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蕾
(中共忻州市委党校,山西忻州 034000)
在处置各种灾情过程中,基层社会治理应急能力至关重要,而其中城乡、社区各种应急举措的合法性、科学性、有效性更是十分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实到城乡、社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也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努力实现“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的目标。深入研究我国基层社会治理反映出的应急优势和不足,对于提升治理效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对中央决策部署的执行力,直观反映基层社会社会治理能力水平,闻令即动、有令即行才能最大限度保证政策的及时性和有效性。(1)制度优势凸显。在面对重大突发灾情时,全国各行业、各战线、各领域都能迅速响应党中央号召,全方位、全力量投入事件处理中。比如,新冠疫情发生后,卫生、公安、民政等行业部门坚持“纵向到底”,迅速在系统内展开疫情防控工作,为全面战疫提供了条线经验,基层社区、村全员出动,网格化运作,“横向到边”筑牢了坚实的安全屏障[1]。(2)党建引领应急。在应对各种大的灾情过程中,全国各街道、乡镇等基层一线,第一时间发挥基层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的作用,以广大党员干部为先锋,建立临时党支部,广泛动员、发动群众,在较短时间内成立应急组织,为形成高效运转的应急体系奠定了坚实的组织保障[2]。(3)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人民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主体,将始终是工作重心所在。无论是地震救援还是抗洪,广大人民群众在各级党组织的带领下,积极参加到各项工作中,主动担当起人员摸排、疫情消杀等重要任务,既减轻了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压力,又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在处理各种灾情过程中,我们每次都能感受到来自于基层严密的应对措施。世界卫生组织紧急项目执行主任迈克尔·莱恩曾谈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是不同寻常的,相应的,中国出台了不通寻常的措施,我从未见过如此大规模的防控行动,以及如此有力的措施”。(1)建立立体式应对体系。一旦有重大灾情发生,全国各地会迅速启动等级预案,基层迅速形成社区(村)干部管控小区(村落)等人员、公安民警管控流动人员和网格员包片包点摸排检查的拉网式、地毯式应急体系。(2)点线面的全面出击。在应对突发事件大考中,基层用强大的管理和服务能力,有力地落实并完成了各种硬核举措,为取得最终胜利赢得时间。我们将会始终记得武汉的毅然“封城”、10几亿人的居家隔离等看似很难做到的事情,在全社会共同努力和基层同志们的不懈坚守下,为世界抗击疫情交上了一份值得骄傲的中国答卷。(3)人财物的力量汇聚。为解决基层工作强度过大的问题,各地在大的灾情应对之初,迅速组织各级党员干部下沉一线,最大限度缓解人手不足的矛盾。同时,积极筹措资金和物资,确保应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这些都极大增强了人民群众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自媒体时代,能否疏导好公众情绪,引导好公众行为同样是考验基层社会治理应急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各种突发事件大考也彰显了基层治理的宣传优势。(1)宣传灵活多样。比如,针对如何防疫,关于带口罩、居家隔离等问题,各地结合实际运用了许多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例如,无条件的村落用大喇叭,有条件的社区用无人机,满天遍地的接地气标语,时时“滴滴”的微信群,这些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软措施”,发挥了疫情防控的“硬作用”。(2)权威信息发布及时客观。面对突如其来的灾情,广大人民群众难免产生心理上的焦虑感。为了帮助群众理性、真实、快速认识灾情危害性和次生危险传播途径,各级主流媒体及时发布抗击灾情动态,基层社区、乡村工作人员主动投送实时信息,及时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有力地疏导了群众的惶恐感和无措感,确保了社会秩序稳定。(3)正面宣传激发社会正能量。在各种灾情应对中,正面宣传在鼓舞助力、经验分享、激发干劲上发挥了超乎寻常的作用。很多基层地区借助抖音、民歌、快手、传单等形式,大力宣传基层一线工作者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宣传基层社会组织的义举,在强化科学处置的同时,极大地增强了社会凝聚力。
(1)力量严重不足。对于基层街道、社区人员而言,既有人员编制基本是按常规状态设置。各种大的灾情发生后,需要迅速转入战时状态,人员不足的问题成立应对灾情的最大问题。特别是处置期间,表格、汇报、总结接踵而至,很多时候基层一个网格员面对着10几个上级指导部门,不少地区始终处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窘境,既削弱了基层工作效能,也造成了工作的潜在盲区和风险。(2)专业应急能力欠缺。应对重大灾情需要基层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实际情况是,很多地方的社区工作人员缺乏基本的专业知识,加上一些基层干部对相关工作要求的落细、落实程度不够,也造成了一些地方应对措施走了形式。(3)依法应对意识薄弱。抗击灾情过程中,基层容易出现形象欠佳、行为欠妥的现象,折射出基层依法应急任重道远。比如,一些地区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对其加以“污名化”,造成了很坏的社会影响。另外,新闻上也曝光了一些简单粗暴的做法,这些举措表面看似直接有效,但反映出的是基层社会治理应急能力的欠缺[3]。
(1)综合能力的差异。重大灾情应对是一场全民参与的人民站、阻击战,需要社会基层同发力、同出击,否则,会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蝴蝶效应。每次灾情应对,尽管各地基本上很好地坚持了全国一盘棋的思想,但也不时暴露出社会治理应急发展不平衡这一问题。很多地区由于人口数量、经济发展、社会组织结构等并不相同,导致基层社会治理应急能力存在差异,有的甚至很明显,给突发事件全局应对带来挑战。(2)财力保障的差异。从实际情况来看,南方经济发达省份的基层社会治理应急工作因为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所有在购置相关设备、建设网络等硬件建设上发展良好。但是其他经济欠发达省份则不然,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尚且很大,根本不能有效的支持基层社会综治的发展和需求,再加上缺乏有效地经费筹资机制,筹资渠道单一,直接影响了基层社会应急发展。在抗洪、抗疫等工作中,很多地区就暴露出了这样的问题,一些地方更多是依靠热心群众和志愿者、党员去开展基层社会应急管理及服务工作,保障跟不上。实事求是讲,这并非长久之计。(3)信息水平的差异。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应对大的灾情,既是对传统方式方法的一种考验,更是对信息化技术应用的一次实践检视。从实际情况来看,现代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应急水平的精细化和科学性[4]。特别是基层社会治理应急情况纷繁复杂,如果不能快速、准确掌握信息,第一时间做出有力、有序、有效判断和决定,很可能贻误战机,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面对灾情大考,一些地方较好地发挥了“互联网+”的治理优势,把握了工作的主动权。但必须认识到,基层社会治理应急信息化水平普遍不高,仍然是制约基层治理应急效能提升的重要问题。
(1)参与主体。实践表明:面对灾情,各个基层主体积极参与,是成功应对灾情的根本保证。同时,纵观各地基层社会治理应急工作,我们不难发现,街道、社区、村等各个主体发挥作用明显的地方,群众参与度高的地区,社会治理应急水平一定处于较高层次,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也是最高的。当然,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地区在应对灾情过程中,参与主体不充分也不同程度存在,应急合力的形成仍有很长的路要走。(2)职责边界。基层社会治理应急工作不能有真空地带,因为对于群众来说没有小事情,无论大小都需要有认真去解决。怎么能做到这样?这就需要参与治理的主体职责明晰。从以往应对灾情来看,少数地方也发生了多起失控漏管的情况,原因分析,职责交叉、边界不明晰是导致主体推诿扯皮,甚至是视而不见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行业部门的行业监管和街道、社区的属地监管,如果不能客观界定彼此的职责,很容易产生潜在失职渎职风险和问题。(3)壁垒性。面对复杂的基层社会治理应急工作,有效的信息共享是形成应急合力的关键。实际情况是,沟通少、不沟通造成了应急内耗,使得应急效率和水平呈低水平运行。另外,很多基层单位重复统计数据,重复报表,这既增加了基层工作人员的压力,也使得情况综合分析变得滞后。打破主体间的利益壁垒,实现基层社会治理应急情况互通、信息共享是信息化背景下提升应急效能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
一方面,可以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组建志愿者力量等方式,大力扶持和培育社会组织,引导、调动它们主动参与应急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分阶段、分层次、分地域探索充实基层一线人员的可行路径,比如,可以尝试构建“一域多站、多点出动、单元合成”的“蜂巢式”基层应急体系。
针对不少地区应对突发灾情中暴露出来的信息化水平不高问题,要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平安乡村建设等,推动传统的简单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向科技型、现代化模式转变。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释放信息网络的社会治理效应。
要努力形成自上而下的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机制,建立涵盖多部门、多行业的会商研判和预警预报应急体系。同时,做好风险预案制定和应急处突演练工作,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人员应急处突能力和水平。
依法应急要始终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立足点,贯穿应急全过程。要加强对基层工作人员的法治培训,提高广大基层工作者的法治能力和水平。同时,要突出抓好普法教育,积极引导基层群众树立依法办事的意识[5]。
人民群众是基层社会治理应急力量的源泉。要紧紧依靠和发动人民群众,调动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应急工作。实践证明,群众路线是做好基层社会治理应急工作的重要保证。每次灾情应对成功实践有力证明了这一点。
从应对重大灾情来看,基层社会应急发展不是一地一域的事情,应急效力很可能相互交织、彼此牵连、不可分割。鉴于此,基层社会治理应急工作要密切关注地区差异,积极解决应急水平地区间发展不平衡问题。
信息化社会发展背景下,对于政府、行业、部门等主体的互融互通要求越来越高。如果不能深刻认识应急主体间利益壁垒的严重危害,就很可能人为造成风险的扩大化,导致不可估量的损失,使得应急效率低下。
近些年,各地应对冰雪、洪涝等灾情探索实施了不少好的做法,积累了大量经验,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要加强总结分析,形成制度并加强落实,确保真正建立务实管用的长效应急机制。
新时代对于基层社会治理应急能力提出新要求。近些年,灾情应对过程展现出基层社会治理应急响应高质高效、防控措施有力有序等优势,但也暴露出应急体系不健全、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应急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对于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