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分析不同抗病毒药物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

2022-05-03 10:16
关键词:卡韦代偿乙肝

潘 芸

(阜宁县人民医院感染科,江苏 盐城 224400)

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是一种在乙肝病毒(HBV)与肝炎持续、反复作用下发展而成的慢性晚期肝病,当前临床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常选用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治疗,该药物可抑制机体不同程度的HBV复制现象,达到抗病毒的效果,但该药物中断治疗后,易造成病情恶化,若治疗结束后病情控制不佳,患者需重新进行治疗[1]。恩替卡韦属于核苷类似物,其具有抑制病毒复制与耐药性低等特征,该药物在进入人体后,可转化为生物活性较高的三磷酸盐,与HBV多聚酶的天然底物三磷酸脱氧鸟嘌呤核苷产生竞争效果,进而抑制HBV的复制,且可通过干扰肝细胞膜靶抗原表达,达到修复、保护患者肝细胞的作用,进一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2‐3]。但临床对于替诺福韦二吡呋酯与恩替卡韦的治疗效果报道不一,故而,本研究主要探讨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经恩替卡韦与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治疗后,对其临床疗效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阜宁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分为两组,进行前瞻性对比研究。其中对照组(33例)中男、女患者分别为18、15例;年龄38~70岁,平均(45.75±2.43)岁;乙肝病程1~14年,平均(7.86±1.25)年;肝脏储备功能量化评估分级标准(Child‐Pugh)[4]分级:A级16例,B级17例。观察组(33例)中男、女患者分别为19、14例;年龄37~68岁,平均(45.36±2.31)岁;乙肝病程2~13年,平均(7.87±1.53)年;Child‐Pugh分级:A级患者14例,B级患者1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诊断标准:符合《感染科诊疗常规》[5]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近1年内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者等。排除标准:合并多种病毒感染、免疫缺陷及肝癌者;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者;同时进行除本研究外的其他研究者等。所有患者或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已经阜宁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成都倍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63436,规格:300 mg/片)治疗,300 mg/次,1 次 /d。予以观察组患者口服恩替卡韦分散片(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19,规格:0.5 mg/片)口服治疗,0.5 mg/次,1次/d,两组患者均需进行为期48周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后参照《肝病相关性疾病》[6]判定患者的临床疗效,显效:患者大量腹水、肝脏硬化等症状基本消失,各项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有效:患者腹水、肝硬化等临床症状有所好转,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或显著减轻;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好转且随病程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水平。在空腹状态下,采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5 mL,取其中3 mL,离心(3 000 r/min,10 min)后取血清,采用全自动分析仪检测血清AST、ALT及TBiL水平。③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乙肝病毒定量(HBV‐DNA)水平与转阴率。血液采集方式同②,取剩余2 mL,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分析法检测两组患者HBV‐DNA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转阴情况,计算转阴率。④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慢性肝衰竭、腹膜炎、上消化道出血、腹水等。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4.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肝功能、HBV‐DNA与转阴率)资料与计数(临床疗效、并发症)资料分别以(±s)、[例(%)]表示,分别采用t、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4.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肝功能指标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AST、ALT及TBiL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P<0.05。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TBiL:总胆红素。

组别 例数 AST(U/L) ALT(U/L) TBiL(μ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3 150.76±35.59 52.45±4.86* 145.97±64.42 59.57±3.62* 68.47±6.96 39.46±8.88*观察组 33 150.62±35.68 35.32±4.27* 145.71±64.39 43.03±3.51* 69.41±6.89 34.01±8.32*t值 0.016 15.211 0.016 18.844 0.551 2.573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HBV-DNA水平与转阴率 治疗后,两组患者HBV‐DNA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转阴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HBV-DNA水平与转阴率比较

2.4 并发症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并发症总发生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通常由慢性乙肝发展而成,该疾病临床癌变风险较高,且患者病情一旦进入失代偿期,则会严重影响机体肝功能,甚至诱发慢性肝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增加疾病的治疗难度。替诺福韦二吡呋酯多适用于与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合,若单独给药,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毒,但临床上少数患者因突然中断治疗发生肝肿大等现象,从而引起肝脏功能性损伤,需寻求其他更加科学合理的药物以改善患者预后[7]。

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HBV复制,因此,抑制HBV的复制是治疗该疾病的关键,恩替卡韦是一种耐药性较低、用于抵抗病毒的核苷类药物,该药物进入人体后,可迅速转化成三磷盐酸,通过降低乙肝病毒聚合酶与HBV的复制,达到抗病毒的作用,进而降低HBV‐DNA水平[8];而替诺福韦二吡呋酯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HBV的复制,但其无法彻底清除患者体内的乙型肝炎病毒,从而造成患者病情复发,延长治疗周期,治疗效果低下,因此,恩替卡韦的抗病毒效果优于替诺福韦二吡呋酯[9]。

血清AST、ALT、TBiL是可直接反映机体肝功能的重要指标,且上述指标的紊乱也是导致患者出现肝硬化的一项重要影响因素。随着患者早期HBV‐DNA水平的降低,肝脏纤维化与肝细胞炎症也逐渐发生改善,恩替卡韦与替诺福韦二吡呋酯作为一线抗病毒药物,均可通过清除HBV而达到改善患者肝功能长期受损现象,其中恩替卡韦可有效减少肝细胞病毒的相互传播,进而提升肝功能,控制疾病进展[10‐11];目前临床对于替诺福韦二吡呋酯对肝功能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相关研究表明,这可能与该药物可降低病毒抗原负荷,尤其是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有关,进而降低肝细胞的损伤[12]。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血清AST、ALT、TBiL与HBV‐DNA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HBV‐DNA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替诺福韦二吡呋酯与恩替卡韦应用于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治疗中,均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但恩替卡韦可更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促进病情恢复。

在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疾病进展中,由于肝的实质性损伤,各种并发症也随之发生,其中以上消化道出血最为常见,且风险较高[13]。而恩替卡韦能够干扰细胞膜靶抗原表达,通过保护与修复患者肝细胞,进而达到保护肝功能的目的,且该药物耐药性较低,可保障患者长期用药而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稳定病情[14]。本研究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恩替卡韦与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用于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治疗中,均有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综上,恩替卡韦与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均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且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是相比较于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恩替卡韦抗病毒效果更为显著,可更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建议临床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卡韦代偿乙肝
No.2 创业失败贷款10万元以下政府代偿
首次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获得再代偿的影响因素分析
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硬化的效果分析
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研究
信用卡余额代偿的美国经验
五项报告教你看懂乙肝
抗乙肝恩替卡韦 有“三绝”
胸腺肽α1提高国产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临床分析
不再为乙肝“愁断肠”
乙肝妈妈可以放心母乳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