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
生态与生活双赢
廷·巴特尔,2021年“七一勋章”获得者,被称为“草原之子”。扎根牧区近50年,他探索出一条“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促进增收”的新路,走出了一条既能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又能让牧民发家致富的可持续发展的“双赢之路”。
巴特尔是开国少将廷懋之子。1974年,19岁的巴特尔响应党的号召,离开家乡呼和浩特,在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萨如拉图雅嘎查插队做了一名普通的牧民。在这里,他亲眼看到牧民的艰苦生活,同时也切身感受到了当地的淳朴民风,年轻的巴特尔便萌生了一个想法: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让这里的牧民过上好日子。
1976年11月,巴特尔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内蒙古自治区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萨如拉图雅嘎查党支部书记。七十年代末,知青返城政策出台,巴特尔却多次放弃返城机会,选择留下来发光发热。他说:“我的事业在萨如拉图雅,我热爱这片草原,草原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草原。”从此,他扎根草原,带领牧民走出了一条实实在在的致富路。
巴特尔带领牧民种植沙柳、杨柴、榆树等,改善草原生态;引导牧民“减羊增牛”,探索出“蹄腿理论”,开始“围栏轮牧”,改变牧民“靠天养畜”的习惯;带领牧民探索产业脱贫之路,组织成立了嘎查股份制公司,发展奶制品、风干肉加工和旅游产业,嘎查牧民人均收入从1983年的200元增加到2018年的24460元。他在农牧民培训基地当“讲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牧民宣讲生态保护、科学养畜、理财知识和党的惠牧政策,把自己几十年钻研摸索出来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牧民。
近50年的奋斗中,他获得了许多荣誉称号,有“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感动中国人物”“最美奋斗者”“七一勋章”,等等。
素材解读
巴特尔是一位秉承红色家风、甘做牧民的将军之子,更是一位扎根牧区、苦干实干的英雄楷模,正是坚定的信念督促他不断探索、不懈奋斗,在自然生态与人民生活之间探索出一条“双赢之路”。可见,只要信念足够坚定,我们就能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艰苦与荣誉共存
2016年里约奥运会,张常宁作为中国女排主力,成为奥运冠军。2019年,她再次夺得世界冠军,续写辉煌。2021年7月5日,中国女排出征东京奥运会,张常宁凭借45.39%的扣球成功率、33.01%的扣球效率,被国际排联评为综合能力世界第一。
张常宁虽长相甜美,赛场上却非常“凶猛”“霸气”,她的发球被日本队教练中田久美称作“魔球”,日本球迷冠以她“杀球女王”的称号。
张常宁出身排球世家,父亲张友生曾任江苏男排教练,哥哥张晨是江苏男排现任队长。张常宁从小就身高出众,排球天赋极高。然而竞技体育本就挑战人的极限,运动员生涯必然充满艰辛,伤病在所难免。
2017年和2018年对张常宁来说过得异常艰难,这两年她伤病不断,左膝副韧带撕裂、脚踝扭伤、肾积水、左膝十字韧带撕裂……然而这些都不为外界所知,球迷看到的是她在2018年女排世锦赛期间的不佳表现,一些极端球迷甚至嘲笑她为“张一分”。
东京奥运会后,张常宁又带着江苏女排参加了2021年西安全运会。全运会比赛中,张常宁膝盖旧病复发,不得不缺席之后举行的新赛季联赛。后来,张常宁在社交媒体发布动态,回顾了自己2021年参加的各种比赛,并且表示自己已经恢复训练,状态良好。
素材解读
运动员在赛场上挥洒汗水、尽显风采,为个人、集体、国家赢得了荣誉。然而荣誉的背后往往浸满了奋斗的泪水,他们不仅要经受高强度的训练,還要忍受流言蜚语的攻击。张常宁面对伤病的折磨,始终不曾放弃,她凭借对排球的热爱和坚定的信念一步步向前迈进,这样的毅力和风采令人赞叹。
传统与现代结合
“银匠雪儿”的视频在网络上大火,潘雪也以苗族银饰手艺传承人的身份六次登上央视舞台。“银匠雪儿”的视频充满了古老而又唯美的气息:柚子树下,年轻漂亮的95后女孩穿着蓝色印花麻衣,扎着马尾辫,用长满老茧的双手“变出”一件件精美的银饰。
潘雪的家乡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素有“非遗之冠,银饰之都”的美誉。她从小就喜欢苗族银饰,小学五年级时拜师学艺,师从银匠世家第四代传承人张永富,大三时系统学习了苗族银饰锻造技艺,2020年大学毕业后瞒着家里人正式成为一位“女银匠”。
2020年,受疫情影响,潘雪开始直播带货,银匠铺的生意很快便有了起色。这时,这位苗族姑娘意识到,短视频、网络直播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帮助手艺人走出生存困境,还能极大地促进非遗工艺的传播与传承。同时也启示她:想让非遗走出“深闺”,就要拉近与普通大众的距离。
古老的非遗工艺经过一个95后姑娘的创新,变得更符合年轻人的审美:四叶草手镯、石头耳坠、苗族复古发簪……昔日装饰于节日盛装上的沉重银饰如今变成了年轻人的日常配饰。潘雪还在社交平台上发布手工银饰的制作过程,一个视频一分钟,一个个鲜活的非遗故事从贵州大山传到了全国各地。
潘雪说:“传承是延续历史,知道我们从哪里来;创新是面向未来,探索我们往哪里去。我有信心,将苗族的传统文化介绍给更多人。”
素材解读
一位美丽的95后姑娘,以创新精神和坚定信念,带苗族银饰走进更多年轻人的日常生活,让“将苗族的传统文化介绍给更多人”这个美好的梦生根、发芽、成长,让它飞出了大山,飞向了全国。
理想与奋斗相随
2021年1月,浙江大学“在鲜红的党旗下”研究生党建工作室正式成立,王明华将自己珍藏的一艘红船模型捐献给工作室。2021年9月28日上午,工作室在浙大玉泉校区成功召开研讨会,总结了阶段性研究成果。
王明华是浙大名副其实的“80后”宝藏教授。80岁高龄的他退而不休,并以此为傲,他说:“希望能为党再多工作两年,为党的教育事业再多做些事。”
王明华业务精湛。自1965年起,他40余年潜心研究,获得专利2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开展一系列国家级、省级重点研究课题,获得的成果和荣誉不胜枚举。除了致力于学术研究,王明华在教书育人上也投入了极大的热忱。1988年以来,他培养了23名博士研究生和不计其数的硕士研究生。
王明华出身革命家庭,祖父王尽美曾参加过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伯父王乃征离休前为吉林军区副司令,父亲王乃恩年轻时亦参加革命。王明华自豪地说:“从祖父开始,我们一大家子的生活经历就和党的历史发展始终保持一致,我们祖孙四代,一直忠诚、踏实、坚定地跟着共产党走。”
王明华继承了家庭优秀的革命传统,退休后仍为党的教育事业发光发热。他总会讲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理想信念:“信仰是红船精神中最根本的东西。我们的革命先烈正是有着坚定的信念,才会做到‘革命理想高于天,在战火中不屈不挠,即使牺牲也要奋力一搏。”
素材解读
王明华教授始终坚守党的理想信念,为中国的教育事业不懈奋斗,他的品格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享受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我们创造的安宁与繁荣,更应该传承他们的信仰与信念,生命不息,奋斗不止。281C1894-11D8-4464-A7BE-27C7D0572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