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海琼
摘 要:目的 分析心理效应护理与健康教育对传染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以2020年10月~2021年10月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传染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随机抽签,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一般性护理,干预组行心理效应护理+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后,评估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调查传染病知识掌握程度、自管能力,观察预后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自管能力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评分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PSQI以及WHOQOL-100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效应护理与健康教育方案联合应用,能深化患者对传染病的认知,使其保持正面心态。
关键词:心理效应护理;生活质量;睡眠质量;传染病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2)-9-0-03
目前,传染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仍有部分患者因自控能力差,或存在遗传性问题,造成了傳染病的出现,常见疾病有艾滋病、乙肝等,该类传染病发生后无法治愈,经药物可控制,然而该病加重后会增加病死率[1]。感染传染病后常受到他人异样眼光,由于缺乏对传染病的了解,且传染病病程长,治疗费用高,常造成患者焦虑抑郁心理,若不及时调整,会增加传染病患者的抑郁率,无法配合传染病的治疗。心理效应护理使用范围广,初期会评估传染病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出针对性的心理关怀措施,能帮助传染病患者疏解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信心[2-4]。此外,部分传染病患者缺乏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存在自管能力欠佳的情况,会造成传染病的加重,且对传染病有错误认知,限制了其与他人的沟通,也会出现心理问题。因此健康教育很关键,掌握传染病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程度后,通过拓展教育途径,为传染病患者提供不同的宣教内容,可纠正患者对传染病的认知,并能提高自管能力,减少传染病危险因素,以防止传染病恶化[5]。基于此,本研究以2020年10月~2021年10月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传染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心理效应护理联合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20年10月~2021年10月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传染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随机抽签,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男28例,女22例;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43.82±3.09)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4.61±1.23)年;肺结核18例,乙肝20例,艾滋病10例,其他传染病2例。干预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20~69岁,平均年龄(44.37±3.18)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5.03±1.71)年;肺结核17例,乙肝21例,艾滋病11例,其他传染病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存在传染病,符合各类传染病的诊断标准;②有完整的传染病资料;③为单一性传染病。
排除原则:①存在两种或以上传染病;②非传染病造成的精神问题;③感官功能障碍。
1.3 方法
干预组患者采用心理效应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方案。(1)心理效应护理。①良好沟通:传染病患者入院时即介绍院区环境,缓解传染病患者的陌生感,日常增加沟通,耐心解答传染病患者的问题,严禁在沟通期间表现出不耐烦,防止传染病患者出现自卑、抑郁心理。②情绪转移:根据传染病患者的喜好,在病房内播放音乐,在平静状态下指导患者完成深呼吸训练,若存在情绪极差的情况,可经语言提示让传染病患者进行冥想,可达到放松身心的效果。③家属支持:传染病出现后有较大压力,家属予以鼓励,能增强传染病患者的信心,也能让其获得内心安慰,可配合各项传染病护理措施。④病友交流:组织各传染病患者参加交流会,邀请传染病控制良好的患者讲述自身的治疗心得,提高各传染病患者的共鸣,并在交流会中进行相互鼓励,能提升患者对传染病的治疗信心。(2)健康教育。①制订教育方案。和传染病患者沟通,增加问卷问答,了解传染病患者的理解能力以及对传染病的掌握程度,针对其疾病认知缺失部分制订教育方案。②优化教育途径。a.海报宣传:将相关的传染病知识制成手册、海报等,其中手册发放至传染病患者床头,海报张贴在传染病病区走廊,还可在病区LED屏上播放各类传染病的相关知识。b.组织讲座:邀请各类传染病患者参加讲座,由传染病科室专家讲解各类传染病知识,深入分析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设置一对一交流环节,解答传染病患者的各项问题,纠正其对传染病的认知误区。③深化教育内容。a.病理教育:根据传染病类型,向各患者讲解病机,阐述对应传染病的治疗措施,讲解治疗注意事项以及治疗机制,让患者对传染病的治疗保持正确的认知,并提升治疗依从性。b.饮食教育:不同的传染病对饮食有不同的要求,其中禁止刺激性食物为共同原则,例如减少肺结核患者脂肪的摄入,乙肝患者禁止烟酒摄入,日常可增加蛋白、维生素摄入,能纠正机体营养问题。c.运动教育:传染病出现后存在抵抗力差的问题,指导传染病患者增加个人锻炼,锻炼期间佩戴口罩,能防止病菌经唾液传播,控制活动量,防止运动过度造成的呼吸不顺畅等事件。d.个人护理教育: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不一,需让各传染病患者掌握病菌传播途径,规范自身生活,准备独立的碗筷、衣柜等,减少个人物品和他人物品接触,并使用专门的消毒液增强清洁,防止病菌留存造成的传播。
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性护理方案,即宣教传染病的治疗措施,指导传染病患者遵医嘱治疗等。
1.4 观察指标
心理状态要求传染病患者参与问卷调查,问卷依据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法设计,前者能观察患者焦虑状态,后者能观察者抑郁状态,而各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和分值之间的关系为负相关。
传染病知识掌握程度评估量表包括病理知识、防护知识、传播知识、治疗知识等,单项100分,若对传染病知识掌握好,则分值高。该量表由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自主设计。
自管能力评估包括饮食管理、清洁管理、运动管理等,共计100分,自管能力优80~100分,自管能力良60~79分,自管能力差0~59分。该量表由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自主设计。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
预后情况通过两个方面进行评估,其一为睡眠质量,该项内容在评估时参考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经七个维度评估各传染病患者的睡眠状态,共计21分,若传染病患者睡眠好,则分值低。其二为生活质量,该项内容评估时参考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WHOQOL-100)量表,经6个维度评估各传染病患者的生活情况,共计100分,若传染病患者生活好,则分值高。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心理状态、传染病知识掌握程度等计量资料以(x±s)形式描述,采用t检验,自管能力等计数资料以[n(%)]形式描述,采用χ2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传染病知识掌握程度比较
干预组患者各维度评估传染病知识掌握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自管能力比较
干预组患者自管能力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PSQI及WHOQOL-100评分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PSQI及WHOQOL-100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传染病危害性大,由于患者缺乏对传染病的认知,常造成自我管理能力欠佳的问题,会加重传染病,造成抑郁症等心理问题,危及生命。为阻碍传染病进一步发展,深化患者对传染病的理解,并改善其情绪很关键。心理效应护理属于新型措施,特点在于良好的沟通,能拉近传染病患者和护士之间的关系,经其鼓励以及优良案例的列举,能减轻传染病患者的担忧情绪[6-7]。情绪转移、家属支持均有较好应用价值,前者能在不良情绪出现时改善患者心态,后者能得到家属鼓励,均能予以传染病患者内心支持,可有效缓解内心压力,积极面对传染病的治疗,阻止传染病的恶化。他人安慰始终无法做到感同身受,仍会造成传染病患者的内心压力,而组织病友交流会,则能引发传染病患者的共鸣,由同种疾病的患者讲解治疗知识及经历等,能更好地安抚传染病患者,提高其传染病治疗配合度[8-10]。
有研究指出,传染病知识掌握不足是造成传染病加重的主要原因,针对此类情况需和传染病患者沟通,详细了解其理解能力以及传染病知识掌握情况,以此制订宣教方案,可提高宣教针对性,深化传染病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由于传染病患者理解能力不同,在知识传播时需重视传播途径的优化,知识手册、海报、LED屏等不同的宣传途径适合理解能力不同的群体,能帮助各患者深入掌握传染病知识,以防止传染病加重[11-12]。组织讲座进行面对面的沟通,更便于患者掌握各类传染病知识,且能解答传染病患者的问题,纠正其对传染病的错误认知。教育实施期间需注意深化教育内容,在关于传染病病机知识讲解过程中需重视语言的通俗性,便于传染病患者理解。讲解饮食、运动等知识,重点在于规范传染病患者的生活,可提高传染病患者自管能力,防止病菌的传播,达到较好的传染病预防效果,减少传染病对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此外个人护理教育很重要,独立使用生活用品,并增加个人用品的清洁处理,可减少清洁过程中的病菌残留及滋生,能防止病菌转移造成的传染病扩散,经此教育内容也能防止传染病的加重[13-15]。
综上所述,心理效应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有较好价值,可改善心态,深化患者对传染病的认知。
参考文献
[1]吴玲霞,孟荣,孟慧.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作用研究[J].中华养生保健,2021,39(5):101-103.
[2]洪震,张莉,严鑫,等.高职实习护生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心理与行为反应的质性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1):59-62.
[3]刘金凤.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2020,27(4):538-540.
[4]邵爽,张慧荣,陈小垒,等.北京市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传染病知识学习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21,18(12):82-85.
[5]白秀丽,冯蕊蕊,靳夏,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在校大学生心理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J].护理管理雜志,2021,21(9):629-633.
[6]麦艳君,毛玉巧,危娟.人文关怀对支援传染病收治点护理人员心理及睡眠状况的影响[J].包头医学院学报,2020,36(8):75-77,89.
[7]金莉,曹秋蒙,张艳.心理护理干预对新型呼吸道传染病轻症患者缓解焦虑情绪的效果分析[J].系统医学,2020,5(16):141-143.
[8]杜群.结核、艾滋病及乙肝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健康教育的应用对提升控制效率的价值研究[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13):163-164.
[9]区正红,闵筱辉,孔容冰,等.多元化健康教育在初中学生传染病预防素养干预中的实践与效果评价[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20, 25(6):642-644.
[10]何梅.健康教育在结核、艾滋病及乙肝等传染病中预防控制的效果探讨[J].中外医疗,2019,38(6):49-51.
[11]彭秀珍,马允利,刘晓莉.传染病病房护理质量提升中分层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对比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9):100-101,106.
[12]孙月,周丽娟,李健,等.突发传染病事件护理应急人员核心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护理应急救援引发的思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1,37(5):373-379.
[13]柳杞,李冰.同伴支持的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结核病与肺部健康杂志,2019,8(1):69-72.
[14]张海霞,张志云,刘晨,等.传染病医院与综合医院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及管理现况调查[J].护理学杂志,2021,36(4):54-58.
[15]李素红,刘瑞华,赵淑娴,等.动机访谈联合KAP理论的健康宣教对艾滋病患者遵医行为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9, 42(1):210,后插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