面监控,规范操作生态农业发展、加大农民培训工作力度,推广生态农业发展技术、加强研究开发,建立完善生态农业发展标准、加强社会服务,提升生态农业发展生产效益,进而促进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卫欣.科技助力我国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路径研究[J].南方农机,2020,51 (16):7-8.
[2] 冯振龙.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我国生态农业与农业经济的协调发展途径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0(32):25-26.
[3] 王敏,郭志敏,胡小玲.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生态农业发展问题研究:以內蒙古巴彦淖尔市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5(2):113-114.151AE7C7-2ED6-4C17-AB25-5B2D4CD0268C
[4] 张轩畅.旅游景区的发展困境及解决途径:以湖北省柃蜜生态农业旅游区为例[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9(11):34-35,47.
[5] 张树俊.发展特色农业经济的战略思考与实现途径:江苏省姜堰市河横村发展特色农业经济的研究报告[J].管理学刊,2011,24(5):51-57.
[6] 王佰茹,田家齐,王墨,等.生态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绥化市绿菜源农民合作社为例[J].北方经贸,2016(8): 31-33.
[7] 陈祥碧,刘晓鹰.长江上游少数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以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生态畜牧业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5,36(10):168-172.
[8] 冯晓龙,刘明月,张崇尚,等.深度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治理如何协调:来自社区生态服务型经济的实践证据[J].农业经济问题,2019(12):4-14.
[9] 胡翠华.生态农业旅游SWOT分析:以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木老乡为例[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30(8):90-92,103.
责任编辑:黄艳飞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Way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CHU Zhenghua (Shuangqiao District Finance Bureau of Chengde City, Chengde, Hebei 067000)
Abstract Ecological agriculture through agriculture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social economy, and then form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for China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This paper mainly aimed at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to carry out in-depth research,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of Chinas ecological agriculture, summari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significance, status quo,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and then provide effective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Key words Ecological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approach; Way
作者简介 楚峥华(1982—),女,河北承德人,中级农业经济师,主要从事经济類工作。
收稿日期 2021-11-03151AE7C7-2ED6-4C17-AB25-5B2D4CD0268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