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卫权
编者按
美育是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2022年3月,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方案》,为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列出了“时间表”和“路线图”。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如何落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理念,需要教育人做出不懈努力。本期我们聚焦中小学美育,邀请专家、校长、名师展开探讨,以期为做好中小学美育工作提供借鉴。
一段时间以来,有关美育工作的讨论是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热点。新时代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的重点、难点在哪里,如何扎实开展与时俱进的美育工作值得我们深思。2022年3月,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形成全覆盖、高质量、体现我省优势与特色的学校美育体系。河南省有着厚重的文化艺术资源、庞大的学校教育规模、丰富多彩的学校艺术教育基础,在重视美育的背景下,“中州美育话新篇”值得期待。
建构和深化对标核心素养的学校美育观
长期以来,我省教育系统积极推进各项美育工作的开展,在实践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整体上看当前的美育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主要表现在学校对美育价值认识不到位,拿美育当亮点而不重日常,重应试轻素养,重少数轻全体,重比赛轻普及,美育师资不足,缺乏统筹整合的协同推进机制等。因此,未来河南美育工作的开展要有回应问题的针对性,要有基于内涵式建设的系统性思考。
学校扎实开展和落实有内涵的美育并不容易,以往的美育有不少经验和教训可以总结。比如,在学校艺术教育中经常以“双基”为先,认为让学生会弹、会画、会写、会唱、会背就是美育,仅重视了表象的“术”,忽视了深层的“育”。而那些用不艺术的方式学艺术,“有艺无美”“有艺无德”的现象尤其值得反思。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渠道之一,围绕美育目标的达成,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的艺术教育(主要是音乐、美术课程)经历了由“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目前“核心素养”导向的三个阶段。这一转变实现了艺术教育中从对实践技能的偏重到对综合文化能力的追求,再到对人格、价值体认、伦理等方面素养达成的认知;形成了基于美育目标,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等为内容的“核心素养”培育观。这种基于核心素养诉求的美育理念顺应了当前学校美育工作的要求,体现了艺术教育的基本性质,也是将各种美育教学活动落到实处的前提。
建构融合创新、统整开放的艺术教学观
作为美育组成部分的艺术教育,与哲学、艺术、科技、社会和政治的联系密不可分。随着科技与艺术文化的变革,学科内的知识体系整合,跨学科的融合创新已成为教育的时代趋势。学校教育是一个面向人人、追求全面育人价值的场域,从单一学科出发的艺术教学仅是美育的特定维度。因而,教师只有秉持开放、融合的教学理念才能将美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推动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融合,形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及社会影响的育人合力。但融合教学理念需要一个适应和探索过程,这对广大一线音乐教师、美术教师而言是个挑战。因此,教师要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提升综合素养。为此,教育部门可以制订一个推广融合创新教育理念的专题教师培训计划,并将之纳入各级“国培”“省培”工作中,打造一个能以点带面的骨干教师团队,促进新时代美育教学形成统整开放的良好氛围。
丰富美育实践活动,重视艺术的感性经验培育
美育的落实要尊重艺术本体。重视这一过程的基本体验——感性,以及由此带来的直觉、悟性、潜意识变化等艺术心理要素,是美育的开端,也是真正的有内涵的艺术教育的根基。值得注意的是,当教师以更多的文化知识、艺术原理和趣味性的游戏过程充实艺术课堂教学时,不能走向另一个刻板的学科化误区而忽略艺术教育的特殊性——感觉和感性。如果艺术缺乏基本的感染力,也很难形成所谓的美育成效。重视感性经验是因为艺术语言的情感属性,艺术形式表现的情感结构可以含混、模糊、怪诞和多义,通过隐喻、暗喻和启发等唤起的“意象”不是依据泛义的文化知识去逻辑推理、去解释,而首先是要寻求感动,要在直接的实践和体验感受中把握。因此,学校要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丰富校园美育活动的形式与内容,搭建学生美育社团和兴趣小组活动平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实践体验美好,触发感动。
建立美育评估、督导和研究机制
艺术教育的评价一直是一个难题,有关美育的成效评估,和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教学的评估、评价不同,实践与审美、继承与创新、专一和综合之间的矛盾使得各种艺术测评较为复杂且充满变数。但随着中招艺考、综合艺术素养评价等议题进入人们的视野,探究能体现最大公约数的美育评价体系仍然可行、必要和紧迫。宏观理念与微观教学、管理的一致性离不开评价、引导、督促和推廣宣传。而此项工作的基础则是评价指标和规则的建立,因此需要整合域内教育学术资源,打造高水平的能结合中原文化与教育特点的美育研究平台。该平台应担负美育文件精神解读、学术研究、标准制定、课程成果推广及美育交流活动开展等职能,成为美育改革发展的推动者、引领者和传播者。
美育工作润物无声、大象无形,要待之以诚。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是河南教育界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重点工作。因此,教育工作者要从更高站位出发,对学校美育工作进行再认识、再深化,并结合中原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走向,求真务实地解决课程与教学、师资与观念、评价与研究等问题,将美育真正落到实处。
(作者系河南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育部首届全国中小学美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常务理事,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修订专家组成员,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国培计划”——示范性远程培训美术学科专家,河南省教师教育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