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摘要:安卡拉病是指由腺病毒感染后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传染性疾病,能够给鸡场造成严重的后果和经济损失,病毒会对发病鸡的心脏和肝脏造成损伤,导致病鸡出现大量的死亡。会严重影响养鸡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安卡拉病进行详细的归纳和总结,可以为广大养鸡场提供一些防控本病的参考。
关键词:鸡;安卡拉病;防控
安卡拉病是近些年来对养鸡业危害极为严重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最早发生于巴基斯坦的安卡拉地区,由此而得名[1]。本病也被称 为鸡心包积液 - 肝炎综合征。本病的发生具有较快的传播速度,可 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波及全群。发病鸡以心包积液和包涵体肝炎为 主要病变。发病后的死亡率通常在 30%左右。
1 病原简介
本病的病原为安卡拉病毒,这是一种腺病毒,经研究其属于血 清 4 型。病毒属于腺病毒科,禽腺病毒属,是一种无囊膜的双链 DNA 病毒,衣壳为 20 面体结构,直径 80~110nm[2]。按照禽腺病 毒的分群规则,通常会分为 3 个群,即 I 群、Ⅱ群和Ⅲ群,I 群病毒以肝脏为主要靶器官,常造成包涵体肝炎,同时也会对心脏带来一定危害 [3]。由于安卡拉病在发病后的病变与 I 群的病理变化较为类 似,所以将其归为腺病毒 I 群。
本病毒对脂溶性的消毒剂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如氯仿、乙醚 等,但其对温度较为敏感,通常在 56℃的环境温度中不超过 30min 就会失活。但不同毒株温度的敏感性还具有一定的差异。
2 流行病学
鸡安卡拉病毒病的传染源为发病鸡和隐性感染鸡,这些鸡群 可以通过气管和鼻腔黏膜的分泌物向体外传播病毒,本病通常是 以水平传播的方式进行传播,不仅通过直接接触能够导致本病的传播,而且通过被带毒鸡排出的分泌物所污染的环境、饮水、饲料甚至其他用具也可以间接的造成本病的传播。本病还可以通过公 鸡的精液排毒,在精液中含有大量病毒,当授精给母鸡时也可以造 成感染。本病不仅能够水平传播,还可以通过胚胎进行垂直传播, 能够将病原传播给雏鸡。本病的易感动物为鸡,不同品种的鸡均有 易感性,其中肉鸡的易感性最高,尤其是肉雏鸡。当鸡处于 25~80日龄时,最容易发生本病。肉鸡是在 20~40 日龄之间最易发病。产 蛋鸡和青年鸡也可见有本病的发生。
本病的发生通常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在不同季节均有发病情 况。但在气候寒冷的季节发病率会有所上升,如在每年的晚秋、冬季和初春时节发病率有显著的升高。在气温变化较大时也容易诱 发本病的发生。其中 20 日龄的发病鸡就出现有死亡情况,到 30 日 龄时死亡率达到顶峰,这样会维持 1 周左右的时间。而且本病的发生还常会与其他疾病共同发生,如球虫病、传染性法氏囊病和传染性贫血病等。本病发生后,如果没有采取措施进行控制,还会引起 禽大肠杆菌和巴氏杆菌的继发感染,导致病情复杂和严重。
3 临床症状
在发病初期,常不表现出临床症状,但随着病情的深入,病鸡表现为突发性的倒地,精神不振,食欲下降,严重时出现废绝,被毛 呈束状,排出黄色的粪便。而后逐渐表现出神经症状,病鸡倒地后 两腿呈现划水样。有的病鸡还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状,表现为呼吸不畅,吸气时加深,还不断摇头甩鼻。对病鸡肺部进行听诊,有 明显的啰音。而后可见病鸡无毛或少毛部位发绀症状。病鸡对应激过于敏感,能够在受到应激时出现猝死的情况。大多病鸡在死亡前 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状。
4 病理变化
对病死鸡进行剖检,在胸腔内可见有心包内大量的呈黄色透 明的积液,将心包捅破后,积液流出,呈液状或胶冻样。心肌变得苍 白而柔软。肺脏通常不出现典型症状,有的病鸡也会出现肺脏淤 血,外观为暗红色。肝脏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质地变硬,失去弹性,呈现出黄白相间的颜色,边缘变厚而钝圆。肝脏上有大量的点 状出血,还可见有明显的黄白色的坏死灶,肝脏易碎。脾脏出现坏 死和肿大,质地变脆,易碎。肾脏出现大理石样外观,在输尿管内有 大量尿酸盐沉积,呈白色。输尿管出现肿大。腺胃肿胀,多呈现圆球 形,剪开后可见腺胃黏膜有斑点样的出血。腺胃乳头也可出现肿大和出血的情况,表面覆盖有浓稠状液体,呈黄色。肌胃下层也可见 有斑点样的出血。有的病鸡在肠道内膜也可见有充血、水肿和出血 的病变。法氏囊有时也可见略有肿大,法氏囊内有浓稠的黄白色液 体。其他部位未见有明显的病变。
5 诊断技术
通过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的观察可以做出初步诊断,确诊还需要通过实验室技术,通常在实验室采用的技术有病理切片观 察、血清学试验和分子生物学试验。病理切片观察是将病死鸡的肝 脏制成切片,应用苏木素 - 伊红染色后进行镜检观察,可见在切片中出现大量的嗜碱性核内包涵体, 而后通过鸡胚培养,病变观察可以确诊本病。血清学试验是应用琼脂扩散试验,将病死鸡的肝脏剪碎后加入生理盐水制成混悬液,经 过 3 次反复冻融,而后通过离心将上清取出作为待检测的抗原。用标准阳性血清和待检抗原进行琼脂扩散试验,如果出现清晰的白 色沉淀线,则可以确诊本病。分子生物学试验是采用 PCR 技术对 病料进行检测,针对 Hexon 基因设计引物进行扩增,如果扩增出 特异性的条带,则可以确诊本病。应用本方法具有高灵敏度,能够 检测出病料中存在的微量病毒。从而可以达到对本病的确诊。
6 防控措施
6.1 预防措施
本病预防主要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在养殖时,要合理调整饲养 密度,避免密度过大造成鸡舍内通风不良,使得鸡群之间的距离过 近,不利于疾病的防控。养殖场要避免出现各种应激因素,尤其是环境中的噪音。在雏鸡的饲养过程中,应当多注重 40 日龄以内的 鸡群,这是本病的高发鸡群。鸡舍内要做到清洁卫生,对鸡舍环境进行清扫,将环境中的各种污染物质清理出去,可以减少这些污染 物造成病原的滋生,在清理后要及时对鸡舍进行消毒,消毒时要注 意消毒液的选用,由于本病原对表面活性剂类消毒剂具有耐受性, 所以不能选用这类消毒液进行消毒,如苯扎溴铵等。但可以用酸性 或碱性的消毒剂,如氢氧化钠溶液、过氧乙酸等。在消毒时不能留 有死角,一定要做到全面和徹底。还要对进入养殖区的人和物品等 进行严格的消毒,人员需要通过喷雾或喷淋装置来进行消毒。车辆不仅要通过门口的消毒池,还需要对车身应用喷雾器喷洒药物的方式消毒。对其他物品也可采用喷雾的方式消毒或者通过在消毒 液中浸泡等方式消毒。所使用的消毒液需要定期进行更换,避免长期应用同一种消毒剂导致病原对消毒液产生耐药性,影响消毒效 果。在鸡群的饲养过程中,要注意饲料的品质和营养,不能有发霉 变质的饲料,而且饲料中所含有的营养物质不仅要全面,而且要比 例合适。饮水要保证清洁卫生,不能够饮用脏水。鸡舍内要有良好的环境条件,如合理的温度和湿度。这样可以避免鸡群因饲养管理不当而出现体质下降的情况。
6.2 治疗措施
由于本病是由病毒所引起,在治疗上没有合适的药物可选用。 目前用于治疗本病的物品是血清抗体。给病鸡应用血清抗体能够 有效的中和病原。但只在发病初期应用效果较好,当病情发展到后 期,病毒进入细胞后,血清抗体就很难起到作用了。在治疗时还需要配合应用抗生素,起到控制继发感染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鲁双林.鸡安卡拉病的防治[J].中国动物保健,2017,19(8):44-45.
[2] 陈萍,朱佳佳,马晓勇,等.禽腺病毒 4 型感染病理组织学观察[J].中国兽医学报,2017,37(9):1753-1755.
[3] 郭建军,李会芳.鸡安卡拉病的防制[J].北方牧业,2017(19):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