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发光发热的名字,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一幕幕可歌可泣的画面,似丰碑,似星光,似火炬,穿越时光的隧道,照亮过去、现在和未来。
回首2021年,我们看着荧幕上那些或熟悉或陌生的面孔,听着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不凡故事,忍不住淌下滚烫泪珠。这些“不凡”的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谓,叫“英雄”!他们的英雄壮举,是时代的最强音,奏响了感动人心的乐章。
崇尚科学、热爱祖国的
伟大物理学家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杨振宁出生于安徽合肥,20世纪40年代赴美留学任教。1956年,杨振宁和李政道提出了震惊世界的“宇称不守恒”定律,并荣获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提出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是20世纪物理学最重要的成就之一。1971年是杨振宁人生的另一个转折点,这一年,他终于回到了阔别26年的祖国。从1971年开始,杨振宁每年都会回国一次,中国独立自主的形象和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让他心潮澎湃。每当他在美国、欧洲等地讲学时,总是不遗余力地介绍新中国的情况,努力促成世界各国与中国的沟通。
杨振宁是跨世纪的伟大物理学家,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了里程碑性贡献。同时,他心系祖国科教事业,也为国家的科技发展、中外科技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和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的成立。
“我的一生可以算作一个圆,从一个地方开始,走了很远的地方,现在又回来了。”杨振宁这样说。
颁奖辞
你站在科学和传统的交叉点上,惊才绝艳;你贡献给世界的如此深奥,懂得人不多;你奉献给祖国的如此纯真,我们都明白。曾经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现在你与国家一起向未来。
“互为手足”的张顺东、李国秀夫妇
张顺东6岁时被高压电击伤,失去右手,双脚也严重受伤,成年后,他与邻村没有双手的李国秀结为了夫妻。这样一对身体都有残缺的夫妻相互扶持,成了彼此的“手足”。繁重的劳作让张顺东本就受伤的双脚雪上加霜,他不得不截肢。但命运的重击并没有让夫妇二人陷入绝境,张顺东装上假肢便继续劳作。他的一只手,有力气;她的一双脚,能切菜煮饭、能写字绣花、能取货找零。他们相互扶持,将一双儿女养大,又通過辛勤劳作成功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别家能脱贫奔小康,我家照样也能!身残志不能残,心不能残!”张顺东这样说。
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在决胜脱贫攻坚的路上不等不靠,不找不要,以常人无法想象的坚韧意志克服重重困难,不仅自己成功脱贫,还帮助村里的其他残疾人脱贫。他们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
颁奖辞
山对山来崖对崖,日子好比江中排,毛竹天生筋骨硬,顺风顺水出山来。李家大姐人才好,张家大哥看上她,没脚走出致富路,无手绣出幸福花。
百折不挠的“中国飞人”苏炳添
2015年北京世锦赛半决赛,苏炳添跑出了9秒99的成绩,与博尔特相比仅差0.03秒,飞一般的速度惊艳了世人。此后,他反复训练摸索,大胆决定更换起跑脚,“重新学习跑步”。他每日都会进行成百上千次练习,连走路、睡觉,他都在研究如何跑得更快。2021年东京奥运会,苏炳添跑出9秒83,以半决赛第一的成绩闯入决赛并打破亚洲纪录,成为中国首位闯入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运动员。决赛场上,他再次闯入10秒大关,以9秒98的成绩获得第六名。
然而,我们看到的仅仅是苏炳添在赛场上的“高光时刻”,那些背后的付出常常被掩埋在了他的光彩之下。常年的训练比赛带给苏炳添一身伤病,他原本计划在2017年退役,却因心中不熄的短跑之火重返赛场。2018年两次跑出9秒91的苏炳添,在2019年多哈世锦赛后遭受了18个月的伤病困扰,腰伤新愈,又添肩伤。永远追求速度的他,跑得过对手,却总是被伤病拖累。2020年东京奥运会因新冠肺炎疫情延期一年,他因此长达13个月没有比赛。重重困难之下,身为“超龄”老将,他仍笑着说:“我真的还可以再跑。”强大的意志力支撑他一步步靠近奥运梦想,最终,苏炳添站上了东京奥运会决赛的起跑线,创造出了属于他的辉煌。
颁奖辞
世界屏住了呼吸,9秒83,冲出亚洲的速度。你超越伤病和年龄,超越了自己。你奔跑的背后,有强大的祖国。
中国的“保尔·柯察金”朱彦夫
14岁参军,先后10次负伤,3次立功。在长津湖战役中,朱彦夫所在连队与敌军在零下30多度的恶劣天气里血战了三天三夜,最终仅有他一人生还,但他身负重伤,昏迷93天,先后经历47次手术后,被截去四肢,没了左眼,右眼视力仅剩0.3。但他没有因此消沉,而是凭借顽强的毅力重新“站”了起来。
新中国成立后,朱彦夫主动放弃荣军疗养院的优厚待遇回乡,并担任山东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党支部书记。他用25年时间带领乡亲们治山治水,改变了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为了将自己的人生经历整理成书,朱彦夫用残缺的双手自学写字。历时七年,属于朱彦夫的人生传奇《极限人生》终于出版。
颁奖辞
生命,于你不止一次;士兵,于你不只是经历。没有屈服长津湖的冰雪,也没有向困苦低头。与自己抗争,向贫穷宣战。一直在战斗,一生都在坚守,人的生命,应当像你这样度过。
矢志报国的飞机设计专家顾诵芬
顾诵芬生于书香门第,7岁目睹了日军轰炸城市,于是立志投身航空事业报国。自1956年起,顾诵芬先后参与、主持我国第一款自主设计的喷气式机型的气动布局和全机的设计,并创造性解决了大超音速飞行的飞机方向安定性问题和跨音速的飞机抖振问题。
顾诵芬的工作经历与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轨迹完全重合。他见证了中国航空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构建起现代航空产业体系的全过程。负壮志,翱蓝天。35年与飞机为伴,顾诵芬为我国航空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歼教-1、初教-6、歼-8和歼-8Ⅱ等机型的设计研发都有他参与主持的身影。
颁奖辞
像静水深流,静水里涌动报国的火;似大象无形,无形中深藏着强国梦。心无旁骛,一步一个脚印,志在冲天。振长策,击长空,诵君子清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