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悠长岁月,触摸宋韵风雅

2022-05-07 14:29何乐乐
杭州 2022年7期
关键词:团扇扇子

何乐乐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宋室南迁,为杭州这座底蕴深厚的城市增添了新的文化基因。拂去时光之尘,历史再次鲜活、宋韵再次生动——这些璀璨华光,穿越时空,在如今的杭州也总能寻得丝丝缕缕的踪迹。

一饭一蔬间,清欢滋味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轼笔下的清茶野餐,色泽鲜丽,充满春天的气息。对宋朝风味充满好奇的饕餮們,或许能从宋宴里品出当年的清新与雅致。

杭州西湖边太子湾公园里,就藏着舌尖上的宋韵——揽樱轩餐厅。2016年,揽樱轩的主厨旷建村接到了一项任务——复原宋代的茶食。查阅大量资料后,旷主厨发现,这些小点心虽然“貌美”,但在制作中往往高糖高油,甜腻的口感不符合当代人的喜好。通过适当的调整,颜值和口感并存的茶食诞生了。

成功的茶食是一个起点,一场完整的宋宴才是最终的目标。之后,旷建村和他的团队不断从《梦粱录》《山家清供》等古籍中寻找灵感,想要将宋代的名菜从纸张中搬到餐桌上,一次次尝试、一次次改良,历时三年,揽樱轩于2019年推出宋宴。

“不时不食”是宋人的饮食风尚和习惯,因此揽樱轩在菜品的选择和菜单的设置上遵循着四季更替的规律,留住最鲜美的滋味。春意盎然、满目翠绿之时,碧涧羹就成了最应景的一道汤——南宋时期民间常以芹菜做羹,色彩青碧、芳香扑鼻、清雅爽口。白粳米泡上南烛木(黑饭草)制成青精饭,也就是立夏时分杭州人常吃的乌米饭。秋风起,蟹脚肥,一种充满雅趣和别致的吃法登场,“橙用黄熟大者,截顶,剜去穰,留少液。以蟹膏肉实其内,仍以带枝顶覆之”,这道味香鲜、形精美的蟹酿橙,收录在《山家清供》中。

为了还原宋代本味,揽樱轩宋宴的厨师团队在烹饪时尽可能沿用宋代的方式。以最负盛名的东坡肉为例,苏轼在《猪肉颂》里描述了这道菜的做法:“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焰不起”是怎样的状态?旷建村和团队中其他厨师一起探索,不断试验后得出结论,温度定在68度,水中会出现密集的小泡,这是最完美的状态。小火慢煨,低温慢煮,在经过16个小时的等待后,醇香软糯、油而不腻的东坡肉就被送上了餐桌。

来自浙江省内的大家庭,专程赴揽樱轩为老人祝寿,也有很多商务人士成为这里的回头客,一饭一蔬间体味宋人的快乐。餐前,顾客可在揽樱轩体验点茶或焚香,每上一道菜后,揽樱轩会向顾客介绍菜品的出处、衍生和改良,美味佳肴和文化盛宴合二为一。精致典雅、烟火味浓,看似矛盾的两个词在宋代完美融合,袅袅炊烟和阵阵香气里,尝出清欢滋味,勾勒出市井生活。

一挥一摇里,扇出新风

2021数智消费嘉年华——杭州仲夏夜启动仪式上,每位嘉宾都收到了一把印有上城夜生活手绘版地图的团扇。夜幕降临,通过开启发光装置,团扇亮起柔美的微光,和城市的灯光一起汇聚起“近坊灯火如昼明,十里东风吹市声”的夜景。

点亮团扇的创意,来自杭州市工艺美术大师、平加扇艺主理人游晓婷。在她的记忆里,家中摆满了旧扇子、老物件,就职于王星记扇厂的母亲赵平加,闲暇时分都在钻研技艺,耳濡目染间,她与扇结缘。从中国美术学院环艺设计专业毕业后,她进入了一家设计公司。

当时的游晓婷并没有把全部精力投入扇艺,扇只是她的兴趣爱好和兼职。转机出现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王星记展位上设计精美、制作精良的扇子,吸引了许多国外旅客,有位日本游客甚至连续两天买了门票进场,专程欣赏购买扇子。这些热情与赞叹,在游晓婷心底埋下了一颗种子,作为匠人的后代,她想要把非遗文化传承下去,萌生出全身心做扇艺的想法,平加扇艺由此成立。

在这里,爱扇之人珍藏手工制作、用料考究的精品扇,慕名而来的游客们挑选具有杭州韵味的扇子作为伴手礼,喜爱汉服的姑娘们手中握着精致的团扇……扇子的实用功能因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而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一挥一摇扇出的不仅是徐徐凉风,还有浸润着千百年的文化底蕴。

回望历史,杭州与扇子的渊源十分深厚。南宋时期,都城临安成为当时全国制扇业最集中和最著名的地方。据记载,清河坊之东有一条扇子巷,长逾1公里,从鼓楼延伸到清泰街,巷子里布满制扇作坊。《梦粱录》中,杭扇有徐茂之、青蔑、周家、陈家等多家著名商号。刘松年《十八学士图》里的文人雅士用着羽扇和团扇,陈清波的《瑶台步月图》中侍女持扇……从古籍古画的繁华盛况里,游晓婷有了新的创意——挖掘并传承南宋扇文化。

从2019年起,游晓婷和团队陆续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零基础的孩子们也能体验宋代团扇的制作过程。2021年起,平加扇艺推出宋画团扇系列,选用丝绸、宣纸等材料,将宋画手工绘制在扇面上,或以宋画风格创作,“潮涌钱塘”等现代主题扇面。每个图案制成收藏和文创两款扇子,满足不同的需求。来自上海、苏州等地的白领们对团扇充满兴趣,抽空就跑来杭州欣赏体验。

为了让扇子重新走入现代人的生活,游晓婷结合当下的流行元素不断创新。除了发光的“灯扇”,平加扇艺还有可卷起插在腰间的“腰扇”,未来可能还会推出古风挂饰……“使用是最好的传承,分享是最好的传播。我们想开发出更多元、更有趣的扇子,吸引年轻人的关注,让更多人喜欢扇子。”曾经的繁华鼎盛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如今的扇子逐渐折射出新的光芒。

一曲一舞中,再现繁华

2021年7月,清河坊历史街区鼓楼小广场热闹非凡,鼓楼宋韵国风音乐角正式启动。江南丝竹奏出悠悠乐音,衣袂飘飘尽显舞姿曼妙,观众的掌声和喝彩声此起彼伏。恍惚间,市民游客似乎穿越回八百多年前,与南宋时期的百姓一同欣赏繁华夜市里的歌舞表演。

以表演的形式来传播宋韵文化,这是鼓楼宋韵国风音乐角负责人吴浚磊的初衷。“和宋代相比,我们当下的礼仪、民俗等表现形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在与95后、00后青年交流的过程中,吴浚磊敏锐地感受到,点茶、插花、焚香、挂画四般雅事,被他们视作“高雅而有距离感”。通过可触摸、可感知、沉浸式的体验,才能引起更多人的共鸣。

设置在传统剧场里的演出,因其辐射范围有限,很难影响到年轻人。而鼓楼宋韵国风音乐角是一个开放的空间,不设入口、不收门票。舞台搭建在清河坊历史街区,这是历史上的繁华商业区、游客来杭的打卡点、杭州人生活栖息的地方。在这被赋予了多重含义的物理空间里,历史与现实交汇,厚重文化有了全新阐释。

每晚六点半至八点半,戏剧、民乐、舞蹈、歌曲、杂耍等多种艺术形式在音乐角轮番上演。在创作编排上,吴浚磊团队选择发生在宋代的故事和具备宋代特征的表现形式,如演出的剧目为《狸猫换太子》《陆游与唐婉》等,演艺人员身着清丽素雅的宋式服装,画着额头、下巴、鼻梁三处重点涂白的“三白妆”,与唐朝的飞天髻发型、明媚妆容等迥然不同,极具特色风情。

服饰、妆容、表演……这些最真实最贴切的感受,在市民游客的心里留下了宋韵初印象。除了现场演出,线上直播通道也同步开启,演员们还会在短视频平台分享宋韵时尚。在吴浚磊看来,知识的输出与渗透是无形的,通过一些喜闻乐见的途径可以把更多人“引进门”。通过一场演出,人们构建起对宋韵文化的直观体验,由此萌生出想要更充分了解宋代的想法,宋韵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也就有了可能。

音乐角的国风演绎,自开设以来已吸引数十万名游客的驻足观看。受疫情影响,现阶段演出暂停,音乐角进入升级改造阶段。我们满怀希冀,期待2.0版本的音乐角拉开南宋临安城夜生活的帷幕,让典籍里的勾栏瓦肆活起来,重现跨越时空的繁华模样。

猜你喜欢
团扇扇子
张晓东《篆书国有岁以团扇》
团扇
站在苏州团扇背后的人
可收缩得彩色扇子
扇 子
扇面作画
明月入怀:中国团扇文化印象展
扇子
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
失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