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味小吃

2022-05-05 01:27:24
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版 2022年19期
关键词:山里红豆汁炸酱面

豆汁儿

【简介】

豆汁儿是老北京独具特色的传统风味小吃,它历史悠久,据说早在辽宋时期就已在北京地区盛行,而它成为宫廷饮料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事情。

豆汁儿是以绿豆为原料,将淀粉滤出后,再将剩余残渣进行发酵产生的。它颜色呈灰绿色,味酸略苦,有轻微的酸臭味,具有养胃、解毒、清火的功效。

豆汁儿分生、熟两种。售生豆汁儿者多以手推木桶车,同麻豆腐一起卖;售熟豆汁儿者多以肩挑豆汁儿锅,锅的另一头摆着焦圈儿、麻花、辣咸菜。喝豆汁儿必须配切得极细的酱菜,一般夏天用苤蓝,讲究的要用老咸水芥切成细丝,拌上辣椒油,还要配套吃炸得焦黄酥透的焦圈儿,风味独到。

片段赏读

到了北京,北京的老同学请我吃了烤鸭、烤肉、涮羊肉,问我:“你敢不敢喝豆汁儿?”我是个“有毛的不吃掸子,有腿的不吃板凳,大荤不吃死人,小荤不吃苍蝇”的,喝豆汁儿,有什么不“敢”?他带我去到一家小吃店,要了两碗,警告我说:“喝不了,就别喝。有很多人喝了一口就吐了。”我端起碗来,几口就喝完了。我那同学问:“怎么样?”我说:“再来一碗。”

豆汁儿是制造绿豆粉丝的下脚料,很便宜。过去卖生豆汁儿的,用小车推一个有盖的木桶,串背街、胡同。不用“唤头”(招揽顾客的响器),也不吆喝。因为每天串到哪里,大都有准时候。到时候,就有女人提了一个什么容器出来买。有了豆汁儿,这天吃窝头就可以不用熬稀粥了。这是贫民食物。

卖熟豆汁儿的,在街边支一个摊子。一口铜锅,锅里一锅豆汁儿,用小火熬着。熬豆汁儿只能用小火,火大了,豆汁儿一翻大泡,就“澥”了。豆汁儿摊上备有辣咸菜丝——水疙瘩切细丝浇辣椒油、烧饼、焦圈儿——类似油条,但作成圆圈,焦脆。卖力气的,走到摊边坐下,要几套烧饼焦圈儿,来两碗豆汁儿,就一点辣咸菜,就是一顿饭。

豆汁儿摊上的咸菜是不算钱的。有保定老乡坐下,掏出两个馒头,问“豆汁儿多少钱一碗”,卖豆汁儿的告诉他,“咸菜呢?”——“咸菜不要钱。”——“那给我来一碟咸菜。”

常喝豆汁儿,会上瘾。北京的穷人喝豆汁儿,有的阔人家也爱喝。梅兰芳家有一个时候,每天下午到外面端一锅豆汁儿,全家大小,一人喝一碗。豆汁儿是什么味儿?这可真没法说。这东西是绿豆发了酵的,有股子酸味。不爱喝的说是像泔水,酸臭。爱喝的说:别的东西不能有这个味儿——酸香!这就跟臭豆腐和“启司”一样,有人爱,有人不爱。

(节选自汪曾祺《豆汁儿》)

老北京炸酱面

【简介】

老北京炸酱面是北京传统名吃,由炸酱、菜码、面条组成,主要食材有面条、豆芽、黄瓜、黄豆、芹菜、胡萝卜、五花肉、葱等。

老北京人吃炸酱面,冷天讲究吃热的,谓之“锅儿挑”(完全不过水),热天吃过水面,但汤要篦尽。根据季节佐以各种时鲜小菜,谓之“全面码儿”。初春,用掐头去尾的豆芽菜(也称掐菜)、小水萝卜缨,并浇上过年剩下的腊八醋;春深,在酱里放上鲜花椒蕊儿,称花椒酱,面码儿则是青蒜、香椿芽、掐菜、青豆嘴、小水萝卜缨和丝(条);初夏则以新蒜、焯过的鲜豌豆、黄瓜丝、扁豆丝、韭菜段等为面码儿。

片段赏读

老北京炸酱面流传了上百年,其中自然有许多的故事,不能一一言尽,还是把炸酱面的顺口溜录下,供大家欣赏:

青豆嘴儿,香椿芽儿,绰韭菜切成段儿;芹菜末儿,莴笋片儿,狗牙蒜要掰成两瓣儿;豆芽菜,取掉根儿,顶花带刺儿的黄瓜要切成丝儿;心里美,切几批,绰完豇豆剁碎点儿,小水萝卜带绿缨儿;辣椒麻油淋一点儿,芥末泼到辣鼻眼儿;炸酱面虽一小碗儿,七碟八碗是面码儿。

好的炸酱面,酱是关键,炸酱面的酱最好选六必居的干黄酱,当然光有酱绝对不够,一定还要有肉,而且不能是精瘦的肉。面要手擀面,筋道。用温水和面,并加入少许细盐;和好以后用湿屉布盖好醒一会儿。两个小时以后,在案板上洒上白面,为的是使其不沾,然后再把和好的面团儿放在洒有白面的案板上,先用手把面馏出来,再用擀面杖将面擀成一张长圆形的薄面饼,再用刀在面饼上切出一根根粗细均匀的面条,并且每切一根面条都要用手向外搓一下,使每根面条都成麻花状;最后再将切好的面条洒上白面顺其形状卷起,双手各拿起一头在案板上连摔带抻,搭扣反复几次,好了以后用刀切去两头,将这一把面下到开水锅里,煮熟出锅盛到碗里。

直到现在,在北京的胡同里,仍可以看见这样的情景:街坊四邻聚在一堆儿,端着碗炸酱面,碗里搁一根脆黄瓜,在当院或门洞一蹲,吃两口炸酱面,咬一口黄瓜。每每这个时候,这画面都十分暖心,这种祥和的情景总能缓解快节奏带给人们的压力。

(节选自张栓固《老北京炸酱面》)

冰糖葫芦

【简介】

冰糖葫芦起源于南宋,是北方冬天常见的小吃,一般由山楂串成,上裹糖稀,冻硬,吃起来又酸又甜。《燕京岁时记》记载:冰糖葫芦,乃用竹签,贯以山里红、海棠果、葡萄、麻山药、核桃仁、豆沙等,蘸以冰糖,甜脆而凉。冰糖葫芦在茶楼、戏院、大街小巷到处可见,现已成为中国传统小吃。

片段赏读

北平糖葫芦分三种。一种用麦芽糖,北平话是“糖稀”,可以做大串山里红的糖葫芦,可以长达五尺多,这种大糖葫芦,新年厂甸卖得最多。麦芽糖裹水杏儿(没长大的绿杏),很好吃,做糖葫芦就不见佳,尤其是山里红常是烂的或是带虫子屎。另一种用白糖和了粘上去,冷了之后白汪汪的一层霜,另有风味。正宗的冰糖葫芦,薄薄一层糖,透明雪亮。材料种类甚多,诸如海棠、山药、山药豆、杏干、葡萄、橘子、荸荠、核桃,但是以山里红为正宗。山里红,即山楂,北地盛产,味酸,裹糖则极可口。一般的糖葫芦皆用半尺来长的竹签,街头小贩所售,多染尘沙,而且品质粗劣。东安市场所售较为高级。但仍以信远斋所制为最精,不用竹签,每一颗山里红或海棠均单个独立,所用之果皆硕大无疵,而且干净,放在垫了油纸的纸盒中由客携去。

离开北平就没吃过糖葫芦,实在想念。近有客自北平来,说起糖葫芦,据称在北平这种不属于任何一个阶级的食物几已绝迹。他说我们在台湾自己家里也未尝不可试做,台湾虽无山里红,其他水果种类不少,蘸了冰糖汁,放在一块涂了油的玻璃板上,送入冰箱冷冻,岂不即可等自大嚼?他说他制成之后将邀我共尝,但是迄今尚无下文,不知结果如何。

(節选自梁实秋《酸梅汤与糖葫芦》)

猜你喜欢
山里红豆汁炸酱面
老北京炸酱面
“La palabra en español que más me gusta es chévere”Jimena Li Yu,una influencer con una mirada en América Latina
品味老北京炸酱面
豆汁儿
山里红(中国画)
海燕(2021年3期)2021-02-27 03:03:50
A Study on the Diasporic Translator’s Model
——Take An Empty Room as an Example
豆汁 老北京的标志
炎黄地理(2020年8期)2020-11-06 07:33:46
又见山里红
豆汁儿
Des nouilles pour vivre longtem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