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蓝耳病防控措施

2022-05-05 15:32:17林楠
中国动物保健 2022年1期
关键词:防控措施临床症状

林楠

摘要 猪蓝耳病是由猪蓝耳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不同品种、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猪均可感染发病,其中一月龄内的仔猪和怀孕母猪最易感染发病,其它动物不会感染,本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给养猪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将本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解剖病变、疾病诊断、防控措施等进行总结阐述,希望对养猪业有所帮助。

关键词 猪蓝耳病;临床症状;解剖诊断;防控措施

我国是生猪生产和猪肉消费大国,尤其是 2018 年发生非洲猪 瘟之后,有经济头脑的人们将养猪视为投资热点,从上市公司到家庭农户,养猪成为最关注的大事之一,使社会热资大量涌入,为给 这些新上的养猪场(户)提供技术帮扶,现将容易危害仔猪的蓝耳病诊治预防等专业知识进行分析总结,以提高仔猪成活率,降低饲养成本,增加养猪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 流行病学

猪蓝耳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呈地方流行。本病病毒只感染猪,不同品种、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用途的猪均可感染发病,尤其是一月龄内的仔猪和怀孕母猪最易感,其它动物不会感染发病。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感 染、空气传播和精液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易感猪可经口、鼻、肌肉、腹腔、静脉以及子宫内接种等多种途径感染病毒,在病猪的口腔、鼻腔、粪便及尿中都能检测到病毒。

2 临床症状

本病发病初期出现体温升高,高达 40℃以上,且高烧持续不 退,病猪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同时伴有咳嗽,呼吸困难,流鼻涕等 症状,个别病猪粪便干燥,出现便秘现象。病猪嗜睡,耳尖发紫,部 分病猪皮肤呈红色。随着病情延长,病猪腹部、尾部和四肢逐渐呈现紫红色,个别病猪还发生皮肤出血现象。根据发病情况和临床表 现,在临诊上将本病分为急性型、慢性型和亚临诊型等。

2.1 急性型

发病母猪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体温升高,呼吸困难,怀孕后期发生流产、早产、死胎、木乃伊、弱仔等现象。部 分新生仔猪表现呼吸困难,运动失调以及轻度瘫痪等症状。个别母猪表现为产后没奶、胎衣不下、阴道分泌物增多等病理现象。

育肥猪呼吸不畅,个别病猪出现咳嗽,耳背面、腹部、尾部皮肤出现紫红色。种公猪发病率较低,临床症状较轻,主要是种公猪精 液品质降低,精子活力不足,畸形精子数量增多,精液可检出猪蓝 耳病毒。

2.2 慢性型

大规模集约化养猪场发生猪蓝耳病后多呈慢性型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猪只的生长发育缓慢,生产性能降低,饲料报酬提高, 猪只的免疫机能下降,种猪的繁殖性能下降。猪只发生继发性呼吸道疾病的几率增加。

2.3 亚临诊型

猪只被猪蓝耳病毒感染,但不发病,呈无症状感染者,对豬只 进行化验室血清学检查,抗体为阳性[1]。

3 剖检诊断

病猪肺脏水肿、出血,整个肺脏呈大理石样花纹,膀胱内有大 量尿液。肾脏质地较脆,表明有点状出血。胃底部黏膜出血,肝、脾 肿大,肝脏有出血点。胸腔有积液,心肌和心内膜严重出血。本病肺脏的病变具有普遍性,在临床上有诊断意义。

根据解剖病变,结合当地疾病流行情况、猪只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初步诊断猪只患了猪蓝耳病。如需确诊, 需要在无菌环境中对病猪肺、肝及淋巴结进行采样,通过化验室检 测出猪蓝耳病毒,即可确诊本病。

4 防控措施

根据猪蓝耳病的发病特征,只有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才能高效地防控猪蓝耳病。

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建立安全稳定的种猪群,不轻易从外场引种。如果必须引种时,一定要做好所引猪场的流行性疾病的调研工作,从非疫区,经检验检疫合格后方能引入,以免引入带毒猪只。引入后需隔离饲养,并做好消杀、疫病监测工作。隔离期结束时,经检验检疫合格后,才能混入大群[2]。

大规模集约化养猪场要执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可以避免传染病的扩散蔓延。如果条件不允许,至少做到产房和保育这两个阶段的全进全出。

养猪场要高度重视消杀工作,定期对猪舍及其环境进行消杀,以保证猪舍、环境、使用工具干净卫生;生产一线的工作人员进出生产区是要洗澡、消毒,更换工作服、帽、鞋等后方可进出养猪场生产区。以防本场致病微生物传出,也防外界病原微生物带入本场。另外,消毒液要交替使用,一定要按照消毒液的使用说明书去配制、使用,以防产生耐药性[3]。

根据本地区疾病流行情况,结合本场实际生产,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接种计划,并从正规渠道购入疫苗,并严格按照疫苗要求进行运输、储存、配制、使用,以保证免疫接种效果,提高抗体水平,增强猪只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增加养猪效益。

加强猪只的饲养管理,保证猪舍清洁干燥,猪舍内空气清新,不能污浊不堪,有条件的养猪场应根据气温变化,采取相应的增温或降温措施,给猪提供温暖舒适、安静卫生的生活环境;给猪只提供卫生安全、营养平衡优质的全价配合饲料,以满足猪只生长发育以及繁殖、哺乳的物质需要,水质要符合猪只的安全需求,不能有致病微生物、重金属离子超标,否则不利猪只的生长发育以及生产性能的充分发挥,降低猪只的抵抗力和免疫力。猪的粪便要在消毒后,运到指定地点进行无害化处理,以杀灭粪便中的致病微生物,减少疾病的传播。

当猪只发病时要及时封锁分离,对病猪进行消毒治疗工作,对健康猪只进行消毒预防措施。同时,将发病情况详实地上报有关的畜牧兽医部门,以便主管部门进行决策,防止疾病传播扩散,给养猪业造成重大损失。还要防止继发感染,在治疗猪蓝耳病的同时,可以投喂呼吸道和消化道的抗菌药物,并对猪舍做好消杀工作[4]。

5 小结

猪蓝耳病是一种传染性较强、发病率和死亡率都相对较高的传染性疾病,猪群一旦发病,将会直接威胁到猪只的生命安全,减 缓病猪的生长发育速度,降低种用猪的价值,降低饲料报酬,增加 养猪成本,降低养猪效益。本文结合实际,从猪蓝耳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治疗、剖解病变、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因 为我国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所以,本病的关键在于预防, 只有扎实做好养猪场的生物安全工作,有效地防控疾病的发生发 展、传播蔓延;同时要加强饲养管理,坚持自繁自养,减少引种频 率,降低外界致病微生物进入猪场的机会,并给猪只提供适宜生 长、适合繁殖的生产环境,才能减少养猪场传染病的发生,提高养 猪场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李玉莹.猪蓝耳病及混合感染诊断与防治方法[J].中国畜禽种业,2018,14(5):105.

[2] 庞春峰.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临床诊断与防治分析 [J]. 农民致富之友,2017(8):235.

[3] 陈小平. 猪蓝耳病混染症的诊断和防治措施 [J].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31(7):198.

[4] 钱慧,程广凤,戴广峰.猪蓝耳病及混合感染的诊断与防治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31(1):120-121.

猜你喜欢
防控措施临床症状
试论犊牛腹泻的临床症状与防治
浅谈鸡大肠杆菌病的诊治
连江县松材线虫病防控措施探讨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成因与防控措施
浅析牛瘤胃鼓气的防治措施
系列犯罪的地域化问题研究
犯罪研究(2016年5期)2016-12-01 18:25:19
恙虫病60例临床分析
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孟鲁司特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临床症状及肺通气功能的影响
医学信息(2016年30期)2016-11-28 20:20:07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药物治疗临床分析
配电线路安装施工危险点及防控建议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