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昊宇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训练要求我们写自己的植物朋友,抓住植物特点,让更多的人了解它。这次习作训练,着重考查我们的观察能力和描写功力。小朋友,我们来回顾一下,写好植物有什么注意点呢?除了要写清楚你喜爱的植物是谁,还要说清楚它的颜色、形状、气味和生活习性。我们可以结合眼睛观察到的现象,闻到的气味,摸到的触感和联想到的内容,多感官、多角度地进行描写。
我的家乡在海门,我喜欢家乡的芦稷。
芦稷又叫甜高粱、芦粟。“芦”字是因为它长得像芦苇一样,枝干分成一节一节的;“稷”字是因为它的穗子、枝叶和高粱相似。难怪它们长得像双胞胎呢!
细雨纷纷,一株株芦稷苗在田中欢快地喝着水,努力地生长着。慢慢地,它们长出了细长的、绿油油的叶子,长到20厘米高的时候,就得“搬家”——被移植到田间地头或小河边,一排排、一列列地入住新家。勤快的奶奶总是拿着一大捆芦稷苗,一根根种下,只要浇灌一遍水,就不再管它们了,它们会学着自己长大。
天一天天变热,芦稷开始拔节、长叶,叶子长成了绿色的绸条,根须越来越粗壮,个子越来越挺拔,挺立在那儿,就像一个个守护菜地的战士。
不久,翠叶中间结出了火炬似的穗子,一开始是绿色的,慢慢地会变红。十月国庆节期间,芦稷和高粱一样涨红了脸,微微弯下它的头来,仔细看,你会看到穗子上一粒粒籽儿饱满结实,就像一颗颗小小的红宝石。一阵风吹过,它们挥动着手臂前俯后仰,摇头晃脑,舞动层层衣袖,沙沙作响,像是在说:“我成熟了,又甜又解渴,快来吃我呀!”
高粱吃籽,芦稷吃的是那根秆。奶奶告诉我:“俗话说,‘芦稷梢上甜,甘蔗根上甜’,芦稷精华的部分是中间四五节,而且芦稷的穗子越红越甜。”吃芦稷可是技术活,吃起来要非常小心,因为在剥外面那层皮的时候,手指很容易被划破。皮剥掉后,咬下一口,嚼出里面的汁水,甘洌清甜,还散发出淡淡的清香,非常解渴,赛过棒棒糖和甜饮料。
每年我都要到乡下掰芦稷、吃芦稷。我爱家乡的芦稷。
开篇直接入题,简洁利落。
运用类比的手法,将芦稷的整体形象完整清晰地呈现出来。
拟人的修辞手法使芦稷苗展现出孩子般的朝气。
把移栽比喻为“搬家”,可见小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写出芦稷的生活习性,可见它生命力顽强,令人心生敬意。
“戰士”一词表现出芦稷精神抖擞的姿态。
以时间的推移,展现芦稷穗颜色的变化过程。
这是本文的重点段。具体写芦稷叶子、穗子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点,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并用,使文段描写十分生动。
这段引用俗语、利用味觉介绍芦稷的味道特点,“赛过棒棒糖和甜饮料”,运用了比较的方法,写出芦稷味道的美妙。
呼应开头,抒发感情,直接表达对家乡芦稷的喜爱。
老师总评
细致入微的观察,生动形象的语言,使小作者笔下的芦稷跃然纸上,读来芦稷仿佛站在面前。“绿油油”的叶子,“涨红了脸”的穗子,色彩点亮读者的眼睛;“欢快地喝着水”“一排排、一列列地入住新家”,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芦稷的可爱;习作还采取了动静结合的写法,先写静态的芦稷,“挺立在那儿,就像一个个守护菜地的战士”;再写“ 一阵风吹过,它们挥动着手臂前俯后仰,摇头晃脑,舞动层层衣袖”的动态,使芦稷绽放出生命的活力。
【作者系江苏南通市海门区东洲小学长江路校区三·1班学生,指导并置评:刘宇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