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日,有很多节日装饰,无非是围绕着迎接春天的主题出现。
古代,以青色为春天的象征。立春日,百官穿青衣戴青帻(头巾),立青色旗帜,叫作立春幡,以示迎春。
古代妇女还要在立春日戴春胜于发髻上。春胜又叫幡胜、彩胜,以彩绸或彩纸剪成燕子形或幡形。《荆楚岁时记》载:“立春之日,悉剪彩为燕以戴之……”《岁时风土记》载:“士大夫之家,剪彩为小幡,谓之春幡。或悬于家人之头,或缀于花枝之下。”这种风俗后来又移到花朝节中去了。但这且不管它,单说为何要剪彩为燕呢?原来,春神句芒在神话中就是一个鸟神,剪彩燕便是由祭句芒变异而来的。直到清代,《点石斋画报》还记述,民间立春有一种放鸠鸟之习俗,认为“而农事方起,此鸟飞鸣于桑间,云五谷可布种也。故曰布谷”。其实也是由此类古俗演变而来,但离《荆楚岁时记》所记的原初面貌很远了。
春季天气回暖,燕子等候鸟飞回北方,也就等于春天回归,所以远古以鸟为春神。
《荆楚岁时记》又记,当时人们在立春日贴“宜春”二字,以祈求吉祥,后来演化为春帖(不同于春联)。用长尺余、宽三四寸的红纸裁成,上书吉语与诗词。《苕溪渔隐丛话》载:欧阳修有“不惊树里禽初变,共喜钗头燕已来”,郑毅夫有“汉殿斗簪双彩燕,并和春色上钗头”,都是立春帖子诗。民间则多在立春前后,贴“牛马平安”“出门平安”等吉祥语。
立春节的节日食物也很有特点。古代要吃韭菜、萝卜等较辛辣的菜,以迎新春。
董仲舒《春秋繁露》记载春季正月时人们要用韭菜祭拜先祖。这大概源于汉代的“五辛盘”。据晋人周處说,元旦这天人们要吃五辛盘,盘中有五种辛辣的菜:葱、蒜、姜、韭、萝卜。后来才发展为立春日也吃生菜、迎新春。五辛盘也就称为春盘。据《摭言》说,晋代已经有春盘,放萝卜、芹菜等。唐代杜甫《立春》诗也说:“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可见当时春盘已经很普遍了。后来春盘越造越精细,成为今天蔬果雕刻艺术的起源之一。
为何迎春要吃辛辣菜呢?据说是因为辛菜有发五脏气之功效。春天人们容易产生困倦之意,这是由现代医学证实了的。吃辣菜去春困也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至今广西一些地方在打春时还要吃蛋,吃酸萝卜、酸姜等酸味,也说是可去春困。立春日更流行的是吃春饼。据《四时宝镜》说,唐代立春日食“春饼、生菜,号春盘”。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说:“立春前一日,大内出春饼,并酒以赐近臣。盘中生菜染萝卜为之装饰,置奁中。”春饼是用白面烙制成的薄饼,卷了生菜来吃。有的还卷上腊肉、腌肉、粉丝、鸡蛋等,至今仍很流行,在国外也有一定影响力。又有春卷、春茧等食物。春卷是薄面皮包菜馅,炸制而成。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就写到薄皮春卷、子母春卷。
立春日过后,民间开始准备春耕,备种,修农具,积肥……还要用好草料喂牛。
繁忙的农耕很快就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