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仕强
摘 要: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宣布我国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任务。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电商逐步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方式,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转变農村经济发展模式以及优化产业结构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乡村电商在助力脱贫攻坚方面发挥的作用,结合N县乡村电商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及发展对策。
关键词:精准扶贫;乡村电商;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F724.6;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2)05-0-03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商直播业随之兴起,这为农产品的营销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农村电商行业的发展对于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快乡村经济发展速度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农村电商作为一种新的销售模式,在助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是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N县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认真谋划,扎实推进农村电商提质增效民生工程工作,乡村电商业近年来加速发展,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探究精准扶贫背景下N县乡村电商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乡村电商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乡村电子商务,通过网络平台嫁接各种服务于农村的资源,拓展农村信息服务业务、服务领域,使之成为遍布县、镇、村的三农信息服务站[1]。作为乡村电子商务平台的实体终端直接扎根于农村服务于“三农”,真正使“三农”服务落地,使农村成为平台的最大受益者。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内容包括网上农贸市场、数字农家乐、特色旅游、特色经济和招商引资等。随着数字乡村建设、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电商扶贫等工作深入推进,我国农村电商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农村网络零售和农产品上行规模不断扩大,农村消费市场潜力进一步释放,农村电商模式不断创新,电商扶贫实现国家级贫困县全覆盖[2],让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农村已逐步成为现实,农村电商发展进入快车道。农村电商蓬勃发展,在打通城乡直供信息壁垒的情况下,让小乡村有了大舞台,让传统农产品突破了有形市场的地域限制,拥有了更宽广的发展空间。
二、N县乡村电商行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N县乡村电商行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N县按照“以特色农村电商为核心,各镇差异化发展,优势特色产业跨界融合”的思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认真谋划,扎实推进农村电商提质增效民生工程工作,探索“互联网+助力农产品上行”新措施。积极培育“直播经济”,创新“乡村网红带头人+直播+孵化培育”工作方式,完善“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电商(平台)+村站+基地+农户”“你种我销、你养我卖”农产品上行模式,实现“一根网线”敲开农村电商“致富门”,全面助推乡村振兴,开创县域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第一,搭建电商平台,打造品牌“云发展”。N县成立“农产品上行中心”,按照“农产品上行中心+电商(平台)+村站”的模式,联合村电商服务站帮助扶贫基地、农户销售农产品,累计线上线下销售农产品9 000余万元。成立农产品线上线下展销平台,优选30多家合作社、家庭农场120多种特色农产品入住,年销售农产品3 000余万元,带动了村站进行农产品销售。建成线上线下各类“消费扶贫专区”11个,各专区自建立以来累计销售约1.9亿元。打造了县域电商公共品牌,推动企业认证“三品一标”70余家,涉及148个农产品。
第二,优化服务体系,打造助企“加油站”。N县积极提升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运营能力,全县年培育电商主体100余个,孵化企业团队100余个,孵化各类线上店铺200余个,目前全县电商主体700余家,网上年销售额超1 000万元。建设了3万平方米的电子商务产业聚集区,吸纳46户经营户外烧烤、农副产品、旅游等产品的电商龙头企业及快递物流企业聚集发展,带动就业1 500余人,被授予“电子商务示范园区”。
第三,完善农村物流,健全镇村“致富路”。全县村级光纤覆盖率达到100%,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2 600千米,公路完好率达到92.6%。建成12 000平方米电商物流配送中心,入驻7家快递物流企业,整合物流资源,承担全县95%的快递物流业务。实现148个村快递服务到村全覆盖,快递年收发件量递增10%。
第四,落实宣传培训,构建人才“商学院”。广泛宣传农村新政策,展示农村电商发展成果,营造良好氛围,提升群众的知晓率和满意度,扩大了民生工程影响力。年农村电商培训1 500余人,其中累计培训建档立卡贫困人员48人,帮助1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开设网店,累计线上销售400余万元。派选100余名选手参加省电商直播大赛,1名选手获得个人三等奖。同时开展县电商直播销售技能大赛,培育一批优秀直播人才。
(二)N县乡村电商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一,思想上较为保守陈旧。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思想上较为保守。农村地区发展电商存在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多数农民喜欢当面现金交易,他们并不能很快接受网上支付这种新兴交易模式。加之网上交易存在一定的风险,交易风险系数大。农民本来收入不高,难以承受交易风险带来的损失,在交易上就会更为谨慎。这就增加了电商在农村发展的难度。
第二,农产品出村进城仍是难点。一是农产品区域品牌影响力欠缺。N县虽然拥有若干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以及中国驰名商标。创建了其区域公共品牌,但没有形成市场认可的有价值、可识别、可追溯的区域公共品牌,没有真正发挥区域品牌价值。现有推出的农产品和加工食品品牌,由于影响力较小,短时间内难以获得市场信任和高价值的回报[3]。二是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仍旧薄弱。乡村电商利益联结机制不稳固,“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电商(平台)+村站+基地(家庭农产、合作社、企业)+农户(贫困户)”的农产品出村进城模式仍需大力推广。参与农产品上行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数量少,合作社等经济组织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供应链的节点企业较为分散。因而,无法进一步降低供应链总成本、加强信息共享、确立竞争优势[3]。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布局不够合理,在电商指导、产品宣传、信息传播等方面的功能未充分体现,仍有多个电商服务站点并未得到有效利用。三是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农村信息基础建设是农村信息化的关键。相比城市而言,农村的信息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电信和网络设施普及率比较低。我国地大物博,地区差异大,大部分区域软硬件设施匮乏,使用网络的空间和条件不足。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网络设施覆盖不到农村范围,有些农民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使用的并非智能手机,电脑也不是家家户户可以普及,他们无法直接参与到电子商务的交易当中去[4]。
第三,县镇村三级物流体系仍未完善。一是配送“最后一公里”未真正实现。物流资源配置效率低,不能有效整合、共享、协调,加大了物流经营难度,制约行业整体水平提升[5]。建设成本高,使得末端并没有伸向鎮村级偏远地区。二是乡村冷链等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在农产品上行过程中,由于生鲜农产品的易腐烂、易变质等特性,农村冷库网点严重不足,无法对生鲜农产品进行全程低温控制,现有的电商物流系统难以满足农村电商业务对流通环节物流配送的需求。三是农村电商利益联结机制不稳固。“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电商(平台)+村站+基地(家庭农场、合作社、企业)+农户(贫困户)”的农产品出村进城模式仍需大力推广。配套的仓储冷链物流设施不完善,生鲜农产品出村还存在困难。
第四,乡村电商人才培育仍是弱点。农村电商除了拥有便捷性,它还拥有一定的技术性,这就需要足够的电商人才作为支撑。在农村,大多数人的文化程度不高,缺乏网络学习和文化学习的基础,不会使用电脑去打字、查询信息,甚至连开关机也不会,这就对农村电商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4]。此外,农村地区的经济较为落后,一些电子商务技术人才到农村地区工作的意愿不高,致使乡村电商人才匮乏。乡村电商的本土化人力资源储备严重不足,现有经济和文化环境留不住、吸引不了优秀电商人才。这就使得乡村地区发展电子商务缺氛围、缺支撑。自2018年以来,N县开展各类电商培训人次4 500人次,但仍存在培训形式单一,培训与实践衔接不够的问题。
三、N县乡村电商业发展路径
第一,抓好顶层设计,全面落实发展政策。N县应抓好政策实施,强化跟踪问效,注重了解乡村电商发展新需求,着力解难题、建机制,深入研究有利于县乡村电商发展的思路、目标、任务和举措,推动农村电商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持续健康发展。结合N县电子商务实际发展情况,出台并切实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具体扶持政策,积极推动面向农村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创新创业等重点领域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更大规模社会资本流向电子商务领域,重点支持电子商务优势产业、新技术、新业态等发展。
第二,加强经营主体建设。推进龙头企业培育、强化品牌建设,引导聚集发展。培育农村产品上行电商企业、农村电商品牌[6]。争创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县,积极培育省级电商示范镇、示范村、“三品一标”农产品,加强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培育、运营推广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以农产品交易平台、农产品展销平台为依托,推动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化融合发展,大力推广“公共服务中心+电商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产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委托生产、订单农业等方式,收购、包装、销售小农户自产农产品[6]。
第三,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完善县电商集聚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发挥示范集聚效应。推进农村县、镇、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提高农村电商服务网点快递服务能力,畅通农产品上行的“最后一公里”。搭建惠民供销服务新平台。立足村民日常供销需求,以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为依托,对接本地分销和综合服务平台,建立村站将村民与各平台连接起来,通过App、小程序等满足村民便利化、个性化日常消费需求,构建“线上购买、平台配送、村站自提”的一体化经营商品链,助力工业品下行。支持和推动本地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利用各平台的社会化媒体营销手段,举办线上活动,扩大线上影响力。
第四,优化提升公共服务。推进“两中心、一站点”规范运营,强化政策宣传、运营维护、孵化帮扶等核心功能,持续提升农村电商公共服务水平。做好本地特色农产品信息收集,帮助农民整合零散农产品资源,加强与电商渠道对接,让“小农户”连上“大市场”。增强电商培训实效,提升参训人员就业创业率。建立三级电商公共服务体系。依托N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积极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支持县乡村三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将平台与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站点对接,形成资源互补,赋能电商站点。发挥各镇村级服务站点自身优势,实现站点增收,提升村民的电商认知水平和认知范围,推动乡村振兴。
第五,培育推广农村电商品牌。依托中国安徽名优农产品、农业产业化交易会等平台,加强农村电商优秀企业和品牌宣传推广[6],大力培育地域特色鲜明、品质优良的网货品牌和产品。把非标性农林产品转化为标准化的商品,给产品贴上“QS/SC”标识,提升产品附加值。鼓励品牌产品在天猫、抖音等大型电商平台开展网络直播、“名人”代言等宣传推广活动,提高县优质农产品影响力。定期开展“丰收节”“直播节”类似活动,加强特色农产品的宣传推广。依托N县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以在电子商城开设特色乡村专栏,通过特色乡村专栏,重点解决对接乡村农民的卖难问题,也让市民可以买到最原生态的农产品。同时,逐步开发手机端,包括微信公众号和手机App,深化物流配送、在线销售、农业资讯等服务,让电子商务平台成为N县人民唾手可得的购物平台,不仅买得方便,更要买得放心[7]。
第六,强化直播电商人才队伍建设。为打造良好的乡村电商发展氛围,应致力于乡村直播电商专业化人才培养,通过集中授课、讲座、面对面交流、上门服务专项培训、主题沙龙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邀请行业内的专家人士对人才队伍进行专业化培训,制订专业化的电商直播培训方案,帮助商户和个人从零基础的“门外汉”转变为掌握理论与技术的“多面手”,熟悉各大直播带货平台的规则,通过直播变现不断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对于有条件的乡镇,鼓励引进人气网红主播,同时积极培育本土新人主播。
第七,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模式。一方面,针对农村的具体情况,发展农村团购。在村或乡镇设立由大学生村官担任的团购负责人。另一方面,在农产品的对外销售上,摒弃之前的自产自销方式,实施多元化的物流模式。具体来说,一是组织建立农民合作社,专门从事运销工作。二是依托第三方物流公司。代理商同第三方物流签订合同,使农产品更快进入流通领域。物流公司应做好农村物流网络保证以及农产品保鲜工作,同时与中国邮政签订协议,在各乡镇设立相关网点,以保证商品供应的及时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乡村电商业的发展充分利用了乡村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促进了乡村各个产业的融合发展,有助于精准扶贫。N县乡村电商业发展前景好,潜力大,面对新形势下的机遇和挑战,N县应着手从顶层设计、特色产业、主体培育等多角度出发,为促进乡村电商业发展与助力脱贫攻坚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丹.农村电商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解析[J].山西农经,2021(3):41-42.
[2]严佩,宋乐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营销界,2020(38):44-45.
[3]杨旭,李竣.县级政府、供应链管理与农产品上行关系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81-89+156+157.
[4]潘奥.新形势下农村电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16):80+85.
[5]马改艳.农产品上行的现实困境、归因与破解探赜[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6):38-44.
[6]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电商优化升级工作方案的通知[J].安徽省人民政府公报,2019(14):16-22.
[7]甘文婷.浅谈乡村振兴战略下惠州农村电商品牌提升策略[J].商场现代化,2019(21):47-48.
(责任编辑:张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