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丽水南明山、三岩寺摩崖石刻

2022-05-04 03:21俞聪
大众考古 2022年11期
关键词:李邕岩寺沈括

文 图/ 俞聪

自古名山洞府,文人墨客来游,在崖壁上题记,即为摩崖石刻。丽水,古称处州,自隋开皇九年(589 年)建郡以来,已拥有1400 余年的建城史,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其中摩崖石刻蔚为大观。丽水境内现存摩崖石刻106 处,其中南明山59 处、三岩寺37 处、大梁山4 处、其他地区6 处。南明山素有“栝苍之胜”的美誉,有江南地区年代跨度最长的摩崖石刻群,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岩寺“白云”“朝曦”“清虚”三洞鼎足而立,为丽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明山石刻

历代名人、学者和书家登游南明山,留下许多摩崖石刻,总数达59 处之多,主要分布在云阁崖、高阳洞和石梁三地。其中以东晋葛洪“灵崇”和北宋米芾“南明山”题记最为珍贵。云阁崖位于南明山中上部,现存摩崖石刻11 处,其中东晋1 处、宋代3 处、清代2 处、民国1 处、年代待考4 处。高阳洞位于南明山仁寿寺西侧,现存石刻14 处,其中宋代11 处、民国1 处、年代待考2 处,最引入注目的是北宋著名学者沈括的题字。石梁位于南明山半山腰,现存摩崖石刻17 处,其中宋代5 处、明代1 处、清代2 处、待考8 处。

葛洪“灵崇”题记

葛洪“灵崇”题记位于云阁崖东部,直书1 行,共2 字,隶书,字迹清晰深竣。现存的“灵崇”二字系民国十四年(1925)由丽水知县组织重刻。北宋绍圣年间(1094—1098)处州郡守刘泾在其旁题刻,赞誉葛翁真迹:“灵崇故挥扫,缥渺神飞惊。” 其东有民国十四年题记:“云阁崖间题有灵崇二字为葛仙翁真迹风霜剥蚀已成没字之碑爰考栝苍金石志敬为摹刻期以永葆云尔”。

葛洪(284—364 年),东晋道家、医药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人。古人有“葛翁仙去也,何处觅丹砂”的诗句。据说他曾隐居南明山炼丹,至今丽水民间还流传着葛洪炼丹的传说。山中仁寿寺后有一口冬暖夏凉、清澈甘洌的古井,就是他当年炼丹时的丹井,故名“葛井”。葛洪炼丹史迹很多,如杭州葛岭、湖州葛仙山,唯独南明山留有较确凿的遗迹。

“灵崇”题记及其拓片

“南明山”题记及其拓片

米芾“南明山”题记

“南明山”题记位于云阁崖最东部,直书1 行,共3 字,北宋绍圣丁丑(1097)刊刻。周围有刘泾题的书赞及款。刘泾 “南明山”书赞,字迹已漫患不清,部分已难识读,录之如下:

栝苍南明山 为州最胜绝 守刘泾巨济置□几榻□

谒米芾元章 时使清涟侧 书之字奇崛与山两相高

山可朽壤为 此书常壁立 □绍圣丁丑□杜颖洪道

丽水陈正夫 幙程宏方塽 席昌寿□□同□物□□

米芾(1051—1107)曾任书画学博士,官至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因个性狂放,也叫他“米颠”。米芾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合称“宋四家”。其书法得到王献之笔意,“风樯阵马,沉着痛快”,有自己的独特风格。米芾未曾到过南明山,他是应好友处州知州刘泾之邀而题写了“南明山”。

沈括等高阳洞题名

沈括题名位于高阳洞东口北壁之上,直书5 行,每行5—6 字,正书,字迹尚清晰,内容是:“沈括王子京/黄颜李之仪/熙宁六年十/二月十二日游/高阳洞”。《栝苍金石志》卷四著录,题为“沈括等高阳洞摩崖”。

沈括等高阳洞题名

沈括等高阳洞题名拓片

沈括(1031—1095)曾踏访处州,不仅留书南明山,在缙云仙都和青田石门洞也留下了题名。北宋熙宁六年(1073)八月,正值王安石变法期间,沈括作为变法派的核心人员,经王安石推荐,被任命为相度两浙农田水利、差役等事兼任察访使。此后的半年多时间,沈括来两浙地区巡视,足迹遍及浙江。沈括经过缙云仙都仙水洞,题名崖壁“沈括奉使过此”。奉使,说明他是领有朝廷使命的钦差大臣,并非普通游客。稍后,沈括来到南明山高阳洞,题名“沈括、王子京、黄颜、李之仪,熙宁六年十二月十二日游”。沈括列名最前,说明他是这支考察队的领队,其余是陪同官员,他们的生平大都可以根据文献考知,如李之仪,就是著名的“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一词的作者。

丽水至温州,途经青田县。沈括莅临青田石门洞,题名“太子中允、集贤校理兼史馆检讨沈括奉使按行过此,熙宁六年十二月十四日”。与南明山题名相隔两日,或许沈括在丽水有密集的考察行程。

沈括赴丽水、温州考察,一生就这一次。沈括的考察之旅成果斐然,他发现两浙地域辽阔,浙东地处偏僻,山水阻隔,很少有官员愿意前来巡视,以至吏治弛废。于是他建议宋神宗将两浙分为浙东、浙西两路,以加强管理。今日所谓浙东、浙西地理概念,就与他的这趟行程密切相关。

三岩寺石刻

丽水城郊摩崖石刻除南明山较集中外,还有城北的三岩寺石刻,自唐至民国题刻数量达37 处,包括白云洞石刻6 处、朝曦洞石刻17 处、清虚洞石刻14 处。其中年代最早、价值最高、最珍贵的是唐代李邕题的“雨崖”,笔力遒劲舒放,有险峭爽朗之感。

李邕“雨崖”题记

“雨崖”题记位于三岩寺白云洞前水潭中,“雨崖”二字自右而左平题,还有落款“李邕”二字,皆楷书。题刻原摹刻在三岩寺水潭峭壁上,抗战初期遭日机轰炸,倒在水潭中浸泡了20 余年,1963 年春才被发现。岩石体积达12 立方米,重30 余吨,文物部门打捞重竖在潭边。

李邕(678—747 年),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江苏扬州)人。李邕少年即成名,后召为左拾遗,曾任户部员外郎、栝州刺史、北海太守等职,人称“李栝州”或“李北海”。李邕是唐代著名书法家,其传世作品有碑刻《李思训碑》《叶有道碑》《麓山寺碑》等十余通,而“雨崖”在其传世作品中为最大者。李邕与栝州(即处州)特别有缘分,他在玄宗开元年间(713—741 年)两次来栝州任州官。据考证,李邕第一次来栝州任职是开元三年至开元六年(715—718 年)秋,官职为栝州司马;第二次是在开元二十三年至开元二十六年(735—738年)九月,官职栝州刺史。“雨崖”题记当为李邕在栝州司马或刺史任上所题。

李邕“雨崖”题记

黄子耕等三岩题记

黄子耕等三岩题记

该题记位于三岩寺朝曦洞之上。自右而左,直书6行,每行10—12字,行楷。题记内容是:“开禧丁卯三月丁亥郡守/柯山王庭芝文瑞祷雨获应/率其佐双井黄□(㽦)子耕视田/于郊来嘉许成之□(浦)郡人/周汝明舜卿(丹)阳刘宰平/国同来三岩视瀑泉□题。”《栝苍金石志》卷六著录,题为“黄子耕等三岩题崖”。

王庭芝,字文瑞,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人。栝志不载。据何澹《应星楼碑》记载,王庭芝应为栝郡太守。刘宰(1166—1239),字平国,自号漫病叟,金坛(今江苏金坛)人。光宗绍熙元年(1190)进士,调江宁尉,历真州司法参军、知泰兴县、浙东仓使等官。周汝明,字舜卿,处州丽水人,绍兴进士,曾令德兴,后知韶州,有能声。

黄㽦(1150—1212),字子耕,号复斋,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为黄庭坚侄孙。尝从郭雍、朱熹学,编撰有《山谷先生谱》等。黄㽦为淳熙年间(1174—1189)进士,为瑞昌主簿,监文思院,知庐阳县,授通判处州。其事见《水心文集·黄子耕墓志铭》,《宋史》有传。黄子耕此题刻纯以山谷笔法为之,一波三折,洒脱放达。

赵希明“三岩”题记

该题记位于三岩寺清虚洞左边崖壁上,“三岩”自右而左横书,款“赵希明”,直书,皆楷书。

赵希明“三岩”题记为首次著录。据考证,赵希明为北宋燕王赵德昭九世孙,崇宪靖王赵伯圭之孙。据南宋楼钥《赵伯圭行状》记载,赵伯圭有子10 个、孙24 人,赵希明排行第二,时为“承议郎新权发遣黄州军州事”。又据1987 年12 月湖州出土的《宋赵司户圹志》可知,希明为“朝散郎知处州军州事”,官职全然不同,盖因《赵伯圭行状》成于嘉泰二年(1203),圹志成于嘉定十年(1217),期间复有转迁之故。由此可推知,本题记为希明任处州知州期间所勒,即嘉泰二年后至嘉定十年(1203—1217)前后。《宋赵司户圹志》志主赵与善为希明次子,赵与善“以处州遗泽补官,年十九请国子监举免铨试选授迪功郎,调绍兴府司户参军”,初补官即为迪功郎(从九品)。宋制,获得恩荫的人须赴吏部参加铨试,铨试合格且年满25 岁者方可授官。赵与善年仅19 岁即免铨试调“绍兴府司户参军”,可知宋廷对宗室赵希明的格外优待。《处州府志·职官志》所列郡守尤多疏漏,宋守中竟缺希明。或因此故而无年款,《栝苍金石志》亦失载。该题记的发现可以补郡志之阙。

赵希明“三岩”题记

丽水堪称“摩崖之都”,摩崖也是丽水山水形胜的画龙点睛之笔。2006 年,相关部门就提出丽水应打造“中国摩崖石刻之都”的名片。丽水全域存430处摩崖石刻,占浙江的三分之一。大自然赋予处州以秀山丽水,摩崖题记又赋予山水以情趣和灵性。如沈括题名的故事,只是处州摩崖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冰山一角,亟需我们深入挖掘。摩崖石刻作为丽水丰厚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代表,是打造丽水养生福地独特气质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文化遗产是有根的,只要根在,文脉就在。充分保护利用好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才是城市软实力的核心。

猜你喜欢
李邕岩寺沈括
石壁上的花和其他 三章
沈括
抗战岁月里的华岩寺
上李邕
耿介磊落的李邕
对李邕书法史的地位思考
沈括的登山包
沈括与《梦溪笔谈》
中岩寺背影
不知道风从哪个方向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