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婷
[摘 要] 时代的进步对高校英语教学工作提出了更多要求,而外部环境的变迁使英语教育教学工作承担的育人作用愈发重要,高校英语教师被赋予的教育责任也正在日益增加。为此,高校英语教师应充分了解课程思政这一教育观念,从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中,对固有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解决其中的不足之处。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减少对学生各种限制的方式,配合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解决当前高校学生面临的学习及择业问题。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高校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5-0115-03
如何承担起育人的角色,让高校学生在社会中立足,是当前每一位高校教师应着重探求的答案。高校教师应明确课程思政教育要求,从专业知识教学方面,利用数字技术为教学工作赋能,努力将好的资源提供给学生,助力高校学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在思政教育领域,高校英语教师还应合理选择教学案例,以便从另一个角度将语言文化的传授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达到培养文化知识以及落实育人要求的目标。
一、课程思政的价值
(一)是育人的本质
课程思政下的教学改革,首先需要高校英语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了解专业知识传授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以及具体的实践策略,以便逐步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能力,培养出能够适应未来变化的人才,实现教育教学工作的育人价值。同时,提出课程思政要求,能够令教育工作者明确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以便从社会的角度,将好的教学资源、好的教育理念带入课堂之中,让每个高校学生都有机会吸收和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内容,这最大限度地减轻了高校学生的学业负担,也能避免思政教育和专业知识渗透两者分离的问题出现。最后,由于课程思政本身就是将隐性和显性教育相互融合的概念,有利于高校教师将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融入其中,在知识渗透中传播正确的思想,在正确思政思想的渗透中,发挥教育教学工作的育人作用。正因为如此,课程思政的出现,不仅搭建了一个以育人工作为主体内容的教育平台,还丰富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内涵。
(二)是助力学生成长的条件
高校教育教学工作需要有理论基础,也需要有温度,为此,提出课程思政的教育价值,还在于沿着高校学生的成长路线,创设思政教育和专业知识传授相互融合的情境,以知识传授为载体,希望能通过营造课程思政氛围的方式,使之助力学生成长,满足当前高校学生的发展诉求,使之能够在学习中成为具备正确思政理念的人,以适应当前社会的要求。同时,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的融合还起到了一定的导向性作用,这种导向性作用不仅体现在思想的引导上,还能够重新塑造高校学生的价值观,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另外,还可以从学生个人发展的角度研究课程思政的价值,由于高校學生的成长环境不同,在宽松环境中成长的学生,往往在学业上以及行为思想上不会受到强烈的压抑或管制,敢于在学习生活中进行更多的尝试。但对另一些学生而言,其往往需要高校教师通过课程思政的方式,在学业以及成长上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由此可见,课程思政这一育人概念,是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引导,也是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的条件,更是助力学生发展的基石。
(三)是加强学科交流的载体
高校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可以后天塑造的,所以在对高校英语教学工作进行改革时,要先发现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工作的潜在关系,从教育教学工作中观察高校学生的心理倾向,从而通过两者相互融合的方式,使高校英语教学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相融合、相匹配,这才是高校英语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传递给学生的思想。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模式,有利于通过跨学科教育的方式,挖掘出隐藏于英语这门学科中的思政要素。同时,由于学生的成长过程是一个思想和逻辑逐渐演化的过程,往往由知识、思想、逻辑关系三大部分组成。为此,探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工作的价值时,需要明白课程思政这一概念具有多重含义,在选择教学方法和教育资源时,教师应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其中,搭建有利于二者衔接的桥梁,这是课程思政教学的意义。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就是提供一个强调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的平台,可以让高校学生在多样化的空间去选择、去学习、去成长。
二、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要求
(一)对教育观念提出的要求
从高校学生的心理出发,研究学生价值观塑造以及意识形态培养层面的问题,可以发现,二者的形成与学生的成长经历有关,也与后天的教育影响存在潜在联系,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带来的影响,往往要大于环境的影响。正是这种原因,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对高校英语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提出了要求,那就是需要通过语言知识的传授,搭建起育人的桥梁,结合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念,强化高校英语教学工作的育人效果。同时,高校英语教师还应找到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工作的问题与面临的困境,而做好上述两项工作,需要教师转变原有的育人观念,以价值观的塑造和文化知识的培养为重心,精心准备教学资源的同时,适度把握二者的教育平衡,从而强调教育教学工作的本质要求。由此可见,教书育人工作没有明确的标准答案,需要高校英语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以及与高校学生相处过程中,不断调整教育教学方法,转变自身的理念,并基于对学生学习和行为状态的观察,从学科融合的角度出发,在传授英语知识的过程中,强调思政元素,渗透正确的价值观。
(二)对知识过渡提出的要求
首先,高校英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进行文化知识学习的技巧和方式,还应把握英语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的内在联系,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列举教学案例的方式,逐步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学习倾向。其次,从教学实践层面简要探讨相关的教育要求,教师需要接纳学生的反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允许学生试错等。这种具备“弹性”的教育教学方式,会逐步提高学生的感受力以及思辨能力,从文化知识的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总结从英语知识传授过渡到思政教育工作的方法,以及其中的教育要求,既要传授足量的课业知识,又要对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和思维逻辑方式进行引导。这就需要提出教育教学的资源论,当学生在学习中可利用的学习资源变多,学生就能从更多的角度选择和学习相关知识,这种教育教学方式通常更科学,也更加真实,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考虑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对教师提出的思政问题进行理性判断,最终增强对当前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感。
三、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改革路径
(一)转变思想,加强思政学习
在课程思政实践中,教师应考虑的是教学内容以及方式方法是否能为课程思政的落实带来正向的影响,而不是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是否传授了足量的文化知识。这样的思考方式让高校英语教师在进行课程思政实践探索时,能够明确教育教学的要求,通过传道、解惑的方式,加大对学生的影响,达到在文化知识传授过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目标。另外,从更加理性的角度探讨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问题,教师应从传道和解惑两大方面进行,以此保证学生能够接受教师的指导,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吸收足够多专业知识的同时,保障自身思想的先进性和正确性。由此可见,课程思政实践的内容和方式,需要高校教师进行更加理性的选择,以此为学生的学业发展和思想素质水平提升奠定基础,而要想达到上述种种要求,就需要教师能够转变自身的教育思想,通过学习的方式接受更多的教育理念,达到言传、身教相互统一的育人要求。从当今的高校教育来看,课程思政是非常受重视的内容,因为其不仅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而且是达到育人目标的主要条件,需要高校英语教师清楚地进行课程思政实践,配合对思政元素的理解,使之与英语语言文化知识的传授相融合、相互衔接。
(二)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融入思政理念
在高校英语教学工作中融入思政元素,虽然能够给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和实际行为带来影响,但这一项教育工作并非是能立即见效的事情,课程思政与直接的学科教育教学工作存在差异,是需要长期培养才能见效的工作内容。为了更好地落实课程思政要求,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聚焦高校学生学业发展和择业中的问题,结合融入思政元素的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意识和发展意识,这将最大限度地减少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师所面临的教育挑战,也可以通过文化知识的传授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正确看待学习中的问题。具体的实践方法是,高校英语教师需要通过学生的反馈,找准学生在学习和发展中常见的问题,并且通过对英语教材中思政元素的挖掘和使用,从中西文化的差异对比中,渗透我国传统文化,从儒家、道家思想中探讨学习及生活中的问题,以便减少高校学生可能面临的焦虑。在此过程中,通过中西方文化的对比,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豪感,还能渗透为人处世的道理以及我国文化中蕴含的思想,比如做事有毅力、与人相处保持良好的心态等。在未来的发展中,这些能力和思想都能帮助高校学生很好地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实现高校英语教学工作的价值和课程思政的意义。
(三)启发式提问,强化学生的思辨能力
在课程思政实践中,高校英语教师要考虑学生在未来学习和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思辨能力,这是当前高校学生最需要具备的能力。教师应先了解培养思辨能力的方式,以便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够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感受问题中蕴藏的思政要素,从而锻炼自身的思辨能力,获得更多的学习和发展机会。除此之外,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充斥着考试,这不仅削弱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使学科教学工作难于发挥出应有的育人作用,在培养学生思政意識的同时,使学生能够逐渐认识到思政元素的重要性,塑造正确的价值观,使之成为约束个人行为的标准。比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划分学习小组的方式,提出有关课程思政的问题,并对不同情境下的问题进行模拟,结合教师的问题引导以及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可以令高校学生明确当前社会中主流的价值观,形成道德意识的同时,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启发。
(四)营造思政氛围,塑造校园文化
课程思政的出现,减少了对高校学生的限制,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类文化知识,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以及自身的思考,表达想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由于不同高校学生的兴趣趋向和学业发展规划不一致,教师应从实际教学工作出发,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学层面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逻辑分析能力以及观察能力,这将增加高校英语教学工作的适用条件,也可以将更多的教育要素、思政要素组织于课堂之中,这才是当前高校英语教师应该看重的能力,以便在教学中达到培养能力、塑造正确价值观的目标。从大的层面看,上述内容是积极校园文化的主流方式,也是避免对学生产生更多教育干预的方法,有助于给予学生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确保高校英语教学工作传道授业、立德树人的总目标得到落实。为此,高校英语教师需要探寻高校教育的根源问题,结合英语这门学科的特点,从学生的角度、社会发展的层面以及二者融合的价值层面,为高校学生渗透更多正确的思政理念。由此可见,在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教育虽然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困境,但只要明确专业知识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和价值,就能更好地达到育人要求。
四、结语
从宏观层面看,大学生承载了民族的希望,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这是提出课程思政概念的原因所在。课程思政是从教育工作和能力培养的角度塑造价值观,引导高校学生发散思维。为此,高校英语教师应从专业知识教学方面以及思政元素的融合方面探讨其中的问题,并且结合数字技术,为课程思政工作的落实赋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助力高校学生的发展。同时,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传授足够的文化知识,并且在传道、解惑的过程中,通过中西文化的对比研究,提高课程思政工作的影响力,为高校学生渗透更多正确的学习和发展理念。
参考文献:
[1]徐剑波.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J].海外英语,2021(22):167-168.
[2]梁静.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英语微课设计探究:以第十一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职业院校微课组获奖作品为例[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6):52-54.
[3]宋凯悦.浅谈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策略[J].校园英语,2021(36):37-38.
[4]张丽君.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英语翻译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33):8-9.
[5]赵湘丹.高校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探讨[J].英语广场,2021(18):116-118.
编辑 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