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业本》的 优化路径与实施建议

2022-05-05 01:13:27蒋清锋
江西教育B 2022年4期
关键词:作业本融合作业

蒋清锋

2021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其目的皆是提高教师设计作业和借助作业改进教学的能力,旨在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身为教师,我们需要审视自己在教学中设计作业的情况,思考如何优化作业的设计与使用。语文的课后书面作业较多,主要包括基本的字词抄写、《语文作业本》的配套练习和习作三大类。如果对现有作业进行优化设计,就可操作性而言,抄写作业和习作练习的优化幅度相对较小,配套练习册《语文作业本》的优化空间相对较大。

调整《语文作业本》的作业内容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有助于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但此类成效都要基于《语文作业本》与课堂教学高度融合的前提。简言之,教师把《语文作业本》的习题作为学习载体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既能对课堂教学产生促进作用,又能为学生减轻作业负担。

一、《语文作业本》融入课堂的难点

将《语文作业本》的配套练习与课堂教学相融合,并不是简单地把《语文作业本》中的练习安排在课内完成,而是需要教师精心整合、合理安排。当前,这一做法已被大多数教师接受,教师也在努力探索将《语文作业本》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但是,这一做法在实施过程中,还是遇到了很大的阻碍。在学校语文大组的研训活动中,笔者多次组织各年级教师就《语文作业本》的使用问题进行讨论,结果发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语文作业本》时,遇到了不少问题。

(一)时间分配是两难问题

多年来,教师习惯了传统的40分钟授课机制,即使布置课堂动笔练习,也大抵是在课堂尾声,如果练习无法当堂完成,也就留到了课后。而《语文作业本》在课堂教学中的穿插使用,让部分教师更难把控教学时间,甚至不能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即便完成了教学任务,也会有匆忙、仓促的感觉。所以,将《语文作业本》中的习题补充在课堂教学之中,教学时间如何分配,成了教师思考的问题。

(二)时机选择是重点问题

在哪一个环节将《语文作业本》穿插于原本完整、流畅的课堂,也是教师讨论的重点话题。教师大多已经意识到,练习的融入应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但何时才算恰当,如何使用才更有效?又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时空割裂是典型问题

部分教师认为,《语文作业本》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让原本生动的语文课逐渐变成了练习课,或是作业讲评课,极为生硬地割裂了原有课堂教学的连贯性。这样的变化使教师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认知产生了怀疑。

要解决上述问题,笔者认为首先要梳理《语文作业本》与统编教科书及学生课堂学习的关系,并以此为切入口,探寻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

二、优化《语文作业本》融入教学的策略

《语文作业本》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教辅材料,应着重突出一个“辅”字。语文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语言文字运用为主,教师将《语文作业本》中的练习,融入“听、说、读、写”的训练中,使学生在字音词义、整体感知、词句感悟、阅读迁移、表达运用等方面有进一步的巩固与提升。

《语文作业本》与课堂教学的融合,首先要考虑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练习的融入是否对此有提升作用;其次要考虑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性,练习的融入应与课堂教学内容密切融合。

(一)统整解读,合理分配

统整理念在前,融合教学在后。《语文作业本》的使用应在教师进行单元统整解读之后,既要参照单元语文要素,也要落实课文训练要点,还要考虑学生学习需求,教师应在《语文作业本》中择取与课堂教学契合度高的练习,并将其与原有的课堂教学相融合。

1.解读作业意图,择取部分练习

统编教材的编排意图要解读,《语文作业本》的编排意图也应研读。教师应基于教材和学情,充分解读《语文作业本》中练习的编排意图,继而择取既对学生语文学习有帮助,又契合课堂教学的练习。

《语文作业本》中编排了许多字音选择、导图填空和阅读片段的内容。以导图填空为例,一些导图填空题具备帮助学生梳理文脉的功能,一些可以作为学生复述故事的支架,还有一些能辅助学生提炼课文关键信息。由此可见,同样的题型编排意图各不相同。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预案,择取合适的部分安排学生练习。

2.统整教学内容,合理分配时间

教师择取部分练习融入课堂后,原有的教学预案就发生了变化。这也是众多教师提出《语文作业本》在课堂中使用后,时间不够用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教师要在单元视角和课文视角下,统整教学内容,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比如,教师择取了《语文作业本》中“字音选择”这一项练习融入课堂后,就应调整原有的教学安排。如果教师仍然按照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再反馈检查,最后完成练习的顺序进行教学,那么《语文作业本》的融入就显得既生硬又费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初读时,就把“字音选择”的练习融入其中,反馈检查阶段就这一部分的练习情况进行归纳,既高效又充分立足学情。

3.统筹作业设计,适当修改习题

在充分解读、适当择取、合理分配后,教师应进一步统筹作业内容,以單元为单位,细化每一课、每一题的具体操作方法,并将其制作成表格,以便从宏观层面对《语文作业本》的课堂融合教学进行微调与优化。同时,在设计、制作、规划表时,对部分需要优化的习题,教师也可根据学情做出适当的修改。以五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第四单元《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练习为例,教师从编排意图、修改建议和实施建议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梳理(详见表1)。

当然,学生一旦进行练习,就会占用课堂教学时间。但是,如果这些时间的耗损换来的是学生能力的提升,那是有价值的。这也促使教师思考在原有的教学内容中,哪些是可以调整的。

(二)明确功能,适时融入

教师在充分解读《语文作业本》的编排意图之后,也能更明确将部分练习融入课堂教学的意图。此时,练习融入课堂的时机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好的时机,可以让练习体现更大的价值,让学生获得更大的收获。

1.前置:以学定教

在教学环节插入练习的时机有很多,教师需明确将练习融入课堂教学的意图,把握学生的真实学情,并为后续的教学策略做指引。教师可以将练习置于初步学习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完成练习,以学定教。

以四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第6课《蝙蝠和雷达》的练习为例,它要求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画一画雷达的工作原理示意图。这是一项学生感兴趣的练习,教师可以在教授这一环节时,将练习前置,让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自己画一画。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准确地把握学情,了解学生是否理解雷达工作与蝙蝠飞行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前置式的练习需要教师对教学环节有整体性的把握,充分关注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各种情况,依学而教,顺势而导。

2.后置:以练固学

后置式的练习同样可以出现在课堂中,但它更多在于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帮助教师发现学生学习的不足之处。

例如,四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第10课《爬山虎的脚》的练习,它要求学生根据教科书中的插图,展开想象,以爬山虎的口吻向同学介绍自己的脚。这一题是星号题,教师可以在课文教学结束后,引导学生完成,并在交流过程中关注学生是否将爬山虎的脚介绍清楚,巩固本课所学内容。

练习后置需要更多的时间,教师要统整考虑教学内容,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完成练习,并在讲评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

(三)学辅融合,学为中心

上文的阐述,已经涉及了课堂教学与《语文作业本》融合教学的相关策略,但在学辅融合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学生本位的思想,从学生的视角来考虑“学、练、评、改”四者间的关联,从而解决练习融入课堂后产生的问题。

1.学练不分家

在《语文作业本》与课堂的融合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和“练习”是紧密相连的。教师要紧紧扣住“学习为练习做基础”“练习为学习指方向”这两条原则,以练习驱动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以类文比较的方式指导学生略读课文,把《语文作业本》无痕融入课堂中。

例如,在教学《女娲补天》一课时,教师可以把《语文作业本》中的《女娲造人》练习引进课堂,引导学生进行类文阅读,在两篇神话故事的学习中,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女娲的人物形象和神话故事的神奇之处。

课堂中的练习不应是刻意制造的,而是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学习需求和教材教学目标后精心设计的,《语文作业本》作为教辅材料,方便了教师安排课堂练习。

2.评改可分离

在整个融合教学中,教师感到为难的还有练习的讲评问题。从做到评再到改,教师有着极其强烈的感觉:把语文课上成了作业讲评课。这其中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其一是《语文作业本》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度不够,其二是评改的部分花费时间比较久。因此,笔者认为,在某些练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评、互评,把修改的时间放到课后,为课堂留下更多的时间,毕竟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场。

總之,《语文作业本》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需要教师以生为本,立足学情,充分解读统编教材和配套教辅材料,择取对学生语文能力增量有帮助的练习,选择恰当的时机,引导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结合练习提升语文学习能力,减轻课外作业负担,同时转变教师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作者单位:浙江省上海世外教育附属平湖经开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作业本融合作业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 06:16:36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 07:10:34
快来写作业
作业本里的故事
小读者(2020年2期)2020-03-12 10:34:14
翻开作业本
心声歌刊(2019年4期)2019-09-18 01:15:30
换作业本
搞笑作业本
作业
故事大王(2016年7期)2016-09-22 17:3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