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理念下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探索

2022-05-05 01:21汤晓龙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22年4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思维

汤晓龙

【摘   要】整本书阅读教学能帮助学生熟练掌握阅读技能,建构知识体系,培养高阶思维。教学中如何将整本书的核心价值发挥出来,实现深度学习,值得教师思考。以六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推荐书目《童年》为例,教师可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核心问题的安排、学习方式的设计等三个方面展开教学,助力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深度学习;整本书阅读 ;思维

深度学习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关注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完成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为重要特征。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如何发挥整本书的核心价值,实现深度学习,值得教师思考。下面以六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推荐书目《童年》为例,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核心问题的安排、学习方式的设计等三个方面阐述具体做法。

一、多元关联,明确教学目标

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时,若没有合适的目标,学习就会变成水中月、镜中花,无法有效展开。为此,教师要切实关联单元语文要素、文本的文体特质,明确目标,让教学拥有一个有力抓手。

(一)关联单元语文要素

“快乐读书吧”栏目安排在单元的最后,在推荐书目时会强调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比如,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快乐读书吧”推荐《童年》时就强调“小说生动的故事情节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情节让我们记住了一个个性格各异的人物”,这和单元语文要素“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一致。这样编排让阅读能够循序渐进。学生先学习单篇课文,在教师的引领下了解如何通过情节,感受人物形象,然后过渡到整本书阅读,在更大的语言容量、更多的语言信息、更复杂的语言环境中自主探索。显而易见,从单篇到整本书,学生经历了一个从易到难、从浅到深、从单一到复杂的阅读学习过程。在同一目标的引领下,学生进行信息搜寻、筛选、整合,提升思维的复杂性。

因此,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时,教师可将单元语文要素作为基础目标。这样,整本书阅读与交流就有了着力点,单元语文要素也得到有效落实。

(二)关联整本书文体特点

基于整本书内涵丰富的特点,其教学目标的设定需要关注多种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比如“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而不仅仅局限在“语言建构与应用”这个层面。因此,书籍内容的整体架构、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与人物设定等等,都可以成为阅读研究的对象。

在《童年》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结合自传体小说的文体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与欣赏沙俄时代底层小市民的生活场景,思考与探究高尔基的文学创作道路与其童年之间紧密的联系,提升思维与审美方面的素养。为此,《童年》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之一可设定为“联系高尔基的文学创作经历,探究童年与成长的联系,以及生活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引导学生站在文学创作的层面展开思考。在这样的教学目标引领下,学生分析外祖母、外祖父这两位对高尔基的人生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了解其中的关联。

二、问题引领,发展高阶思维

基于整本书信息量大、情节曲折、人物庞杂等特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梳理、概括、整合、归纳,进而提升思维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设计具有思维含量的核心问题,是发展高阶思维、实现深度学习的关键。

(一)思辨中提升鉴赏水平

以核心问题为主线,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能展开深层次的思考,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童年》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可以两个核心问题作为主线。第一个问题是“选择一个阿廖沙喜欢或者讨厌的人物进行研究,想一想:喜欢或者讨厌的理由是什么?并找出相关情节”。在讨论第一个问题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纷纷从阿廖沙的视角阐述了许多喜欢或讨厌的理由。汇报中,对于讨厌的人物,大部分人选择了“外祖父”,并表达了各自的理由。此时,教师可与学生进行这样一次交流——

师:从大家的汇报看,外祖父的确非常贪婪、暴力。我也認可。但是从整部小说来看,外祖父从头到尾都是以这样一个形象出现在阿廖沙面前吗?

(生翻书并讨论)

生:不是的,其实阿廖沙也能感受到外祖父的关心。

师:真是如此吗?这样一个差点把阿廖沙打死的家长会关心他吗?说说你的理由。

生:阿廖沙被外祖父打后,外祖父来看望他,还带了很多东西,话语间非常温柔。

生:我还有补充。外祖父还教阿廖沙认字学习,这种启蒙也很重要。

师:如果此时我的手中有黄色、黑色两种颜色的卡片,外祖父这里我应该贴上什么颜色?

生:当然是黄色啦。外祖父也有阳光的一面。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应该更加多面、立体,这样才会是一个优秀的文学形象。

通过提问,教师引导学生对《童年》中的外祖父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多元化解读,同时还从文学的角度跟学生探讨了优秀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设定。借助第一个核心问题以及衍生的问题链,学生从文学审美的角度来思考文本,深度学习就在问题探究与解决中自然地发生了。

(二)整合中拓展思维深度

《童年》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第二个核心问题是“读了高尔基的文学创作之路,请思考:他的童年与其文学创作之路有何联系”。教师在课堂中出示了高尔基的文学创作之路。

1895年,高尔基发表了浪漫主义短篇《伊则吉尔老婆子》和《鹰之歌》,赞美了热爱自由、向往光明的坚强个性,表现了渴望战斗的激情。

1901年-1906年,他写下了散文诗《海燕之歌》(后更名为《海燕》),热情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揭露沙皇反动政府,抨击机会主义者、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丑恶嘴脸。他还先后写出了《小市民》《在底层》《避暑客》《太阳的孩子们》《野蛮人》《仇敌》等许多重要的社会政治剧本,有的反映挣扎在死亡线上的贫苦人民的生活,有的揭露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市侩空虚的精神面貌。其中,《在底层》是作者通过20年时间观察流浪汉的生活后的总结,是高尔基戏剧的代表作。

此外,在俄国1905年革命爆发后,高尔基积极投身于無产阶级革命斗争,还写了《谈谈小市民习气》一文,深刻分析了小市民习气的社会根源、心理特征及其对革命事业的危害。

这份补充资料与核心问题相结合后,能迅速调动学生的兴趣,促使其将有关高尔基创作的资料与《童年》这部小说所描述的社会背景、人物与情节关联在一起,进行信息的整合、链接。学生经过小组交流后,分别将各自的观点汇报给大家。其阐述的方向如下:①高尔基的童年生活为他的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②高尔基因为经历了这样的童年,所以在文学创作中更愿意为底层人民发声;③作家的文学作品中有很多人物形象都可以在其真实的生活中找到原型。

学生通过对信息的统整、分析、比较,进行文学鉴赏,形成自己的思考,提升思维水平。

三、探究学习,提升综合素养

学习方式没有优劣之分。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适时的调整,在合适的场景之下采用合适高效的学习方式。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探究学习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

(一)指向合作能力的培养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除了以核心问题为主线推进思维发展外,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也尤为重要。由于整本书信息量剧增,学生进行文本解读时会从不同角度产生不同观点,形成思想的碰撞交流。其合作素养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

首先,根据学习需要,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课前根据组员各自的特长合理分工,主要分为以下几种:记录员(书写快,字迹清楚),汇报员1、汇报员2(擅长整理与表达,代表小组上台汇报观点),组长(组织协调小组讨论,确定研究方向)。其次,设计能促使观点交互和筛选的支架,比如通过“选择一个人物进行研究,并根据小组汇报表的要求展开讨论并完成填写”这一任务支架,引导学生形成个人观点,然后利用反馈支架——小组汇报表,让各个小组形成统一意见,并将其填写在汇报表中(如表1)。

当小组认领了相关任务之后,组长先协调组内不同的声音,使组员充分表达、倾听分析,再通过自己对研究方向的判断,确定研究对象,并向组员进行陈述。组员需要在短时间内结合其他人员的表达,做出判断。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与观点不断融合、重组。可见,探究学习需要有高质量的问题做引领,同时也需要合适的学习组织形式。

(二)指向质疑能力的培养

质疑对学生的成长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是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重要标志。在《童年》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利用预学单,根据学生的反馈,制作阿廖沙喜欢或者讨厌的人物排行榜(如图1)。

根据调查结果,教师问学生:“参照这张统计图,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有的学生问“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选择外祖母”,还有的学生问“小茨冈跟阿廖沙相处的时间那么短,阿廖沙为什么这么喜欢他”……学生聚焦人物形象,所提的问题都有研究的价值。

“提出一个好问题”是“质疑”的开始,也是独立思考的第一步。在讨论外祖父的形象是否一直是贪婪、暴力时,教师用了一个反问句,让学生深化对人物形象的感知。这样的探究学习有助于质疑能力的养成。

综上,整本书阅读教学要帮助学生熟练掌握阅读技能,建构知识体系,培养高阶思维。教师要在深度学习理念的指引下,活用教学策略,助力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世纪实验小学   311251)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思维
思维总动员(三十)
巧设提问,让思维多走一步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有体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电子商务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虚假交易识别研究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