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素凤
摘要:近年来,随着养猪业规模增大,猪痢疾也呈多发态势,给养猪业造成了一定的损失。所以对该病准确诊断、及时治疗非常重要。本文从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症状、临床病理学、尸体剖检等方面提出诊断方法,并介绍了防治方法。
关键词:痢疾;诊治;猪
猪痢疾是猪痢疾密螺旋体所致的一种猪的接触性传染病,在临 床和病理学上以黏液出血型结肠炎为特征。患病猪多表现消瘦,如治疗不及时也可引起死亡,对养猪业可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
1 流行病学
大多数生产猪的国家均有猪痢疾的报道。猪痢疾是猪的最重 要的和最流行的疾病之一。本病可引起生长猪的大量死亡,但它對生产效能的影响也同等重要。本病有在一个畜群内持续存在的趋 势,可周期性地发生,成为集约化养猪场的一个问题,只有付出高代价的连续进行预防性用药,才能达到正常的控制。它在 7~16 周 龄的猪群发病最多,也可使较大一些的猪、偶尔使成年猪受害,但 很少侵害吮乳仔猪。最初应激可促使临床发病,但以后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本菌存在于患猪的粪便里,已经发现无症状带菌状态, 在应激期间可以排菌。据推测本病在猪舍内永久存在,并通过带菌 猪在猪舍之间传播,但是否波及其他种类动物尚不清楚。实验传染后的潜伏期通常是 5~24d,但是将假定带菌猪引进一个畜群以后,可能拖延相当长的时期才暴发疾病。
本病的传染途径是食入,凡导致经口进入、随粪便排出的循环 条件的均可促进感染。本病在一个猪群内传播缓慢,需要 7~14d, 在 2~3 周内蔓延至邻近的或其他猪圈。一个猪群内的发病率可达 100%,如果不进行治疗,致死率常达 50%。
2 发病机理
猪痢疾密螺旋体繁殖和侵入结肠黏膜腺导致发病。本菌似乎 主要是因产生毒素致病,虽然也曾观察到直接侵入结肠上皮细胞胞质的情况,但这种情况在早期并不突出。杯状细胞分泌使结肠腺 排出大量黏液,上皮表面见有凝固性坏死,随血管损伤和血液以及纤维蛋白的释放而发展,形成典型的纤维蛋白坏死性膜。通常因慢 性脱水和细菌性毒血症而死亡。
3 临床症状
本病开始往往只侵害猪群内的几头猪,以后在几天至 2 周内蔓延使大多数猪发病。患猪轻度发热,精神稍差,食欲减退。粪便是特征性的,仅部分成形,通常呈麦片粥状,排粪时不明显用力,粪便接触猪 圈地面时有溅泼声。患猪几乎在猪圈的任何地方和任何东西上都排 粪。粪便呈浅灰至黑色,仔细检查时有大量黏液,还可见到血斑和上 皮管型。某些猪因存在较大量的出血而使粪便相应变色。通常是在腹 泻开始发作后 2~3d 粪便中出现血液。患猪进行性脱水,腹部瘦削凹陷。一般于最初症状出现后几天至数周死亡,主要死于脱水和毒血 症。患严重出血性腹泻的猪死亡较快。除末期外,皮肤变色不是特征。 不进行治疗的猪其病程持续 3~4 周,然后才临床康复。在较不常见 的暴发开始时,在成年猪较常发生此种情况。这也是母猪散发死亡的 偶然原因。本病的治疗效果良好,但停止治疗后在同一猪群里可能复 发。有些猪具有不可逆的结肠黏膜病变发生慢性型疾病,伴有持续性腹泻和生长停滞。
4 临床病理学
暗视野显微镜检查病猪粪便时,可见本病是具有特征性蛇状 运动的活泼螺旋体,在以姬姆萨和维多利亚蓝 4R 染色的干燥抹片 中也可见到。荧光抗体染色有助于显示螺旋体,但可能与非致病性菌株不能区别。抹片中也常有大量大肠弯杆菌。一种凝集试验或许 在畜群诊断中有用,但对个别病猪的诊断缺乏灵敏性。也可用间接 荧光抗体试验检查猪痢疾密螺旋体抗体以鉴别染疫畜群。
5 尸体剖检
死于猪痢疾的猪可能有结肠炎、盲肠炎,并常有胃底充血。结肠炎最初见于盲肠尖区的结肠盘,以后蔓延累及整个结肠和盲肠。 早期有炎症和坏死以及肠腔内有不同程度的出血。黏膜下腺体增 大,常可透过结肠浆膜见到,为一些不透明的斑点。晚期病例黏膜 表面见有纤维蛋白伪膜和粗糙变红的肉芽肿外观。肠内容物可能黏附于其上。从患部引流的淋巴结增大和充血。除了晚期病例回肠 末端有变化外,小肠无异常。可在病变黏膜表面的抹片中发现大量螺旋体,特别是在早期病例,但无全身受侵袭的病变。
6 诊断
猪痢疾必须与生长猪发生腹泻的其他一些疾病鉴别。这些疾 病是大肠杆菌类所致的胃肠炎、沙门氏菌病和猪瘟。这些疾病的发作和在猪群内散播都较猪痢疾更突然和迅速,死亡也发生得更早。 大肠菌类所致的胃肠炎和沙门氏菌病时,疾病的最初表现是发热、皮肤变色、厌食和大量水泻的重病猪。猪痢疾的发作比较隐性,食欲很少完全丧失,粪便柔软,为黏液 出血性。在猪瘟,大肠菌类所致的胃肠炎和猪痢疾的发生上也有流行病学差异。大肠菌类所致的胃肠炎与断奶有紧密联系,而猪瘟发生于各种年龄的猪。尸体剖检时,猪痢疾的病变局限于大肠,而大 肠菌所致的胃肠炎、沙门氏菌病和猪瘟的病变也见于小肠和其他 器官。其他疾病也可排出带血的粪便。肠出血性综合征通常表现为 持久的严重出血性腹泻不会引起慢性综合症,病猪会迅速死亡,但 需要进行病理学鉴别。胃的食道区溃疡引起的慢性出血导致黑粪, 其流行病学表现不同,尸体剖检变化是特征性的。
7 治疗
通常对群内所有的猪均用药物治疗。饮水内给药较饲料内给 药为好,因为较易实行和操作较快。另一方面,饲料内给药适用于 预防。患严重出血性腹泻和毒血症的猪不能摄入足够加药的饮水, 开始应以青霉素和链霉素或泰乐菌素混合注射治疗。有几种抗菌 药适用于治疗和防治猪痢疾,其选择主要取决于药物来源、费用、 效力和休药期规定。
不同药物的效力似乎有某些差异。有证据表明开始使用甲硝 唑或盐酸大观霉素盐酸林可霉素之后腹泻的持续期较使用止痢散 后为短。同时,停止治疗后短期内也较少复发。临床已患猪痢疾的猪对再感染有一定程度的免疫力。腹泻的发生对于免疫的产生是必须的,免疫于感染后 4~13 周产生。已经证明比较有效的治疗药 物能抑制这种免疫和猪痢疾密螺旋体血清抗体的产生。不过,其临 床重要性尚未确定,目前认为对猪痢疾的暴发应进行强有力的治疗。需要注意的是,若低于药品的推荐剂量进行治疗,在停止用药 之后可发生严重疾病。在开始治疗后应着手彻底清扫猪圈,通常于 3~6d 后当腹泻已完全停止后进行。是否预防用药可视卫生和该 场过去本病流行情况而定。一般说来应至少继续预防用药两周。
8 防治
猪痢疾是一种常见疾病,在暴露于传染和运输应激的猪很容 易发生,应尽可能只从无本病历史的猪场购买仔猪,且不用公用的 卡车运输,如无上述条件则应将猪隔离 3 周并分成小群(25 只以 内)饲养。应尽一切努力避免经口进入、随粪便排出的循环和粪便 污染猪圈。来源不同的猪不应放在同一圈内饲养。本病流行时,除 上述措施外还须在易感期间实行常规预防用药。在总是受到本病威胁的饲养猪场,也须进行常规的预防用药。
通过采用无特定病原猪技术可消除本病,以这种方式建立和 进行封闭式饲养的猪群应保持无病,但可因未知的原因而遭到失败。对于需要引进新的遗传材料的无病畜群存在较大的问题。由于 引进活猪有使根除本病失败的危险,所以应认真考虑精液的使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