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美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

2022-05-06 10:41
智库时代 2022年21期
关键词:美育美的艺术

邢 静

(营口理工学院基础教研部)

美育,是指通过美育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体验、感受、欣赏和创造的能力,通过课程学习和实践,拥有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培育健全人格。大学美育是一个宏观的概念,音乐、舞蹈、戏剧、美术、书法等都涵盖其中。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 美育是审美教育, 也是情感教育和心灵教育, 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心。这个文件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国家对学校美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再次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基于此,美育课程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随之愈加凸显,加强美育教育教学研究刻不容缓。

目前部分高校美育教育理念仍然比较滞后,美育课程的教育教学管理亟待完善,课程设置、教学实施、教学效果的评估缺乏系统成熟的方案作为参考。对于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源于生存发展的客观局限,迫使其对就业相对较好的学科更加重视,而美育教育由于在学科地位上的边缘性,往往不受重视,相关从业者也相应缺少话语权,这从根本上影响了学校推进美育教育的改革和创新进程。

一、本科院校美育课程建设的构想

随着国家政策的出台,关于美育教育的理论体系、课程设置、教育模式成为高等教育关注的话题。美育课程并不是艺术与教育的简单相加,在高校美育工作的改革实践中,需紧紧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去开展,即提升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并以此为目标由点及面去构建美育课程的框架。因为美育教育和传统知识教学相比有本质差别,美育课堂能否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能否满足学生对艺术知识的需求?我们需要探索适合自身的美育教育课程体系,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一)目标与定位

首先,积极落实《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要求,将公共艺术课程统筹规划,纳入高校各专业的培养计划。

公共艺术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是国家为培养高素质人才而设立的限定性选修课程。按照政策规定,高校需设立专门的教学机构和管理部门,配备专兼职教师,确保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和任意性选修课程的教学计划能够顺利实施。在美育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与时俱进地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通过积极的认识、体验与实践,潜移默化地提升审美素养。

学生通过学习美学和艺术理论、鉴赏和评析经典艺术作品、参加艺术实践活动等,浸润在艺术的天然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滋养出正确的审美观念,从而提高人文素养,加强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完善美育课程,科学构建美育课程体系

开展系统的美育教学活动,需要组织丰富多彩的艺术展演,配合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实施,提高育人成效。

科学构建美育课程体系,应用型本科院校美育培养对象以非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为主,学生所学专业基本涵盖了除艺术学科以外的大部分专业,比如理学、工学、经济学、农学等学科。因此,美育教育教学的培养方法难以统一划定,通常是根据本校美育相关专业的教师配置情况来决定课程的设置,尤其是任意性艺术类公共选修课,由于学生选课的不确定性,课程开设的随意性较高,导致一个教师很可能无法长时间稳定地从事一门课程的教学和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美育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以营口理工学院为例,首先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公共艺术课程,并纳入各专业的培养计划和学分管理,学生需修满2学分方可毕业。

其次,结合高校自身学科特点、地域资源等优势,以及教师的专长和研究倾向,开设具有地域特色的艺术选修课程或专题讲座,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真正的美育教育,是将美学原理渗透于各学科后形成的教育。普通本科院校教育体系的教学要求、学科体系和课程设置,需要对美育课程体系有更具前瞻性的构建。美育的特殊之处,体现在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引导,体现在美的感染和教化中,因此,教育管理者需改变教育思想,提升对美育教育的认识格局,促进美育教育和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

按照国家对于艺术类的五个一级学科进行布局,包括美术、音乐、设计、戏剧影视和艺术学理论。并在5大类里进行3个维度的设计,同时增加实践类教学的比重,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组织美育教学团队把教学内容压缩为三个基本板块实施美育教学。这三个部分并不相互独立,非是把三个部分的内容糅合分布在每一单元课题中来进行具体实施。

第一板块:美学基本知识与审美基本规律

开设艺术史论类和艺术批评类等方向的任意性选修课程,推荐学生阅读有价值的读物,比如,叶朗的《美学原理》、李泽厚的《美的历程》、宗白华的《美学散步》、朱良志的《曲院风荷》等。建议开设的课程有:艺术概论、美学原理、中国美术史和西方美术史等。专题讲座有:美学理论、中西绘画比较、中国传统绘画研究、艺术心理学等。

第二板块:艺术鉴赏

艺术鉴赏是将美学基础理论应用于音乐、古典绘画、现当代绘画、书法、影视、音乐、雕塑、建筑、舞蹈等不同艺术形式的赏析和评论,如:中国画名作赏析、书法鉴赏、经典影视赏析、音乐鉴赏、戏曲艺术赏析、建筑艺术赏析等课程。

以书法鉴赏为例,在美育课程艺术鉴赏板块中,书法在大学美育中具有一定的必要性,生活中随处可见书法作品,社会公众对书法的审美缺乏必要的感悟力和判断力,需要建立有现实针对性的理论框架。使学生对书法的渊源、价值和所蕴藏的文化含义有一个系统的认知。对书法艺术构成中的书体、书风、书技等要素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为学生构筑起一个循序渐进、栩栩如生的书风解读和审美感知渠道,将文史知识、个人情怀和社会文化悄无声息地引入书法美育教育中。

第三板块:学校美育协同育人,建设美育教育基地

美育基地建设是指在美育教育的艺术实践部分,着眼于改善普通高校的美育教育环境,为学生打造一个平台,或者称之为第二课堂。借助大学生第二课堂、艺术创作工作室、青年志愿者服务、艺术领域的学科竞赛、学生艺术社团、艺术展演活动实践等平台,发挥美育教育职能,生在耳濡目染中给予学生美的滋养。这些基地的建设和运行,成为推进美育教育、提高学生审美修养的有效途径,实现第二课堂的美育教育使命。

图1 丹青妙笔工作室

(三)师资队伍建设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首先,要配备专门的美育教育师资队伍,提高美育团队的专业素养和教学工作的管理水平,建立规范的美育教育教学工作机制,开展跨学科多元化合作,构建由美育教研室、教务处、学生处、共青团等相关职能部门和院系共同参与的协同工作体系,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和激励制度,支持美育工作的开展。现有评价制度偏重业务评价,而对育人权重考量不够,对美育质量的保障力度不足。“以美育人”不仅是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更是所有艺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因此,在美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上,需逐步形成有教学资源合理投入、制度保障体系、督导监督检查、教学成效评价等的长效机制,定期进行教学质量评估,以保证美育课程和实践教学计划的实施,丰富教学成果。

二、课程设计

在美育课程教学实践中,审美培养是建立在感官基础上的审美感受性培养。比如,包含声乐、器乐等的听觉基础上的美育,以及包含造型艺术、影像艺术等的视觉基础上的美育。高校美育课程属于通识教育课,课程设计上以艺术鉴赏类课程为主体,开设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在内的艺术鉴赏课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把课程知识点的相关内容与第二课堂的教学实践联系在一起,配合教学实践,提升教学的效率。

(一)优化美育实践活动

美育教育是一个复杂体系,不是上几堂课就可以解决。它是全方位的、立体的、把学生揉在特定环境里面的建设和体验。除了课堂讲授和艺术活动,需走出校门去服务社会,让学生对艺术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格健全和思想成长的理解,在实践中获得反思和体验。

美育以精神的自由为本质特征,美育实践活动重在培养学生在追求“美”的情境中,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借助新媒体教学手段,适应媒体变革带来的对教育方式、思维方式的变革,任课教师带动学生挖掘素材,亲自动手体验,创作作品。加强内涵建设,坚持知识传授和价值引导相结合,借助美育的柔性力量去化解传统思政教学的僵化风险,以此提升学生的获得感。

美育是培育、发展和完善人的能力,重在熏陶中滋养个体审美意识的自觉,这种审美倾向的养成是缓慢深入的,是浸润式的,不是阶段性的。因此,大学美育要警惕和规避“知识化”倾向,因为美育教育在总体上呈现出来的,不是一套完整的知识话语体系,而是一种实践性的存在,体现实践性的指向和根本。以营口理工学院美育教研室创办的丹青妙笔工作室为例,本校在2020年正式成立了丹青妙笔工作室,工作室通过组织一系列课外活动,带动学生积极参与,选拔人才,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在学生中组织成立书画社团,在课程结束后举办习作展览,展出学生的软笔书法、硬笔书法和篆刻作品。在活动中,学生不是单向接受知识的传输,而是自愿融入艺术的氛围,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中获得艺术体验。

图2 短片:“一带一路”微视频《大道之行》

书画社团是学生进行课外实践和交流的重要场所,书法选修课的任课教师带领学生组织社团活动,这也是授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而这恰恰是美育教育所追求的重点,即:不将美育教育教学的目标放在技艺培训上,而以技艺为桥梁,将审美的理念悄然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感觉和表现能力,在体验过程中完成思想的升华,进而拥有较高的审美趣味和审美品格。

(二)课程思政

在大学开展美育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更是和谐社会的需要。因为在生活中,人们对美的判断已经倾向于美丑不分,而美育教育的核心问题即是解决思想上的问题,作为美育工作者,我们不但要重塑对美的需求和认知,更要重塑民族文化自信,从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当中认知、感悟到美。作为授课教师,在美育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深刻挖掘美育中的思政元素,将美育引入思政实践,用艺术的形式促进思想引领。

以营口理工学院美育公共选修课“CG特效与电影艺术”为例。

在讲到“CG技术的广泛应用领域”章节部分,用经典动画短片“‘一带一路’微视频《大道之行》”为案例给学生进行深入讲解,将“CG特效制作”与“一带一路”话题相融合,涉及“一带一路”沿途各国所具代表性的文化艺术符号,特效制作技术和艺术的表现力,超级大国的博大胸怀和战略格局,在充满艺术张力的短片中尽收眼底,使学生深受触动,在对CG特效制作产生浓厚兴趣的同时,更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树立文化自信。

三、结语

如果大学课程体系中缺乏系统性、高质量的有关美学艺术的基础知识普及和鉴赏,不重视艺术美育思想的传播,那么,无数人类文化艺术遗产中的诸如绘画、建筑、书法、雕塑、戏剧、音乐等,对大学生而言,仍然是不明所以的、缺乏灵魂的、空洞的概念,那将是多么遗憾的事!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需要大学生从超越技术的角度去拥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创新意识、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在美的艺术滋养下,感受到由发展带来的物质充裕和精神富足的美好时代!热爱生活,热爱我们的国家,这是大学教育的神圣使命。

猜你喜欢
美育美的艺术
论公民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纸的艺术
美育教师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