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道路

2022-05-05 06:16徐建华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2年18期
关键词:彭湃道路人生

徐建华

押题理由

在纷繁复杂的人生旅途中,如何正确判定方向和路线,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学习,始终与社会前进的正确方向保持一致。青少年在成长、成才之路上,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坎坎坷坷,必须涵养道德品质,奋勇前进、开拓进取,人生因此出彩,民族因此振兴,国家因此富强。

近年来,高考作文考查的重点在“立德树人”上,引导考生成为“道路选择者”“问题解决者”,也体现了时代的热点内容。

命题趋势

1.有了方向和目标,就有了内在动力和为之奋斗的愿景。

2.人生的选择代表了我们的理想、追求的目标;路线代表我们奋斗的历程、实现目标的方法和足迹。

3.方向决定路线,方向错了,路线肯定会错,但方向正确,路线未必正确,需要我们摸着石头过河。

押题方向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未选择的路》写道:“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他在国难当头之际抛家舍业,选择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道路。他说:“为了我们子子孙孙争得幸福的生活,就是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也是在所不惜。”他叫彭湃,牺牲于1929年。

他幼年受尽磨难,成年后被派往苏联学习机械,由于国家核动力专业急需人才,他服从祖国需要选择改行,硬是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搞成了核潜艇,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他叫彭士禄,彭湃烈士之子,去世于2021年。

一百多年时光,两代人的选择,改变了他们自己,也改变了很多很多……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这道作文题的材料由四段话组成,第一段是主旨段,总领下文;第二、三段是叙例段,紧承上文;末段是总结段,回扣首段,形成了有机联系。

材料第一段,引自初中课文《未选择的路》,紧扣“选择”“选择对象”“改变”,蕴含人生哲理。林中之路,即人生之路。“人迹更少的一条”无疑是充满未知和挑战的,甚至是艰难的。如此选择,需要选择者有格局和勇气。“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意味着这种选择对人生的影响至关重要、意义重大。

材料二、三段叙述了两个同类事例,围绕“选择”(选择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道路、选择改行)叙例,意在对第一段进行阐释证明。彭湃和彭士禄父子两代人选择的路,都是舍小我为大我、舍小家为大家之路。选择这样的路,需要有炽热的爱国情怀、坚强的意志、卓绝的勇气。这是一条建设国家、造福人民之路,是一条崇高之路,也是一条给当代青年启示之路。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发现第二、三两段作为具体的材料,界定了选择的对象——为国为民。

材料最后一段高度赞扬了父子两代人选择的意义,界定了选择的意义——不但改变了自己,更改变了我们的国家。这既是对立意的限制,也是对立意的提示:选择——人生道路选择;选择的对象——国家和人民;选择的意义——改变自我,改变我们的国家。

例文赏读

风物长宜放“远”量

陈心弈

人生总会面临各种道路的选择,有些路坎坷不顺,而有些路平坦顺遂;有些路寂寞无人,而有些路人声鼎沸。选择什么样的路,取决于我们自己。我认为,风物长宜放“远”量,我们应该选择一条有价值于自己、他人乃至社会的路。

我们在选择人生的道路时,要有“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坚持。落红只是一瞬,护花的精神却是永恒的。古有岳飞投军报国,戎马一生,只将此生长报国;今有北斗三号总设计师谢军投身科研事业,为祖国的科技发展添砖加瓦;古有王安石力推变法,发展经济,解国计民生之忧;今有心怀梦想、矢志不渝的张桂梅开办女校,教育扶贫,送千名大山女孩走进大学。可见,只有护卫国家、护卫苍生、护卫梦想,我们的人生道路才能拥有永恒的价值。

我们在选择人生的道路时,要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这决心是青莲居士“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傲然;这决心是五柳先生“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淡泊;这决心是少陵野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而忧民;这决心是范文正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选择的路上,我们难免会遇到绊脚石,但正如季羡林所说:“我走过的漫长的道路并不总是铺着玫瑰花的,有时也荆棘丛生。”我们当有“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洒脱,方可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境界。

我们在选择人生的道路时,要有“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的果敢。正如彭湃在国难当头之时,抛家舍业,投身救国救民之路;正如黄文秀硕士毕业后回到了贫困的家乡百坭村,投身扶贫之路;正如戍边战士陈祥榕“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为守边护边牺牲;正如励志通山路,带头扳穷根的毛相林,为乡亲、为国家做出贡献。

成长在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我们,当立志学好本领,做好每一步的选择,成为一个对个人、对他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如此,风物才能放“远”量。

【湖北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311)班】

◆评析

作文开篇就亮出观点:“风物长宜放‘远量,我们应该选择一条有价值于自己、他人乃至社会的路。”接下来以并列式结构,就“坚持”“豪迈”“果敢”三个层面进行论证;结尾以整句的形式强化论点。作文取例典型,例证突出;引证精彩,语言精练。尤其是文中恰当的引证,既节约了笔墨,又增强了文化内涵,吻合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相关要求。

延伸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诗人舒婷在《也许——答一位读者的寂寞》一诗中这样诉说:“也许我们的心事/总是没有读者/也许路开始已错/结果还是错/也许我们点起一个个灯笼/又被大风一个个吹灭/也许燃尽生命烛照别人/身边却没有取暖之火/……/也许肩上越是沉重/信念越是巍峨/也许为一切苦难疾呼/对个人的不幸只好沉默/也许/由于不可抗拒的召唤/我们没有其他选择。”

这首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请结合你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以“答一位读者的寂寞”为副标题,从诗人的角度把这首诗歌改写成一封信,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这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以舒婷的诗歌为命题材料,以跨文体改写为驱动任务,以诗歌咏叹的情感内涵为立意方向,以“答一位读者的寂寞”为话语情境。文题紧扣当代青年个人发展中的苦闷彷徨、自我与社会界限定位的模糊不清、被困难打倒后的失意迷茫以及在时代召唤下的责无旁贷等人生主题,引导考生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不忘初心、坚定理想,自觉把个人的人生追求同祖国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将个人理想与学习、工作统一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去,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诗人用“也许”表示选择的艰难,“也许我们点起一个个灯笼/又被大风一个个吹灭/也许燃尽生命烛照别人/身边却没有取暖之火”是说我们的奋斗可能得不到回报。接下又说我们的追求是崇高的,勉励读者勇敢担起责任:“也许/由于不可抗拒的召唤/我们没有其他选择。”诗人用“也许”开篇,既表明了多种可能性存在的情况,又抒发了自己为理想而奋斗的决心和信念。

参考立意:坚定信念,矢志不渝;我將无我,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坚定理想,追求崇高,担起责任……EA45F449-B847-437D-83E2-2830A4355A8B

猜你喜欢
彭湃道路人生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人生中的某一天
纪念彭湃同志诞辰120周年征文启事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独一无二的你
斜倚人生
彭湃入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