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文化遗产推动可持续发展:基于中东、北非地区三个国际资助项目的分析
1970年代开始,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就逐渐从单一维度下、以经济为中心的西方发展观转向为多维、共同发展、公平、基于人权、与周围环境相关的路径。在这个框架下,利用文化遗产探究一种可替代的、文化敏感的、包容的和跨领域的发展模式成为可能。然而,文化遗产在应对其狭义的保护范围之外更为广泛的发展挑战时具有的可能性仍然处于被忽视的境地。
尽管UNESCO在2015年发布的政策中,将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融入《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以此强调全面了解世界遗产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但是,目前在遗产领域中绝大多数出版物还仅仅局限于从更为狭隘的角度对此展开讨论,诸如: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应用、性别、自然资源管理及当地社区利用自然资源等议题,且并未将这些议题相互联系。
文章聚焦在埃及、摩洛哥及巴勒斯坦占领区(OPT)实施的三个遗产促进发展项目,项目均由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基金项目(MDG-F)资助支持,从三个可持续发展维度批判性审视了文化遗产对世界可持续发展议题的贡献。
一、遗产和缓解贫困
1.促进由当地驱动的旅游业
基于旅游业发展中应用的策略议题,属联合国WTO和埃及旅游部在埃及实施的措施最为全面。项目根据资源类型和市场需求对埃及的文化和自然资源进行了划分,其目的是为了将这些资源转化旅游类产品:精心设计的一份旅游空间指南和两条旅游环线;积极开展营销推广活动以及短途旅行等。
该策略的一个主要缺点为仅仅关注产品的终端,忽略了对于游客和当地群众来说更为必要的周边环境和基础设施。此外,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新型商业和自主创业的出现离不开培训及技术、经济的援助。另一方面,为推动项目影响最大化,项目支持在培训者、旅行社经营者以及整个旅游市场之间搭建关联网络。
2.强化依托遗产的经济要素
项目均致力于为受益群体提供培训,帮助其获得更多的知识、技能,进而在以遗产为基础的经济领域内提供就业机会、鼓励自主创业。培训活动可被视作是诸多发展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然而,如若存在下列情况:没有进一步的业务拓展,手工艺制品在商业化的过程中没有与市场建立起强有力关系,缺乏购买手工制品的顾客等,项目在培训环节上的努力最终很可能会付之东流。文化创意产业在发展上极度依赖文化政策,及社会、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要素,这也使得该产业很难实现自给自足。研究表明,在项目期间所提供的经济和行政支持结束后,这些不同的发展机制和平台并未继续运转。
二、遗产、性别平等和赋予女性权利
1.将性别观点纳入主流视野
通过包含主流性别议题的活动中,即在设计、监督和评估环节,特别是在文本分析和需求评估、机构能力拓展、经济支持、积极参与本地发展计划等方面,促进性别平等和赋予女性权利。
最终陈述报告指出,参与联合项目的女性会更加重视自身拥有的权利,国际公约及国家政策也包含有支持女性的权利和性别平等的内容。这显然是一个积极的结果。
2.通过增加收入的方式赋予女性权利
考虑到目标地区的女性是传统食品加工知识和技能的独特传承人,另一项策略旨在通过富含当地传统和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产品发展新的增收途径。关于环境可持续、性别平等、经济发展的综合举措需要强化女性在保护、可持续性消费、代际传承农业生物多样性产品中的作用。
研究表明,联合项目在赋予女性权利方面显得过于激进,对项目实施的环境缺乏感知,导致项目成果难以持久的留存。此外,尽管项目是文化类别,但讽刺的是,这些项目并未将当地及文化的因素考虑在内,表明这些项目实际上是外部强加给这些地区的产物。事实上,三个项目均位于父权制国家,女性常被要求优先开展家庭事务,而非其他培训、专业性和有报酬的活动。
三、遗产与环境的可持续
1.加强保护环境
鉴于自然和文化遗产与所在社区之间的紧密联系,关于环境可持续的行动必须树立融合生态、社会、经济和文化要素的整体观。在摩洛哥,联合项目与政府展开合作,双方合力修订保存、保护加强文化与自然遗产的法律条文。然而,上述举措倡议还未得到相关部门、决策制定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采纳。此外,在这些措施推进的过程中,没有相應预算分配或支持计划,亦没有建立明确的政府机构来界定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义务和资源分配。
最终,从评估本文中可以清晰地辨别出,对环境的保护不应停留在意识层面,应更加关注污水处理、垃圾回收和公共饮用水网络等实际操作层面。
2.提高参与度与认知
当地社区极度依赖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而这种关系以相互依赖、相互巩固的方式不断深化。鉴于此,联合项目强调将当地社区所发挥的效用列为实现环境可持续具体举措中的关键要素。
联合项目致力于提升社区、公民社会、个体机构和政府当局对环境可持续的认知,但此举需要依托关于遗址生态重要性、技能发展和社区参与的合理解读。事实上,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取决于每个人自然资源保护和管理的价值观、信仰、行为、消费模式和实践。
文章最后指出依托本研究成果,未来依托遗产的国际发展项目将受益于项目定义中对项目背景的高敏感度;更顺畅且持续的规划进程,包含预判潜在风险和实施缓解措施的项目管理策略;在项目实施过程的每个阶段邀请多个层面、多个部门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增加国家和当地层面对项目的了解;在项目长期执行策略方面,关注更广泛的利益相关者的政治愿景和经济投入。
文章刊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ritageStudies2022年第2期,作者:Francesca Giliberto& Sophia Labadi,编译:赵毓(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D64F13E5-7232-4C9F-A66E-D810950F6812
国际资讯
UNESCO呼吁保护乌克兰文化遗产近日,UNESCO就烏克兰局势发表声明,对正在乌克兰发生的军事行动和暴力升级深表关切,并呼吁防止破坏文化遗产。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下设机构国际蓝盾委员会也发表公开声明称,随时准备协助保护乌克兰的文化遗产。
UNESCO在声明中呼吁各方尊重《关于武装冲突情况下保护文化财产的海牙公约》(1954年)及其两项议定书,俄罗斯与乌克兰均为1954年海牙公约及其第一议定书的缔约国。乌克兰于2020年6月30日加入第二议定书,但俄罗斯尚未加入,故第二议定书的有关规定对俄罗斯不产生约束力。不过,俄罗斯联邦的《军事手册》(1999年)指出,“破坏文化财产、历史遗迹、礼拜场所和其他代表民族文化或精神遗产的建筑物”是被禁止的战争方法。
雨水对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的世界遗产地造成破坏UNESCO公开表示援助近日受暴雨袭击的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的两座城市——欧鲁普雷图、孔戈尼亚斯。
暴雨对世界遗产地欧鲁普雷图历史名镇(1982)和孔戈尼亚斯的仁慈耶稣圣殿(1985)造成了破坏。
UNESCO巴西代表M a r l o v aNoleto表示:日益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在提醒着我们,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已经显现。同时也在督促我们行动起来,调整保护政策、降低灾害风险和准备管理方案”。
UNESCO收到了雨水对孔戈尼亚斯市内世界遗产地的影响报告。在耶稣圣殿中,由亚历昂德里诺在殖民时期所雕刻的木质雕塑受到了降水和湿气的影响。
世界遗产领导力项目: 回顾2021、展望未来2021年,世界遗产领导力项目成果丰硕,在帮助管理世界遗产和全球的遗产地方面,通过数字转型、举办新型活动和扩充资源等途径取得了显著成就。在去年,世界遗产领导力项目着力将课程、论坛、工作坊等传统活动形式转为线上能力建构活动,并在修订和发展关键资源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此外,项目还举办、联合筹备了30项网络活动。
2022年项目的工作重点在于发布关键手册、共享资源并翻译为多种语言,在世界上各个区域开展有针对性的能力建构活动。筹办下一届世界遗产地管理者论坛与世界遗产委员会年会。
保护贝鲁特文化遗产的行动时刻640——这是被2020年8月4日贝鲁特港口两次爆炸破坏的文化遗产建筑数量,建筑主要集中在杰美扎大街等3个街区。在爆炸发生后的几天里,这些建筑的产权人接到大量售卖建筑资产的报价单。
根据2020年10月颁布的194号法律条文,在黎巴嫩文化部出台关于重建、可持续性保护历史建筑和街区的特别修缮计划之前,冻结两年内的不动产交易。这个时间范围实际上也限制了文物局开展工作的周期。目前的首要责任是应对受损建筑进行评估,重建私人住所和公共建筑。然而,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制定专门的法律,来确保城市遗产可以永久保存下去。
2022年国际古迹遗址日:遗产与气候2022年国际古迹遗址保护日的主题:遗产与气候。旨在通过发挥遗产保护研究与实践的全部可能性,传递气候韧性路径以加强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提倡过渡到低碳的未来。上述内容被视为是ICOMOS三年科学计划(2021-2024)的一部分。
UNESCO就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乡土振兴展开探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LAC)的自然与文化遗产一直都被视作是乡村经济发展的驱动要素,但是对于诸多LAC的国家来说,在后疫情时代,在乡村地区实现包容性、响应气候变化且平等的发展仍然是一个挑战。
线上工作坊聚焦分享并思考实施遗产主导的策略背景下,发展LAC乡村地区时所面临的关键挑战,同时审视地区内的有效实践和经验教训,及采用创新解决方案所伴随的挑战和潜在途径,例如RURITAGE模式。以遗产引导乡村振兴的模式(RURITAGE)加强了对物质和非物质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利用和思考,将乡村的土地转型为具有经济竞争力的区域,同时融合了可持续性和包容性发展理念。
国际资讯主要源于UNESCO、ICOMOS官方网站,翻译:赵毓(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D64F13E5-7232-4C9F-A66E-D810950F6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